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9

山东指纹锁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秋萍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黑糖丸子

已采纳

2013年番禺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人员名单公告 一 、语文 高中语文:郑文岚、刘霞、张之翠、王凡、刘钟遥、文珑醒、侯洁、李林蔚、高浩玲、史淼、陈红珠、丁黎敏、周绮文、马瑷萍、李芙华、赖坤梅、袁锦文、陈柳、陈毅然、冯娟、范慧君、邹丽娟、黄菲、滕蕾蕾、刘伟丽、张瑞芹、苏阳、邓倩蕾 初中语文:陈敏儿、颜丽娜、叶泳怡、黄绮泳、陈舒恬、张婵娟 小学语文:吴继芳、邱绍霞、陈展红、李小琴、冯雪峰、马宇苑、区玉施、叶倩玲、王燕珍、戴敏聪、王梓婷(自然) 二 、数学 高中数学:黄翰彬、柯丽珊、郭钻楠、郭瑞敏、刘芳、李明、李俊磊、陈映仪、宋旭辉、陈云芳、周光雄、车蓝清、何伟冰、陈瑾、唐丽娜、杨明珠、周袁 初中数学:梁小宝、潘莲、李志亮、孔树波、梁泳琦、梁绮雯、李锦华、何佳伦、毛金燕 小学数学:陈焕儿、张燕华、邓高屏、黎倩仪、黄春香、陈演杰、李美华、钟昱、杨群英、黄丽萍、刘凤萍、陈志伟、周淑君 三、 外语 高中外语:黄靛紫、余丽娜、胡嘉亮、欧炜然、何淑幸、梁与丹、刘松、李霞、庞颖欣、陈丹丹、区倩儿、冯嘉瑜、刘锦珊、黄颖欣、许艳婷、梁汝喻、黄起、姚淑君、何梦佳、董舒骅、余慧艳、罗海花、吴琳琳、李乐、高兵、谢娇、何杏仪、吴彬、罗晓燕、区丹雅、付海深、吴紫茵、涂海兰、黄海欣、朱玉清、李芸、钟嘉瑜 初中外语:谢腾飞、聂麟权、郭妍、冯春丽、李颖、陈可君、陈杏君、何焕瑶、李春娴、王曦、陈家敏、陈子君、廖健霞、李燕敏、周玟君、郭蕴婷、王莉、李丫、黎欣雅、王芳、黄杏婷、杨壹茜、冯艳杏、邵欣健、邓思敏、杜颖欣 小学外语:李子滢、曾梓澄、文幌、胡秋红、黄思敏、郭琼穗、李伟业、王焕婷、汪海粤、伍海莉、周嘉敏、张雯静、麦欣华 四 、物理 高中物理:何健恒、张伟潮、朱玉敏、王经淘、李艾莉、金雪梅 初中物理:李青睿、彭良玉 五 、生物 高中生物:林伟龙、王海峰、胡晓宇、吴锡垣、关东仪、相瑞瑞、黄丽诗、杨涵琪、王玉 六 、化学 高中化学:陈芳、龚蓉、王耀龙、伍莉莉、田思、杨洲、盘菲、陈韵莹、王方、孙强强、高倩、陈莹、韩伟伟、王玉、张婉、潘雪静、戚季、杜欣欣、张楚怡、李腾、潘莉辉 初中化学:唐曼娜 七 、思想政治(思想品德) 高中思想政治:张琳、黄韵诗、范茜、聂利芳、欧阳柳子、高丹燕、李敏周、陈睿君、杨芳、董珊珊、周一白、齐乐、郑淑玲、李绮文、陈华波、汪珊珊、陈乐悠、王利玲 初中思想政治、品德:黎梓媚、游运珍、张立、欧阳辉 小学思想品德:周润芳 八 、历史 高中历史:郭东雪、梁艳萍、王梦琴、曾沛亮、林静 初中历史:邵嘉诚、曹仄玲、谢巧立、李盈 九、地理 高中地理:李春兰、刘珊、李土金、陈博群、李婕、冯秋萍 初中地理:谭巧珍 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袁艳萍、魏来、陈琳莹、张紫珺、梅丹、何艳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杨秀雯 十一、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梁文俊、李童、刘贻光、张振威、彭炬铭、梁雪卿、何映彤、胡文朗、戴林 初中信息技术:江平、苏文庆 十二 、音乐 高中音乐:王婧雯、龙洁苎、陈芳芳、李伟志、邓倩云、郭怡彬、罗艳、邓嘉慧、吴媛蓉、曾静园、俞梦婷、于艺、邱思、韩宇、唐烨晰、郭筱璇、刘颖怡、张素苗、许敏婷、赵玉珊、宋思慧、徐帅、陈品嘉、伍玉卿、林琳、胡月明、赵振福、吴群仙、郭芷君、毛彦珣、郑凌冲、戚敏儿、张喆妮、向小可、魏敏敏、欧卫萍、刘丹、满芳、沈皑玲、鲍斐雯、黄莎莎、师洁、余路漫、梁健强、邢婧、武成红、李夏惠、林咏蔚、林川津、丁欢悦、陈婷婷、焦哲、李苒、张丹、张琪、黄子媚、龚维、林泳霖、石怡、陈雨昕、汪晓林、杨雪、谭效、吴佳旎、肖雅怡、方宇湄、屈理慧、许帼莹、梁雨薇、刘菁、符艺夕、刘婷燕、章格、谢梦圆、林东东、王晶、胡攀、蒋念军、李琼 初中音乐:余雪敏、龚帆、刘盼、何倩、贺晴、梁少桃、孙宏爻、黄雨莹、龚琴 小学音乐:卢敏婷、刘梓泳、潘倩倩、覃桢、何海恩、韩奕琳、平婧 十三、 美术 高中美术:任兆国、梁颖贤、查颖蕾、王丽莎、孙苒、肖桥华、赖文丽、张秋琳、胡静滢、刘琳、叶艳霞、陈惠诗、彭秋凤、孙明晨、吴国斌、武晓、张也、李莹映、祝小毛、罗郁、翁怡谋、邬楚凡、胡钰立、李丽明、唐晓阳、肖丹丹、张瑛、高萌、郭楠、钟梁、刘杏嫦 初中美术:宋翠花、王永新、曹秀薇、陈颖妍、黄静芹、易华燕、彭楚君、陈君烨 小学美术:刘贞强、曹淑珍、卢碧莹、王凡、魏茜、王媛源 十四 、体育与健康 高中体育:胡铭尧、吴志根、陈锦荣、陈达、王彬、谭骏业、李恒、林俭星、张天幸、韩建伟、林铖钦、刘信明、黎倩仪、黄金茜、柯秋雯、冼鉴辉、田晓佳、毕超、熊怡妮、黎国永、王璟、欧阳春乾、薛迎、刘国恒 初中体育:周立、冯家丽、李晓锐 小学体育:张媛、李扬 十五、幼儿园 文雪雁、江玉娟、黄小君、黎韵仪、陈敏思、李祝妃、陈柳兴、刘爱玲、何敏沂、卢杰权、陈瑞冰、冯洁雯、韩锦欣、邓凯玲、韦静彦、杨兰、黄绮萍、陈惠敏、彭晓燕、黄锦凤、吴丹洁、李佩莉、梁紫敏、黄桂焕、张金颜、龚肖清、何丽仪、蒋联婷、翁奕梅、李新光、于文琪、陈艺花、朱桂芬、简佩儿、刘巧红、周柳芳、谢丽芳、杨佳纯、廖惠琼、何桂珊、冯沛英、黄善贤、孔琳、朱乾香、禤火奎、梁芳梅、郭洺铟、熊木凤、李永燕、张敏莎、邓晓梅、王薛因、王小惠、罗柳明、杨志红、邵银崧、殷琼、简汝梅、徐海燕、陈凤珍、陈艳婷、吴芳、陈倚霜、黄洁梅、吴旭芬、周靖雯、招艳凤、欧嘉敏、吴子欣、简结贤、李淑文、蒋紫娟、李秋丽、方飞飞、潘适华、谭美燕、郭晓璇、陈茜、梁瀚彦、冯群娣、王春娣、林红波、吴兰英、罗春莲、严绮雯、叶艳珍、何嘉熙、郭燕芬、苏敏、何小翠、郭巧燕、梁翠碧、王桂冰、吴美婷、林梅红、黄晓静、符容方、何斯敏 番禺区教师资格认定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七日

心理咨询师秋萍

237 评论(14)

细毛1015

区教师进修学校2018年度总结交流会感言                  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2018年度总结交流会,聆听了各位教研员的分享汇报和周扣平校长所做2018年学校工作总结及2019年展望的报告,一直沉浸在感动、欣喜之中,感动于各位伙伴的用心,欣喜于大家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年终总结交流会持续进行了几年,每年都有一些变化,但交流分享的主旨不变,彼此看见的初衷不变。为什么要开这样的年终总结会?为什么要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走上讲台汇报自己的工作,让大家谈所行、所得、所疑、所思?教研员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份相对独立的工作,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研员平时难得有交流,彼此不知道对方在忙碌些什么。这样的一种工作状态,一不小心就会带来情感的隔阂,相互之间缺乏真正的理解,难以形成真正的团队。总结交流会让每个人都看到其他人的工作,看到每个人都在为学校的荣誉、为区域教育的发展殚精竭虑;看到他人的精彩之处,碰撞思维,汇聚智慧,共同生长;看到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愿景贡献力量,彼此联结,相互滋养。每年的年终总结交流会都是令人感动的时刻,彼此看见,彼此照见,汇聚能量。记得2017年初,在离开教师进修学校前,以校长的身份主持召开的最后一个会上,我曾经说过,一个组织的发展,最重要的无非两件事——传承与创新。传承是对过往的尊重,是对自身的不断回望,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是文化积淀塑形的过程,没有传承,就没有根基,就没有组织存在的凭依;创新是对未来的渴望,是对传统的质疑,是对不合时宜的改造甚至抛弃,是改变优化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就没有组织发展的前景。教师进修学校的总结交流会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应该坚持,交流会的形式和主题则可以有变化有创新。     今天的年终总结会,20个人的发言都很精彩,精彩在都闪耀着思想的火花,都蕴含着情感的温度,我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表达:信念、深耕、成长、成效。       信念,海沧教师进修学校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海沧教育因我而改变”的愿景,我们相信在教研员的岗位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有能力推动教育的改变;我们相信“一厘米之变”的力量,每一点的努力,每一寸的进步,都不白费;我们希望每个教研员在调离这个岗位或退休时,回首在进修学校的工作,都能自豪地说自己推动了学科的改变。今天,我再次感受到“海沧教育因我而改变”的信念已经根植大家心中,许耀琳老师说“专心才是专业的开始”,陈碧云老师说“持续,点滴,改变”,王双莲老师说“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丘艳萍老师说“用心前行,一定风景无限”等等,都让我感受到了这种信念。       深耕,唯有深耕才有好的收成。我很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研员从未停止思考,从未停止提升工作品质的脚步。深耕的基础是什么?是不满足,是追寻问题。深耕的途径是什么?是系统性的专业思考和行动,是以专业的眼光,聚焦问题,深思熟虑,谋而后动。我在大家的分享中感受到了这种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许耀琳老师对“隐形的形式主义”的追问,柯立琼老师提出“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研究”,陈碧云老师规划制定“海沧区小学英语学习内容与具体要求”,徐初品老师“星火计划”和“燎原计划”的骨干教师培养设计,叶小婷老师对“区专题培训与校本教研无联结”的思考,郑晓玲老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沈学娜老师“用写教案的方式设计教研”,程美慧老师学科教研模式的逐年演进提升,林秋雁老师分享的孙宗良名师工作室之精耕细作,陈秋萍老师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主线的教研跟进等等,都让我看到教研员深度耕耘的行动力和由此带来的收益。       成长,成长总是最动人的事情,教研员自身的成长,学科团队的成长,皆让人欣慰喜悦。从大家的发言中,我看到了更多的自信,这是成长的重要表现。这种自信,来源于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信心,来源于对自己工作成效的信心。从大家的发言中,我看到了更具专业意味的思考和行动。传统的教研工作基本是经验型的,教研内容缺乏系统设计,项目之间缺少逻辑关联,教研效果没有实证研究。今天的发言中,我看到了很多不同,学前教育“PCK视野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析”,小学英语的SWOT分析及针对教研碎片化提出的解决方案,小学道德与法治“同课深耕”的行为跟进和深度介入,物理学科基于教师团队结构分析提出的研修策略,化学学科基于教师现状的学科团队分层建设实践等等,都有了更多专业意味,实证意味。成长还体现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我看到大家能够更理性平和对待批评,能够正视问题,能够换位思考,有了更多的同理心,这是心智和精神的成长,尤其可贵。       成效,2018年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卓有成效,指导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屡获佳绩,参加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获得两个特等奖,教育信息化入选全国第二届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教师进修学校获评福建省县级教师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省市学业监测、中高考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区域内学校学业校际差异明显缩小等等,都是可圈可点的业绩。可以说,海沧教育的每一点进步都有教师进修学校的贡献,都凝结着各位教研员的汗水。       海沧教师进修学校能够充满活力,根源于进修学校人始终怀揣梦想,始终不满于现状,始终努力超越。有鉴于此,借此机会,我提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1.信心更足点。大家在发言中都提出了不少的问题,有些甚至是目前很难突破的问题,比如:与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相比,教研员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面对一所教师普遍缺乏生长动力的学校,教研员总有螳臂当车的感觉;教研培训工作都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其作用并不是所有领导都能看到,当教研与老师承担的学习工作有矛盾时,让路的总是教研,教研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如何平衡与化解;因财务制度对本区教师发放津补贴的制约,诸如命题、评选、入校指导等工作教研员只能找其他区教师来做,事实上,这些工作对教师而言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也是一种成长的平台,但因为制度的制约,本区老师反而失去了这种机会;引进的各种项目,在推进中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等等。确实,现实的很多问题都会困扰着我们,会给我们带来深重的无力感。但我相信,虽然有些问题我们暂时无法解决,只能回避绕道走,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工作带来困难,但却不一定会影响大盘。其实,只要你前行,总会有问题摆在前面,解决了一个问题,马上又会迎来新的问题,但你会发现,后一个问题在你没有到达那个地方时,你是遇不到的。换言之,层出不穷的问题,就像里程碑,告诉你,你又行走了一程,问题也是我们前进的标志。所以,不要惧怕问题,有的问题可以暂时悬置,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别的渠道解决,问题不应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也有老师在分享中,谈到不被认可的问题,我相信这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短视的人,不缺乏只能看到眼前一亩三分地的人,何况教研员本质上就是幕后英雄,功成不必在我,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自有教师的成长在记录,自有海沧教育的改变在记录,完全不需要某些个人的认可。当然,还是有很多人看到教师进修学校在海沧教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看到我们教研员的努力和工作成效,上周和孙宗良老师在一起,他几次情不自禁地对我说“海沧教育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教师进修学校起到的作用太大了”。上个月底,有个地区教育局领导带队到我们进修学校考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时,他说了两句:一是在海沧学到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真经;二是海沧教师进修学校发挥的职能已经远超进修学校本身的工作职责。应该坚信,我们今天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实实在在影响海沧教育的未来。进修学校的每位老师都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我们所做的每项工作都如执着的滴水,总有水滴石穿之时。       2.视野更宽点。教研员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否则很可能被经验所束缚,被陈旧的认知所困。2019年开春,我们进修学校组织全体教研员到洛阳西工区考察学习“心教育”,赴苏州、昆山教师发展中心考察学习教师研修的组织与实施,很多老师感觉到了冲击力。走出去,对教研员,对校长教师,的确都很重要,看到别人,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才会萌生新的动力;看到别人,才知道自己认知的局限,才能打破思维的围墙。然而,仅仅靠走出去肯定是不够的,毕竟走出去的机会总是有限的。视野更宽点,更重要的是要依赖读书学习,书籍是最好、最便捷的看到外面世界的窗口。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有哪些重大的政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等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在做什么,美国、欧洲、日本等等发展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等等,都可以通过书籍看到。2018年教师节,区教育基金会、教育局给全区教师赠送了一本书《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个月我在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的微信平台上看到,北附励耘书社的老师们举办了这本书的读书分享会,非常棒。我不知道,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们是否都读了这本书,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在拿到手的第一周就通读了这本书。我和扣平校长说过,一定要把教师进修学校的读书活动坚持下去,每年共读几本经典的教育书籍,鼓励大家自己多读书、读好书。教研员自己不走在前沿,是没有能力带好学科团队的。       3.格局更大点。今天,我们站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地球可以无限小,资讯可以无限快速传播,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时代,关起门来办学校、办教育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开放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候都显得重要。开放也就意味着会有不同的观念涌入,会有各种的资源进来,如果没有大的格局,我们很可能无法消化不同的观念,我们很可能消极对待外来的资源。2015年,我们引进了上海孙宗良老师工作室,随后,又陆续引进了5个上海名师工作室,可以说,这些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都是上海最优秀的教师,他们走进海沧,不仅仅是带几个老师成长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名师工作室同时也应该是我们眺望上海教育的一条通道。今天回头看,上海名师工作发展并不平衡,发挥的作用差异甚大,这与主持人本身的高度以及工作方式有关,与我们参与工作室的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关,但更与我们负责的学科教研员有关。比如,孙宗良老师工作室运行状况非常好,工作室活动既丰富又有深度,持续深化研修主题,让工作室的海沧老师看到了更高处的风景,收获了专业上的成长,这与林虹、林秋雁两位教研员的用心是分不开的,她们俩都把自己当作孙宗良老师的学生,把工作室每次活动当作自己求学的机会,名曰工作室负责人,但实以向道之心策划、组织、参与各项活动,孙宗良老师说海沧老师的好学让他很感动,我想他更多的是被我们两位林老师感动吧,有这样的“弟子”,先生焉能不倾囊相授,有这样的学习伙伴,工作室其他成员又怎好不用心投入。我以为,格局越大的人,越能将自己放低,越能看到大海之博大,高山之雄奇。海沧教育要快速发展,需要有这样的心量,需要有这样的格局。异地名师工作室、亲近母语、高诚杰教授写字教育团队、学习共同体指导团队、生命教育辅导教师团队、中华儿女美术馆、真爱梦想基金会等等,会有很多的资源进入海沧,参与到海沧的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这些资源很多都依托于进修学校,都由我们教研员来对接,客观上给大家增加了工作负担,工作中与对方有时也难免会有分歧,会给大家带来困扰或压力,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克服这些不便和不适,从大处着眼,主动接纳,主动沟通,主动服务,汇集各种优质资源助力海沧教育发展。       4.思路更活点。同样的工作干久了,思维难免固化,工作思路越来越呆板僵化,一不小心就会在原地打转而无法走出,这无疑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成效,学科教研工作如此,教师进修学校整体工作也是如此。要打破思维固化的围墙,就必需经常自我反省:这项工作成效是否还可以更好,方法是否还可以改进,是否还有别的办法。思想打开了,思路自然也就多了。比如,我们组建的上海名师工作室,发挥了很好的效益,未来若要扩展,是不是一定要限制在上海呢?进修学校2019年将会请浙江的名师、省教科所的名师来建工作室,就打破了这堵思维的墙。目前的异地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基本相同,以带优秀教师团队为主。是否可以有所改变,建立服务某个片区的名师工作室,以深入课堂帮助新手教师或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为主?这也很值得尝试。区教师进修学校是海沧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支持力量,这支力量还是太单薄了,能否依托准备成立的海沧教育研究会成立贯通中小学的学科研究分会,并培育使之成为进修学校的补充力量?这可能也是一种值得探索的路径。“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足于眼前的工作,就会有更多的想法,更活的思路。     5.行动更实点。行动要更实,就要抓住工作的重点,要清楚工作重心在什么位置,切忌不分主次。省、市、县区都有教研机构,都有教研员,虽然都是教研员,但工作的重心肯定不同。依我看来,省教研员的工作重点应该在“道”,建立标准,形成体系,把握方向;市教研员的工作重点可能在“事”,解读标准,研究考试,选择路径;县区教研员的工作重点应该在“人”,学科团队建设应该是区教研员的核心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支持每个教师从新手教师到优秀教师,从入职到走完完整的职业人生,让每个教师都获得持续的成长。正如孙宗良老师在做工作室总结时所说,工作室开展了很多活动,归结起来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让每个人有更多的思维碰撞,让每个人变得更有思想”。让每个人都获得有效的成长,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明师,功莫大焉!善莫大焉!工作重点在“人”,教研工作应该聚焦于课堂,课堂是最能展现教师生命状态的地方,也是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最重要的地方。教研工作要聚焦于课堂教学改革,要帮助每个教师切实过好教学关。工作重点在“人”,教研工作应该聚焦于教师的行为改变,教师的自我学习行为,教师的同伴互助行为,教师的师生关系建构行为等等,从可捉摸的行为入手,促进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行动要实,还要研究行动的系统性、规范性,要从无序和碎片化走向主题系列化,要有意识展开教研工作的实证研究,通过真实的证据来证明教研的效度、信度。       6.幸福更多点。我们应该努力让工作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建校之初,我们对学校文化的期待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即“和谐包容”。人是处境的动物,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环境,幸福不幸福和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过度竞争,相互提防,人际关系紧张的环境里,人很难有幸福感可言。海沧教师进修学校的绩效工资是“吃大锅饭”模式,基本是平均主义。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绩效就应该奖优罚劣,否则不利于激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事实上,教师进修学校的大锅饭,是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既然能够进入教研员这个队伍,那么个体就应该是足够优秀的,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优秀的那又何来奖优罚劣之说呢!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一群有资格带领教师团队的人聚集在一起,这群人就不应该是蝇营狗苟之辈,不应该是为了绩效工资的多寡而工作的人,而应该是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自我实现”那个层次的人,是有精神追求的人。当然,我们可能过度理想化了,但这样一种文化,对人应该会有自然的触动,既让大家更加大气包容,也推动每个人都能够无愧学校的信任,无愧同伴的信任,否则这样的“大锅饭”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大家都说,海沧教师进修学校总有家的感觉,这种“家”的感觉是幸福的一种重要支持力量。当然,幸福仅有环境的和谐是难以持久的,真正的幸福来源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价值和意义才可以产生持久的动力,让我们充满激情,让我们有持续的获得感、成就感。邱宗如、程美慧老师56岁了,但都没有放弃专业追求,宗如老师对数学解题始终保持浓厚的研究兴趣,始终热爱自己的学科。程美慧老师对学科建设投入极大热情,亲自上研究示范课,历史学科学业成绩名列前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两位老教师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什么能比改变教育更有价值和意义?海沧教育因我而改变,这是多么动人心魄的愿景。我们应该为身为进修人而自豪,不断给自己赋能,让生命更加饱满,让工作更加有效能。在进修学校工作的每一天都不虚度,都在成就他人,生命就自有其价值和意义,幸福就自在手中。                                       孙民云

12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