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zai4130
在世界文学史上,英文小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都是以英文出版的。以下是我介绍给大家的关于值得一看的英文小说,希望大家喜欢!值得一看的英文小说介绍: 1、慢人 J.M.库切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邹海伦 译 2013-3 《慢人》(J.M.库切著)是库切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关于年老、残缺、身份、死亡和羞耻的现实主义小说,在中段嬗变为一本后现代小说,作者与其笔下的人物在其中对决。而作者介入小说的元小说模式也延续了库切在《耻》中探讨的“越界”问题:《耻》里写的是对政治、社会和个人界限的超越;而《慢人》则是对“作者式殖民”的一种反抗。 2、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 内森•英格兰德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天奇 2014-6-20 《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内森·英格兰德著,李天奇译)避开了惯常的欧美视角,从犹太人内部出发,用爆笑的幽默感——有时甚至不合时宜、但恰恰又因为不合时宜反而带来一种令读者不安的奇效——和极具洞察力的道德故事探讨宗教、身份、伦理、历史等诸多严肃、基本又略显宏大的主题。 3、猫的摇篮 库尔特·冯内古特 著 译林出版社 刘珠还 译 2006 《猫的摇篮》(库尔特·冯内古特著,刘珠还译)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冯内古特的第四部小说。叙事者为撰写一本有关广岛原子弹爆炸当日发生事件的书,寻访了原子弹之父霍尼克尔博士的同事和亲戚。小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这个荒诞、离奇又可怕的故事,反思科学技术的滥用如何反过来毁灭了人类自己。 4、纽约三部曲 保罗·奥斯特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文敏 译 2007-3 《纽约三部曲》(保罗·奥斯特著,文敏译)是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处女作。寻找一个失踪的人,跟踪、解开一段往昔岁月的谜题——三个彼此关联、非传统的形而上的侦探小说,其主角真正要面对的是存在主义式的、关于自身身份的难解之谜。 5、盲刺客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韩忠华 译 2012-3-1 《盲刺客》(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韩忠华译)获2000年布克奖,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最精彩的小说,展现了她构建多重叙事和多重时间的卓越能力。 6、九故事 J.D.塞林格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文俊 / 何上峰 译 2010.06 《九故事》(J. D. 塞林格著,李文俊、何上峰译)以兼具天真和荒诞的少年视角探讨婚姻生活、少年成长、母子关系、战争、艺术、天才甚至小说创作本身等诸多主题。极少对人物、事物或其因果逻辑进行评断,而只呈现故事本身。 7、自由国度 V.S.奈保尔 著 南海出版公司 吴正 译 2013-11 《自由国度》(V.S.奈保尔著,吴正译)获1971年布克奖,由三个短篇小说和两篇“旅行日记”组成,围绕“自由”这个主题,在殖民/后殖民的语境中,对“何为真正的自由、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探讨了远离故土的异乡人的身份迷思。 8、关于美 扎迪·史密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杨佩桦 / 聂清风 译 2008-10 《关于美》(扎迪·史密斯著,杨佩桦、聂清风译)作者是英国文坛新秀,她擅于融合不同人的叙事声音,以经常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或堪称尖刻的讽刺赋予了小说一种现代的韵味。 9、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莫欣·哈米德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吴刚 译 2009-1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莫欣·哈米德著,吴刚译)是后“9·11”小说中最精彩的一部。这本仅有178页的小说是一篇独白,唯一的叙事声音来自一位在美国上学、工作、后来又返回故乡的巴基斯坦人。通过他的眼光,小说审视了一个不愿对痛苦进行反思的社会,并以镜像式的爱情故事,杂糅两性关系与身份、历史、记忆、宗教,以轻盈的叙事寓言般诉说着沉重的主题。 10、终结的感觉 朱利安·巴恩斯 著 译林出版社 郭国良 译 2012-7 《终结的感觉》(朱利安·巴恩斯著,郭国良译)获2011年布克奖,是对时间(主观的时间及客观的时间)、历史(尤其是个人史)、死亡(以及加缪所说的、唯一真正的哲学问题:自杀)和叙事本身的一次沉思。它更是一本记忆之书,对于人如何记忆、时间如何影响记忆、记忆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时间,记忆的不可靠性以及历史、尤其是个人史如何书写作了有力的反思。 20世纪最佳中文小说推荐: 1. 戴思杰《巴尔札克与小裁缝》(Balzac and the Little Chinese Seamstress) 2. 韩少功《马桥辞典》(A Dictionary of Maqiao) 3. J.G. 巴拉德《太阳帝国》(Empire of the Sun) 4. 麦家《解密》(Decoded) 5. 裘小龙《石库门骊歌》(When Red is Black) 6. 吴明益《复眼人》(The Man with the Compound Eyes) 7. 李翊云《漂泊者》(The Vagrants) 8. 闵安琪《毛夫人》(Becoming Madame Mao) 9. 鲁迅《阿Q正传》(The Real Story of Ah 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 10. 余华《活着》(To Live) 11. 张爱玲《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 12. 莫言《红高粱家族》(Red Sorghum) 13. 钱钟书《围城》(Fortress Besieged) 14.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The Last Quarter of the Moon) 15. 老舍《猫城记》(Cat Country) 16. 赛珍珠《大地》(The Good Earth) 17. 阎连科《丁庄梦》(Dream of the Ding Village) 18. 马建《拉面者》(The Noodle Maker) 19. 盛可以《北妹》(Northern Girls) 20. 陈希我《冒犯书》(The Book of Sins)看过"值得一看的英文小说介绍"的人还关注了: 1. 英文小说 2. 100句值得珍藏的英语名言 3. 值得一看的英语励志电影
亲爱的猪小呢
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创造了现代英语。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和四大戏剧风靡世界。17世纪后期的笛福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斯威夫特 的《格列夫游记》是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19世纪英国的勃朗特三姊妹所著的《简爱》《呼啸山庄》等,以及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等等。20世纪萧伯纳《伤心之家》。艾略特的《荒原》是西方文学划时代的作品。毛姆的《人类的枷锁》,乔伊斯《尤利西斯》,贝克特《等待戈多》有好多哦。
天才少女JESSICA
1维多利亚·荷特 <<米兰夫人>> 2 洁西卡·格拉斯 <<复仇天使>> 3 蕾维尔·史宾瑟 <<甜甜的苦>> 4 茱迪·麦娜 << 夜之私语>> 5 凯西·威廉斯 <<纯情梦醒时>> 我个人看过的是禾林系列,应该上Google上面就可以找到英文版的。个人认为禾林系列比较好。下面是从别的回答转来的。 来自ArthurKing555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禾林是什么?禾林就是爱情,禾林赚取了全世界女性的笑靥和眼泪。曾经有人做过统计,进入90年代,禾林一天销售的浪漫爱情小说堆积起来的总高度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5倍。 1919年1月29日,加拿大出版商理查德·邦尼卡斯创办了禾林(Harlequin)出版公司,从此禾林出版公司便以浪漫小说形式把一个个爱情传奇送给读者,读者中人数最多的是女性,禾林浪漫爱情小说已掳获了全球两亿女性的芳心。禾林浪漫爱情小说以爱情、亲情、激情、奇情为题材,杂糅欧洲恋情、悬念刺激、历险系列,大大吊起了女性读者的胃口。� 早期的禾林出版公司规模不大,出版物大多是从英国、美国购买的各种各样的平装书——侦探、西部传奇、古典小说的版权。1957年,禾林开始购买占英国浪漫小说市场85%的米尔思出版公司的浪漫小说版权。邦尼卡斯的太太玛丽以一个女性的直觉认为这些以喜剧收场的浪漫爱情小说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建议公司着重于出版浪漫爱情小说。禾林出版公司非常重视这一建议,1964年,禾林开始专注于浪漫爱情小说,以后的时间里终于以爱情小说在世界打开了知名度。� 如今在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禾林就是爱情的代名词,禾林赚取的女性的笑靥和眼泪比任何一家出版公司都多。曾经做过统计,进入90年代,禾林一天销售的浪漫爱情小说堆积起来的总高度是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5倍。1957年至1992年禾林小说在全球出售43亿本。1992年,当加拿大几乎所有出版公司都要靠政府补贴才能生存下去的时候,禾林却创下了6200万美元的净利,禾林浪漫爱情小说占了世界爱情小说市场的80%。� 禾林作为世界浪漫系列小说最成功的出版商,其出版理念和操作方式颇值得玩味。� 配合读者的口味写书� 禾林有自己的签约作家1000多位,另外每年还可收到投稿约一万件。这些签约作家的职责就是为禾林创作深受读者喜爱的浪漫小说。如果作品验收合格,所得稿酬相当优厚。在挑选作家作品时,禾林注重内容的创意,文字的掌握能力,作者的身世背景以及塑造人物个性的能力,并以各地读者的口味规模题材。此外,禾林在加拿大、美国、英国三大编辑部经常举办巡回讲座、写作研讨会,还出版写作指南和录音带,提供给有潜力的新手参考,而这些指南每年又会吸引上万份投稿,禾林再从中挑选十分之一的新手,签约为基本作家。禾林与作家的关系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即禾林对作家的笔名有5—7年的所有权,成名的作家不能带着笔名到别的出版社工作。� 严密的市场调查� 禾林去年在全世界销售禾林浪漫爱情小说一亿七千五百万册,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创造这一业绩除综合运作成功之外,周密的市场调查是禾林成功的核心秘密。� 以北美市场来说,禾林每两年进行一次消费趋势和读书习惯的市场调查,是禾林测知读者兴趣所在的依据。此外,读者来信,零售业者的座谈会,或是针对特殊团体的问卷,也都是是推出新系列的依据。� 对书而言,它的销售场所似乎永远是书店。禾林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禾林的读者大多是常常出入店铺的女性,所以禾林大胆将书从书店带入超级市场、药店、百货商店、杂货店、日用品中心和平价批发市场等女性常去的地方,使读者能方便地买到。1975年,禾林又打破以往借助平面媒体销书的惯例,成为北美地区第一家使用电视媒体作宣传的出版公司。禾林每年将净利的10%作为促销费用,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并举办各种活动扩大影响。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禾林德国合作公司免费送72万本小说给来自东德的人,结果仅在短短的一个下午就开拓了东德市场,接着东欧国家像骨牌效应似一个个接受了禾林。在匈牙利,禾林小说刚印好,书商们就迫不及待地要求付款;波兰在一星期内卖书30万本。禾林根据市场,又推出“爱不释手”、“恋恋星辰”、“红尘经典”系列。目前,禾林出版公司看好中国图书市场,经禾林对中国市场的调查,选中春风文艺出版社为其在中国的版权贸易合作伙伴,计划2000年一月首推禾林浪漫爱情小说中文版,并由此形成定式,每逢单月20日必有新书上市。� 从欧洲市场的直接操作情况来看,浪漫爱情确实是全球性的语言。但中国的爱情似与古老的历史有关,爱得相对艰难和沉重,禾林的浪漫爱情将会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爱情格式,它上演的是轻松喜剧,使读书的意义从道德说教变成了轻松娱乐,像吃一道甜点,喝一杯冰镇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