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tynifty
目前各行各业都会涉及到心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专业人员的严重缺失,导致未来心理咨询师的前景相当可观。考下心理咨询师证书可以从事工作如下:自主执业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进修,然后自己有足够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开设个人心理咨询室。商业领域1.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愿意优先选择有心理学背景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和其他人相比有一项天然的优势——更知道如何在HR政策和流程设计中考虑到心理因素因而在实施中更加妥帖和高效。他们会基于学习与发展原理设计有效的人才发展项目,他们清楚怎样的激励机制能发挥作用,甚至在处理问题员工和裁员过程中,他们也能更准确地提升员工心理状态从而顺利地完成工作。2.广告、营销和市场研究广告设计和营销方案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心理学中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结果。对市场的认可程度、消费者的接受度做预先的了解和判断。很多大企业都有市场研究的职能,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技能都会用的上,基于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对企业的战略方向,新产品研发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3.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对于用户体验的研究是必要的,怎样的功能设计用起来最舒服,如何设计包装、款式能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大家可以想想一些非常火的产品是如何在用户体验方面取胜的,是否都会体验到产品设计方面的人性化。比如说苹果手机,有如此大量的用户群和忠实粉丝,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够根据人的认知特点和使用需求,设计出简洁、好用的产品。教育和培训领域1.学校心理教育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者,无论是学生学业还是生活都需要教师的关心,而青少年也正是心理方面问题的高发时期,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也可以看做是一位合格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因此教师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中也有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所以考一个心理咨询师证书对于教师来说是大有帮助的。而现在随着青年人群体的心理问题多发,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同时,也开始要求辅导员掌握心理知识或者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甚至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集中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因此根据发展趋势,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将来可能成为大学辅导员的必须条件。2.心理学相关培训心理学相关培训目前在市场上有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来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心理学工作者也需要持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持续更新自己。一些管理类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多的整合进心理学的内容来增加有效性,因此相关的课程设计、培训课程实施都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来完成。成为专职的培训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医疗和健康领域1.心理咨询尽管有不少人都在吐槽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但不得不说,专业的心理咨询实在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咨询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来访者的帮助过程,也对社会有很多贡献。2.医疗过程中的心理帮助护理人员作为医护工作者日常需要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时刻了解,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尤其是精神科护士,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在面对病人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晋升的时候也可以作为重要依据。
大萌的饰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永远是我我们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我们读了很多书,看似内心丰盈,却有可能只是困在文字的樊笼里,一个人孤独的美。所以我们还需要旅行, 在旅行中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去验证书中的知识,学习书中没有的智慧,并得出自己的体悟。 而这些旅行体悟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这些不仅可以教育自身,还可以疗愈我们的内心,更能带给我们乐趣。投资家吉姆·罗杰斯在环球旅行时说: 我不仅把这次旅行当作一次冒险,也把它当作一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 37岁的他,积累了一些财富后,开始寻求另外一种生活。而最让他念念不忘的一个梦想就是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在摩托车上,他探访世界各国,体验新鲜事物,接触新的人,并将这些作为学习了解证券市场动态的方法。这种学习与旅游娱乐结合起来的方式使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他的投资工作准备了更有价值的一手信息。在往后的二三十年中,他通过旅行真正去理解这个世界,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后不仅成了闻名世界的投资家,还写了数本旅行投资的畅销书。正因为在旅行中的继续教育,让他有了高于其他人的投资眼界,才有了现如今的成就。作家毕淑敏也认为旅行对她有着明显的教育意义,所以她的很多作品都是关于旅行。她说: 旅行可以让我在奔袭中安静,在纷乱中镇定,使我增加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景仰。 而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毕淑敏眼里,旅行除了教育意义,还可以疗愈我们的内心。 在《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一书中,毕淑敏举了这样一个疗愈的例子。有一天来了一位女性抑郁症患者。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无果后,她建议这位患者去旅行。一个月以后,毕淑敏再见到这位患者时,发现她一改往日的淡漠。 不仅说话语速快了,两眼炯炯有神,而且还给她带了礼物。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其实就是因为旅行。作者让这位抑郁症患者选择夏天抱廉价的旅游团去三亚。在海南岛这位患者遇到了台风,在恐怖的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中,她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不知不觉中她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听着鸟叫声会露出微笑,感受到清风明月也会不由自主的微笑起来。在与现实生活有反差的旅行过程中, 本能使得她开始去感受新的事物,整个人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也就学会了与他人相处。 而前一段时间,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小伙伴一起去旅行,在她的引导下,我的内心也愈加开阔。开始不由自主的去探索自己的使命,寻找自己最初旅行的意义。在不断回忆中才发现,旅行与我来说,有着发自灵魂深处的乐趣。 十年前第一次独自远行,除了一丝身处在大城市的孤独,更多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在陌生的城市,到处都是新奇的事物,每每发现好玩的地方,总是开心的忘了孤独。以后很多年,开始喜欢上了旅行。一到假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寻觅可以玩的地方。如果打算去一座新的城市,必然会做非常详细的攻略, 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不想浪费,时刻想去探寻未知的地方。 每走过一个景点,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随之而来的是旅行的乐趣带给我的愉悦感。渐渐的不在满足于攻略带来的乐趣,开始随心所欲的旅行。随机去一座城市,不做攻略,去寻找那些意外之喜。在古城的角落,水乡的小巷,亦或是路边的公交车上,总能发现许多乐趣,让我感受到灵魂深处愉悦的感觉。而现在的我,愈发喜欢旅行。只要坐上咣当咣当的火车,或者走在遥远的未知方向,就有无数的乐趣向我涌来。漫步在自然景观中,呼吸着山川河流与花草树木的气息,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行走在人文景观中,观赏着亭台楼阁与琴棋书画的魅力,可以品味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我的眼中, 旅行途中的一切都充满了乐趣,而这些乐趣滋润着我的灵魂,让我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 与身,旅行让我们自身得到了更多教育,完善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心,旅行疗愈了我们的内心,可以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与灵,旅行愉悦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而这三者在旅行中不断被放大,让身处其间的我们感受更加深刻。 不得不说,旅行是身心灵最好的修炼方式。
莎拉波哇
如何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1 去所在城市的综合性大学的心理咨询室,有的是对外开放的,这些地方有一个好处,都是科班出身,比较正规,收费也比较能够接受,缺点是专业技术可能一般。2 去医院的心理科。医院的心理咨询师是临床心理出身,有处方权,比较适用一些需要药物治疗的心理疾病,而一般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权的,这得看你具体有什么问题。3 网络寻找,比如知乎心理小组都还有不少大神嘛,至于找谁这都还需要你自己一双能够辨别的慧眼。4 匹配度。心理咨询的过程基本就是来访者一个自我暴露的过程,不管一个多么高明的心理咨询师,你说你就是看到他那张脸就不爽,你也完全可以走人,因为你是来访者,即你是买单的人,你有自主权选择一个看起来“赏心悦目”的人“吐槽”,那绝对是你的权利。说得玄虚点,气场相投。心理咨询师的待遇情况如何?这个问题我还真不好说,就像一个老外问你们中国人均GDP多少?那真的就代表你的收入么?诚恳的说一句,普通心理咨询师的待遇绝对比你想象的要低,很多,很多。心理咨询为什么这么贵?首先我想普及一个观念, 心理咨询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金钱维系的契约关系,是一件商品。我们从不打普度众生、悬壶济世这样的旗号,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动不动就聊改变世人、改变世界这样的大天,TA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是佛了。既然是商品,我想初中的马经就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 价值和 供求关系决定的。1 心理咨询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劳动时间决定,也就是成本(如果我理解错误,请原谅)那么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多少成本呢?一般来说,TA应该是 专业出身,这需要几年的学习和金钱投入(当然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门槛太低,非专业也完全可以报考,这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 报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价格一般在3k——拿了资格证,并不意味立即有回报,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就是免费的做心理咨询,在学校的朋辈咨询室或者另觅途径——自己找 督导,一般是一月两次或者一周一次,费用根据所在城市有差异,基本在500元/次以上(督导在美国是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必经环节,督导不合格的是不能上岗的,国内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定,很多人这一步就省略了,这也是国内心理咨询师参差不齐的一个原因)——好了,到了这一步,心理咨询师都会考虑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一些专门疗法,比如【NLP】【正念】或者【家庭治疗】,ta必须去 参加一些课程培训,学习技术、自我体验,这些课程初阶最低也是4k,中阶6k,高阶8k,如果是国外某个大师的培训班,一两天上万的培训费也是再正常不过了。这时,ta基本还是处于无收益的阶段,因为你没有名气没有人脉,谁来找你?除非你是富二代,普通人只有一条路——转行。这也引起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心理咨询师大多是兼职。综上,大概能够了解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在这条路走下去会花费多少的成本了吧?而且时间、精力这些无法量化的变量还不计。2 心理咨询的供求关系。理论上说,心理咨询在国内是个新兴行业,社会又处于转型期,民众心理问题突出,应该是供不应求才对。但是,有这个需求不代表就形成实际的消费行为。这其中有多种变量影响,比如购买力、文化传统、制度不健全等。因此,真正形成心理咨询这种消费的行为的是很少一部分人。那么那些有心理咨询需要,但因为种种原因(消费能力不够、找不到信得过的心理咨询师等)没有选择心理咨询的人怎么办呢?很大一部分就成了心理学爱好者,纷纷去报考一个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希望通过一条自我学习的道路进行自我救赎。这又形成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另一奇特现象: 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多,心理病患者少。于是那些私营的心理咨询机构,除开个体的心理咨询,抓住商机进行各种的“心灵工作坊”对心理爱好者进行体验、灵修,本质就像一场价格公道的【集体治疗】—— 你做心理来访者不好意思,做心理爱好者总好意思吧,而且还能团购哦。那你肯定就要问了,这样说来,心理咨询行业就是供过于求,价格应该便宜才对。撇去上面提到的成本问题,还有这样一个现实——心理咨询师大多是兼职。这背后隐藏的信息是,一个心理学本科毕业的同学,非常难找到与专业切合的工作,要么就是转行,要么就是继续读硕读博,读硕读博毕业后,基本就是从事心理老师的工作,博士就在高校任职科研。除非真的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在积累一定人脉资源和名气之后,才兼职心理咨询。这样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价格(名气大小、对金钱的态度等),即是说他们有自主选择权,与其接待2个300元/小时的,还不如接待一个600元/小时的。人们在选择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基本是靠口碑和名气,名气越大的人找TA咨询的人当然越多,价格自然也成了一种过滤的办法。何况他们有些还要忙着出书、上电视。这样,有些人肯定又要谴责我们学心理学的没有社会责任感了吧?感情就是看钱治病啊?话还真不能这样说,心理咨询这个活儿不轻松,即便一个全职的心理咨询师,一周工作的时间我个人觉得也不能超过20个小时,不然精神完全负荷不了,你总还尊重下我们的职业健康吧?作为一个学心理学出身的人,一直都会有压力。身边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说,你是学心理学的,我们是朋友,我能找你聊聊么?(这个聊聊绝对是免费的,这个朋友也绝对是刚认识的)我要是谁都去管,我真的是没有自己生活的。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一个人的道德承受力也是有限的,个人觉得只要ta对每个来访者是认真尽责的,ta就仍然是一个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咨询师。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