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三只鸭
中国人学英语有个共同问题就是喜欢用升调,语调一再升,最后才降,这样很chinglish,你要注意一定要把语调降下来!你觉得音调怪的原因,可能是重音位置不对引起的语调问题,也可能是语调本身。概括一下:1.降调一般是从句子的第一个重读音节开始到句子结束,声调逐步降低。降调是最常用的,表示确定和完整,主要用于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如:Where do u (降)live?2.升调表示不确定和不完整,一般用于句子的开头、一般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的结尾。如:Is she (升)busy?2.一个句子(一个语调组)里最后一个重读音节称调核。音调的上升或下降均体现在调核上。如:He wants to stay here.此句共两个重读音节,最后一个重读音节落在了stay上,因此,stay是调核。调核在传递信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它通常比句子里其他重音更为响亮。调核是随说话人的感情需要和传递信息需要而变的。如:They flew to Shanghai.腔调谁,调核是they;强调怎么去,调核是flew;强调方向,调核是to;强调地点,调核是Shanghai。以上答复是比较专业的,但我个人认为对你帮助不大,也无甚乐趣,你想想英国人美国人需要这么学习英语吗?你需要学习汉语怎么说语调吗?所以我建议,最好是你听英语新闻,因为新闻是最注重音调起伏的听力材料,模仿其语调,同时注意重音,然后自己读,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跟原材料对照,慢慢改正。
b玻璃心
这是英语语音实践的问题,调头是第一个重读音节到调核的部分。
调核是一个语调单位中最后一个重读的单词,通常从这个单词开始升调或降调。
调尾是调核后面的部分。
调冠是一个语调单位最开始到第一个重读音节的部分。
扩展资料:
1、在默认情况下,调核是该句子中的最后一个实词。如:
I don't want to be someone that you’re↓ settling for.
在这个句子中调核是settling而不是for,因为settling是实词,且是最后一个实词。所以这个句子的降调是在settling上做的。
I dreamed that love would never ↓die.
在这个句子中调核是die,因为它是最后一个实词。
2、调核在新信息上
A: How about we go to Japan and Thailand during our next ↓holiday?
B: I’d rather go to ↓Vietnam and Thailand.
在这个对话中,第一句按照默认规则,调核应该在最后一个实词holiday上,所以holiday是调核,读降调。而B的回答中出现了Vietnam这个新的信息,此时它才是句子中的最最最重音,所以Vietnam是调核,读降调。
3、调核在对应的信息上
A: What’s ↓broken?
B: It was Lily’s ↓glass that got broken.
第一句按照默认模式最后一个实词broken为调核。第二句中对应第一句“什么碎了”的答案是“杯子”碎了,所以对应的信息是glass,在这里将glass作为调核。
这三种是寻找调核最基础快速的方法,再朗读文章或者说话时注意正确的判断出调核的位置,从而正确的传达信息。
哈布斯窗帘
美国英语的语调根据Kenneth L. Pike的标调法,可以分为四级调高,讲话人的声音在固有的音域内高低起伏,Pike把这种语调定为四个声调水平。低音区,表示说话使用的最低声音。中音区,表示说话使用的中等声音。高音区,表示比中音区更高一级的声调,通常是表示强调的重读词。特高音区,表示说话时因兴奋、激动而使用的一种特别高的声音。美国英语的语调群,可以分为调头前部、调头、调身、语调核心和调尾。调头前部:调头前面的非重读音节,处于中音区。调头:第一个重读音节。调身:调头与语调核心之间不定数的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语调核心: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它的声调影响后面调尾的音调,语调核心为降调,调尾是低平调,语调核心是升调,语调核心音调由低到高,调尾则音调上升。调尾:语调核心后面的非重读音节。英语的语调分为降调、升调、降升调和平调。降调——表示肯定,完整,独立,一般用于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中。升调——表示不肯定,不完整,不独立,一般用于一般疑问句中,也常用于片语后面,或者句子中不完整的部分或者还未说完的部分后面。降升调——表示含蓄,对比或言下之意。它可以落在一个音节上,即语调核心上,也可以落在两个字上,降调落在重要的字上,升调落在次要的字上。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小胖子老头
英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语法教学方法,语法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交际活动情景,可以使语法教学变得真实,内容丰富,而且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互动,能够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操练的机会,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英语语法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设置情景教学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模拟具体的交际情境,通过讲解练习点评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逐渐出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语法现象,这些语法对英语交际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指导学生在情境中操练它们的用法非常有必要。如“I am opening the door。”、“I have opened thedoor。”、“I will open the door。”这样把语法现象和具体生活的情境联系起来,学生必然能够学得快、记得牢,还能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外试着去使用英语。这样,以后在类似情境下,学生必能脱口而出地说出相似的句子来。
2、归纳教学法
归纳是指从大量具体现象中总结、提取出其中的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列举出几个的例子,让学生接触一系列的语言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语法规则。初中大多的语法句子先是在课本中出现,并逐渐增多,再作归纳总结,并辅之以大量练习。教学实践证明,归纳教学法是一种适合我们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法。本人认为,在归纳教学法的基础上,适当结合演绎法,对加深学生的记忆是种不错的方法。
3、句型对比教学法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大量的句子,英语当然也不例外,句型就是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式,是语言的结构和模式。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句型和语法都滚雪球式出现的,某个句型或语法会一次出现――再次出现――反复出现――,由少而多,由浅入深,课文就是对已学句型语法的实际运用,每课所配的练习就是用来巩固句型、语法、词汇的。因而,在初中阶段,必须扎实地搞好句型教学,每一个句型都要通过模仿、替换、扩展和活用等步骤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个句型。句型与一般句子相比具有典型性,但是与语法相比,它具有局限性,句型操练代替不了语法学习。为了进一步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必须进一步去学习语法,句型练习是语法学习的起点,语法学习是句型练习的深化和提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句型才能为较系统地学习语法提供感性材料的前提准备,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句型操练的基础上,进而学习词法和句法,在学习词法和句法时,又借助句型操练,变语法知识为运用英语的能力,语法教学和句型教学互相结合、互为补充。对不同句型、类似句型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分辨其异同之处,加深理解,这是有助于他们正确运用这些句型的有效方法。
总之,语法教学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其教学效果也要由实践来检验。一成不变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绝对最优的教学法也是没有的,教学方法是否可取,是由其是否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来决定的。语法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支配的时间等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对最优的结合。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应尽量使用英语讲课,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所用方法的得失,不断予以改进。
语法教学主要不是针对小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本身接触的语法现象很有限,没有多少需要系统处理的,二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不太适合给他们讲语法。
但常有老师问这个问题,小学英语教不教语法,不教的话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咋处理?教的话,怎么教法?
这说明,小学英语虽然简单,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语法问题,有些单靠听说活动任务来处理,效果可能不是最好地,也就是说,某些语法现象也有必要从结构形式上进行某种处理,也就是一般说的语法教学了,下面就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谈24个字的浅见,请大家指正。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这24个字就是:先例后法、意义领先、提醒注意、点到为止、随遇随点、适时归纳。
“先例后法,意义领先”,是说不在接触足够实例的情况下解释语法现象,不脱离实例讲结构。解释语法现象的时候首先从意义出发,结合语言使用来解释,不离开意义讲结构,更不要背“口诀”
“提醒注意”是在听说读写实际语言材料中遇到需要处理的语法现象时,教师明确点明这种用法,适当解释其形式和意义。“点到为止”是仅仅结合当时具体例子解释,不作不必要的拓展。比如第一次接触名词复数的时候,学生遇到了apples,可能会问这个s是干什么用的?这时候告诉学生这个S表示“不是一个”就行了。遇到teeth,学生会问牙不是tooth吗?可以让学生先记住,表示一个牙的时候EE,表示多个牙的时候就OO了,不必把名词复数的各种情况和变化形式全部展示给学生。
“随遇随点”是说前面接触过的语法现象后面再遇到,比如名词的各种复数形式,每次遇到都应该结合当时的例子明确提示。“适时归纳”是当一类语法现象学生遇到的实例已经足够多了,比较熟悉了,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比如学生接触了名词复数的几种形式变化后,可以把学生以前学过的例子集中到一起,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找出规律。但是不必要“求全”,没接触过得没必要急着“补充”。
从反面说,主张“先例后法、意义领先、提醒注意、点到为止、随遇随点、适时归纳”也就是反对离开语境和意义讲语法规则,不主张离开意义背口诀;反对语法知识点支离破碎,主张适时归纳,但也反对没有足够感性积累的情况下过早归纳;语法规则的归纳反对教师灌输,提倡教师提供典型实例,学生或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反对不顾学生需要和接受能力追求全面。
一、引言
随着以“任务型教学”为代表的交际教学法思想被推崇,以及对新课标中“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理解的偏颇。有教师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而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于是“淡化语法”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导致了学生“双基”的薄弱,因此阻碍着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此,本文提出重新审视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二、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语法作为形式语言的要素,是对语言存在的规则所做出的概括描述。其形式是一套规则,其作用是将负载语音的词汇组合成语言(language)并生成言语(words)。这样,语法就成了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完善而有价值的工具,学习者不可不学。
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语法教学更具有必要性。因为中国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获得更多的是靠“学得”(learning)而不是“习得”(acquisition)(张正东,XX)。这是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崔刚,XX):
第一, 英语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而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
第二,英语使用的环境差。在中国没有二语国家(如新加坡、印度)的使用环境,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相对较少。
第三,学生学习英语是学业课程的需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多数没有直接的学习动机。
第四,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大。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象形文字,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拼音文字。受汉语“负迁移”影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要比其它拼音文字国家学生面临更多的困难。
这些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学是作为一门外语,不能象第二语言那样习得语言。虽然外语相对于第一语言是第二语言,但作为目的语,并非在目的语国家(如英、美)为移民者开设的二语(英语),外语主要通过有意学习(学得)而掌握。在学校学得外语又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要遵循知识(主要为语法)→技能→运用能力的线路发展;(2)输入之后在吸收之前都得经过理解,这种理解或采用归纳方式、类似“熟而生巧”,或采用演绎方式、类似“画龙点睛”,都离不了语法(戴淑静,XX)。
三、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是一个接受知识与完全消化并贮存知识的动态过程。英语学习也是这样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因此,不能用语言“习得”模式去硬套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而应根据教与学的实情,在教材与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创新语法教学方法(杨金昌,XX)。
1、归纳法。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逐步渗透具体的语言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找出规律,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能使学生容易接受语法。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结构“should have done”时,教师可呈现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lives. 接着启发学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 ?学生会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义。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点明语言点的规则,而是应呈现更多的句子,以检验学生的对新语法项目的理解。教师呈现每个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待他们领会句意后再引导用“should have done”改写句子。
(1)this morning mary was late for school .→ s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 .→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
…… 在上述语法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和练习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义,又能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现在完成式”表示“本来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并未做”,常常含有责备、不满的语气。这样的归纳教学能让学生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
2、对比法。学生学习了一些语法规则后,在一段时间内会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对比,找出关键点,发现差异点。例如,学生学习了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后,对that引导的从句究竟是定语从句还是同位语从句深感迷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国情制约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是离不开语法的,应给予语法教学一片天地。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方法是人为多样的,正所谓“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其核心应是结合英语教学活动,体现“优化而不淡化,重视而不死抠”的原则。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