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顽童阿淑
在太空飞行中,作为宇航员卧具使用的是活里睡袋,而活动的里子则起床单和被褥的作用。宇航员在睡前拉好拉链,只留下可让头部露出的开口。因为宇航员及其卧具均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宇航员还要把睡袋用带子拴牢在固定点上。
为尽量减轻火箭发射负荷,又因空间站地方所限,所以睡袋应轻便(重量不大于2.5~3千克),叠起时占地方要小(约10立方分米)。由于睡袋只有一个尺码,故其长度应满足身高为185~190厘米的人使用,其宽度应不小于70厘米。
由于用途的特殊性,所以睡袋须选用卫生性能好的材料(毛、棉、亚麻)制造。而睡袋的保温性能则应满足15℃环境温度下躺在里边睡觉的要求。
如为“礼炮3”号轨道站乘员制造的睡袋是用拉夫桑人造棉作保温材料,而面料则采用体轻的卡普纶。该睡袋长度约190厘米,宽70厘米。其质量约为2.5千克,棉套厚度为5~6毫米。
1975年,在“礼炮5”号上采用了改进的睡袋。该睡袋系以浅蓝色毛料制造,睡袋设有供伸出手臂的开口,足部设有通风口,质量约为3千克。
葉落罒無痕
航天员有独立的睡眠空间(特殊的卧室),睡眠专区里有每一位航天员独立的睡眠舱位,舱位上固定着睡袋,就是航天员的“床”,航天员钻进睡袋,双手束在胸前就可以睡觉了。
据了解,此次中国的空间站里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意味着航天员的睡眠条件更好了。另外,还会为航天员配备遮光眼罩和耳塞,眼罩可在一定程度上给视觉模拟黑夜的感受,耳塞可以阻挡一部分空间站工作中产生的噪音,提高航天员的睡眠质量。
延伸阅读——航天员“太空吃播”来了
6月23日,央视公布的一段“太空吃播”视频为我们解开了谜团,网友自豪地表示:中餐走出地球了。
据了解,早上7点左右,航天员聂海胜在就餐区给大家准备早餐。空间站的就餐区设计得比较紧凑,可收拢的饭桌已经展开,刘伯明前来配合聂海胜一起,将早餐餐包粘贴固定在桌面上。7点半左右,经过一顿忙碌,三名航天员开始一起吃早餐。
据了解,在长达三个月的飞行任务期间,为航天员配备的菜品多达120多样。按照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来算,食品重复率很低。
此外,要达到“一口吃”的便利性,餐食最好是固态、无骨、小块,全部可食用,没有残渣,不能留下太多难以处理的餐余垃圾。
航天“招牌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黑椒牛柳、香辣羊肉、椒麻鹅、酸辣笋、麻辣豆干等,以咸辣酸甜的口味为航天员开胃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