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丫丫
随着当今 社会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心理咨询师未来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一、人们心理危机状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大约万人自杀,其中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已达万人,1990年中国2560万例抑郁症患者,仅有5%得到治疗,而15%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自杀倾向。 二、 社会 需求状况 某发达国家大概每1000个人就有1个心理咨询师,中国每100万人口中只有个心理咨询工作者。在某西方国家,有心理学专业的大学有几千所,在中国只有几十所。我国严重缺乏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 三、政策倡导 目前在政府政策的大力倡导下,三级甲等医院均要求成立心理科,大中小学也都要求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 但是,人们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心理咨询师只能和病人打交道。 其实,心理咨询师除了接个案,还可以在很多领域工作,比如: 1、进企业,做与管理学相关的工作。比如:HR、管理工作、猎头等等。 2、从事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相关的工作。目前互联网时代,从产品的设计、运营、销售、售后等方面,都可以从心理学视角进行解读。 3、进学校担任心理 健康 老师工作。 4、走上心理学学术研究精进之路。读研、读博,著书立说。 5、开设心理工作坊,开展心理培训类活动。 6、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服务(EAp)。 另外,心理咨询师还可以在其他许多跨界部门工作,比如:销售部门、公务员、公安部门、司法部门等等。 总之,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就像一个高级顾问一样,任何地方都有他的用武之地。 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一句话:“学心理学是你的福祉”。 社会 正在呼求更多专业尽职的心理咨询师,让人们的心理更加 健康 ,生活更加安宁幸福。
暖暖冬日小兔子
“工作坊(workshop)”一词 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在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 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
扩展资料:
工作坊分类
按操作形式可分为
工作坊的操作与进行的方式,随着不同的议题发生,而变更操作上的手法,但是基本上,基本的模式与架构是不变的。
(1)资讯的分享 工作坊第一个实施的步骤,就是必须将原有的基本资共同分享。透过这样分享的过程,可以将参与者所持有的资讯、讨论成果互相分享,让参与者能够在平的立场下共同讨论、交换意见,进而凝聚意识。
(2)小组提桉设计 第二个阶段主要利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参与者可以继续互相讨论。透过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参与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激汤脑力、共同创造。透过凝聚意识的过程,拉近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利往后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全体表达意见 最后的阶段就是各小组的发表时间。发表之前共同讨论出来的成果,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随着各个小组的价值观与立场的不同,利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事情,希望藉此沟通协调的机会,共同思考出一个最适合的方向,延续伸展至之后的活动上。
按其连贯性可分为
如今市面上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的工作坊形式五花八门,但是不外乎以下三种:
(1)单场工作坊,即选定一固定主题,有导师和其他参与者进行分享。讨论结束后,一般会安排一些交流活动,但不会特别在单独组织一场同主题工作坊。优点是选择的空间比较到,随报随学,缺点是价格比较贵。
(2)系列工作坊,一般指导师精心选择的一系列对心理咨询师或是参与者成长比较有益处的工作坊主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学习,数量一般在2场以上,即我们俗称的“连报”。好处是可以享受到很多优惠,坏处是容易遭遇商家的捆绑销售,选课形式不自由。
(3)自主配课型工作坊,以华夏心理智慧卡为例,通过学习储值卡等手段,让学员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工作坊,优点是可以获得和连报相同的价格,也可以有学员自由选择需要的课程、遇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坊再报名,随报随学。缺点是一次性预存的金额较高,通常几千到上万块钱的一次性投入,虽然性价比很好,但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作坊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