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金月
Diplomacy is lying in state. 外交是正式地说谎。 in state正式地,庄重地 state国家。还可理解为外交是在国家说谎。 外交上为了国家利益说谎是常有的事儿。 Men aren’t attracted to me by my mind, but what I don’t mind. 我的头脑不吸引男人,但我不介意。 mind:头脑,介意。 My grandmother is over eighty and still doesn’t need (glasses) . Drinks right out of the bottle. 我奶奶80多岁了,她还不需要 (眼镜),她直接对着瓶子喝。 glass玻璃杯。意思是他奶奶不用玻璃杯,直接对着瓶子喝。 When you come to a fork in the road, take it. 当你在路上来到岔口,占领它。 fork in a road岔口。fork:叉子。还可理解成:当你在路上碰到一个叉子, 拿走它top: 还有一个 最近出现的搞笑事件中有:I LIKE BEING ONTOP可以翻译成“想要做到最好” ,但其中的“TOP”一词在英文中可表示上下的位置关系,在教授性教育课程时就会用到此词表示。(可查查)
飞天大圣朱七
简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
引言: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门综合了各项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学科,我们为大家分享浅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论文,大家快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商务的国际化和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的交流与贸易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近年来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商务英语中文化因素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在前人对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语用因素,旨在分析跨文化商务英语翻译中语用因素,从语用角度提出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避免语用失误。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跨文化;语用因素
1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际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正如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所说:“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受到了语言学家们的青睐, 当然这也引起了国际商务英语使用者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和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很少有人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因素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分析。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缺,从而能对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涉及语用因素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2 商务英语翻译与文化以及语用因素
国际商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作为全球商务语言,英语以它的多样性和易变性而著称。随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各种商贸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在经济交往中,商务英语翻译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翻译的得当与否可能关系到经济交流的失败。
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翻译活动的一个部分,其本身是一种语际转换,它不仅涉及将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包含不同商业文化之间的沟通。Sperber&Wilson ( 1995:2 ) 认为“交际方式甚至比交际内容更重要”。所以,翻译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首先让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推理距离,然后再考虑“再现原作者对其意向读者所做出的假设集”。翻译过程最先始于原语交际,而原语交际又始于交际者角度上的明示过程而后是听话人角度上的推理过程。因此,只有译者依照说话人和听话人各自的环境再现出必要的推理, 才能取得翻译工作的阶段性成功。从事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不仅应精通语言,更应熟知原译语的文化。跨文化商务交流中会出现各种文化冲突,而恰当运用语言,化解文化矛盾,是语用学的任务之一。所以,对跨文化商务交流的`理解和认识离不开语用学的支持。
作为一门综合了各项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学科,商务英语翻译语用与文化以及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文化是基石,商务英语翻译是转换生成器,语用则是商务英语翻译这部机器的一个必备的应用程序。
3 商务英语翻译中语用因素分析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一门学科,研究说话人如何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研究听话人对说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思想、文化的传递活动。译者在其中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首先是听话人,他需要利用自己的原语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并在翻译过程中揣摩原语作者的翻译意图,运用语用学原则进行推理,对原语文本进行解码,继而译者又转换其角色,变成说话人,通过自己目的语语言知识,结合文化背景,把握目的语读者的理解程度,按照原作者的意图、风格,将对原文解码的结果呈现给目的语读者,让他们达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各自对原作的理解把握也不尽相同。这涉及到理解问题、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用意的传达等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语用学内涵,立足原文语境,充分挖掘原作者的语用用意,利用文章中的各种语意关联,深刻理解文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理解程度,呈现给读者通顺流畅、接受程度高的译文,这样同时也就达到了文化翻译的标准与意义。
例如在商务英语的商标翻译中,要顾及到中外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不能简单地音译或意译。以前有人把“白象”电池译为White Elephant,使得该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遭到挫败。因为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 是“无用而累赘的东西”。另外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发生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失误是由于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的。例如:The draft has been presented to the Bank of China for clean collection. 此句中“clean”不是“干净”的意思,“collection”也不作“收集”解释,“clean collection”指“光票托收”。全句译为:汇票已经交给中国银行按光票托收。商务英语中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翻译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以准确把握词语的语用信息,避免误译。
4 结语
种种因素的不同,构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人们的观念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语言表达等也大相径庭。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际交流, 译者须具备熟练的语言知识,熟悉多种文化,掌握语用技巧,完成具有一定着其他类型的作用机制;另外,在用模因论指导翻译时,到底应该采用异化翻译还是归化翻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的。
参考文献
〔1〕侯晓丹.解读翻译学视野中的文化信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03):300.
〔2〕Blackmore,Susan.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UP.1999: 66.
〔3〕王天华,杨宏.模因论对社会文化进化的解释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6): 129.
〔4〕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03):39.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8.
〔6〕李捷.模因论视域中的言语幽默〔J〕.外语学刊.2008(1):76.
〔7〕侯晓丹.解读翻译学视野中的文化信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3)
第一论文网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CC陈四斤
partial shipment 这个涉及到装运交货的术语就被大部分学生译成了“部分转运 / 部分运输”。 partial 确有“部分的,局部的”之意,但在商务英语中,这个词语意为“分批装运”。 大家都知道 industry 的意思其一为“工业”,其二为“勤勉,刻苦”,其实它还有“行业、企业”等意思。 the tourist industry 就不必译成“旅游工业”,译成“旅游业”即足够了。“ The brisk pickup of business in abortion industry has greatly alarmed many people. ”这句话就应该译为“堕胎行当的生意兴隆使许多人大为震惊”。 capital 与 capitol 两词因读音及拼法极为相似而常被误用。 capital 作形容词时,意为“首要的,主要的,上等的”,作名词时,意为“首都,省会,资金”等。 capitol 指议会大楼,如果 c 作大写,则特指美国国会地址,如报刊上常出现的 Capitol Hill 指的是“国会山 / 美国国会”,作小写时则指各州议会会址。 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把“ the old man's youngest son ”翻译成了“那个老头的最年轻的儿子”,令人捧腹。不过,这并非理解上的问题,而是翻译表达问题,根据汉语的习惯,应译为“那个老人的小儿子”。 who's who 如按字面直译就成了“谁是谁”,但这个短语的实际意思是“重要人物,名流”,和 VIP 意思相近。如: Their wedding was attended by a who's who of Paris. 巴黎的一位社会名流参加了他们婚礼。 大家很熟悉的 matter 一词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意义,请看它在下列句中的译文: It's an important matter. (这事很要紧。) The article is full of matter.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 It is a matter of no laughing. (这个问题可不是开玩笑。)此外 printed matter 的意思是“印刷品”。 英语中许多表示颜色的词及衍生的短语也大意不得。 red 这个名词的基本意思为“红色、红衣”,如 a girl in red “红衣少女”。但在以下的搭配中,其意义均不相同。 be in the red 表示“亏损,赔本”, to see red 示“发火,愤怒”,而 red-handed 则指“在当场,在犯罪现场”, a man caught red-handed in robbery 指的就是“抢劫现场当场被捉的罪犯”。 red light 可以用来表示“危险信号”。 red meat “牛肉或羊肉”(不是红肉)。 green 这个词又有哪些不同的含义呢? He is a green hand. 他是个菜鸟 / 新手(此处指没有经验的,新来的)。 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不能译为“你从我眼里看到绿色了吗?”)? green eye 的意思是“嫉妒的眼睛”。 green old age 则为“老当益壮”。 同理, white lie 不能译成“白色的谎言”,而是“没有恶意的谎言”。媒体里常出现的“黄色淫秽电影”不能翻成“ yellow film ”,而要译成“ blue film ”。有人把“拳头产品”望文生义地译成了“ fist product ”,令在场的老外莫名其妙。正确的翻译应为“ knockout product ”或“ best product ”。 He gives me a black look. 怎么译?如不了解 black 这个词的多种含义,从字面上直译肯定会出笑话。此处的 black 为“凶恶的,怒火中烧的”,本句可译为“他对我怒目而视”。类似的句子还有“ He was black with anger. ”,即“他怒气冲冲”之意。 black art 为“魔术”(不是黑色艺术)。当然这个词还有很多意思,同学们须在平时的学习中留心掌握和记忆。 下列这些词都包含多重含义,读者应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和翻译。 aggressive :侵略的,攻击性的;有进取心的,积极的。如: aggressive policy 侵略政策,或咄咄逼人的政策; aggressive war 侵略战争; John was an aggressive guy, who did his job well. 约翰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小伙子,他的工作很出色。 scheme :计划,方案;阴谋,奸策。如: He suggested several schemes to increase sales. 他提出了好几种促销方案; That so-called sale is a scheme to swindle the consumer. 所谓的大贱卖只是个欺诈消费者的骗局; ambition :雄心、抱负、志向;野心,企图。如: Her ambition was to be a great actress. 她的志向是成为一名伟大的演员; His political ambitions still burns. 他的政治野心依然炽烈。 envy :嫉妒,羡慕。如: His new house was the envy of all his friends. 他的新居成了所有朋友羡慕的对象; She envied John for his success. 她妒忌约翰所取得的成功。 overlook :俯视,鸟瞰;忽略,疏忽;宽恕,原谅;监视,看守。如: Our garden is overlooked from the neighbour's balcony. 站在邻居家的阳台上可以俯瞰我家的花园; Her services have been overlooked by her superiors. 她的工作劳绩一直未得到上级的重视; Mother overlooked her little son's fault. 母亲原谅了稚子的过失; He did not know he was being overlooked by the landlord. 他并不知道他被房东所监视。 last :最终的,最具权威的;极不可能的,最不愿意干的;最不适当的。如: He was the last say on the matter. 这件事上他最有发言权; 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tell a lie. 他最不可能说谎。 报刊英语里一词多义的现象也马虎不得。以下出现在 China Daily 上的一些词句,有些读者就不大明白。 “ The president was in England on the last leg of his three-day visit to Europe. ”(总统现在英国访问,这是他三天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此处的 last leg 即“旅程中或飞行中的一段路程”,而不是“最后一腿”! “ We would like to build a color-blind society where all men can have 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此句中的关键词 color-blind 不是指“色盲”,而是“无种族歧视”之意! 一词多义的范例俯拾皆是,本文的目的是想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只要你多加留心,细心谨慎,注意区分某些词或词语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解释,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