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weil0726
婚姻冷静期分为:结婚冷静期和离婚冷静期。
离婚冷静期是30天,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结婚冷静期没有规定时间,准夫妻双方因准备结婚而来到民政局,查看对方的各项犯罪、处罚、征信、家暴、网络发言是否被举报等记录,在了解了对方的各项记录后可以冷静几天再决定是否要领结婚证。
扩展资料:
离婚冷静期背景
中国离婚登记对数自2001年以来连续10年持续增长。随着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婚恋期,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的“双独婚姻”现象逐渐显现。“80后”的婚姻稳定度远低于平均水平,“闪婚”、“闪离”的现象非常普遍。
很多“80后”夫妻结婚仅1年左右,就因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直至闹离婚。“双独”婚姻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缺少宽容,婚后双方又缺乏对婚姻磨合的耐心,因此,草率离婚越来越多。
由于2003年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审批期的规定,中国事实上变成了世界上离婚手续最简便、离婚最快捷的国家之一,离婚夫妇当场就可拿到离婚证。不少冲动的夫妇晚上吵架,第二天早上离婚,到下午就后悔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婚冷静期
挪威森林北辰星
近年来,游戏人群逐渐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沉迷游戏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数据表明,超过80%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
社会对此也越来越关注,2021年“两会”期间,就有提议游戏分级管理、人脸识别等建议。
该建议一出,网友普遍大声叫好。先从网络法规上严抓,无疑是给家长先下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仅仅依赖机制,是不能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家长。
01、好玩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天生就敏感并寻求趣味性的事物。
网游的内容就切合了趣味性,炫酷的特效、快速转换的场景、吸引人的配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心。
02、寻求释放、获得力量
儿童期是孩子快速成长的时期,孩子亟需释放和训练自己的力量感、攻击性。
特别是男孩子们,喜欢跟小伙伴儿一起玩耍,互相推搡、奔跑、模拟枪战和打斗,都是释放能量、获得力量感的活动。
而孩子通过对游戏人物的操控,可以掌握控制权,凸显自我意识。
03、寻求人际认同
您可能会诧异,小屁孩儿也懂得游戏社交?
没错,是的。岁是孩子人际关系发展的敏感期。开始从一对一玩耍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
孩子可以和新结交的同伴群体谈论游戏内容、视频内容等,和家长无话可说是2种截然不同的社交状态。
04、环境影响
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们接触到网游的机会很多很容易。
我们听到很多情况,孩子家中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甚至爷爷奶奶玩游戏,自己自然而然就开始玩了。
而游戏的简单易操作性,对孩子来说很容易入门的。
如果说成人玩游戏是有选择的,那么儿童往往是无选择的,他们进入游戏世界,就像偶然听到一首歌而后自己就会哼了一样,非常自然。
当我们家长意识到游戏成瘾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时,往往直接简单粗暴地打骂不让孩子玩手机了。
然而,“后遗症”接踵而至。
你打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停止爱自己。
其实,手机只是一种载体。我们要做的不是割裂孩子和游戏的关系,引发亲子矛盾,而是通过其他方法让孩子获得趣味性、释放感、互动感、认同感。
下面分享4种引导方法,比打骂、断网更有用。
01、用有益的活动替代
简单地说,就是让你变得比网络游戏更好玩。用同样有趣的、具有建设性的活动,去替代网络游戏带来的好处。
比如亲子互动、家庭游戏、书籍、电影、运动项目……
让孩子见识了大海,他就不会在意小河流。
02、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地对网游时间进行控制、替代。
一方面,家长自己也需要时间来做调整,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变化。
如果简单粗暴地将孩子与手机隔离,可能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让孩子体验到丧失感、挫折感。
03、以身作则
家长不能自己玩手机,而不允许孩子玩。这样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试想,如果家庭氛围是不够有活力的,如果家长自己也坐在沙发上玩游戏、刷视频,你怎么要求孩子乖乖地去自我训练呢?
身体力行的告诉他:规则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我们都在遵守同一个约定。
04、心理疏导
很多网游成瘾的孩子,都同时伴随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
家长们意识到问题、希望帮助孩子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们度过这个混乱的阶段。
比如使用沙盘游戏治疗、绘画治疗,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和构建内心的世界。
而心理咨询师始终对孩子的活动保持兴趣和关注,聆听他们内心中的故事。引导他们看见内在的自己、释放情绪。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也需要我们家长的爱护!
yq1109胖丫头
婚姻冷静期是指夫妻离婚时,政府强制要求双方暂时分开考虑清楚后再行决定是否继续离婚。仅仅在政府机关实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扩展资料
2010年两会期间,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尚绍华联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以及百合网,在经过深入调研后,提交了一份名为《建立离婚冷静期,培养婚姻咨询师》的提案,建议通过修改离婚程序以及婚姻咨询服务,挽救不应解体的婚姻。
早在2008年,尚绍华提交的《建立婚姻辅导制度》提案,就曾得到民政部的重视和积极回复。2010年之所以和百合网等机构联合提出《建立离婚冷静期,培养婚姻咨询师》的提案,主要是从“婚姻治疗”的角度提出,该提案被专家评价为是此前“婚前辅导”提案的姊妹篇。两份提案前后呼应,旨在抑制社会逐年上涨的高离婚率,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
尚绍华建议参考中国一些城市和其它国家设立离婚冷静期的先进经验,修改离婚程序,在夫妻提交离婚申请后,设立3-6个月的冷静期,让当事夫妻慎重考虑后,再批准离婚。
同时,设立公益性质的婚姻咨询服务,聘请婚姻家庭咨询师或心理咨询师,为处在冷静期的夫妻提供辅导,让更多的婚姻得到调适和挽救。
19870629侠女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来了。今天下午(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明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也即将召开。每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的提案都备受关注。近日,随着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和新闻媒体的报道,网上往下对两会的关注度飙升,委员代表们的提案更成为了群众讨论的热点。
“社会保障”提案引发网友高度赞同。围绕养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建议建立中国特色婚育养老保障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呼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围绕医疗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建议加大医疗“惠民保”政策支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教授张琳建议健全覆盖全民的独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有围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提出多方面的提案建议。
“ 教育改革”提案引发线上线下共鸣。“双减”成为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出了7份教育相关的提案,民进中央提出涉教育11件提案,涉及“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质量提高、教师减负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副主任甘华田建议取消中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建议设立“综合高中”和“新型高考”,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建议“双减”引入社会力量,减轻教师负担。还有的委员、代表在幼儿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建议。
“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提案促进政策落地。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建议减免生意家庭社保费用,设立个人生育预备金;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为女性减轻育儿压力,维护女性劳动权益,并将个税专项扣除提前到孩子三岁以前;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建议为三孩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指标;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建议强制男女同休产假和生育奖励假。还有的委员、代表提出允许30岁以上单身女性生育一胎、落实非婚生子女权利、放开生育子女数量限制等建议。
除了这些热点问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还情牵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就业政策、交通出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青年婚恋等民生问题,积极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这些提案紧密结合我国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切实反应了社情民意,充分表达了群众的诉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表现,将不断推动我国国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好想你chen
婚姻冷静期是三十日。离婚冷静期是指夫妻离婚时,政府强制要求双方暂时分开考虑清楚后再行决定是否继续离婚。仅仅在政府机关实施。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扩展资料
中国离婚登记对数自2001年以来连续10年持续增长。随着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婚恋期,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的“双独婚姻”现象逐渐显现。“80后”的婚姻稳定度远低于平均水平,“闪婚”、“闪离”的现象非常普遍。
很多“80后”夫妻结婚仅1年左右,就因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直至闹离婚。“双独”婚姻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缺少宽容,婚后双方又缺乏对婚姻磨合的耐心,因此,草率离婚越来越多。由于2003年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了审批期的规定,中国事实上变成了世界上离婚手续最简便、离婚最快捷的国家之一,离婚夫妇当场就可拿到离婚证。不少冲动的夫妇晚上吵架,第二天早上离婚,到下午就后悔了。
2010年2月,民政部发布的公报表明,2009年中国共办理离婚登记万对,同比增长,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离婚率的上升更为迅速。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北京市的离结率(当年离婚对数和结婚对数的比率)达到。
黑白无距离
同学您好,首先跟您说下哦,国家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已经于2017年取消了,现在这个阶段考的最多的就是中科院心理所的心理咨询师了,所以目前来说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资格证书的,但以前国家的二级和三级的证书确实都是有用且有效的。关于心理咨询师有用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为什么学习心理学?那成为心理咨询师又有什么用呢?总结了以下几点,可以作为您了解的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1、个人成长方面:提高生活品质,加强自己的修养,个人情绪解压。2、职场规划方面:增加自己职业竞争的软实力,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处理上下级关系。3、九型人格方面: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加的自信,能够知己知彼。4、自我疗愈方面:在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能够更加的调节自己的心理。5、家庭指导方面:成为家人和朋友的免费心理保健医生。6、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情趣。7、婚姻情感方面:为解决婚姻,家庭,子女问题提供了一件利器。8、情绪解压方面:学习心理咨询师以后,可不断内省自己,充实的认识,自我,改造自我。9、政策支持方面:除了社会需求以外,政策支持也很重要。心理咨询师是政策明确立项与支持的,两会上,心理健康还是一个反复提及的重点话题,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交了提案。10、社会需求方面:根据国际卫生组织标准:每1000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在我国受到情绪和压力困扰的人数达到2亿,司法系统、民政系统、公安系统、学校、社区等,已经明确要求配备心理咨询师。由此计算我国需要心理咨询师数目达到百万,社会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