•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0

小胖电玩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汉大词典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elixcyrus

已采纳

《英汉大词典》是197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内规模最大的一种英汉双语词典,也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1986-1990)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先后有百余专家参与编写,历经十数年的艰辛劳动。辞书收词20万条,设附录14种,共约2000万字。《英汉大词典》以独立研编(而不是译编)为工作的指导方针,自建第一手资料语库,博采英美百余种英语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详见其主要参考书目)之所长,有选择地利用前人的文化积累,体现了国内英语语库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英汉大词典》顺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编纂重客观描述的大趋势,在收词、释义、举例、词源说明等方面都侧重客观描述各种不同品类的英语以及英语在不同文体和语境中实际使用的状况,并如实记录词义及词形在源流动态中的递嬗变化,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英汉大词典》除语词条目外注意收录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注意收录历史事件、神话典故、宗教流派、文化群落、风俗模式、娱乐名目、技术门类、产品商标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科的专名术语,力图容纳尽可能多的百科信息,在确保各方面和多层次实用性的同时,努力提高内容的稳定性和趣味性,即不使人事和时势的变迁影响词典的有效生命周期,不让陈腐的学究气窒息读者活泼泼的释疑解惑的求知欲。编写理念:学术性、实用性、知识性、稳定性、趣味性。《英汉大词典》由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教育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单位派出学者,精诚协同,潜心编纂。我们深知外汉双语辞书编纂乃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基本建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的文化实力,断不容草率敷衍。我们也深知辞书编纂的客观规律对任何人都是铁一般的严正:12卷本的《牛津英语词典》从设计到编成曾历时70多个寒暑,即便到了电脑时代,这部恢宏巨著的补编竟也花去29年始得完’成,而由英、美、加拿大三国学者借助电脑通力合作编成的《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共20卷)则是在第1版出齐之后过了漫长的61年才在1989年春问世;美国的韦氏大词典自鼻祖NoahWebster于1828年编成第一版迄今,历时一个半世纪有余,仅得三版。这些先例表明,在大量占有并融合各种资料后进行的独立研编,作业程序必然繁复,智力投人必大,周期必长,无法速成。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唯有兢兢业业,反复琢磨,勤奋砥砺,锤炼再三,长年埋头于蝇头小字,努力以学者的良知和心血换取历久不衰的文化效益。

英语汉大词典

156 评论(12)

lulu酱求好运

早就看到很多人在推荐这本英汉大词典,但一直因为这本没有英汉双解和对我这种低阶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有没有必要购置这种大词典感到疑惑,所以一直关注却没有购置。 这次是正好要买其它书,看到有满减活动,于是狠狠心添置了这本大部头。 书的品质我是没有怀疑的,一位老学者领衔编著的心血之作,给英语有关的学习和工作者带来的用处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我收到的是2012年9月第10印。对照了一个译文网的勘误表,所有的误处都改过来了,对出版方作出的真诚工作还是很放心,词典这种东西,无论是译文还是印刷错漏,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有这种工作精神在,就不怕。当然了,如果能从使用中发现新的错误,并提供给出版方,那也有一种成就感吧,呵,相信这种情况也会让人加深记忆吧... 书的情况也确实如评论里的一些用户所言有一些问题。首先,书如其名,确实是本大词典,携带是不方便的。装订还是很好的,我看一下,在正常使用下保证长时间的使用没问题,纸质也还可以,没有像一些用户说的那种很显的透背面字的情况,但印刷就有些问题了,确实是存在印色不均的情况,有些页面很清晰,但有些页面印色墨量就很浅,最严重的情况下,有的页浅到一些小的字符线条都断线了,我们年轻人还好一点,但年纪大一些、眼神不好的用户可能就很难受了,这明显是影响词典品质的,这属于印刷方的问题,难道是中国的印刷水平不够吗,这当然不是的,有好些国外的大部头词典都有在中国印刷的批次,而且品质一点也不比国外印制的差,现如今我手上印刷品质最好,带着用得也最多的一本朗文英英词典就是中国印制的,32K,深蓝色的软皮线精装,圣经纸彩色印刷,同样的圣经纸,这本与外研社的英汉双解不同,不透背面字,排版清晰,字符漂亮,词条蓝,常用词还以洋红色印制,无一处不体现了优良的品质。 而我们的英汉大词典这方面就有待加强,毕竟是这是一部大词典,承载了国人对英语汉译工作的心血之作,制作是否精良也是词典品质的一部分,是工艺不够我们就认了,但能做好却不做好就不对了。 同样的,我看到有些书评反映,词典前几页总会有被压皱拆的情况,我买的这本,钱钟书先生题词的扉页和前一页都有皱折,真可惜,多好的题词页呀。我后来想了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映这个问题,而这皱折明显不是印制过程中发生的,结果我再看看那个兼放大镜和书签用的塑料尺放在前几页,我猜到了一点儿,这估计是在词典印制装订成功后,工人们需要手工把这个塑料尽夹在词典的前几页,而工人们为了加快工作速度,翻开后,没有细心关闭词典,导致有些词典前几页在关闭封面的过程中皱折,这么重的词典,这几页皱了以后,新书长时间的不展开,再到用户手中,那这种影响人心情的折印当然就不可避免了...毕竟有很多人对词典这种工具书还是保持了一份敬重的心情,半使用半收藏的心态,那么,一套新书,开卷就是几页折痕,虽然不影响使用,但这在一个爱书的人来说,确实是件让人很恼火的事情。但是结合我买到这本的价格,我也不好多说什么,至于还有人反映的缺页情况,暂时倒还没有发现,我还在翻,希望不要有这种严重的失误吧。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本词典值得买,但出版方最好能加强印刷装订这方面的工作,让这本词典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同样精良吧。

182 评论(9)

嘻嘻哈哈喽

陆谷孙主编的,很好啊,基本是翻译专业要求的辞书,涵盖内容非常全面,一些其他词典查不到的专业术语或者地名等,这本词典都能查到,推荐你买一本。

26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