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06

魔法袋的礼物
首页 > 英语培训 > 蝗虫的英文名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aling612

已采纳

蜻蜓 dragonfly蚊子 mosquito灯蛾 moth疟蚊 anopheles蜜蜂 bee黄蜂 wasp螳螂 mantis蟑螂 cockroach蟋蟀 cricket蜗牛 snail蝉 cicada蜈蚣 centipede蝎子 scorpion蜘蛛 spider蚕 silkworm苍蝇 fly瓢虫 ladybug金龟子tumble bug蛔虫 ascarid蝗虫 locust蚯蚓 earthworm白蚁 termite臭虫 bedbug跳蚤 flea虱子 louse

蝗虫的英文名

318 评论(9)

萌萌萌萌瓜

下面的不是昆虫:螃蟹 crab、蚂蚁 ant、蛤 clam、蝌蚪 tadpole。

下面的是昆虫:蜻蜓 dragonfly、蚊子 mosquito、灯蛾 moth、疟蚊 anopheles、蜜蜂 bee、黄蜂 wasp、螳螂 mantis、蟑螂 cockroach、蟋蟀 cricket、蜗牛 snail、蝉 cicada、蜈蚣centipede、蝎子 scorpion、蜘蛛 spider、蚕 silkworm、苍蝇 fly。

还有瓢虫 ladybug、金龟子tumble bug、蛔虫 ascarid、蝗虫 locust、蚯蚓 earthworm、白蚁 termite、臭虫 bedbug、跳蚤 flea、虱子 louse。

英语翻译技巧:

1、省略翻译法

这与最开始提到的增译法相反,就是要求你把不符合汉语,或者英语的表达的方式、思维的习惯或者语言的习惯的部分删去,以免使所翻译出的句子沉杂累赘。

2、合并法

合并翻译法就是把多个短句子或者简单句合并到一起,形成一个复合句或者说复杂句,多出现在汉译英的题目里出现,比如最后会翻译成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等。

223 评论(13)

玉皇小帝

aant蚂蚁aphid蚜虫bbeetle甲虫bumblebee大黄蜂butterfly蝴蝶ccricket蛐蛐caterpillar毛毛虫ddragonfly蜻蜓ffirefly萤火虫ggrasshopper蚱蜢lladybug瓢虫mmosquito蚊子prayingmantis螳螂sspider蜘蛛ttermites白蚁我按字母先后顺序写下来了,可能不是很全面,但都是自己想的。。。。

225 评论(11)

粉红猪大大

蚂蚱:grasshopper [ˈɡrɑːshɒpə(r)]蝗虫 :locust [ˈləʊkəst]

106 评论(14)

小能喵尉哥

下面的不是昆虫:螃蟹 crab蚂蚁 ant蛤 clam蝌蚪 tadpole下面的是昆虫:蜻蜓 dragonfly蚊子 mosquito灯蛾 moth疟蚊 anopheles蜜蜂 bee黄蜂 wasp螳螂 mantis蟑螂 cockroach蟋蟀 cricket蜗牛 snail蝉 cicada蜈蚣 centipede蝎子 scorpion蜘蛛 spider蚕 silkworm苍蝇 fly瓢虫 ladybug金龟子tumble bug蛔虫 ascarid蝗虫 locust蚯蚓 earthworm白蚁 termite臭虫 bedbug跳蚤 flea虱子 louse

200 评论(14)

溪爱Mr彬

螳螂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1585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南大刀螂、北大刀螂、 广斧螂、中华大刀螂、欧洲螳螂、绿斑小螳螂等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1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粘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1年1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英文名为mantid。亦作mantis、praying mantid或praying mantis。螳螂科(Mantidae)有近2,000种体型大、行动快速的昆虫,特征是前胸(上部)长,前足股节腹面有沟,沟两侧有刺列,胫节(下部)可嵌入沟内。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雌虫交尾后常吃掉雄虫,卵产在卵鞘内可保护其度过不良天气或天敌袭击,卵数约200个。若虫(无翅,形似成虫)会同时全部孵出,常互相残杀。 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欧洲的代表是Mantis属(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是分布最广的种)、Ameles属、Iris属和Empusa属。北美的属包括Stagmomantis属(卡罗来纳螳螂〔S. carolina〕是分布最广泛的种类)、Litaneutria属(L. minor是小型西方种,是唯一原产加拿大的螳螂)、Thesprotia属(形细长)和Oligonicella属(形细长)。薄翅螳螂、Iris oratoria、窄翅螳螂(Tenodera angustipennis)和中华螳螂(T. aridifolia sinensis)已传入北美。中华螳螂在中国常见,原产于东亚许多地方,也是北美最大的螳螂,体长7∼10公分。 螳螂的英文名"mantis"源出希腊语,意为「占卜者」,因古希腊人相信螳螂具超自然的力量。目前的名称"mantid"(希腊语意为「算命者」)也是反映了这种看法。螳螂能静立不动或身体文雅地前后摆动,头上举,两前足外伸似在祈求,故引出许多神话和传说。迷信的说法认为,螳螂的棕色唾液可使人眼盲,马或骡食螳螂后可致死。螳螂的英语俗名"praying mantid"和学名为Mantis religiosa,以及德语名Gottesanbeterin、法语名prie-Dieu、普罗旺斯名prega-Diou和西印度群岛名「神马」(god-horse)均与宗教虔诚有关。其他的俗名还有「魔鬼之马」(devil's horse)和「杀骡虫」(mule killer)薄翅螳螂(Mantis religiosa)。由于所有的螳螂皆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以「捕食」(preying)来形容它们比「祈祷」(praying)还来得贴切。 昆虫学家对本科的分类意见十分分歧。虽然一般把它归在直翅目(Orthoptera)的螳螂亚目(Mantodea),但也可自成一目螳螂目(Mantodea),或和蟑螂(它们也有卵鞘)一起归入蠊螂目(Dictyoptera)。 胸部具有翅2对、足3对;前胸细长,前足为1对粗大呈镰刀状的捕捉足,并在腿节和胫节上生有钩状刺,用以捕捉害虫,故为益虫。后足的基部具有听器。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均大于雄性,雌性有时还能吃掉雄性。雌性的产卵方式特别,既不产在地下,也不产在植物茎中,而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交尾后2天,雌性一般头朝下,从腹部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形成坚硬的卵鞘。卵鞘中药称“桑螵蛸”或“螵蛸”。次年初夏,从卵鞘中孵化出数百只若虫。若虫蜕皮数次,发育为成虫。为不完全变态。我国常见的有中华绿螳螂(Paraten-odera sinensis)俗称“大刀螂”,体长约8厘米,绿色或黄褐;斑小螳螂(Statilia maculata)体长5~6.5厘米,灰褐或暗褐色。

201 评论(9)

ERICA漠漠

全部整理发出来了;有疑问或意见直接说出来。中文名:甲虫装机萤火虫日文名:甲虫装机リュシオル中文名:甲虫装机瓢虫日文名:甲虫装机グルフ中文名:甲虫装机蠼螋日文名:甲虫装机ウィーグ中文名:甲虫装机吉咖蝼蛄日文名:甲虫装机ギガグリオル中文名:甲虫装机蝗虫英文名:InzektorHopper中文名:甲虫装机豆娘日文名:甲虫装机ダンセル中文名:甲虫装机蜈蚣日文名:甲虫装机センチピード中文名:甲虫装机蚂蚁日文名:甲虫装机アーマイゼ中文名:甲虫装机大黄蜂日文名:甲虫装机ホーネット中文名:甲虫装机吉咖象鼻虫日文名:甲虫装机ギガウィービル中文名:甲虫装机吉咖螳螂日文名:甲虫装机ギガマンティス中文名:甲虫装机艾可萨甲虫日文名:甲虫装机エクサビートル中文名:甲虫装机艾可萨锹甲日文名:甲虫装机エクサスタッグ中文名:虫甲爆破日文名:アーマーブラスト中文名:最终甲虫注射日文名:ファイナル·インゼクション中文名:甲虫装机的魔剑虫装王剑日文名:甲虫装机の魔剣ゼクトキャリバー中文名:甲虫装机的魔斧虫装战斧英文名:InzektorAxe-Zektahawk中文名:甲虫装机的魔弓虫装弓箭日文名:甲虫装机の魔弓ゼクトアロー中文名:甲虫装机的宝珠日文名:甲虫装机の宝珠中文名:虫装变换日文名:ゼクト·コンバージョン中文名:甲虫装机的手甲日文名:甲虫装机の手甲中文名:可变形态日文名:ヴァリュアブル·フォーム

257 评论(12)

天下武功2016

蝗虫(grasshopper)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 蝗科(Acrididae)与螽斯科(Tettigoniidae)昆虫。栖息在各种场所,在热带森林低洼地、半乾旱区和草原最多。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内,触角上有嗅觉器。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司听觉。复眼司视觉,单眼感光。草食性,少数种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后足腿节粗壮,适於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有的栖所特异,如南美的Marellia remipes在漂浮植物上度过大半生,能游泳,产卵於水生植物上。蝗虫一般大型,某些种类(如南美的巴西排点褐蝗〔Tropidacris latriellei〕)长度超过11公分。有的地区以蝗虫为食品。天敌有鸟、蛙和蛇。 特征:通常为绿色、 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 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蝗科(Acrididae)昆虫 蝗虫的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这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够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下图)。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等。 变态:不完全变态。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下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这是已发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 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幼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蝗虫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末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它们的生活史是卵→若虫(幼虫)→ 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

155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