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4

Lisa艳艳
首页 > 英语培训 > 在东南亚英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j陈老诗

已采纳

1、越南

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被采用为全国性官方语言,用于教育体制及大众媒体。约90%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可使用不同程度的越南语。

2、新加坡

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新加坡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4种官方语言,即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基于和马来西亚的历史渊源,《新加坡宪法》明定马来语为新加坡的国语,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语言。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语,作为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

3、柬埔寨

柬埔寨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高棉语为柬埔寨通用语言,与英语均为官方语言。

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4、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

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全世界约有3000万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他们的母语,还有大约1.4亿人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第二语言,能较熟练的读和说印度尼西亚语。

5、东帝汶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部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官方语言为德顿语、葡萄牙语;工作语言为印尼语、英语。德顿语为通用语和主要民族语言。

6、老挝

老挝语(Lao)也称为寮语,是老挝的官方语言。老挝语分布于中南半岛,和泰语接近,但是文字外观有一定的差别,老挝语是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种语言,在历史上曾经吸收了大量的梵语、巴利语和柬埔寨语的词汇。

7、缅甸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下的藏缅语族;居民以农耕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响。

以蒲甘王朝为代表,建于十一世纪初,以蒲甘为首都。设行政组织,订立法律,雕刻及绘画艺术相当发达;并且以自创的缅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并成为经书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筑以“纠苏吉刚佛塔”为其代表。

8、泰国

泰语主要是分布在泰国、老挝、缅甸、越南西北、柬埔寨西北、中国西南、印度东北的傣泰民族使用。泰语分为大泰方言(中国云南西部及西南部、缅甸北部及西北部、印度东北部),兰纳方言(中国云南南部、缅甸掸邦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越南西北部)。

暹罗方言(泰国中部及南部、老挝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三大方言。泰王国北部、东北部是兰纳方言,中部、南部是暹罗方言,泰国中部方言是泰国的标准泰语。

9、文莱

文莱的国语是马来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原用加威文(用阿拉伯文书写的马来文),现许多场合如个人签名、公共建筑物上等仍使用。

19世纪英国人进入之后,书写采用拉丁字母,英语亦开始广泛通用。文莱华人除讲本民族语言外,还讲英文和马来语。主要报纸用英文、马来文和中文出版。

10、马来西亚

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在1969年种族骚乱五一三事件发生后,马来语才成为主要语言。然而在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活跃的第二语言。

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很少正式使用这个名称,除非是跟教育有关的讨论。

11、菲律宾

塔加洛语在语言分类上是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主要被使用于菲律宾。被称为菲律宾官方语言的“菲律宾语”,正是以塔加洛语作为主体而发展出来的。

根据菲律宾政府2000年所进行的人口普查资料,在总数76,332,470的菲律宾人当中,有21,485,927人是以塔加洛语作为母语的,比重约为28%。

此外,还有将近5000万的其他菲律宾人,则是以塔加洛语作为第二语言。在菲律宾的将近170种本土语言中,塔加洛语是唯一具有官方语言地位的一个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加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柬埔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度尼西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帝汶

在东南亚英语

132 评论(11)

二階堂真红

东南亚国家的英语水平从英语水平高到低:

1、印度:这个国家被英国殖民过,英语很好,软件业很好;

2、马来西亚:华人子弟从小都是接受中英文双语教育的;

3、新加坡:同马来西亚;

4、泰国:去泰国旅游不需要说泰语,只需要说英语就好,在曼谷,英语是商业语言;

5、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和英语没什么渊源,英语水平一般;

6、印度尼西亚;

7、菲律宾;

8、文莱和东帝汶;

1、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是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2、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是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也是欧盟的,最多国际组织和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少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3、在19至20世纪的,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做为沟通媒介。英语也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有联系,而且随着网络的使用,使英文的使用更普及。英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228 评论(11)

淘气lulu

这要看你指的是哪个国家。 在菲律宾,英语是官方语言。所以很多菲律宾人会英语。 但底层的老百姓,没上过学的,一般不会。 东南亚国家中,英语基础最好的就是菲律宾了。 如果你英语还不错,在菲律宾交流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在越南, 老挝, 缅甸这些国家,使用英语的人很少。我2019 年去老挝的时候,本地的居民,包括街上的一些小商贩,没遇到一个会英语的。如果是纯玩的话,也不太影响。 但是要处理事情什么的,还是需要带一个翻译。 否则很被动。

274 评论(11)

jiangdan1101328

各个国家都会有各个国家的官方语言,看您要想知道哪个国家的,泰国自然是泰国语,只有象马来,新加坡这类在历史上曾经被英国殖民的国家官方语言才是英语,但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不是汉语哦,是英语,虽然他们的国民有77%为华人,汉语是新加坡的通用语言,不过现在的新加坡不懂汉语的人照样不在少数。

331 评论(15)

candy雨朦

新加坡:国民教育程度高,英文水平较高,但毕竟是华人国家,英语口音和欧美正宗的英语差距很大.菲律宾:海外劳力为国家主要收入,所以菲律宾人从小注重英语培养,但是国家太穷,教育比较落后,所以英语水平 有限.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差不多,但是马来属英联邦,国民比较菲律宾相对富裕一些,文化水平稍微高一点,但是马来人,以马来语为主,英语可以使用.文莱: 国家富裕,民众生活条件高.也属英联邦国家,但是国民以马来人为主.仍然是通用马来语的国家,英语可以使用.印尼: 一样是输出海外劳工的,输出劳工通晓基础英文. 主要国民语言印尼语和马来语.泰国:和中国一样,单一语种的国家.不通用英语,商业区小商贩通晓简单英文.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第3世界国家,不可使用英语,政府高级管理人员留过洋的通晓英文.扩展根据英国文化协会的统计,最近10年内,世界上有20亿人在学习英语,有30亿人能应用英语;非英语国家说英语的人数是英语国家的3倍;亚洲有3.5亿人能使用英语,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使用英语人数的总和;中国有近1亿的儿童在学习英语。 2月22日,英国《卫报》称,英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在访问中国时说,过去5年里,英国教育输出量已经翻了一番。现在英语教学年输出利润高达100多亿英镑,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出口总额的4%。在未来20年里,中国说英语的人数将是全世界母语为英语的人数总和。布朗将庞大的中国英语教育市场称为“一个巨大的机会”。 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周成刚印证了戈登·布朗的观点,他曾经担任BBC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他说:“英国人已经把英语作为一个产业。他们通过留学、推销本国文化等各种方式来推销英语。英国这个国家各方面都在衰退,现在英语已经被当作救命稻草。中国又是个巨大市场,他们将英语推销到中国,进而宣扬自己的文化、历史。这方面美国就有文化霸权的优势,所以他们从来不刻意推销英语。英语之所以流行,与这门语言所代表的国家有关,这些国家强大、受人仰慕。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埃塞俄比亚语?中国现在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中国人的渗透能力也无与伦比。国外任何一个国际大城市的中国城都在市中心,这些人形成自己的社区,无形中也传播着汉语。但汉语要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达到现在英语的水平,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中国英语学习热的起点,似乎可以追溯到1978年。这一年1月18日,《北京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理论战线——以革命导师为榜样努力掌握外国语》,文末发出这样的号召:我们一定要胸怀大志,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一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文章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细节:毛主席到了晚年,工作繁忙,但仍抽空学习英语,一个单词也要读上十几遍。工作人员见他如此刻苦,就问,毛主席,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外语?毛主席亲切地告诉她,这是斗争的需要。这两篇报道可以看作是中国英语学习热兴起的前哨。1981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被打通,当年首次托福考试,考生只有285人,两年后就涨到2500人,1985年达到8000人,1986年则涨到18000人。 中国推倡英语学校教育的发轫,始于1984年。当年英语以一门主科的地位入主高考;1987年9月,大学开始实行英语四级考试;1989年1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实行。据北京大学英语系教研室主任林庆新副教授介绍,四六级考试的初衷是为考核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统一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英语学习的提倡。1986年,我国将职称评定与一定的外语水平联系起来。自此,科教文卫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定职称,也必须通过外语水平测定。林庆新教授说,经过“文革”后近10年的酝酿,建国后的第一次英语学习热潮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 1993年,第一部反映出国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国内热播,同一年,众多民间英语培训机构涌现——如李阳的“疯狂英语培训班”,以及日后影响颇广的新东方学校等。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在中国代表团最后一次陈述报告中,北京市市长刘淇有这样一段话:“60万以上的志愿者随时准备投入到奥运会的所有工作中,我们的市民,无论老幼,正积极学习外语,以便各国来宾在北京都将受到来自本国语言的欢迎。我想告诉你们,我过去是学俄语的,但是现在正在和市民们一起学英语。”申奥成功后,全民英语热再度兴起。民间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也成为识时务者的生财之道。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中心、新浪外语、择校网联合发布的《2004年知名外语机构调查报告》透露:截止到2004年,英语培训机构总数不下5万家,国内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已达150亿元人民币。这背后是数量惊人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以新东方学校为例,1994年接受新东方英语培训的是3558人,2004年培训人次达到75万。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周成刚说:“现代人活得极有目的性,英语热不过是‘需求’二字。” 2004年中国学术界与媒体出现过一场名为“汉语保卫战”的争论,有学者指出,“我们固有的汉语传统正在面临着种种怵目惊心的变化”,“汉语出现了失语现象”。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说,对于重视外语学习和使用而忽略或削弱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现象,要予以纠正。 对于英语风行对汉语的影响,北京大学英语系教研室主任林庆新副教授说:“语言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但语言的发展也是适者生存。英语的风行丰富了汉语词汇;英语本身也有发展规律,比如越来越直白,但其语言的大规律是不会变的。”林教授并不认为语言本身的特点会导致某种语言流行,更多的是来自语言背后的社会学原因。

14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