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入戏太深
一、谣言四起 ,行业动荡, 而最终的政策依旧未落地教培行业被“谣言”支配的恐惧,持续至今,至少已有三个多月。 层出不穷的谣言宛如一块又一块空降的巨石,将教培行业这片海域不断砸起惊涛骇浪。此刻将这些“著名谣言”按时间线整理汇总,从中便可以见得太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分析的事情......回忆这过去的几个月里,大多数人依旧对于最初的“谣言”记忆犹新。三月上半旬,网络上突然流传出三份来自北京三个地区的文件截图,一夜之间引发行业热议。流传截图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北京校外机构治理工作组将对各区相关培训机构停课情况开展“四不两直”。“四不”为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两直”为“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进行检查,并在市级媒体通报相关问题。虽然,该文件很快便被官方证实为谣言,然而行业内的波澜却无法平息。大多数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将是新一轮监管的前兆,2021年的大整顿或将全面开启。——事实证明,大家当初的预感一点都没错。在这第一份“谣言”被辟谣后,3月26日,行业内再次天降一份“双减”文件以及一段5分钟的录音,瞬间在全行业内被疯传。这份网传的名为《关于教育部“双减”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情况》中提到,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将通过校内、外两方面共同推进,增加校内服务时间,提高培训机构从业门槛。而在那条网传的5分钟的录音里,北京某区教委执法人员重点表示:六岁以下儿童禁止进行学科培训、英语培训,不允许少儿英语的提法,只存在学科英语培训。同时,目前已经收取的六岁以下儿童课程存量消费只允许通过线上的方式服务,不允许线下方式上课。然而就在那不久后,5月21日,双减意见审议通过,表明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谋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要明确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紧接着,5月24日早间,一则群聊天记录在行业内被疯狂传播。据传,该群消息源自海淀区某教育机构内部群,内容之中主要提及的“三不让”引发了全行业的热议:· “三不”之一:假期不让上课,“假期”包含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 “三不”之二:培训机构(学科类&素质教育类)不让上市;· “三不”之三:不让做广告,下一步,就是在广告字眼儿上,给机构找问题。虽然,在5月25日的午间,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已出面辟谣该消息不属实,然而在辟谣正文中,却也存在着诸多模棱两可的关键点,让行业内人士难以不去揣测其中是否仍有“深意”。而不论如何,从年初以来对于在线教育营销投放的重拳打击这一现象来看,就已经迎合了“三不”之三:“不让做广告,在广告字眼上给机构找问题”这一关键点。进入六月,“谣言”的轰炸依旧没能结束。六月初,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关于校外培训行业,从9月1号开始,将在北京开始试点,线上、线下机构不允许双休日开班、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