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1

lindadoncry
首页 > 英语培训 > 王蔷教授英语培训总结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表哥很内涵

已采纳
英语绘本故事3篇 英语绘本故事1   夏至未至,伴随着初夏草香花语,4月17日上午,我们县全体小学英语教师守候网络云端,聆听了来自北京双线教育咨询中心何娅超院长《“绘”做能思能辩的有机阅读课堂》的主题报告。何院长结合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通过剖析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内涵,将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设计直观、清晰的呈现在一线英语教师面前,何院长运用可视化阅读方式进行了课例分析和讲解,将整个在线学习气氛推向高潮。最后,针对教师们在线提出的问题,何院长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回复和解答,解决了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遇到的众多困扰和误区。   何院长“绘做能思能辩的阅读课堂教学”理念,使我明确了英语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的怎么样?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探究、研讨阅读过程中,高质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能全面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学习英语很多年,使用率却很低。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现状,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本次在线培训给我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却是前所未有的。这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利用互联网这个教学平台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使英语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爱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参加东莞市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活动心得   5月11日,我参加了实验小学举行的“东莞市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为期一天,上午是黄美园老师和叶自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绘本教学课堂,接着又观看了一节无师课堂录像课。下午北师大王蔷教授对课例进行了点评,接着王蔷教授给我们做绘本阅读的培训,最后由张凝老师进行了小结。我一直对绘本教学非常的感兴趣,但也有困惑,不知采用什么方法来展开教学,这次培训正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这两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两个老师都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充满乐趣的故事世界,让学生在“猜—听—说—读—演”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阅读技能,提升了思维和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懂得了道理。黄美园老师的课是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演”故事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做到拼读生词、会断句、会把握语音语调,会表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预测等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同学们都能通过思维导图,复述完整的故事。同学们的阅读技能得到了提升,并渗透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叶自娱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课堂生动活泼,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猜—说—讲”故事,并以Mind—map的形式呈现故事,并通过Mind—map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复述和表演故事。并鼓励学生建构新的故事结局,注重培养学生语块阅读策略的能力。   一直以来,都觉得绘本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读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大意,纯粹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得过程。通过这两节课,我看到了绘本教学的优势: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它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能够提供给孩子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和丰富的词汇,能协助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听了北师大王蔷教授的精彩点评和讲座,让我对绘本阅读教学课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有了清晰的认识,阅读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阅读能力。绘本阅读对于小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实现英语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适时进行绘本阅读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今后我一定会对绘本阅读教学进行潜心钻研,并适当地应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们的学生接触到生动鲜活的英语教学,在一个个童话般的故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英语绘本故事2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尤其是儿童——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文童书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也最能让儿童察觉和掌握英语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学生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英语绘本故事3   There is a great kingdom under the sea.Where all the merpeople live and swim free.The king of the mermaids,Poseidon the Great,has six pretty daughters-the youngest is eight.   Her name is Titania.She's golden hair.She likes to hear stories from grandmother fair.She tells her stories of a land far away where people don't swim-they walk,as they say.   "When can I see them? Can we go now?" "When you're sixteen,deer,but not right now.”   So every night,when it's time to sleep,she dreams of this land and then falls a sleep.

王蔷教授英语培训总结

303 评论(12)

zhouqian0825

01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如今这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英文原版书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概念。事实上,不少父母与老师都会早早地让孩子以绘本为起点,逐步接触英文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书,以及怎么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早在19世纪初期,分级阅读的理念就已由国外学者提出,随后这一理念在国外,尤其是在欧美国家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发展,各种分级阅读标准体系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   分级阅读主要是指读者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能力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读物。通俗地讲,就是孩子学习阅读时,应该阅读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书,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英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设计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级阅读系统”。这些分级阅读体系的分级理念同中存异,并没有任何一个体系成为完全的主导,只是根据不同地区或人群的实际情况,而成为较适合的一种。   英文分级阅读,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始终保持在适龄、科学、效果领先和提升孩子智慧自信方面获得最佳效果。作为“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少年儿童的阅读模式”,分级阅读凭借其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正在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外辐射,大有占领地球之势。   既然分级阅读有如此多的优势,自然我们也不会错过。在结合了国外分级标准和我国具体国情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陈则航教授经过严谨地考察和论证研制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简称“标准”),此标准的产生对英语阅读乃至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英语阅读素养”正是其中重要的理论框架。   02   分级阅读中最关键的,就是“分级”二字,也就是说,要为每个孩子找到合适难度的书,同时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最终形成持续阅读的习惯。那么,此次的《标准》究竟是如何给孩子的阅读分级的呢?   王蔷教授带领团队基于阅读素养理论框架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品格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三阶九段”的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的结构和与年级的对应关系。   其实“三阶九段”并不复杂,大家看下图就秒懂了。   三阶九段主要由“读者能力概况”、“读者阅读素养目标”和“读物特征描述”三个部分组成。   “读者能力概况”关注本阶段读者的年龄特点、兴趣、学习特征等;   “读者英语阅读素养目标”具体描述该阶段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发展目标;   “读物特征描述”从读者特点和能力水平出发,推荐了相应的读物。   三者互为补充,一方面对读者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挑选到合适的读物,其目标都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   03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提出了“英文阅读素养”的概念,它与我们过去常常说的“阅读能力”有何差异?   其实,“英文阅读能力”如今已越来越偏应试,主要指的是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是在考试中最常考察的两项基本功。   而“英文阅读素养”来自英语中的`reading literacy,其概念的外延更广。“英语阅读素养”是紧跟英语教学的时代新要求,对英语阅读提出的新概念。而我们以往所说的“阅读能力”的考察和应用范围越来越有限。所以当我们一味地强调阅读能力时,一种“伪阅读素养”(aliteracy)就应运而生了:一个孩子的解码能力很强,阅读理解能力也很强,但他就是不爱阅读。孩子的阅读能力强,也许是因为家长的督促或老师的作用,但是出了校园,就没了可持续性的阅读发展。   “可以说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我们最终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学校教育可能只是教给孩子技巧,给他创造环境,但是出了校园,孩子却不读了,这就有些本末倒置。”   敖娜仁图雅老师说,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伪阅读素养”,正是因为孩子的阅读教育,缺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阅读品格。   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外语学习者的外语阅读习惯和外语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阅读品格也逐渐塑造,正因如此,传统的阅读能力概念正在逐渐被“阅读素养”这一新的概念所取代。   为什么说“阅读素养”的概念比“阅读能力”更厚重呢?这要从“阅读素养”的内涵说起。“标准”把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目标概括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方面,6个维度共20个要素。   04   科学的标准是个好东西,难道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制定相关的中小学英语学习标准吗?其实,我们早就有《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7)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两个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各个级别的学生应达到的阅读量、阅读理解水平和相关阅读策略的运用。   遗憾的是,这些标准面向的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对阅读有一定要求,但是并没有按学段、年级、学期提供有关阅读的具体内容、文体形式和阅读理解等可操作的标准。   并且,在中国的学校,阅读教学还是比较传统,这里面当然有考试的反拨作用以及教材的局限性因素。而在课堂上,老师们也往往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另外,大部分老师还没有接触到比较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更别提接受系统的培训了。   反观美国的课堂,你会发现自己始终被书环绕着,而孩子最爱读的绘本自然是数不胜数。这得益于美国人数众多的童书作家,又有明确的阅读分级体系。   美国课堂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培养孩子自己提出假设和疑问的探索欲望,而不是仅仅让孩子被动地去接受。   相比之下,《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首先是针对英语阅读而制定的标准,目标精准。其次,用“分级阅读”的概念解决了标准过于笼统的问题,增加了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对每个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都有详细的说明,其中阅读能力分为4个维度、14个要素,阅读品格分为两个维度六个要素,标准严谨科学、内容全面的同时,更适合中国孩子的英语阅读习惯。这套标准是家长朋友们的福音,让咱们照着“标准”,选书、阅读操练起来吧!    宋代学者赵季仁曾满怀期待地说:“某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欧阳修也曾感叹说:“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阅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阅读习惯的培养,往往是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智力发展就越有益。

27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