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花vera
讲直白点,是挺正常的。
首先男友会跟你讲出这一番话至少说明你们应该不是在最开始的热恋期吧,都是相处久了下来慢慢的平静期之类的。这个时候会有这样的想法出来,正好可以给你一个机会“自省”一下。
都说“爱对方就给对方空间”。其实,最好的爱情不一定是天天二十四小时随时报备。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想想你们的关系是不是太紧密了,适当的给双方留有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男女友也是这样。
你的世界不只有他,你需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他也想要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两个人每天只是腻在一起,说一些无关紧要的,意见不合,反而少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和时间,可能还增加了吵架的情况。
男朋友不是聊友,你们是需要共同延续你们的感情,共同努力 ,共同成长的!

Sunny彩妆半永久
不正常,因为打电话是情侣间最常见的事情,尤其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彼此之间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诉说对彼此的感觉和今天所发生有趣的事。如果你的男友不愿意和你通电话,那么是不爱你的表现,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你的身上,所以,遇到这样的男人,还是尽量远离这种人,去找一个肯和你一起煲电话粥的男人。
新驰销售一部
咱们先把问题捋一下,“男友觉得每天晚上通电话,让他没时间独处,正常吗?”。
假设两个人是男女朋友关系,但要每天晚上通电话,说明你俩是异地见不到面,男生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是正常的,因为男生本来就不太想被管的,不想被这种女友控制着,爱自由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男生的天性。
接下来呢,我从一个情感心理咨询的角度包括结合我个人的经历来好好聊聊这个问题,男生为什么会这样。
在一段亲密关系当中,女生往往更需要被关注被爱护,对于这种经常要跟她联系,那打电话给她让她知道你的状态,在这些需求上面女生会比男生强很多,这不是一个量级的。和男生呢,他并没有这么强烈的被关注的需求,相对而言,男生在亲密关系当中会更加的独立,比如说男生可能自己爱玩游戏,一玩就是玩一整天。要么空闲的时候找朋友玩一玩,跟同学聚聚会,聊聊天,喝喝酒什么的。再比如说周末的时候跟以前的队友打打篮球运动什么的。很多时候男生他是能自给自足的,他这里能给自己找乐子的。
2.对自由的向往。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男生这种动物,他在远古时候他需要出去打猎的,而打猎这种活动首先需要足够的耐心,而且要有很强的专注力。因为如果一旦他这一次狩猎的活动失败了,可能会让她因此丢掉性命,如果他丢掉姓名了,就说明他这个基因是传递不下去的,因为远古时候的人类,他身上没有那么多蛋白质,不像今天,他没有那么多能量,而这点能量也只够他一次捕猎。然后再把注意力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物资越来越丰富了,能量越来越多了,反而这种精神类的生活包括放松,对于自由向往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不管这个年轻人平常需要学习也好,或者需要工作也好,工作就更加的有压力。
所以在他晚上他休闲的时间,他不想有那么多束缚。跟女朋友打电话这个事就成了例行公事,因为他已经下班了,他想要休息,想要自由,不想要在工作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情感心理咨询师,男生有这样的反应也很正常,我觉得两个人可以沟通嘛,因为打电话觉得不太方便,那就偶尔发发微信,也给年轻人一点空闲的时间,不能老是想要控制他,你自己在情感方面也要相对独立一些,空闲的时间跟朋友玩一玩或者是看看书,沉淀一下自己,让自己有所成长也是好的。
SevenLikeSmile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到底做什么?你最有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做心理咨询。与社会中其他咨询师相比,高校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来访者群体以及需要处理的问题相对比较集中。来访者大多是大学生,他们需要获得帮助的问题主要是:恋爱问题、人际交往、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学业压力、就业择业等方面(樊富珉 & 王建中,2014)。典型的例子有:因为恋爱不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宿舍内不断的小摩擦累积引发较大的冲突;“不到ddl不动手,快到ddl就焦虑”的拖延和时间管理问题;因自己还没找到高薪、离家近、有户口的好工作而万分焦虑沮丧等等。另外,高校心理咨询师还承担着教师、科研、行政等很多责任,所以也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也就是说,除了做心理咨询,高校咨询师可能还需要做:1.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为在校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相关课程、进行讲座、开展有关活动(如,心理健康周)、指导学生组织(如心理社团)举办学生活动等等。其实,高校心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心理咨询,而很有可能是这一部分。2. 日常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新生心理健康评估(scl-90, 人格问卷等)、团体咨询、危机干预等任务也需要高校心理咨询师们来完成。3. 为高校其他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当单位里的其他同事,如各院系教师、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后勤保障人员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时,咨询师们作为专业人员需要挺身而出。4. 思想政治教育考虑到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特色,高校咨询师的工作或多或少会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等。(以上四方面的工作量可能依次递减)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了解了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各项工作职责,就来看看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我们整理信息后,把困难主要总结在: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和客观外部条件两个方面。1. 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的要求而进行心理咨询,他们一方面要承担为学校监管学生的责任,另一方面要面对专业伦理规范的要求,咨询中出现伦理两难的境况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最多遇到的是保密问题。心理咨询师的保密责任被称之为“神圣的责任”(毕玉芳,2014),可见保护来访者的隐私在心理咨询中是最最重要的原则。而出于监管义务,学校确实对于学生拥有知情权和监管权。可以想象,当来访者的问题既适用保密原则,又属于学校的知情范围时,咨询师将很难把握保密的分寸:“该不该说?”“说多少?”“怎么说?”尤其是,如果来访者危机情况不太确定(例如,未婚先孕、遭受性侵犯、谈论自杀等),咨询师将非常难以平衡咨询师对来访者、自己和学校的责任孰轻孰重(杨珍芝,2013)。双重关系问题也常常出现。日常教学活动中,高校心理咨询师是教师的角色,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很多学生。当他们教过的学生成为来访者时,就会遭遇双重关系的问题(毕玉芳,2014)。咨询设置可能被打破。一个真实的案例:危机干预中,学生以自身需要为由索要咨询师的私人电话。学生被救下了,但是由于其边缘性人格特质,总是在半夜给咨询师打电话倾诉(杨珍芝,2013)。其他伦理困境还包括:咨询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知情同意方面的问题等等。2. 客观外部条件上的问题除了咨询工作中的可能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一些现实因素也很让人头疼。例如,部分高校的心理相关工作可能比较表面化。真实情况可能是,具体的心理咨询服务并没有真正开展,咨询师也无法从事真正的心理咨询工作(安芹 & 贾晓明,2006)。咨询师在高校属于相对边缘化的职位,晋升时的考核标准和晋升路径会比较模糊。较为普遍的情况是,咨询师身在高校这样的科研机构,晋升考核不可避免地与科研成果挂钩,寻求职位的晋升必须占用精力做科研、发表学术论文。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人不够了解心理咨询,不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性,因此部分高校并不重视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在督导、培训、基本设施上给咨询师提供的资源不足,咨询师也缺乏同行的支持(安芹 & 贾晓明,2006)。还有必然被关注的薪水问题。高校心理咨询师通常是教师岗或行政岗,领取的薪水与之对应,加上为校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很有可能是免费的,收入水平将会与社会上的咨询师存在差距。这些困难还能有解决的途径吗?想象一下,如果你正面临这些一二三四五六…的困难,会茫然失措吗?会不会觉得很闹心,似乎是找不到出路了?那么此时此刻高校的咨询师们到底在如何工作呢?我们整理了一些他们关于自己的工作的探讨。首先,他们对于困境的普遍共识是,任何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越是复杂的情况,越需要兼顾各方(包括咨询师自己)的利益。以保密难题为例,如果遇到了这类问题,最可能的情况是来访者的问题也许比较严重但又不明确,此时他们需要考量的利益方面包括(但不仅限于)(杨珍芝,2013):来访者的安全,或ta未来的发展;咨询师自身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与其他同事的合作关系;咨询师自身的处境,包括在事件中的个人感受,个人的实际专业能力,能够承担多大的责任,个人生活受扰的程度等;校方及其他部门(如,院系)的工作开展;如果出现危机,学校可能所面临的风险和损失。在明确各方的利益后,他们会仔细考量如何做才能实现最小伤害,可能着手的方面包括(但不仅限于)(Barnett, 2011;杨珍芝, 2013):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让来访者了解无论ta经历了多么痛苦、多么羞耻的事,咨询师都能接纳,都会陪ta讨论;持续地评估风险。发现来访者可能存在危机时,除非判断需要立即打破保密去上报,他们会继续与来访者进行多次咨询,并使用一些心理测验,以继续判断危机是否可能解除;查阅相关的伦理规范、法律条文、规章、行业规则等,明确自身行为的界限;必要时寻求资深咨询师、伦理委员会或专业医生的帮助。这既是责任与风险的分担,也能借鉴多方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在不得已需要打破保密时:尽量争取来访者的同意,对外尽量做到最大程度保护来访者隐私,并恰当地表现出对于心理工作专业性的坚持。例如,会告知辅导员:来访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可能需要怎样的帮助,但涉及到隐私的方面,基于专业伦理的原因无法透露更多;根据事件的发展,不断调整处理的策略。面对困境,咨询师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在高校中普及心理咨询的知识,争取获得更多同事、领导对于这门专业的合理认识和理解。另外,他们还在坚持学习,保持自我觉察,寻求督导等等,希望拓宽应对难题的思路。总的来说,对于高校心理相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咨询师们首先会尊重既定的工作流程,然后在已有的框架下寻求更好的工作表现和专业进步。他们在努力地摸索石头过河。也许仍在担忧中的你会觉得,这些解决办法与前面提到的所有困难相比,显得有些单薄。确实,高校心理咨询师前进的路上障碍重重。但这些困境,尤其是伦理困境,哪怕在心理咨询的行业发展水平很高的西方国家也始终存在,无法被完美解决。值得庆幸的是,即使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高校心理咨询师仍然坚守着那些年轻的、敏感的灵魂,陪伴在那些脆弱和迷茫的时刻。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值得信任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去相信。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