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花瓶
启蒙阶段: 关键是英文概念灌输,方式之一就是大量的听。 比较孩子一般在两三岁学说话时,都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在汉语的环境当中,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孩子就会说话了。 扫盲阶段: 继续大量的听,把家里的听力环境改成英文背景,并把睡前听力培养成孩子的习惯。学习自然拼读,把听力词汇量转化为内在的储备,运用Phonics认读单词,培养英文阅读的兴趣,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英文交流做出简单回应。 发展阶段: 系统的学习英文教材,开始接受正式简单语法、精读、拼写的学习。 同时注重词汇量的积累,这个部分仍然很强调听和说,系统的学习Phonics之后,认读能力水 平也要有所提高,另外,泛读分级读物也是词汇量积累的方式之一。 提高阶段: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10岁之后,在认知方面会有大幅度的飞跃 英语学习也会由“通用英语”向“学科英语”转变,即把英语语言学习当成一门学科。 这时候,可以加强语法、读写的训练。
燕郊美心木门
磨耳朵的英文是passive listening。
近年来,一个叫“磨耳朵” 的英语学习方法在中国家长中间广为流传。在百度搜索“磨耳朵”三个字,搜到一篇标题颇为耸动的文章:《女儿一年级开始磨耳朵,12岁英语接近母语水平》。这篇文章一开头就介绍了磨耳朵的方法。
在介绍完基本方法后,这位母亲开始罗列大量的磨耳朵的材料,并讲述她的女儿怎样一步步听下去,最终在十二岁时,英语已经接近母语水平。但其实磨耳朵是一种无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磨耳朵”是中国人的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英文里与之对应的表达是 passive listening。我在Google上搜索passive listening,能找到不少这方面的讨论,方法与上文那位母亲介绍的大同小异,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听外语有声书,又比如一边开车一边听外语广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你能听懂有声书或者广播的内容,那么,这就不叫 passive listening。 Passive listening 的拥护者宣称,只要你经常听,不管能不能听懂,那么在无意识中,你的外语水平就会提高。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