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珍zero
8月份,22岁的乌拉圭模特路易塞尔·拉莫斯死在南非的一场时装发布秀上。此前的3个月来,她坚持只吃沙拉和蔬菜,喝健怡可乐,目的就是达到时尚界所推崇的“极瘦”标准。她走上T台没多久就突然倒下,猝死于心力衰竭,从而成为“时尚”的牺牲品。因极度厌食丧命 "骨感潜规则"害死名模本月15日,年方21岁的巴西女模特安娜·卡罗琳娜·雷斯顿死于因厌食引起的并发症。雷斯顿小姐的悲剧给时装界那种为求“完美”身材,而鼓励女模特拼命节食的风尚再次敲响了警钟。在今天这个以“骨感”为美的年代,瘦身节食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杀手之一,不仅模特过度减肥,演艺圈的女明星们也不甘落后,爱时髦的人们也跟在后面为“节衣”而“缩食”,让各国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号召大家一起“增肥”。厌食症成女模特“杀手”雷斯顿是一位名气正在逐渐上升的模特,是意大利著名时装品牌乔治·阿玛尼的形象代言人。据报道,临死前,身高1.74米的雷斯顿体重仅40公斤,她生前主要靠吃西红柿和苹果等维持生命。这已经不是首次发生女模特因节食而死亡的事件。多名年轻模特的早逝给其他一些时装表演节造成巨大的压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任何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公斤)数除以其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低于18.5的人都属偏瘦型,如果在15附近则处于饥饿状态。据雷斯顿的医生说,她在去世时,该指数只有13.5。就在今年的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时装周上,组委会宣布禁止那些身体质量指数低于18的模特走上T型台。时装界巨头阿曼尼直率地表示支持。他说,“我从来不喜欢太瘦的女孩,我本人从未让她们走上T型台。”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戈尔蒂耶甚至让一位大块头女模特展示了他从事服装设计业三十周年展示活动。这名大块头的女模特身穿一套黑色的性感内衣,她的体积显然使其他参加走秀的著名“骨感”女模特“相形见拙。”好莱坞女星不甘落后变身“棒棒糖”当T台“骨感”之风盛行时,好莱坞女星也不甘示弱。从大牌明星到刚新秀,都拼命把自己变成身材越来越瘦而脑袋显得越来越大的“棒棒糖”。好莱坞的“棒棒糖”时代始于1998年9月。当时出席艾美奖颁奖典礼的克里斯塔·弗洛克哈特瘦得像流浪儿的形象让人哗然。《甜心俏佳人》中的她曾圆润可爱,瘦身后只剩下厌食症患者般的惨白脸色和树丫般的细胳膊。她还曾经体力不支,昏倒在拍摄现场。没过多久,人们就发现,这两年奥斯卡、格莱美颁奖典礼上“棒棒糖”比比皆是。芮妮·齐薇格为拍摄《BJ单身日记》可以大力增肥,牺牲形象。但是影片拍摄完后,还是要迅速减肥,以瘦为美。据说,为了减肥,她可以一次花6万美元。但是,女明星如果不把自己弄得像刚发育的青少年一样瘦,是很难抢到角色的。导演偏爱纤瘦的女明星,许多拍片的服装也是时装设计师出借或捐赠的瘦模特穿的小号样品。在片场,如果有谁穿不进去那些服装而不得不让服装师去另找衣服,那她就会尴尬得无地自容。美国娱乐台主持人琼里维斯不无夸张地形容瘦风日盛的好莱坞说:“忘掉10号甚至6号吧,在好莱坞2号就是胖子,人人都想变成0号……要是上帝恩准我们实现一个愿望,我们全都会许愿说:‘上帝,让我变瘦吧!’”T台“瘦风”吹乱常人生活以凯特莫斯为代表的一批瘦削模特从一开始就不顾舆论界众多的争议,把纤瘦骨感的审美趣味推向登峰造极。骨感之风借助时装工业及各种媒介刮遍全球,让各国追赶潮流的人们趋之若骛,他们把像凯特·莫斯这样天生瘦削的模特推上T型台和时尚杂志封面,使纤瘦骨感演变成流行审美标准。瘦风所至,厌食症成了欧美等较为富裕的社会里和肥胖病一样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人们不惜代价想方设法减去身上的每一两脂肪,各种减肥招数层出不穷:抠喉诱吐、利尿剂、泻药、五花八门的减肥药、过度运动……。于是因过度节食减肥而引发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数越来越多,每8个厌食症患者中有7个是女性。目前,厌食症已成为世界五种新病症之一,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病不易治愈,而且死亡率高达两成。而且,英国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证明,时尚杂志对青少年追求纤瘦身材有决定性影响。心理学家调查了200余名13至17岁的青少年,分成两组,一组常看时尚杂志,另一组不看。15个月后,常看杂志的一组多有人认为自己太胖,要节食减肥,而不看杂志的那组则没有。41%的少女说她们节食的想法来自时尚杂志。英国《独立报》也曾专门针对年轻女性的健康问题作了一次调查。在100个年轻女性中,至少有1个人正遭受厌食症和易饿病(食欲过盛)的困扰,60%的女性因为缺乏自信而患有心理疾病。所有受检的体重不足者都有饮食紊乱的症状。精神病专家指出,时尚领域的“瘦风”给女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政府无奈催人“增肥”大量因过度节食导致的死亡和疾病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英国内阁妇女部曾召集时装界和时尚杂志界举行峰会,请世界顶级时装设计师、模特公司老板以及著名时尚杂志的老总们,不要再对越瘦越美的病态时尚推波助澜了。据悉,英国妇女部可能会推动一项立法,禁止时装公司选用体重过轻、瘦骨嶙峋的模特。著名时尚杂志《玛丽嘉儿》英国版今年6月也特意用丰乳肥臀的模特苏菲·达哈换下拥有魔鬼身材的超模兼好莱坞巨星帕梅拉·安德森做封面。近来,西班牙卫生部及一些非政府组织也要求给服装模特“增肥”。这些组织指出,摆在商店橱窗里的服装模特体型都太瘦了,而在它们那“瘦得只剩骨头”的身架上穿着时尚漂亮的小号码衣服,很容易引起爱美女性为了瘦身的女性就不得不以节食为代价,对身体大有害处。在西班牙,已经确诊的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有100万之多,有此类病症但没到医院就诊的人可能更多。目前,已经有一些服装公司开始响应号召,从商店橱窗撤换掉过瘦的服装模特,以相对丰满、符合人体实际尺寸的模特取而代之,摆放在那里作为展示之用。当然,模特身上穿的服装也都是较大号的,很多普通女性都可以穿在身上而不显得过于紧绷。好莱坞女星的“鸟食”节食食谱好莱坞娱乐圈常用“食量像鸟一样少”这句话揶揄女明星,因为她们为了维持曲线玲珑的窈窕好身材,纵然美食当前,也只能拼命忍住口水。很多人采用以下这份食谱。第一天:早餐一盎司低脂起司、两薄片烤面包。午餐凯萨沙拉和四盎司鸡肉。晚餐六盎司鲑鱼排、半杯米饭、一杯水煮青豆。甜点是一杯优格和十颗杏仁。第二天:早餐两颗炒蛋(仅吃蛋白)、一片全麦吐司。午餐四盎司起司汉堡(面包吃一半)、一小根胡萝卜。晚餐六盎司烤鸡胸肉、一杯水煮甘蓝菜、一份低脂沙拉。甜点是一杯爆米花和一盎司巧达起司。第三天:早餐一杯燕麦粥(配脱脂牛奶)、半根香蕉。午餐虾沙拉、一杯芦笋、四片苏打饼。晚餐六盎司牛排(选用瘦的牛腰肉)配水煮洋菇和洋葱、莴苣沙拉和低脂酱料。甜点是十颗葡萄和一盎司咸乳酪。(杨美萍)
abcdeffggg
卡朋特(The Carpenters)(木匠兄妹) 卡朋特乐队由著名的歌星卡朋特与她哥哥理查德·卡朋特组成,卡伦·卡朋特1950年生于美国康耐狄格州,从小在哥哥的影响下学习乐器,成了一名鼓手,大她三岁的哥哥理查德是个非常有才华的青年,担任钢琴伴奏和制作人,并创作了大量歌曲。后来在著名经纪人德纽文的帮助下,进入了美国流行乐坛。 1970年一曲《靠近你》(CloseToYou)荣登排行榜首,这使卡朋特乐队一炮走红,70年代中他们不断有佳作闻世,成为无数美国青年的偶像,尼克松总统称卡朋特兄妹是最出色的美国青年。 令人惋惜的是卡伦·卡朋特年仅32岁便过早地离去。她死于神经性厌食症。这是由于她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长期服用轻泻剂,与长期节食的严重后果。1983年2月4日她死于深爱她的父母怀中。卡伦·卡朋特嗓音优美,演唱亲切自然,略带伤感,加之他们运用了多轨录音技术,因此他们的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技术上都非常成功,是当代流行音乐的精品。 1 Yesterday Once More——关于卡朋特 卡伦·卡朋特逝世于1983年2月4日,她是因为减肥而患神经性厌食症而死的,这一点既是传奇,又是那些批评“卡朋特”的人乐于提起的事。卡伦其实并不胖,她更多是不愿意承认年华老去,当眼角出现皱纹时,她竟然用减肥去消除它,这也不知是属于爱美女性,还是属于超级明星的虚荣心在作祟。 在她已离开我们的这20年里,卡伦的歌声曾陪伴多少失意于爱的人度过了多少阴雨连绵的日子,谁也没算过。这样与其说是悲哀,不如说安静地唱着: “就像在一艘无处可去的船上航行着,爱情接收了我的心,就像海洋上吹过的一阵微风。 当海鸥高飞时,我知道我正在迷失,爱情随着漂流的潮汐一起被冲走了。你从爱情中得到的一切就是一首爱情歌曲,因为最好的爱情歌曲是用一颗破碎的心写成的。” 他的父亲Bertram carpenter出生于中国(1908年11月8日~ 1988年10月15日),他的妈妈 Agnes reuwer Tatum生于巴尔地摩(1915年3月5日~1996年),在经过四年的爱情长跑后,他们于1935年4月9日结婚, Richard出生于1946年10月15日,妹妹Karen则是出生于1950年3月2日。 一个天生的音乐家 他花了许多时间听他爸爸收集的唱片,他爸爸很喜欢听调子美妙的音乐、乐团以及古典音乐。 Richard不停的一直听收音机。这些音乐对于 Richard的音乐素养。四岁时Richard就开始跟着老师在家里学习手风琴,但他对音乐产生狂热的爱好却是自八岁时开始对钢琴产生兴趣才有的,他演奏的功力日益增加。到了十五岁就已经是一位天才钢琴家,由于他那优异的天份,什么曲子到了他手上,他都能轻松的演奏出来。当全家搬到洛杉矶后, Richard便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学习音乐。 Richard和她妹妺Karen和负责贝斯和低音大喇叭的Wes Jacobs,三人组成了 "The Richard Carpenter Trio"。Karen可以同时打鼓和唱歌,所以他们常在婚礼或舞会上演奏。在他们赢得在 1966 Hollywood Bowl的The Battle of the Bands"比赛的名声后,他们就录了一些DEMO带并开始走访唱片公司,他们在A&M公司签下了他们的第一张合约,以及第一张唱片: Offering,这张唱片之后被更名为"Ticket To Ride",并登上Top100。 Richard因为The Carpenters一炮而红而闻名世界。当Karen可以同时一边打鼓一边唱歌时,Richard便退居幕后,他对于整个乐团的成功功不可没。他是幕后合音,也是位钢琴家,他更写出了不少动听的歌曲,例如Yesterday Once More和 Top Of The World。他对于整个乐团的成功功不可没。 成名之后,Richard又整理了一些没有被A&M公司所发行的歌曲来组成了一张专辑,他所选的歌曲全进了TOP40。例如We've only just begun、For all we know、Rainy days and Mondays等等。 Richard的直觉为The Carpenters带来了令人吃惊的20首TOP40曲子(其中更有12首进入TOP10),像是 Super Star、Rainy days and Mondays、We've only just begun、Sing、 Top of the world、Only yesterday和Yesterday Once More。除了这些黑马外,Richard 的天份还不只这些,他知道要如何巧妙的将乐器和歌声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样的功力,使他四度被提名为葛莱美奖"最佳制作人。The Carpenters的作品曾被大学拿来作为教材,其中包括了史丹福大学,1997年Richard曾受邀到史丹福大学演讲。 从1976年开始,长达四年的时间,Richard因为失眠而服用安眠药,他每晚服用一颗或二颗。但他发现他对这种药产生了依赖性,所以他的用药量越来越多。到了1978年,他一晚要吃25颗安眠药才能入睡。他的手已颤抖到无法演奏,为了治疗这个恼人的疾病,他决定取消一星期后就要举行的拉斯维加斯演奏会。然后他便前往堪萨斯州就医。六星期后,他已能安然入眠,也展开了心生中的新时期。 之后,Richard又回到了录音室,将The Carpenters的一些歌曲重新混音。1991年出版了精选集 "From The Top",他也出面担任电视连续剧"The Karen Carpenters Story"(CBS电视台,1989年)。该片忠实的描述Karen与厌食症抟斗的过程。 2 Yesterday Once More——关于卡朋特 1987年,Richard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Time",里面的歌皆由他独唱和合音,在这张专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Richard为已过世的妹妹Karen所写的"When Time Was All We Had"。 1994年,Ray Coleman出了一本The Carpenters的传记,书名是"The Untold Story" Richard 他第二张专辑"Pianist-Arranger-Composer-Conductor" 中文名称是理查卡本特兄妹合唱团金曲钢琴演奏专辑,现在可以在台湾各大唱片行买到,Richard把以往较受欢迎的歌曲以钢琴重新诠释,此专辑显示出了不可轻手的钢琴才能,使得许多乐评家为之动容。 接着The Carpenters被列入"The Harmony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Rock"名单中,难然以前在摇滚乐盛行的时候,The Carpenters的曲风曾被批评为过于轻柔,不过现却成为大家互相称赞的音乐团体,这点在1994年所发行的群星大合唱专辑中可得到证明,这是由许多歌手合唱The Carpenters名曲的专辑。 70年代,该演唱组推出了多首风靡世界的单曲和唱片其中包括《与爱情告别》(Goodbye to Love,1972)和《世界之巅》(Top of the World,1973),这两首歌都是理查德和他的歌曲创作伙伴约翰.贝蒂斯(John Bettis)共同创作的。演唱组的热门歌曲还有列农和麦卡特尼的作品《车票》(Ticket to Ride, 1970)、邦尼·布拉姆莱特(Bonnie Bramlett)和利昂.拉塞尔(LEON RUSSELL)的作品《超级明星》(Superstar, 1971)、布赖恩.霍兰(Brian Holland)的作品《求求你,邮差先生》(Please Mr Postman, 1974)以及汉克.威廉斯(HANK WILLIAMS)的作品《什锦菜》(Jambalaya, 1974)。《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是概念唱片《现在与过去》(Now and Then,1973)中的一首经典曲目。1980年他们出版了《跳舞时抚摸我》(Touch Me when We’re Dancing)。 Karen Carpenter(卡伦·卡朋特)与她的哥哥Richard Carpenter(理查德·卡朋特)一起以独树一帜的 Soft Rock风格享誉美国歌坛。她的歌声具有一种以柔克刚的穿透力,情深意厚;她的台风朴素,决无当今的大小歌星们哗众取宠的装束和画蛇添足的舞步,完全靠嗓音征服听众。卡伦·卡朋特嗓音优美,演唱亲切自然,略带伤感,由于运用了多轨录音技术,因此他们的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技术上都非常成功,是当代流行音乐的精品。这两张一套的《 Yesterday Once More 》是他们的精选唱片,一张永远的经典。收录有“超级明星”、“世界之巅”、 “昔日重来”等经典金曲。 详细介绍: 上帝总是嫉妒赋有才华的人,当我们想起卡朋特的时候,这样想是最好的安慰。这对兄妹组合无疑是七十年代最成功的流行音乐组合之一,他们在八十年代初结束演艺生涯前创作了无数好歌。虽然最先显现音乐天才的是哥哥Richard,可是妹妹Karen那近乎完美和极富感情的嗓音却更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卡朋特最初的道路并不顺畅,他们和好友Webs Jacobs的第一盒样带以失败告终,但这并未在他们日后的演艺生涯中带来丝毫阴影。1968年,兄妹俩的首张专辑《offering》借助 beatles的《Ticket To Ride》得到注意,于是和当时许多成名歌手一样,他们开始走上流行摇滚之路。可是时代为卡朋特创造了机会,就象十九世纪的美国需要秀兰.邓波尔一样,六十年代的美国将卡朋特捧为了英雄。就在人们面对校园里和街道上的毫不间歇的骚乱暴动,经历着史上最大一次代沟问题,而陷入无助和绝望的时候,这对来自 Downey小镇的,歌声醇美,轮廓鲜明,总爱唱着爱情歌曲的兄妹便成了救世主,一时间,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开始聆听同一首歌“why do birds,suddenly appear,everytime you are near....” 卡朋特用《close to you》搭起了两代人之间的桥梁,歌声里跃动着他们热爱生命的心。整个七十年代早期,卡朋特一直在不停的成长,慢慢成为了全世界最负盛名的流行音乐组合,录制了无数排行榜金曲,“Rainy Days and Mondays”,“Goodbye to Love”,“We've Only Just begun”和“Top of the World”都是当时耳熟能详的歌曲,Grammy奖也毫不迟疑的降临在他们的额上。可生活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到了1975年,卡朋特一贯坚持的Pop -Rock路线逐渐变得不时髦了,Richard和Karen也被各自的个人问题所困扰,卡朋特有了解散的迹象,Karen和Phil Ramone 一起录制了一张个人专辑。但几个月后,兄妹二人又在一起演出了,1981年的《Made in America》是他们最出色的一张专辑。 就在人们以为卡朋特就要恢复昔日雄风时,悲剧发生了。----不幸地,她患了厌食症。在 karen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简单的文字:a star on earth,a star in heaven.“A song for you”,十七年后的今天,Karen还在深情地唱着:“and when my life is over, remember when we were together,we were alone and I was singing this song for you!” 仍旧是邻家那个嗓音恬美的女孩,和她的名字卡朋特一样纯朴。 聆听卡朋特 有一种声音特别的好听,不是叶落,不是水流,是回归到草原看蓝天。 老卡档案 引子 在康耐迪克州的新哈芬长大,后迁往加利福尼亚的道尼;在长滩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接受教育。他们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是以乐手的形象,理查德弹钢琴,凯伦司鼓,朋友维斯·雅格弹贝斯。1968年,他们签约到RCA唱片。 由于乐曲制作的减少,RCA没有发行他们的歌曲,放弃了这三人组合。他们奔走于一家又一家唱片公司,希望重新再签约。1969年4月22日的早晨11点 32分,他们被胡伯·阿尔伯特签与A&M唱片公司。动荡的年代过去了,这是序幕的结束,是一个灿烂的音乐时代的开始:卡朋特时代。 一九六九 处女大碟发行,大碟中的一首单曲在全国的排行榜上爬上了可敬的第54位,所以这唱片再次更名,从谦虚的“《给》”到更恰当的《车票》。 一九七零 新时代的开始,这一年卡朋特共同开创与国际观众的友爱事业。“靠近你”,一首被遗忘的巴卡拉克·戴维斯的歌曲,带给卡朋特生平第一张金唱片。如果还有人觉得惊讶,接下来的单曲证明这不止是侥幸。“我们才刚刚开始”一路飙升至冠军位置同样卖出百万。同时成为现代婚礼的圣歌,这首乡谣为卡朋特第二年公开场合的演唱提供了合适的名曲。年末,凯伦和理查德荣获五项格莱美提名,并被授予“最佳新人”和“ 最佳时代演唱组合”,这使他们从音乐界的同僚当中升出水平面。 一九七一 这是凯伦和理查德的拥护者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卡朋特歌迷会成立。歌迷会成为世界各地近万名歌迷的官方的咨询来源。歌迷得悉凯伦喜爱意大利面条、水果色拉茄子和排骨;理查德休闲之余喜欢看科幻电影;凯伦喜欢马和动物标本。他们的第三张大碟在这年发行,理所当然地称之为《卡朋特》,不同的是,首发订单就达到百万美元,可谓“发了大财”,更成为全国大碟发行的第二名,在整个半年的时间内,稳坐前十名的宝座。更产生了三首百万畅销金曲:“超级巨星”、“为我们所知的一切”和“雨天和周一”。该年获三项格莱美提名,荣获大碟《卡朋特》的最佳演唱奖。12 月,他们获得美国艺术家协会颁发的“年度最佳音乐组合”,此项大奖在CBS特别节目中由艾德·沙立文颁发。卡朋特歌迷也赠送出自己最爱的圣诞礼物,如:“ 伤害彼此”(1972年12月31日发行),成为他们第六首黄金单曲和第四次冠军歌曲。 一九七二 在洛杉矶希腊剧院和拉斯维加斯,以及塔赫湖酒店的巡回演出拓宽了卡朋特歌迷的界域范围。演唱组到过澳大利亚、香港和日本,在日本理查德和凯伦在一次高收视率的特别演出中表演。在家乡前线,卡朋特参加了一系列全国的垒球比赛,捐赠所有的音乐会所得为癌症研究筹款。凯伦更是国家“年轻抗癌”运动的名誉主席,她和哥哥个人捐出了他们为白宫募集的所有基金。72年的单曲有:“那需要一些时间”、“对爱说再见”。第四张大碟《送你一首歌》。 一九七三 这年的开始,理查德由于一次摩托车事故,摔断了腿和手腕。虽然电视特别节目被迫延迟,但“有时 ”大碟的工作在第二天继续进行,理查德裹着石膏工作。同时,新单曲,“歌唱吧”夺金。很快一个新名字为卡朋特歌迷熟悉:约翰·贝迪斯。它是卡朋特大学时的朋友。现在他们热诚地开始歌曲创作,他们的第一首畅销曲, “对爱说再见”之后,又连续有两首冠军歌曲:“昔日重来”和“世界之巅”。卡朋特回到白宫,为西德首相威利·布朗表演。在英国,他们的一张畅销单曲合集进入排行榜,并逗留了两年之久。在家乡,第五和第六张大碟:《有时》和《单曲:1969—1973》,夺得双白金,并列第一。 一九七四 卡朋特在日本的知名度飞升,到达之际受到五千名歌迷的围观,十八场演出的门票在一个小时内全部售出。在和阿瑟·费得理和波士顿流行乐团合作的第一次交响演出中,理查德演奏了“华沙交响”,实现了他长期以来的梦想。这场全国直播的音乐会有理查德和巡回乐队在交响乐伴奏下的表演。《滚石》杂志7月4日的那一期登载有凯伦和理查德的封面故事。十一月,他们演唱的马弗雷特的老歌“求求你,邮差先生”取得冠军成绩。 一九七五 这是凯伦厌食症的开始。糟糕的身体使她不得不取消了预定的日本和英国的卡朋特巡回演出。理查德在约翰·贝迪斯的陪同下,飞跃海外通过电视和媒体向这些国家的歌迷道歉。令人欢欣的是,1975年又有两首卡朋特的单曲进入排行榜:“只是昨天”和“孤独 ”,同时发行新大碟:《地平线》。有些评论家认为这张大碟尽情展现了凯伦和理查德的天赋。 一九七六 卡朋特完成了被延时的伦敦智慧女神神殿的演出,创造了观众人数的新纪录。英国发行了这场演出的纪念现场大碟。在老家,新大碟《有一种静谧》在六月夺金。凯伦在世纪城根据自己喜好设计的私房,几近完工。她开始广泛收集米老鼠纪念物品。理查德的收集热也从古典名车的上涨数字上得以体现,这些车大多是50年代到 60年代的,使得他在非音乐领域内得到了一大堆的奖项。他把车都存放在自己的库房内。 一九七七 这一年的大事,就是集合了50名格莱格·史密斯合唱团成员和整个洛杉矶交响乐团共同表演也许是有史以来流行大碟的最庞大的现场演出,凯伦成功演唱威伯·莱斯的歌剧“伊娃”选段。演出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整场亮点,也造就了卡朋特第九张专辑,那时为止是他们最多元的大碟。同时他们也录制了第二次电视特别节目,“卡朋特在圣诞”,特别嘉宾是克利斯迪·迈克尼科尔和长滩加利福尼亚大学合唱团。 一九七八 他们在英国发行的大碟《单曲:1974—1978》夺得白金。另外卡朋特学术基金会在长滩加福尼亚州立大学,他们的母校成立。他们的还发行了一张圣诞专辑,包括有“圣诞快乐,亲爱的”,理查德几年前的作品。“圣诞画像”成为他们第八张多金的本土大碟。 一九七九 4月22日,凯伦和理查德庆祝他们演艺事业的十周年,但这一年,他们取消了所有的活动,比如一场介绍他们在唱片工业的第一个十年故事的电视特别节目。他们还取消了新专辑的工作。理查德试着恢复健康,延长了假期,拜会老朋友。凯伦来到纽约,和制作人费尔·拉蒙合作她的首张个人大碟。然后又决定压着不发。 一九八零至八一 本年度的大事是电视节目“音乐、音乐、还是音乐”。理查德和约翰·贝迪斯制作了歌曲“因为我们相爱”,为凯伦的婚礼而作。凯伦在短促的订婚期后,于8月 31日在比华利酒店嫁给了汤姆·布鲁斯。最终,第十张大碟“美国制造”发行。他们开始为下一张大碟收集资料。凯伦为私事所扰,结婚15个月后,宣告和丈夫离异。她来到纽约,进行一个季度的精神心理治疗,试图从厌食症中摆脱出来。 一九八二至八三 这段时间凯伦主要呆在纽约,接受治疗。但致命的毁灭终于发生。在简短的休假期中,她飞往洛杉矶录制歌曲。录制工作在2月4日结束,凯伦在父母的家中去世,死于因慢性厌食症引起的心脏病。正如约翰·贝迪斯所说:“她为我们的心灵而歌。太快了,我们的凯伦还那么年轻,但她的歌声仍在回响……” 灰暗和忧伤的日子过后,理查德仍保持活跃,发行了《心声》大碟(1983),包括了凯伦在 1982年录制的最后的歌曲。1987年,还录制了个人大碟《时光》。1989年,他担任了电视影片“凯伦·卡朋特的故事”的执行制片,同年发行了大碟《可爱》,其中有凯伦以前录制,尚未发行的歌曲,还有一些是她个人大碟里的歌。他还为《选自顶尖》专辑(1991)重新合成和录制了一部分卡朋特曲目。瑞·科尔曼在理查德的帮助下于1994年出版了一本传记全集。一些艺术家发行了向卡朋特致敬的CD专辑“如果我是卡朋特”。稍后,理查德出版了他最后的大碟《理查德·卡朋特。钢琴家,编曲家,作曲家,指挥家》,为卡朋特金曲的乐队演奏版本。
我是飞儿
Carpenter兄妹 乐队就叫carpenters妹妹Karen Carpenter死于厌食症,其实跟减肥有关的。最著名的曲目莫过于《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个人认为也算是七八十年代美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了百度下有更详细的资料 感兴趣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