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zhuo1986052
孩子在成人之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两个时期,这应该和孩子的大脑发育程度有关。有人说叛逆期是因为荷尔蒙分泌使得孩子的思维处在亢奋阶段导致的,姑且相信了吧,不管怎样,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突然意识到了自我,他想要尝试着去实现他所想象的自我,他不愿意再被安排被服从——因而有很多家长都会很纳闷,孩子在小学时是个乖乖孩,可听话了,怎么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呢?家长评价孩子的“乖”和“听话”,常常是建立在家长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求基础上的,孩子在努力实现家长的要求以获得家长的认同,在这情况下,孩子是“无我”的,他必须摒弃“自我”才能实现,比如说他在课间很想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但一想到要做个 “好孩子”,他就克制了自己,这种违背孩子天性的克制,他赢得了赞扬,因而孩子越发觉得这样的克制很有用,他本能地在“趋利避害”,这时他处在“无我”的状态。因而叛逆期的孩子,有这样的规律,儿童时期被管束得越严的叛逆现象越严重,这就跟弹簧似的,压得越紧反弹得越厉害。有些家长不觉得自己管束过严要求过高,或者认为本来就该这样管教的,但实际上,这样不符合孩子天性的管教已在孩子童年甚至幼年的时候为叛逆期埋下了反弹的种子。因为孩子出格的反弹,家长又没有因此而做好心理准备,很多家长听到孩子的叛逆期这个词,就觉得如临大敌,束手无策。其实,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叛逆期看得那么可怕,叛逆期的孩子,对外在世界的变化非常敏感,对新鲜事物的吸取非常快速,他们的情感变得非常细腻,他们变得喜欢对抗清规戒律,他们很有胆量很有勇气很有挑战一切的欲望,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意思,他们性格处在可塑期,思维处在活跃期,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处在最为旺盛的时期,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是性格定型的时期,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叛逆期,对孩子的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孩子不愿意跟你说话时,就不要跟在孩子后面打听个没完,或者不要跟孩子说个没完,他这时喜欢独处,不喜欢你的唠唠叨叨;2、 孩子想跟你说话时,你一定要很重视,很安静地倾听,并不时用表情或语言鼓励他说下去,他说的内容,经常会吓你一跳或惹你发怒,这时,你千万不能这么做,稍安勿躁,因为,如果你这么做了,孩子以后就不再跟你说了——孩子跟你说,是他在试图证明他对父母的判断;3、 孩子跟你说他们叛逆的故事时,最好的办法是说,爸爸妈妈像你这个年龄时也是这样的。再搜肠刮肚想点自己年轻时叛逆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知道,这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4、 不要在孩子在家的时候随意进孩子的房间查看他的东西,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他的房间是他的私密空间,他就像小猫一样在划分他的领地,有的孩子会在房间门上贴上“进来请敲门”的纸条,暗示家长,这是我的,你不能随便进来。即使孩子不在家时你进了他的房间并翻动了他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孩子发现有翻动的痕迹;5、 如果发现语言交流很困难,那么,可以给孩子写信,文字是很好的交流工具,甚至可以跟孩子发短信,通过短信跟孩子交流;8、 家庭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要因为孩子的叛逆期,搞得家庭里气氛很压抑,大家情绪很紧张,这样会推动孩子的叛逆往对孩子成长不利的方向走,比如孩子受不了这样的家庭环境,会离家出走,以换取短暂的轻松;9、 家长应表现得对自己的生活很有希望,有些家长觉得很难解决孩子的问题,就采取回避放弃的方式,比如自己唱歌跳舞逛街自个儿乐去了,这样不行,家长得在家,一如既往,只不过空闲下来,安静些,看看书,或者和老公出去散散步看看电影看看电视等等,不要因为孩子的叛逆导致夫妻反目,互相指责甚至打骂离婚;10、 夫妻之间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如果是女儿,那么爸爸应该多站在女儿的立场上说话,多和女儿沟通,保护好女儿,制止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唇枪舌剑,如果是儿子,那么妈妈应该多站在儿子立场上,多和儿子沟通,保护好儿子,及时制止父子之间瞬间爆发的暴力。无论爸爸妈妈,都不要因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孤立地位而自怨自艾,这不过是个角色而已,目的很明确,让孩子安然度过这个时期。11、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不要纠缠在孩子之前所犯的错误中,即使孩子犯了错,也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完人,世界上的伟人们在你这个年龄时也是这样的,不妨去买些相关的传记给孩子看;12、 多买些书给孩子看,多带他去体育锻炼。孩子需要情感和体能发泄,书,能使孩子找到情感发泄的地方,锻炼,能消耗孩子的体能。13、 ……在比较民主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其显现的叛逆会相对弱一些,终其原因是民主家庭的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已经教会了孩子理性的思考、良好的爱好和习惯,孩子早已认识自我并随时在实现自我。记得我在以前一篇博文中有段话,这是我从我同学那儿听来的,她女儿问她,妈妈,我怎么没有像我同学那样的叛逆期呢?我同学对她女儿说,你就是一艘小船,爸爸妈妈是水,方向盘在你手里,只不过爸爸妈妈在发现你方向有可能不对的时候,我们就稍稍改变一下水流方向。你还一直以为是你自己在控制自己的方向呢,你感觉不到有人压抑你,你跟谁去叛逆?
樽品爱榴莲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张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轻松学会独立思考
作者:张志
豆瓣评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7
页数:240
内容简介:你是否曾为一些事情纠结,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你是否受制于别人的影响,却没有自己的判断?
你是否质疑过一些信息,却不知道如何发现真相?
你是否掉入过逻辑陷阱,却在开始的时候不自知?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承接《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在帮大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搜索、学会简单归纳和整合信息的基础上,教会他们思考,特别是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要不断训练才能养成。书中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批判性思维:要学会思考而不是空想;学会快速鉴别信息的真假;以德服人?要以理服人;十种最容易犯的逻辑陷阱;学会批判性思维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创造性思维,从学会批判开始。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从依赖性的轻信思维、从众性的盲从思维、逆反性的愤青思维开始,最终到达成熟的理性思维的过程。批判性思维让你不再处处需要别人建议,走出受人影响的思维困境,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作者简介:张志,微博@秋叶 ,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学工处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微信“秋夜青语”(微信号qyxoxoxoqy)运营者,网易云课堂最有影响力的在线教育专家。著有《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和秋叶一起学PPT》《微信控控微信》等。
黄鑫,微博@西安黄鑫 ,哲学硕士、讲师,任教于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人文与艺术课程中心,担任批判性思维课程负责人,西安交通旅游广播()《人在职场》节目嘉宾主持。
胡晓,微博@胡说非道 ,西南政法大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EAP咨询师、GCDF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市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AlpacaZhou
问题描述魏洪谦回答: 首先说明我的观点,绝大多数父母都在用对你好的借口控制孩子,打压孩子,甚至伤害孩子。 题主的问题描述每一句话都是很经典的。 为什么在他们眼里做什么都是错 永远也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一旦有什么不是按他们的想法做就觉得你不孝顺 他们的好意总不被理解 什么都是为了你好 难道所有的都是孩子的错吗 当父母的就没有错吗 我把题主的问题描述展开做理解。 1,为什么在他们眼里做什么都是错 父母为了掌控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负面情绪垃圾桶,所以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不停的挑剔孩子的方方面面。孩子即使有了好的成绩,父母也会很吝啬,不直接给出夸奖和认可。这样的做法让孩子很累。 2,永远也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父母对自己不满意的自责,投射给了自己的孩子。 大多数父母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也梦想过变成很成功的人,获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们发现自己没有那个胆量,或者没有相应的能力。 所以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对自己很失望的。 他们没办法面对自己的失败,不敢承认对自己的失望,转而把期望放在孩子身上。 他们期待自己的孩子特别优秀。如果孩子稍微有点不够好,就批评挖苦,把对自己的失望不满意倾倒给孩子,劈头盖脸训斥孩子。 父母说自己家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真实的内心活动是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家的家长。 3, 一旦有什么不是按他们的想法做就觉得你不孝顺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是自己的身体一部分,应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行动。 孩子怎么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呢?在这样的家长眼中,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只手,或者自己养的宠物。 我在快手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视频,小猫咪正在睡觉,铲屎官就过去抓住小猫的脑袋一阵乱摸,小猫正在睡觉被弄醒会很愤怒,抓咬主人的手,这时候主人用更大的力量压制住小猫的反抗。 这样的视频下方评论都是说小猫很可爱。 实际上从小猫的角度讲,这是很悲哀的,睡个觉都被打扰,还不得不屈从主人讨好主人。 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上开始逐渐成熟,变得更加有主见,有独立意识和需求。 这种变化,是正常的心理发展。 在父母看来,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叛逆了,开始故意惹父母生气了。 不是的,有这种想法的父母真的需要去学习心理学,要不然会把孩子害惨的。 4,他们的好意总不被理解 妈妈觉得你冷,才是真的冷。 妈妈觉得你饿了,你就是饿了。 妈妈觉得你吃饱了,你就应该说我吃饱了。 父母总是在生活细节上面对孩子进行点评,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刷存在感,保持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这样说可以让自己显得很委屈,给孩子制造更多的愧疚感,让孩子变得更加听话,不敢反抗父母的掌控和伤害。 5,什么都是为了你好 为什么挑食的总是孩子,父母不挑食呢? 这是因为家长做饭都是做自己喜欢吃的。 家长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孩子不喜欢吃,孩子就是不乖,不听话,挑食。 这就是真相。 父母习惯于孩子乖,听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6,难道所有的都是孩子的错吗 一个字,不是的。 7,当父母的就没有错吗 一个字,父母也有错,父母也会伤害孩子。 那么,按照上面说的,孩子就真的很绝望吗? 能在知乎上提问的朋友,最小也是初中生,更多的是高中生,大学生。这时候是可以自救的。 首先,父母是没办法改变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已经定型了。除非父母继续学习心理学,或者接受心理咨询,接受家庭咨询,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作为孩子,首先要自己救自己。自己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尝试去学习如何避免被父母继续掌控,离开父母的伤害范围。 学习建立个人边界,学会拒绝和保护自己。 在这里推荐一本书,书中介绍的自由书写是很管用的,可以用来抒发积压很久的情感,让自己感觉更加轻松。书名《用写作重建自我》,作者黄鑫。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