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风kiki
李清照诗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如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抱五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感怀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生平何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虚室生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分得知字韵 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骑士,相逢说项斯。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何莫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伴,蔷薇风细一帘香。 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 其三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头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相关介绍 李清照不必多说,大凡念过书的人都知道她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是作为一个词人出现在文学史上的,是婉约派的正宗;而且就她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来看,这一点无庸置疑。 虽然《漱玉词》里也有“天连云涛接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样意境开阔、气势磅薄的作品,但是读完全书,我们还是会有这样的感觉:调子有些低沉,感情很柔弱,没有涉及重大社会问题。于是李清照就和“守着窗儿”、“欲语泪先流”、“人比黄花瘦”的形象合为一体。 然而,假若我们撇开《漱玉词》,读读李清照的诗,我们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诗里是另一个李清照! 咏史 李清照的诗流传最广的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好的咏史诗,不但是对历史的咏叹感慨,更是对现实的抨击和告戒。南渡之后,南宋建立并逐渐稳定,议和苟安之论却充盈朝堂。李清照的这首诗掷地有声,斩钉截铁,揭露了南宋统治者既不能生为人杰又不能死为鬼雄的可哀可鄙。女作家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绪洋溢其中。 在《咏史》中,她这样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希望南宋能像东汉一样中兴,表达对爱国志士的钦敬。朱熹在《游艺论》中评价:“本朝夫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大略云:‘……’(诗从略)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 早在北宋末年,李清照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政治眼光。“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作《读中兴颂碑》,李清照有和诗两首,借史实指责徽宗的荒淫奢侈,批评朝中奸佞误国,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夏商有鉴当深戒,简册汗青今俱在。……(其一)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其二)”可怜的是,当权者并未醒悟。不久金人南下,天翻地覆,北宋灭亡。 生平 李清照曾打算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一个姓孙的女孩,不料那女孩说:“才藻非女子事也。”(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可见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和态度。李清照并不以为然。她对自己的才能、抱负很自信: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相斯。(《分得知子韵》) 李清照是个独特的存在,空前绝后。她厌弃世俗:“……青州从事(指酒)孔方兄(指钱),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得佳思。静中我乃得至交,无有先生子虚子。”(《感怀》)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词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晓梦》)她藐视名利:“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夜发严滩》) 南渡之后,家乡沦陷,赵明诚病死,所集文物失散殆尽,膝下无子女,李清照被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孤独的世界。她的孤独、思乡、怀旧和家国沦陷之感融合在一起。这在她后期的词中得到全面的表现,在诗作中也有所反映。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春残》)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偶成》) 绍兴四年九月,金兵五万人,纠合傀儡政权刘豫的军队由泗州渡淮南,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李清照避难金华,登八咏楼,并赋诗一首:“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江山如此多娇,时势如此多艰。在朝中主和派的威迫下,爱国志士只能眺望生愁了。 家国 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而诗是用来言志的。她所写的有关时事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三首并几个残句,但是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感却跃然纸上。 宋胡宗汲的《诗说隽永》载:“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密阁守建康作诗云:‘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觉易水寒。’ 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直斥君臣无能。当时流言传说赵明诚生前曾将所藏文物私与金人,也许与李清照的讽刺主和派不无关系。 绍兴三年,高宗赵构派大臣韩肖胄和胡松年使金看望徽、钦二帝。当时李清照已是年近半百的寡妇,听到这个消息却立即写诗过去,正如她在诗序中所说:“有易安室者,夫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采诗者云。”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女人是不应该议论政事的,她们应该做的就是缄默和战乱时的“义不受辱”,但李清照不管这些。她的爱国之心在孤独的黑暗中愈发炽热。她讽刺赵构的主和:“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她抨击卖国求荣:“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可当将令,币厚辞益卑”;她告诫使臣“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而她这么关心,“不乞虽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只是为了得到故乡的消息。在诗最后,她说:“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对故国的思念,真如血泪倾泻。 当然,李清照的诗的艺术性比不上她的词,但是,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活生生的李清照。读了诗我们才会知道她不仅抒发自身的苦闷愁烦,也唱出家国之痛。她在窗前吟诵“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时候,也在想着“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江堤《不谈漱玉》)
黄紫完美搭配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①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②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③。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④与裹头⑤,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⑥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⑦二百州⑧,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⑨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注释】 ①妻子:妻和子女。 ②干:犯,冲。 ③点行频:一再按丁口册上的行次点名征发。 ④里正:即里长。唐制:百户为一里,里有里正,管户口、赋役等事。 ⑤与裹头:古以皂罗三尺裹头作头巾。因应征才年龄还小,故由里正替他裹头。 ⑥武皇:汉武帝,他在历史上以开疆拓土著称。这里暗喻唐玄宗。 ⑦山东:指华山以东,义同“关东”。 ⑧二百州:唐代潼关以东设七道,共二百十一州。这里举其成数。 ⑨县官:指官府。【简析】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 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真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
jasmine1995
eing grateful for what we have until we lose it, of not being conscious of health until we
周小米jiang
<<合肥民间故事集-----铁拐李传奇>>汉朝时合肥城南有兄弟二人,哥哥李复医术高名,弟弟李岳一般,只能当个副手,他们母亲得了种病,哥哥也无可奈何,一天来了个道士来到他们家里唱了个诺: 说西王母娘娘那里有药方可以治疗这种病,赋诗一首:寻坡转涧蛇六谷, 风餐露宿天水岸. 迈岭登山拜仙桃。 历经千苦药王归.听说西王母娘娘那里有药方可以治疗这种病,弟弟听后把母亲扶是毛驴告辞家人去求药方,。 他背着母亲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有一天晚上到了一个黑森林,月亮把大地映的好亮,母亲说口渴的厉害,想要喝水。他叫母亲在大树下休息,自己去找水,发现对面就有一小汪水。可是有两条小花蛇在嬉戏,李岳把它们赶走后看到水都是黑糊糊的,怎么能够喝呀?这时母亲突然把他推开捧了一大口就喝到嘴巴里,喝了以后母亲说:“味道好极了,舒服多了。”第二天早晨他们又要赶路,不知道走了多少路,淋了多少雨雪,受了多少饥饿,有一天他们到了一个好大好的湖边, 湖边的风景好美好美.看见了一间草屋子,就进去休息,进去一看里面都是奇珍异宝,他们看的目瞪口呆,正在这时进来了一个大胖子还摇着大蒲扇.告诉他们说这里风景好,物产多.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住下,说完拿来了好多好吃的款待他们.可是李岳不为所动,一心要去西域去求药.大胖子暗暗称赞李岳的孝心,他给了李岳一颗红枣,叫他吃掉,那可是颗仙枣,李岳吃了背着母亲也感觉不到累了,就这么走呀走呀也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他们到了一座大山下,抬头看见大片大片的桃园,桃子长的又大又红,远远的闻到香味,他们来到山上被眼前的桃园惊呆了,桃树又高又大,又有好多鸟,还有李岳不梅花鹿,小溪。 母亲说想吃桃子,李岳爬上树去摘,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把脚摔断了,他还是忍疼痛一瘸一拐的把桃子捧给母亲吃,她吃了两个,还剩下一个说:“儿啊,你也吃一个吧。”李岳口也渴了吃了一个,心想怎么怎么好吃,还第一次吃到怎么好吃的东西。但是想到还要见王母娘娘还得赶路,就撇了一个树枝当拐杖搀着母亲走,这时忽然来了一群仙女有说有笑,当她们看见李岳母子的时侯说“你们胆子太大了,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一顿训斥。李岳母子低下头,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来了一个穿着华美的衣服,样子也很慈祥老妇人斥退了众仙女,问李岳他们从哪里来的. 李岳就一五一十的回答了她.王母夸奖他的孝心,对他的求药乞求也点头同意,王母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李岳说希望得到西王母的药方造福天下老百姓。。。。。。后来西王母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李岳带着母亲回到家乡,哥哥看见他们母子俩回来十分惊奇,赶忙就问是不是用了什么药方治疗的?听了李岳一五一十是说清后,一脚跺在地上说: “弟弟还是你行!当初我给母亲诊断的时候就确定必须要君药蛇六谷,天湖露,仙蟠桃这两个臣药方可痊愈,因为三种药难遇,我只好摇头…没有想到还是你的孝心完成了这个常人难完成的事情……后来他们兄弟俩齐心协力在家乡留下好多药方.合肥地方的百姓为纪念这位跛脚的药王就建了一座祠——六谷祠。<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