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号小祁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英语教育总体上对我国产业发展和学术建设是有利的。 中国能赶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科技革命,在众多新兴产业领域反超日德等一批老牌发达国家, 固然有人口、市场、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但较为普及的英语教育和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对发展新兴产业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只是如今来看,形势已经发生诸多变化。我国在多年高速发展后,在诸多领域大幅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部分领域更是实现了反超。其实英语学习是很好的事情,只是很多人不出国,看上去没用上罢了。但是高精尖人才学习英语是必须的。国内英语最大的问题是,起步早,效率低,学习十来年,大部分人达不到二外要求标准罢了。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我个人对英语教育的态度是一贯的过往几十年英语教育在国内教育体系中地位颇高我认为有客观的历史原因。 我国长期处在后发追赶的地位,对了解先进产业发展和科技前沿探索有迫切需求。英美都是世界强国,尤其是美国更是当时唯一超级大国,英语在学术圈和产业届都有颇高地位。
最大的问题在于城区与乡下的差别可能因此而更大,但是我仍然认为,语言是在讲的时候,在使用的时候学会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环境的变化也决定了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AI技术的兴起与翻译工具的普及,大幅降低了英语教育的紧迫性。
二、英语和汉语人口较多,数据更加庞大,相关翻译研究和算法迭代也更快。就我个人体验,目前主流的机翻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阅读需求,些许错误不构成阅读障碍。至于机翻容易翻车的专业领域,说实话普适的英语教育也不见得能发挥太多作用。反倒是一些小语种 ,机翻的精准度尚有一定不足。随着技术进步,AI字幕甚至同声传译也在不断涌现,中低水平的翻译工作价值越来越低。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学习英语的作用下降,英语教育的地位自然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诚然,考虑到我国产业升级尚未彻底完成,以及对外交流的诸多深层次需求,英语教育的作用不会完全消失。但适当降低英语教育的地位,甚至取消部分学科的英语要求,我认为都可以考虑。陈丹青本人的思想水平姑且不论,但他提出的部分观点,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弱化英语教育,那么全民的英文水平就会大幅度下降,到时候就像现在的足球一样,真到了只有少数人会英语的时候又会有人抱怨说为什么十几亿人都搞不出一个芯片?另外就算是从提高汉语国际地位的角度出发,也更需要倚重那些既懂汉语、又懂英语的双语人才。
三、但最关键的考试分数方面没有调整,应该说教育部对这个问题仍比较审慎。我个人认为,适当减少英语在中高考的分值,同时适当提高听力测试在英语考试中的比重,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方式。或许经过许多专家研判吧,但我总觉得很魔幻。英语承载着什么?承载着全球领先的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汉语承载着什么?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底蕴与开创未来的基础。但凡用“并重”二字都能接受!降低比重似乎短期内不会造成过多影响,老师照样教,学生照样考。可是这事埋下了种子轻视英语轻视英语就一定能带来重视汉语的预设结果吗非也!对待外语存在歧视等现象的短视之人能沉下心来研究母语吗?竟然还有很多家长拍手叫好,一样的目光短浅通过削弱外语学习能力就能留住人才吗?未免有黔驴技穷之嫌。天朝上国这种意识终归害人害己!我们当然应该树立语言自信,文化自信,可是不能不管不顾地去自信啊。
信仰坚定的学十六门外语照样坚定,不会因为这个而改变三观的,本质就不是学外语的问题。目前的中国方方面面都不均等,最突出最可怕的就是“信息掌握不均等”!县委书记和门口炸油条的掌握的对子女教育的信息能对等吗?不要觉得有个抖音,有部手机,大事小情就了如指掌!信息壁垒只会越来越厚,你只能看见你能看见的和别人想让你看见的。
四、他们对于在玩游戏,听歌、看美剧时接触到的英文并不排斥,甚至很愿意主动学习。所以更需要改进的是英语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标准。教学方式可以改,但是英语学科不能取消,我是一直反对英语无用论的,我们芯片被卡脖子的时候,都说要加大自主科研投入,那搞科研不会英文怎么搞?至少在现阶段,几乎所有学科的前沿论文都是用英文写的,不管那个研究人员是什么国籍、在哪个国家做研究,发布成果时都要用英文。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抬杠,说顶尖科学家是少数,所以大部分人不用学英语,只要专门培养几个会英语的科学家就行了。中国男足就是按这个思路搞的,大部分人不踢足球,只培养了少数职业运动员,国家队就从这少数人里面选,你看看现在是什么结果。
国画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研究,诸如此类的学科对英语需求确实不太高。 如果能根据学科分门别类,避免分数线一刀切,长远来看或许更好。目前教育部的回应,表示英语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加强口语交流,减少分数驱动。
海琦maggie
别逗了,谁说的英语地位弱化了,四六级不没有取消,考研读博还不是要考英语?!以前上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现在小学一年级就得学;以前找工作一般要四级证书,现在六级还要求500分以上。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虽说兴什么汉语热,但是再过个百八十年的咱离人家美国还差一截,没办法,还是得向人家学习,学习人家的语言。
小笨猪seven
这个你大可搜搜相关的网站,首先分析辩题很重要。这一任务,建议你们的团队成员通过讨论和资料搜集再确定,否则辩论的时候很容易被对方驳倒。当然,楼上那位的材料你可以看看,辩论的前期准备尤其重要,加油!
钮咕噜嘟嘟
英语占据课时的比重已经下降了很多,现在的教育部门为何不再重视英语了?
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英语占据学习课程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了很多,反而是是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应的课程比重有所增加。比如说很多学校都提倡学生们去研读经典名著、背唐诗宋词、讲解中国历史变迁的进程,还有汉服文化的传承等等。
那么,现在的教育部门不再重视英语的原因也可以从上述的行为中总结出来,就是我们的国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明显提升,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范围更加广泛。
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在经过外国学制的形象和本国学制发展的改革双重形象下形成的,对于学年的规定、学科的安排都是经过各方面因素的综合的。
随着今年来中国综合实力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声音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并且得到了普遍认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就比如现在非常收到年轻人喜欢的汉服文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承文化的形式。通过人们的对于汉服的喜爱,从而衍生出了各种汉服产业,也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而且在经过调查发现,尽管我们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和语文,数学是一样重要的。但是英语的使用在国内来说非常少,很多人就算学了,也没有用到的地方,只是在考试的时候会考出成绩。
那这中间也包括了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最终体现在文化上。所以说,教育部门在经过考量之后决定降低英语的占时比重,这不是对英语的不重视而是说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