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拉索高品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也有过以下这些经历:
因为害怕被父母讨厌,所以压抑自己的天性,做个顺从的乖小孩;
因为害怕被同学讨厌,所以假装自己也喜欢某个东西,以便融入小团体;
因为害怕被同事讨厌,所以从来不敢说不,任劳任怨......
其实,“被讨厌”也并不一定是坏事。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拥有了 “被讨厌的勇气”,人生也会快乐很多。
大张伟在《奇葩说》第七季中提到过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他说每次他一不开心就看这本书。他曾长期被失眠困扰,靠吃药才能入睡,自从看了这本书,他发现只要“不在乎别人”,就能睡得着了。
《被讨厌的勇气》是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共同创作完成的。文章采用我们最容易接受的对话体,以哲人和青年的对话娓娓道来,他们在一起探讨了五个夜晚,给我们留下了一场怎样获得幸福的视听盛宴。
通过哲人与青年的对话,逐渐解答青年的困惑,最终我们明白:人所有的痛苦都是源于内在,只有去正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脱。
这本书就像解药一样,解除了许多人讨厌自己的状态,给了我们很多勇气去发现真正的内心。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书中的部分精髓: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也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重要理念: 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从小到大,我们会被要求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好妻子”、“好丈夫”…… 想要活成别人世界里的“好人”,就会不可避免地委屈自己,活成自己世界里的“小丑。”
在同龄人中,也许会与A君比成绩,与B君比相貌,如果我的成绩优于A君,那我就会与成绩更好的同学相比,如果我的相貌不如B君,那么也许我就会陷入不可自拔的自卑之中。
在与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中,我们则可能会担心长辈对我们失望而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我们不情愿的事。
但是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还会觉得自己模样不够好看或者成绩不够优异吗?还会担心令长辈失望吗?显然不会。
只要处于人际关系中,就免不了在相互比较中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
自卑的人习惯放大自己的缺点,否定自己的优点,造成“我怎么这么差劲”的错觉。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优缺点,学会接纳自己,是消除自卑的第一步。
其次,不要让人际关系变成“竞争关系”。
阿德勒认为,我们是平等的人,不该为“竞争关系”而产生自卑。性别、年龄、知识、经验、外貌,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如果把周围的人看成竞争关系,我们看到的只有“A的学历比我高”,“B的工作比我好”,“C的女朋友更漂亮”等。
这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无止的比较,产生越来越多的烦恼。因为在竞争中,我们会把他人看作是敌人,一局胜出也不敢放松警惕,长期处于焦虑和不安中,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快乐。
我们的人生不是与他人进行比较,满足感并不来自于赢过别人,而是好过昨天的自己。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才能感觉到踏实与满足。
正如作者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的一个观点:“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源于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源于与‘理想中的自己的比较’。”
犹太有句俗语:“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
是的,如果我们总是一味追求他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终将生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阿德勒认为:“我们无法脱离人际关系,每个人想要人格变得更为完整,不受人际关系困扰,我们就必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课题。”
自己的课题是什么?就是做真诚的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经常独自一人看书,听音乐,一个人散步,一个人撸猫;上大学时,过着单身的生活,有时甚至一连半个月都不跟人说一句话。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与梦想,遵从自己的内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早起写作,坚持每天跑步一小时。
村上春树觉得生活是关乎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从事写作30多年来,他从来不混圈子。这样的性格,导致他不讨人喜欢。
身边的熟人多年以后仍然评价他:“春树君很久以前就对人爱理不理的,没怎么说过话。”
面对各种非议,村上春树淡然地回应:“ 我的人生是我的,你的人生是你的。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寻求什么,那就尽管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
《被讨厌的勇气》中写到:“ 别人如何评价你,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
人生在世,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阻碍,这个时候,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格外重要。
敢于“被讨厌”,敢于活出真我,才能做自由的自己。
正如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说:“ 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学会了课题分离,在看待“被讨厌”这件事时,就会有不一样的视角。
生活中,我们都想被别人喜欢,没有人想被人讨厌。这里,“不想被人讨厌”是我们自己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因此,即使有人不喜欢我们,我们也不能去干涉,因为那是他的课题。
心理学咨询师王宇在《社交恐惧症》一书中分析: 当一个人不喜欢自己时,就会担心别人也讨厌他。当一个人对自己越自恨,就越会在内心谩骂自己;越会把自恨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一定会这样看待自己。
那些敏感的、过于在意别人眼光的人,其实骨子里是自卑的,因为他们不喜欢自己,甚至于讨厌自己,所以才会担心别人也会同样讨厌自己。
“你讨厌我,与我无关。你喜不喜欢我。我也不在乎。”有了这种坦然的心态,人际关系反而会轻松许多。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得到的方向去努力 。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老板不喜欢我,我要不要辞职”,蔡康永发言时也引用《被讨厌的勇气》中的观点,建议职场新人不要把喜不喜欢这件事看得过于重要。“喜欢有时候没那么重要,来自外界的恶意更不重要,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被讨厌的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电影《头文字D》中有一句台词,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我们只有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有可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不由旁人定义,忠于自己的内心,也许会招来不理解、责备和讨厌,却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说:“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而《被讨厌的勇气》则告诉我们要拾起勇气,敢于活在当下,未来,还需要一步步来。
岁月匆匆,愿你一往无前,不负此生。
天才和笨蛋
文|赵晓璃
一、
最近,一部国产剧《平凡的荣耀》让白敬亭再次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好感与认可。
微博里,有人反馈说白敬亭演技太好,很有代入感,让人们看到了作为社畜的自己。
事实上,白敬亭的职业起点并不高,按照他的话说,自己入演员这个行业更像是一名“空降兵”。
21岁,他在《匆匆那年》里饰演乔燃,一个温和、安静、内敛,同时家境优越的男孩,不擅长袒露心扉,连表白都极尽委婉。
虽然乔燃不是剧中主角,但因为白敬亭的演绎,很多人看完后惊呼太棒了,而且对白敬亭也给予了认可。
三年后《夏至未至》里的陆之昂,也是一如既往的沉默、温和,尽管这部剧口碑不高,但观众依然对白敬亭饰演的陆之昂非常认可。
橘子 娱乐 曾经专门撰文进行过专业分析,大意是:白敬亭接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常是生活里不那么发光的人,内敛、温和、骨子里洋溢着一股干净与青涩的青春气息,包括这次《平凡的荣耀》里的孙弈秋。
例如在剧中,当老板问孙弈秋有什么卖点时,这个不太会讲话的棋手憋半天只憋出了两个字——努力。
换句话说, 白敬亭对于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 ——单从他的长相来看,绝对不是那种惊艳的大男主人设,就是很符合那种清爽干净的大男孩特质。
与此同时, 为了每一个角色,白敬亭还会提前谋划 ,有选择地去参加一些综艺节目,而不是为了博眼球把自己变成“综艺咖”。
对于这两点,我深表认同,并且认为这才是成功背后最关键的要素。
二、
来访者王宇(化名)前来咨询的时候,可以用“一筹莫展”来形容。
王宇,8年前毕业于国内一所高校,研究生学历。
刚毕业那会儿,为了获得某一线城市城市的户口,王宇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一家机关单位从事基层工作,如愿拿到了这座城市的户口。
然而让王宇倍感心塞的是,这份工作基本上都是琐事,也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甚至和自己当初学的专业方向也相去甚远。 然而为了这个户口,王宇必须在这里干满5年;5年之后,王宇实在受不了这份类似于“打杂”的工作内容,便辞去了这份工作,打算换一家平台,打算往自己的专业方向上努努力。
可现实的问题是,由于这5年王宇做的工作和自己专业无关,等于在原专业上荒疏了5年—— 好的单位进不去,愿意给他工作机会的单位他自己又看不上,一时间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当时有两份职业机会摆在王宇面前:一是一家国企的offer,但工作内容和自己过去5年从事的工作极为相似,很多都是类似行政事务型的工作内容;二是一家创业的offer,工作内容倒是和自己当初学的专业方向一致,但工作强度大前景不明,王宇担心一旦进去了后面再去大公司基本就不可能了......
王宇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前者。
放眼望去,似乎只有王宇依然在漂泊,而且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
三、
事实上,王宇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很多人都在第一份工作选择的时候过于草率而仓促,他们既不具备起码的自我认知,又缺乏相应的准备与规划——仓促选择引发的结果,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
想要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叫 “路径依赖” 。
道格拉斯·诺斯是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放在个人职业发展中,我们每个人第一份的职业选择对我们影响之深远,就可以用“路径依赖”这个概念进行解释。
路径依赖对于我们职场人而言,如果你第一份职业选择恰好是适合你的,那么显然,它能让你在这条路上一路深耕,最终获得成功;但如果你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有一种可能会是,它让你在一定程度上固步自封,错了也无力跳出。
这就是王宇如今深陷困境的根源所在。
由于在毕业后的第一次职业选择时,王宇并没有基于自我认知进行分析与判断,为了眼前的户口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以至于从事着一份琐碎又毫无专业性的工作,5年过去了,当他进行第二次选择的时候,再次选择了熟悉的路径;8年过去了,当他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似乎与专业方向渐行渐远,而现实中与同学的巨大差距再次刺痛了他,这才发现,自己未来的路似乎越来越窄......
四、
那么,对于千千万万的职场人来说,到底该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王宇的困境呢?
1、职场之初,请谨慎选择你的行业和跑道;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如同锁链,环环相扣。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不要高估自己摆脱“路径依赖”的能力,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绝大多数人基本上很难摆脱这样的“路径依赖”。
也就意味着,即便你对现状不满意,但你似乎已经很难改变它了,因此,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在最开始选择的时候,尽可能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落脚地。
这里面常见的方法有两个:
2、如果不慎选错了路,务必及时纠正,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如果你为了生存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了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 如果既不能给你带来收入上的提升,又不利于你的能力发展,这样的工作,越早离开越好。
这里我们比较常用的是“结果倒推法”。 即,我们从未来出发,思考下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再倒推现在,看看需要做哪些调整与努力,千万不能一错再错下去。
3、选择好跑道,利用“路径依赖”持续深耕,获得良性的职业发展。
这里面需要注意两点。
咨询后的王宇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调整的策略,现实中,大量迷茫而困顿的王宇们依然在原地打转,找不到出路。
行文至此,我想说——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优选择,把精力花在最重要的地方,才是成功的关键。
以上。
注: 本文关于白敬亭的专业分析及部分观点参考橘子 娱乐 《演员小白的逆袭?深析白敬亭接戏零失误的高明之处,太有自知之明》。
作者简介: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璃语生涯创始人 。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