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6

wanguofang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隐形心理咨询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玉帝偶吧

已采纳

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不好相处的人?你自己是别人眼中难以相处的那个人吗?你是否有被家人、朋友、同事或者伴侣的某些行为伤害过?我想,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遇到过难以相处的人,你知道为什么他们难以相处吗?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那些令人困扰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们相处?这就是《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这本书将要解答的问题。《隐形人格》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列举了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每种人格类型不仅分析了典型的行为,思维模式,还告诉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如果自己是这种类型该怎么做。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以及他人的人格特质,用更恰当的方式与不同人格特质的人相处,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隐形人格》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两位心理咨询师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海伦·麦格拉斯,是一位心理咨询医生,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教授,著有多本探讨社交技巧、婚恋关系与幸福人生的畅销书。哈泽尔·爱德华兹,也是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作家,许多作品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改编成舞台剧和电影。有趣的是,她在2001年完成冰上作家的探险历程之后,南极基地引入《隐形人格》作为参考读物。《隐形人格》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Difficult Personalities》,从书名我们可以推测这本书会解密一些难以相处的人格类型的奥秘。这本书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提炼了一张难以相处的人格地图,分为三大类型: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每种人格类型下又包含三种不同的人格特性。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包括: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令人困扰的人格类型包括:焦虑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直到令人受伤的人格类型包括:被动攻击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会人格。这本书的写作框架是这样的,首先举一个例子说明这种人格类型的表现形式,接着分析这类型人的典型行为,然后作者会剖析出现该行为模式的原因,最后介绍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类型的人以及如果我们自己是这种类型的人,该怎么办。也就是说,这本书详细解读了九种令人难以相处的人格类型,剖析其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还提供了与他们交往的行动指南。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先整体阅读一遍,当遇到一些难以相处的人时,再根据书中的方法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本书适合作为行动指南。我们以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来举例说明。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包括:消极型人格、自负型人格、专制型人格。与这三种类型的人相处时,有时会陷入“令人抓狂”的状态,他们虽然不会攻击你,也不会伤害你,但他们的行为模式会让你很不爽、很不开心,甚至不想跟他们继续交往。在与他们相处时,不要强化他们的行为模式,可以转换话题,甚至礼貌走开,也不要被他们的行为影响。以消极型人格为例,详细说明。你身边是否有一些特别喜欢抱怨的人,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他一样。虽然,每个人都会偶尔有毒舌、挖苦、批评或者抱怨别人的时候,但如果这种消极行为非常频繁,变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就非常让人头疼了。谁都不愿意跟整天抱怨的人在一起生活。消极型人格的人有哪些典型行为?在生活中总是批评、挑刺儿、悲观、毒舌、毁人声誉或贬低奚落别人。他们会做这样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指名道姓、羞辱或责备某人,他们擅长把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都怪到别人的头上。他们会把一个消极的事实放大。比如,他看到你有一天上班迟到了,就会说:“你经常上班迟到。”看到某位女同事和某位男同事走得比较近,就会对其他同事说“他们有一腿。”他们也喜欢背后说人,搬弄是非,常常满腹牢骚。消极型人格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呢?可能有以下这些原因。明显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尊心。消极可以打败别人,迫使别人承认他们的错误。消极的行为是他们用来获得社会认可的主要方式,可以让他们成为关注的焦点等。通过了解消极型人格行为模式背后的思维模式,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是低自尊的人,缺乏自尊心,因而采用消极的行为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或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那我们应该如何跟有消极行为的人相处呢?跟他们相处时,不要强化他们的消极行为,可以及时转换话题,或者直接礼貌走开。尽量不要跟他们单独相处,如果不得不与他们共事,提醒自己不要被他们的消极行为影响,要找到对工作保持积极态度的方法。如果你自己是一个过分消极的人,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正视现实,识别出自己的行为模式。提醒自己,消极行为会损害你与伴侣、家人、朋友或同事之间的关系。尝试用理性的自我对话或者用提示卡提示自己要看向积极美好的一面等。作者用同样的方式,介绍了其他八种令人难以相处的人格类型,以及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

隐形心理咨询师

343 评论(12)

吃货的晚宴

春秋末期,管仲病重之时,齐桓公问他:“群臣之中,谁可以担任丞相之职?”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再问:“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又问:“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 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把管仲的警告通通抛到脑后,重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被围困宫中,活活饿死,尸体放了六十多天都无人收殓。 为何管仲可以一眼看出易牙、竖刁的奸佞本质,而齐桓公却视而不见呢?他们的差别之一就在于“识别隐藏在行为背后的人格的能力”。 读完《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之后,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是当年齐桓公读了这本书,大概统一六国的就不是秦国了,说不定中国的历史都要被改写。 因为通过分析易牙和竖刁的行为,会发现他们可能属于“反社会人格”,虽然他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正常,但“烹子献糜”和“自残悦主”等行为,其实已经暴露出他们内心缺乏良知和同理心。《隐形人格》中给出的与这种人的相处建议是“考虑离开”,这样的话,齐桓公的悲惨结局可能就会完美避开了。 《隐形人格》一书以荣格的人格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隐藏在行为和思维背后的人格特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 《隐形人格》由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合作编写,二人均为心理咨询师、作家。值得一提的是,哈泽尔·爱德华兹在2001年完成冰上作家的探险历程之后,南极基地将《隐形人格》一书引入,作为参考读物。 《隐形人格》一书从人格的定义出发,探讨人格的三维度,分析了3大类、9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最后提出关于人际交往的建议。本书思维导图如下:《隐形人格》中对于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相对恒定的,可预测的个人特质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论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荣格的内-外倾人格理论、埃森克的三因素模型、塔佩斯的五因素模型、特里根的七因素模型等。以这些理论为基础,也设计出许多的心理学量表,进行人格特质评估。 其中MBTI量表就是根据荣格的人格理论设计出来的,主要从4个维度进行测评:内向与外向、计划与即兴、思考与感觉、全局与细节,并组成了16种人格类型。《隐形人格》一书主要探讨的是前三个维度。 它们是差异,不是缺陷;需要理解、尊重、接纳和包容,而不是谴责与嘲笑。 这三个维度均由两个反义词构成,在分析不同维度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每个维度都有其积极的一面,没有“更好”或者“更坏”之分。 2、大多数人的人格是多个维度的集合,并且在不同场合和时点上,可能展示出不同的特点。 3、无论哪一个维度,只有少部分人处于极端位置,大多数人都处于中间位置。 你需要接受这个事实:不同人格类型的人思考和处事方式是不同的,但同样都是合理正当的,这样你便可理解他人的行为。 《隐形人格》中提出的核心观点之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格差异所造成的,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冲突。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男女朋友吵架,女生会说:你为什么不考虑我的感受。男生则会强调:我是要帮你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模式,进而造成了矛盾。在这些行为和思维方式背后,所隐藏着的就是不同的人格类型。因此,了解人格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改善社交关系。 根据《隐形人格》所绘制的“人格地图”,人格类型有三大类:令人困扰型、令人烦恼型、令人受伤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具体人格类型。分别为: (一)令人抓狂型:消极型、自负型、专制型。 (二)令人困扰型:焦虑型、强迫型、索取型。 (三)令人受伤型:被动攻击型、霸凌型、反社会型。 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两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分析各种类型的人格特征时,如同剥洋葱一般,一步步引导我们认识各种人格类型,并且提供了实用、有效的社交建议。 第一步:引入案例,在读者的头脑中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步:归纳该类型人格者的行为模式、典型行为。 第三步:剖析该人格类型中光明的一面,以及是否与性别有关系。 第四步:如果与这种类型人格的人相处,我们需要怎么做? 第五步:如果“我”有这样的人格类型特质,我应该怎么做? 回到开头易牙的例子,《隐形人格》中关于反社会人格者的典型行为中有以下几条: (1)牺牲他人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无情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2)他极少表现出同情,……将受害者“非人格化”。 (3)他不是疯子。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备受社会谴责,但还是选择去做。让普通人最难以接受的是,那些犯下可怕罪行,掠夺盘剥的人神智却非常清醒。 易牙听到齐桓公随口的一句“没有尝过人肉的滋味”,就把自己的儿子做成肉糜献上,这种在常人看来“疯狂”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他想要的名与利,儿子不过是他实现自己目的的一个“工具”罢了。这与反社会人格的特征不谋而合。 一只狐狸看到果园里的葡萄熟了,晶莹剔透,还挂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看起来美味极了。狐狸咽了咽口水,跳起来想要摘一串来尝尝。可是无论怎么跳,始终无法够到。要怎么办呢? 选择一:既然无论如何都摘不到,不如再往前走一段,说不定附近果园的桃子也熟了,不如去碰碰运气。 选择二:我已经尽力跳到最高了,附近也找不到可用的梯子,那就暂时不吃了,少吃一串葡萄也没啥。 选择三:怎么也摘不到葡萄,但除了葡萄,其他任何的食物都不想吃,狐狸觉得心好累。 选择四:狐狸看了看周边,发现墙上有个不起眼的牌子:果树已喷洒农药。既然如此,今天的葡萄是吃不成了,拍拍屁股走人吧。 这是心理学上”狐狸与葡萄”测试题的一个改编,用《隐形人格》一书中的定义,这四个选择也对应了CAST原则的4个方法: 例如当你的工作伙伴是个焦虑型人格,那么不妨提和他(她)进行协商,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沟通好,达成互相之间的谅和支持,使工作环境得以改善。 改变包括两个维度的:一个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另一个是努力让对方做出改变。 有时,让他人做出改变是很难的,所以在一些情境下我们要学着接纳这样的一个事实:差异是存在的,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冲突。 有时当无法改变当下情境,而且受到种种条件限制时,不得不留在当下情境之中,这是一个颇为无奈的选择。 在面对反社会、被动攻击型等人格类型时,“认怂”离开,获取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因为与他们相处,不仅会消耗自己大量的精力,还有可能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受到巨大的伤害。 《隐形人格》的两位作者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像医术高明的医生,一一剖析各种人格类型的症状、分析病因,再开出药方。 齐桓公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但同样的案例依然时常见诸报端,江歌案、上海杀妻案、保姆纵火案,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也在提醒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心理学作为工具,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剖析他人,敏锐捕捉行为和思维背后的人格讯息,远离危险,拥有更加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28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