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6

小兔菲宝宝
首页 > 英语培训 > 利巴韦林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亓亓小屋

已采纳

主要就是消炎的!我家孩子每次生病去打针都有利巴韦林的药!主要是怕病情蔓延!

利巴韦林英文

359 评论(12)

suki子雅

利巴韦林 其他名称: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三唑核苷 威乐星 主要成分: 性状:注射液、滴眼液。 功能主治:国内临床已证实对流行性出血热有效,尤其对早期病人疗效明显,有降低病死率,减轻肾损害,降低出血倾向,改善全身症状等作用。 用法及用量:1.口服:1日0.8-1g,分3~4次服用。2.肌注或静脉滴注:1日每千克体重10-15mg,分2次。静滴宜缓慢。3.滴鼻:用于防治流感,用0.5%溶液(以等渗盐水配制),每小时1次。4.滴眼:治疗疱疹感染,浓度0.1%,1日数次。 不良反应和注意: 规格:滴眼液:0.1%。滴鼻液:0.5%。注射液:每支100mg(1ml)。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声明:能为您提供健康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但这些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229 评论(12)

Nicole800328

①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②甲型,乙型流感和副流感病毒感染.③流行性出血热.④单纯疱疹.⑤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不良反应:①贫血,白细胞减少.②皮疹,腹泻,胃肠道出血.③血清胆红素升高.

275 评论(12)

我们的季节

病毒唑 【通用名】 利巴韦林 【化学名】 1-β-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拼音名】 LIBAWEILIN 【英文名】 RIBAVIRIN 【标示】CAS编码:36791-04-5ATC编码:J05AB04PubChem:5064DrugBank:APRD00081【结构式】见右图 【分子式】 C8H12N4O5 【分子量】 244.21 【别名】病毒唑(Bingduzuo) 利巴韦林(Ribavirin),三氮唑核苷(Ribavirin),威乐星,Virazde,RBV。 【适应症】①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②甲型、乙型流感和副流感病毒感染。③流行性出血热。④单纯疱疹。⑤麻疹、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且多为可逆性。①贫血、白细胞减少。②皮疹、腹泻、胃肠道出血。③血清胆红素升高。 【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连用不超过7日。2. 有严重贫血、肝功能异常者慎用。3. 对诊断的干扰:口服本品后引起血胆红素增高者可达25%。大剂量可引起血红蛋白下降。4. 尽早用药: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病初3日内给药一般有效本品不宜用于未经实验室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5. 长期或大量用药对肝功能、血象有不良反应。 【制剂】①片剂:100mg。②口服液:150mg/5ml、300mg/10ml。③针剂:100mg/1ml。④眼药水:8mg/8ml。⑤滴鼻液:50mg/10ml。 【用法用量】1.口服:成人每次100mg~200mg,老人每次100mg~150mg,每日3次,小儿每日10mg/kg~15mg/kg,分3次服。2.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及小儿每日10mg/kg~15mg/kg,老人每日10mg/kg,分2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3.滴眼、滴鼻:每1h~2h1次,每次1滴~2滴。4.气雾吸入:可将本品50mg~100mg的注射剂加入10ml~20ml生理盐水中,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 【药理作用】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利巴韦林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但是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可被鸟嘌呤核苷和黄嘌呤核苷逆转的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作为这些细胞的代谢类似物而起作用。【药物毒理】重复给药毒性:小鼠、大鼠和猴在经口给予利巴韦林剂量分别为30、36和120mg/kg,给药时间为4周或更长时,可引起心脏损伤。遗传毒性:利巴韦林浓度分别为0.015和0.03-5.0mg/ml,在无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可增加小鼠Balb/c3T3(成纤维细胞)和L5178Y(淋巴瘤)的细胞转化和突变。浓度范围为3.75-10.0mg/ml,在加入代谢活化物条件下,对L5178Y细胞突变率有一定的增加(3-4倍)。小鼠微核试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利巴韦林剂量范围为20-200mg/kg时,具有诱裂作用。在显性致死试验中,大鼠腹腔注射利巴韦林剂量范围为50-200mg/kg,连续5天,未见有致突变作用。生殖毒性:雄性小鼠给予剂量范围在35-150mg/kg时,可导致明显的生精管萎缩,精子浓度降低和形态异常的精子数量增加。停药后3-6个月,生精能力部分恢复。其它几项毒性试验也提示,成年大鼠经口给予利巴韦林剂量低至16mg/kg时,可引起睾丸损伤(生精管萎缩),未进行更低剂量的研究。尚未对雌性动物的生殖能力进行研究。不同种属的动物研究已证实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和/或杀胚的潜在毒性。仓鼠单次经口给予本品剂量为2.5mg/kg或更大,家兔或大鼠的剂量分别为0.3和1.0mg/kg,结果均已证实有致畸作用。畸形主要发生在颅骨、腭、眼、四肢、颌骨、骨骼和胃肠道,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剂量的递增而增加。胎儿和子代的存活率降低。利巴韦林引起家兔和大鼠胚胎致死的剂量为1mg/kg,其无致畸作用剂量分别为0.1和0.3mg/kg(根据表面积推算,分别相当于人等效剂量0.015和0.04mg/kg)。致癌性:大鼠经掺食给予利巴韦林剂量为16-200mg/kg长期研究结果提示,利巴韦林可能诱发良性乳房、胰管、垂体和肾上腺瘤。小鼠和大鼠的18-24个月的初步致癌试验并非最终结果,但这些试验证实,给予利巴韦林剂量分别为20-75和10-40mg/kg,小鼠和大鼠分别出现的血管损伤和视黄醛还原酶变性与利巴韦林长期给药有关。【药代动力学】国内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资料表明,利巴韦林颗粒口服后吸收迅速,在60-90分钟内血药浓度可达到峰值。利巴韦林进入体内后,经磷酸化生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利巴韦林单磷酸。消除半衰期约为24小时。利巴韦林能滞留于红细胞内。主要由肾脏排泄,仅有少量随粪便排出。据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54版 )介绍,慢性肝炎患者服用利巴韦林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动性质概括在表1中。口服后利巴韦林吸收迅速而完全。然而由于首过效应,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值为64%(44)。在单次服用200~1200mg剂量范围内,利巴韦林的剂量与AUC0-t(从0时间到最后测试点之间的AUC)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但剂量与Cmax之间的关系呈曲线性的,单剂量在400~600mg以上时趋近于渐近线。多次口服后,可以观察到在血浆中有6倍的利巴韦林蓄积(以AUC12hr为基础)。连续口服600mg,每日两次,大约四周可以达到稳态,稳态血浆平均浓度为2200(37%)ng/ml,停药后测量的平均半衰期为298(30%)小时,这表明本品可能存在从非血浆部分缓慢消除

238 评论(15)

cynthiahql

利巴韦林进口的名字是病毒唑。病毒唑又名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尼斯可等,是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利巴韦林是一种前体药物 ,当微生物遗传载体类似于嘌呤RNA的核苷酸时,它会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RNA的代谢。它究竟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尚不清楚。

13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