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仔在厦门
考研复试英语口语考试内容如下:1、个人介绍:很多学校面试时都会要求中英文自我介绍,大概15分钟。2、深入对话:考官进一步问你关于一些基本话题、热点话题的看法。3、随机抽取即兴话题,个人发挥。4、考生对话:考官给你和另外一个考生一个话题,给你们一段准备的时间,然后让你们进行对话讨论。5、无领导小组讨论。老师给定一个话题,或小组抽取话题,考生们围成一个圈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念,并且对别人的观点做出评价。基本就是这些内容。
KP-bangbangbang
复试口语无非是两种问题类型:一种是日常问答,提问一些与考生相关的信息,例如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家乡、未来规划等;另一种更难一些,属于是即兴问答,就社会热点,学院情况或者是自我介绍的相关信息来进行提问,考试的方式也比较多样,有可能是朗读篇章+理解篇章,可能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相比较而言,第一种问题类型更多,也更具有可行性,针对日常问题,大家可以提前准备,积极应战。那么我们就重点讲解一下日常问答都涉及到哪些方面的信息。01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出现的关键词可能是hobbies, spare/leisure time,当考官问到相关的问题时,大家可以先举出一两个兴趣爱好,再给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说明这个爱好对你的影响;02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建议大家不仅要准备一下自己的优点,还要注意准备一下自己缺点,如果是优点,就先说优点内容,再举例说明,最后总结即可。如果是缺点,先说缺点内容,再说事例以及怎么改正,最后总结即可;03实践经历无论是应届还是往届,大家都注意要说清楚实践的经过,重要的就是要点出这个实践经历对你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04介绍家乡或家庭介绍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家乡,家庭的介绍可以从家里对你影响最深的人开始说,介绍家乡要介绍出家乡的特点,以及对你的影响;05毕业院校关于毕业院校,在这里需要查证自己本科院校以及目标院校的英文表达,以免闹笑话。介绍毕业院校可以从学校的特点出发,阐述学校对你的影响,也可以说一说学校里对你产生重大影响的人;06考研动机以及毕业规划关于考研的动机,大家可以从目标院校入手,陈述目标院校对自己的吸引,目标专业对自己的吸引,如果是转专业的同学,一定要陈述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报考这个专业。毕业以后的打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工作或者读博,工作的话阐明清楚原因,例如:需要实践,家庭因素等,读博的话就阐述自己对此专业的热爱。具体的内容可以多加一些事例,使内容更完整;07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的,但是只要前几个方面准备好,自我介绍就可以很流畅了,可以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未来规划入手,使自我介绍不单单停留在名字、毕业院校这些信息上。总之,希望大家能够对复试口语重视起来,认真准备,一定能进步最后的难关,获得成功。
吃要吃好的
MBA复试英语口语小技巧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对了自己的成绩,有人欢喜有人愁,也有人已经准备开始复试调剂了。在这里我也想说下,国家线虽然还没有公布,但历年的国家线摆在那里,简单来说总分170分,英语小分42以上还是有机会的,提前准备好复试调剂,说不定就录取了。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复试中英语口语的技巧一般来说,MBA复试的英语口语考查环节,是以自我介绍和3个自由提问的题目组成的。而自我介绍一般在老师的发散提问之前,所以我们可以说:自我介绍决定了后面问题的走向。这提醒我们自我介绍内容设置的关键性。那么首先,一个合格的自我介绍应该怎样构成呢?自我介绍的基本架构1. Greeting-问候2. Basic Information-简单介绍基本信息(姓名,大学和本科专业)注:有个别的学校不能透漏姓名!3. Personal advantages-个人优势、特点展示4. Reasons for MPAcc考研动机5. Ending结尾怎样才算“好”的自我介绍首先自我介绍不讲“废话”一般来说,留给你做自我介绍的时间是1到2分钟,在正常语速的情况下,这个时间只允许你讲200词左右的英文文段,所以我们在注意言简意赅的同时,更要注意——不能讲废话。什么是废话?与你考取此专业研究生无关的信息。比如在第一阶段介绍基本信息时,有人会这样讲:My name is Xiaoming, I come from XXX, which is a beautiful small town in the Northwest China.我们可以观察到这句话有一半的信息是在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小镇,这句话也大量出现在同学们自我介绍的开头几句中,这并不奇怪,毕竟大家用的都是广为流传的“模板”。这句话有错误吗?介绍自己的家乡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但自我介绍的作用是“展现自己的优质+埋伏给老师提问的题眼”,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后半句去掉,把这大概十个词左右的空间留给自己来介绍专业学习或者实习经历等部分的内容,在会计硕士MPAcc考研复试的场合下,是不是比介绍家乡更有意义呢?而且,如果老师确实对你来自哪里感兴趣,这个问题不就可能会出现在后面的自由提问里吗?这样,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里当成一个题眼,对老师后面要问的问题也有了提前准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