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8

油墩子2016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山西大同心理咨询师王生中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号女王

已采纳

拓跋宏这一年已经23岁,他白皙的手不曾握过强弓,在围场看见勇士们猎鹿,一箭快似一箭,鹿群跑过后,三三两两落单的鹿开始倒下来,有的被贯穿了脑袋,有的被射中了腿挣扎,有的还留下了乞怜的泪水。拓跋宏是北魏的皇帝,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五岁就继了帝位,可是十余年来,他却不曾料理过什么。胡服在身,却已不会骑射。诗文倒是从小就惯熟的,他衷心爱慕华夏文明,想要成为尧舜那样的君王。 有一次,他偷偷穿了汉服溜出宫去,春光晴和,广袖长衫随着微风鼓荡,他感觉自己就是孔子笔下那个“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士子,因为舒适的春风,因为安泰的生活,因为内心的愉悦而对着广阔天地雀跃着、赞叹着。如果天下大治,百姓们都能着汉服,依汉制,读汉典,那该是多么好啊。他一边想,一边暗暗握紧了拳头,在这个春天许下了誓言:“朕,拓跋宏,愿四海安定,与民同乐。” 回到宫中的时候,见到祖母端坐在正殿的龙椅上,忙不迭的跪下行礼。 “太后在上,孙儿给您见礼了。” 冯太后摆摆手,让旁边的宫人将皇帝扶起。指了指身边的位置,温言说道“宏儿,你过来坐下。” 拓跋宏走上前去,疑虑的看着气力衰弱的祖母,分明已经不是往昔那个生杀赏罚,决之俄顷的女人,眼光中透出难得的温柔。 他挨着太后坐下,不安的低下头,捏着汉服的衣角。 太后拉起拓跋弘的手,犹如对待幼童一样,放在掌中摩挲,“宏儿你也知道,我本是北燕皇室女,后因战乱沦落掖庭,幸得姑母庇护,又得文成帝垂怜,才能在后宫立足。仰赖上天眷顾,手铸金人一次成功,方登上皇后宝座。可惜,文成帝和你父亲都早早仙去,我一个人担这担子已经很久了,你已经长大,祖母要将这天下交到你的手中,你要珍之重之,以胡汉和睦、百姓安乐为天下之本。” 拓跋宏期待这一天已经有些时日,但真的到来时,看到祖母憔悴的容颜,联想到祖母对自己的谆谆教诲,他的眼泪簌簌地落下,一滴一滴都落在了冯太后手背之上。冯太后的眼睛也泛着一层水光,日薄西山,有一个好孙儿也算是一种安慰。很快,冯太后去世,拓跋宏开始正式亲政,是为北魏孝文帝。 亲政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广袤的帝国,都城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比起中原来,这里土地贫瘠,民风悍勇,实在不是一个繁华所在。他向往着一统南北,跨过淮水去,扫平金陵城。可是平城实在是太远了,太远了。迁都的念头就在他的脑海中诞生了。 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是他的皇后,冯氏,她歪着脑袋想了想,开口道“陛下想迁都洛阳,那平城这里的百姓就不需要天恩普照了吗?可别忘了,平城才是我们鲜卑人的王兴之地。”冯氏是宰相冯熙的女儿,已故的冯太后的侄女。她的态度温和,却并不友好。拓跋宏见冯氏这般坚决,就先将话撂下。 但迁都的传言还是传了出去,三不五时就有老臣在殿前诉说平城作为帝都的不可动摇。拓跋宏渐渐明白,冯太后留下的熏旧朝臣还在把持着朝堂。自己在没有取得力量前,是不能轻易做决定的。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开始扩建殿宇,改建太庙,兴建明堂、太极殿,甚至在冯太后的永固陵附近,为自己营建了“寿宫”。 就在群臣们开始放下戒备,以为拓跋宏可以在平城盛世永昌下去了。发生了两件事情,一内一外,时人不以为意,却为迁都的事情埋下了种子。 很快,冯太后三年守丧期满。恰有南朝秘书丞王素来奔,拓跋宏虚席以待,君臣二人相对谈说,至夜不罢。这王肃博识旧事,熟经史,精律制,对南齐的政事十分熟知,拓跋宏与之接洽,对华夏制度更是向往。朝堂之上,拓跋宏常对人说,朕得王生,犹刘玄德之遇孔明也。 拓跋宏是一个有政治追求的皇帝,冯太后还在世的时候,就在李冲的主持下,推动了“均田制、三长制”的实施,可是吏治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当时官僚大族中贪污横行,强行掠夺土地的更是大有人在,民族矛盾也愈发尖锐,遇到荒年便会有流民骚乱,甚至遇到起义的事情。冯太后垂帘期间,为了政权的稳定,并没有对世家大族的权力加以过多约束,才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拓跋宏自小读圣贤书,对清明吏治很是向往,如今与王肃一见如故,就决心做一些大事情。 一年一度的太庙祭奠之后,拓跋宏大刀阔斧的改定了历代先祖的庙号,借此剥夺了一批鲜卑旧贵族的政治特权,同时,让王肃制定了适合北魏的九品官制,严禁只擅长马背上驰骋的武人出任文官,致使一大批鲜卑武人“下岗”,反对的声音如潮水一般涌来。拓跋宏经常找来刘芳、郭柞一起商量国事,引起国戚旧人的强烈不满,都说疏远自己人却去宠幸外人,实在是意不能平。拓跋宏安慰他们说,朕要广知前事,找了他们问讯古式耳,哪有亲近他们却冷落你们的意思呢。在这样的氛围中,进一步的改革势必难以推行。拓跋宏意识到这一点,平城的建设停顿下来,更大的行动开始酝酿,那就是迁都。 与此同时,后宫也迎来了一位新的嫔妃,她也是冯太后的侄女,与当今的皇后是异母姐妹,曾是拓跋宏的贵人,后来因为生了病被冯太后送回家中休养。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妙莲。宫中传言都说冯太后当年不喜欢妙莲,尤其痛恨她庶出的身份,便不顾拓跋宏的喜好,强行扶植冯清登上了皇后宝座。等到冯太后丧期已满,拓跋宏恰巧又听闻冯贵人病情已经好转,便火速接了入宫,宠遇备至。冯妙莲少年入宫时便倾慕汉学,跟拓跋宏两个人情投意合,如今在外面病了几年,更是参透了很多世情,再度入宫后,很快就抓住了皇后的弱点。迁都的传言,她当然早早听过,现在有了近水楼台之便,更是在拓跋宏面前鼓吹洛阳有多么繁华,有多么适合做帝都,还引经据典地说了一句,“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岂不闻,京洛有制,王者无外。”拓跋宏大喜,将冯妙莲视为知己。 有了王肃和冯妙莲这两个一外一内的支持,拓跋宏的心思就这样确定了。他兴冲冲的走向朝堂,走向他一生最重要的战场。 公元493年五月,拓跋宏召集群臣,宣称南伐萧齐。他命太常卿王谌占卜南伐吉凶,结果卜得一个“革”卦。于是,拓跋宏大声说道:“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个革卦真是吉庆啊。”群臣不敢说话,低下头互相使着眼色。终于,尚书任城王拓跋澄排众而出:“陛下,不可啊不可,当年汤武居于野,卜这个革卦,自然是极好的。可我们已经奄有中土、统御八方,去征服那些不肯臣服的南人,这个革卦并不是吉祥之兆啊。”众人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拓跋澄,很多人甚至伸出了大拇指。那些想言而不敢言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任城王身上。 拓跋宏脸上顿时变色,提高声音道:“这是朕的朝廷,朕的社稷,任城王是想败大家的兴吗?” 没想到,拓跋澄也不退让,又进言道:“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这一次臣僚们都惶惶不敢抬头。 拓跋宏气鼓鼓地坐下,他看见众人的态度,知道硬来是不行的,便徐徐说道:“臣僚们能各言其志,各自陈说观点,很好,很好,这件事先这样吧。” 退朝之后,拓跋宏悄悄地召任城王入宫觐见。 任城王在宫门口下马,一层层走进宫禁,他知道皇帝不擅弓马,游猎时也没有展示出多少对战争的兴趣,为何忽然要南征,他在脑子里推演着各种可能。忽然灵光一闪,他吓了一跳。不过眼前的路越发的静寂,偶尔遇到的宫人们都小心的匍匐在地下,天威难测,今天在朝廷上已经给了皇帝很大的难堪,只要不是真的要南征,自己还是要有些退让的好。批龙鳞,做谏臣空有好名声,但贻害了陛下和百姓,有进有退,多做些事情才更有益。 想着心事,他迈入了内庭,宫阙的台阶之下隐伏了很多重铠的武士,进入内殿之时,有两个近卫上前来又搜了一遍身。拓跋澄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将这种不满收敛了回去。今上喜欢汉制,喜欢文绉绉的说话和那些跪拜的礼仪,老一辈鲜卑人那些尚武的习俗都被慢慢边缘化了,如果自己不做做样子,在这个朝廷之上很快就会失去立足之地。 他遥望御座,认真地三叩九拜起来。 拓跋宏看着任城王,内心五味杂陈,如果身为王室的澄王叔不肯支持,那这个迁都是万万搞不成的。他装作亲切的样子,亲自搀扶起拓跋澄,并抚着他的双手,慢慢说道:“之前那个革卦,朕还有话说。刚才在明堂上怕人多嘴杂,坏了大事,所以假装呵斥王叔以吓住文武百官,任城王大概明白朕的心意不会有所忌恨。”拓跋澄连忙摆摆手说:“不敢,不敢,臣一心为陛下着想,不曾有别的心思。”拓跋宏接着屏退左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今日之行,南征是虚,迁都是实,朕诚知不易。但迁都之事,朕已经前前后后、考虑很久了,理由有三:一,平城是用武之地,不是实施文治的地方,要在这里移风易俗,困难重重;二,伊洛之间才为华夏之地,你我当大举南下,制御万方,才堪称帝王的功业;三,平城苦寒,如今官员众多,粮食远道而来甚为不便,而就都于洛阳,则取天下之繁华,岂不为上上之策?”拓跋澄装作恍然大悟,立即纳头便拜,表示赞成。 拓跋宏又说:“我们鲜卑人习惯了恋旧,不想变动,如今南征他们必将惊扰,该怎么办?”拓拔澄答道:“非常之事,当有非常之法。陛下断自圣心,他们又能奈何呢!”拓跋宏感叹道;“任城,吾之子房也!”(子房乃汉初谋臣张良之字,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 几天后,拓跋宏又一次提出要南征伐齐。这一次,拓跋澄头一个站出来表示赞成,王肃也立即跪下山呼万岁,表示伐齐乃顺天应民之举,其他大臣们还有嚷嚷的,但声音都渐渐小下去。有一个声音轻飘飘的传出来:“陛下,如此大事,要不要再占卜一次。”身影却隐藏在人群之中,不肯露出头来。拓跋宏从御座上站起来,举起佩剑,大声呼喊着:“遇事不决才要占卜,如今南征伐齐,有何不决,朕心意已定,若有反对者,先问问这把剑。”底下一片静寂,南征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六月,即刻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亲自讲武,命尚书李冲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节安抚北方六镇,调发精骑。至此,准备基本就绪。 八月,拓跋宏在冯太后的永固陵前举行了告别仪式,就从平城出发,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大军列队出城,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底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大军就地休息待命。 连日阴雨,行军被阻,雨中南望,拓跋宏还做了一首诗,其间有这样两句:“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王肃看见之后,默默不语,一些文臣听闻无不落泪,盛赞今上有天下大同之心。鲜卑贵族们,却都聚起来窃窃私议,南征伐齐并没有什么必胜的把握,可是战火一起必然连年不休,文臣们只会做做诗哄皇上开心,要跑到前线受苦的可是他们。大家商议着,已经到洛阳了,再往南就真的要开战了,必须得阻止皇帝的疯念头。 淫雨霏霏,拓跋宏还要进军,群臣纷纷跪在马前劝阻。 拓跋宏大怒:“朕方经营天下,志在统一,你等不知大计,国家定有明刑,勿再言,否则……”安定王拓跋休等马前叩首,一起哭泣着苦苦劝阻,拓跋宏便道:“此次大举南伐,远近震动,若就此班师回朝,无功而返,如何垂范后人?岂不空留笑柄?今日若不南伐,也当移都此地,方不至师出无名。机不可失,朕意已决。赞同迁都者立于左侧,不赞同的立右。”安定王拓跋休等相继立于左侧,众臣见此阵势,无可奈何,只得勉强同意迁都,齐声高呼“万岁”。 至此,迁都大事议定。拓跋宏就此留在洛阳,李冲劝其暂时返归平城,待新都修造完毕再正式迁都,不允,旋即派任城王拓跋澄飞骑返回平城,向留守的百官宣布迁都的决定。 众臣闻旨,大为惊骇,但事态已成,谁也无法改变。 就这样,一场举国关注、震惊上下的迁都风波慢慢平息,拓跋宏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最终顺利地实现了迁都的计划,由此整个北方都进入了一个胡汉融合的新纪元。 公元494年,拓跋宏站在修葺一新的洛阳城头,望着壮丽的宫墙,欣慰地笑了。

山西大同心理咨询师王生中

268 评论(9)

会飞的小马123

我们都想要被人听见,想要被人理解。当我们全身心投入一段关系中,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担忧、快乐、麻烦,我们需要对方全心全意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对方在听我们说话的时候不会玩着手机或看着电视。他们的注意力没有被其他事分散掉。他们不会打断我们,不会评价我们,不会催促我们,他们只是安静的、耐心的倾听我们所说的。 但是我们更多人并不善于倾听。因为,正如事实所证明,倾听确实不易。倾听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或性格,而是需要花心思的方法。 正如精神科博士Michael P. Nichols在《消失的倾听艺术:学会倾听可以增进关系》一书中所写的,诚挚的、关切的倾听“需要以无私的态度,努力克制自己。要做到认真倾听,我们必须忘掉自己,将自己代入对方的需要,关注他们所关注的。” 当我们仔细倾听,并不只是获取信息,还“见证对方的经历”。Nichols是威廉玛丽学院的精神科教授、临床医学家,他说,我们由衷的对他们感兴趣,暂时放下自己的事,停下来不去想自己想要说的话。 “至少在短期内,倾听是单向的关系。” 《消失的倾听艺术》一书有许多重要的(也是令人惊讶的)关于倾听的见解、真实的故事、案例剖析和可行的练习。这很重要,因为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表现出同理心、支持意愿,但是所做行为却并非如此。 以下是书中所写的三个小方法。 别把同情和同理混为一谈 有时候我们表达关心的程度太过夸大,比如“哦,真糟糕!!!”。我们以为这只是同情。但是正如Nichols写道:“表现出不幸和倾听不是一回事。”过分夸张的回应会显得假惺惺、居高临下。 Nichols这样介绍同情和同理的区别:“同情的范围更窄,作用也更有限。同情意味着同样的感受,而不求理解。同理则不同,正如许多人所想的,同理是与之同忧、同赞、同乐,一起滔滔不绝,互相抚慰,或互相鼓励。同理意味着理解。” 适时宽慰 当爱人害怕、悲伤或低落,我们自然想要去宽慰他/她。没人喜欢眼睁睁看着朋友或家人处于痛苦中。但是对于能量外泄的人们,宽慰会让他们感到被人看轻。 Nichols写道:“更多失败的倾听,就是告诉人们不要这样想。” 当你倾听人们的苦恼和痛苦,表达出你很重视他们即可。 当然,有时候人们确实需要宽慰。Nichols说,例如你对刚理的发型不满意,你的朋友说“没事,挺好的。”,再比如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对此感到很沮丧,此时有人列出你所有的出彩的事儿,你会感觉好得多。 我们很难分辨出人们什么时候需要倾听,什么时候需要宽慰。Nichols说:“自我怀疑、担忧、或纠结于某个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此类的内容说的越多,他越有可能需要宽慰。倾诉中表达的感受越强烈,他需要被倾听、被理解的可能性越大。” 假如你不确定呢?“如有疑虑,倾听即可。” 别急着假设 我们会假设对方下一步要说什么,然后直接跳到论断上。我们会打断别人,帮他们说。我们会说“哦,我知道!”或者是“我也是!”或者是“我讨厌这种事。”诸如此类。 我们这样做是处于好意,想表达善意,但是对方却会觉得我们并没有在听。 再说一遍,好的倾听,其核心是同理。同理需要两件事:首先需要敞开心扉,像“电影观众一样,将自己沉入电影中,和角色共进退。”——Nichols写道。第二点是“从感知转换到思考。他/她在说什么,什么意思,他/她的感受是什么?” 不要只是想当然以为自己能理解对方的感受——即使你曾有相似的情况,也要去问。举个例子,旅行令你精疲力竭,但你的伴侣却未必感到疲累。也有可能你的伴侣也觉得很疲累,但是出于其他的原因。 Mochols写道,同理的开放,“根本上来说,就是发现他人的内心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 下次再倾听朋友或家人的时候,带着接受的态度,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试着去理解,看看他们的生活究竟怎么了。 倾听的要点 1.克服自我中心:不要总是谈论自己 2.克服自以为是:不要总想占主导地位 3.尊重对方:不要打断对话,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关的细节而打断人。 4.不要激动: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急于评价对方的观点,不要急切地表达建议,不要因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而产生激烈的争执。要仔细地听对方说些什么,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样反驳对方所说的某一个具体的小的观点上。 5.尽量不要边听边琢磨他下面将会说什么。 6.问自己是不是有偏见或成见,它们很容易影响你去听别人说。 7.不要使你的思维跳跃得比说话者还快,不要试图理解对方还没有说出来的意思。 8.注重一些细节:不要了解自己不应该知道的东西,不要做小动作,不要走神,不必介意别人讲话的特点。 学会倾听 1.要体察对方的感觉。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愈不注意人感觉的真实面,就愈不会彼此沟通。体察感觉,意思就是指将对方的话背后的情感复述出来,表示接受并了解他的感觉,有时会产生相当好的效果。 2.要注意反馈。倾听别人的谈话要注意信息反馈,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你不妨这样:“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你对他的了解,就要进入积极实际的帮助和建议。 3.要抓住主要意思,不要被个别枝节所吸引。善于倾听的人总是注意分析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事实背后的主要意思,避免造成误解。 4.要关怀,了解,接受对方,鼓励他或帮助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倾听的秘密 1.身体前倾,表示对谈话感兴趣。 2.要“所答即所问”,这表示你在与人交流。 3.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加上自己的见解,以使给予和吸收两个方面平衡。 4.以头部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回应说话者。 倾听的方法 1.你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提高这方面方法的必要,并且很想改进它。假如没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 2.当你很难弄懂对方的表达意图的时候,要问:“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3.要对“红牌”词语加以警惕。这些词语可能会引发过激反应,或造成偏见,比如“女性解放”、“男性沙文主义者”等词。 4.假如你发现你走神了,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无法接上对方的谈话,那么就注意一下关键词和使用最多的词。当说话的人谈吐不清、词不达意、不切题时,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 5.要尽量找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交谈,假如周围有太多容易令你分心的事,就会影响你集中精力,从而使得你很难续接上你的思维链条。 倾听的禁忌 1.对谈话内容漠不关心; 2.只听内容,忽略感觉; 3.无故打断对方的谈话。 倾听的心得 1. 要让诉说者放松,两个人都坐下来,并且在同一高度上,面对面,距离比一般的社交距离稍近些较好。 2. 假如诉说者一开始情绪激动,必然导致无法把事情说清楚,此种情况常见于女性诉说者。此时作为同性,拥抱和拍抚都是很好的稳定对方情绪的方法。 3. 倾听中,目光专注柔和地看着对方,适时给出回应,比如点头和“嗯”,表示你正在专心倾听。 4. 没有听懂或弄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出并沟通,以免造成误解。但不要喧宾夺主,更不要把话题扯开。 5. 在对方说完前不要急于发表观点,也不要提前在心中作出预判,尽量避免把对方的事情染上自己的主观色彩,耐心听完。 6. 对方说完后,有要求的话,让他喝一点热茶或热牛奶、巧克力什么的,他需要感受到被人关心,热的东西也容易让人重新振奋起来。 7. 无论对方说的事情在你看来多可笑幼稚,他向你诉说都是表示对你的信任,这是一种对你人格的赞美,所以,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带着高姿态评点他的事。即使你不赞同他的想法,都要给予他他想要的理解和安慰,在困境中支撑对方是作为朋友的义务。 8. 你不需要完全感染对方的情绪,或者想个办法帮他出气。假如对方的诉说内容只是一种莫名的情绪,那么做到第7步时一切已经完成了。但假如这是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你可以帮他把事情从头到尾理一遍,哪些地方是他自己做的不对,哪些地方主要是别人的问题,解决方法123等等。 9. 你可以从他的观点看问题,但提出的建议一定要出于自己的想法,对方想听到的是“你的意见”。假如担心自己的想法太过主观,尝试从多个角度切入问题,如此可以尽可能地确保客观、公正。 10. 当然也有可能,对方在诉说的过程中,自己渐渐有了主意。假如你觉得你的想法会更好,那么作为一个提议告诉他,帮他参谋而不是作决定。决定一定是当事人自己作出的。即使他最终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也要给予他鼓励和祝福。 心理咨询参与性技术 概念 倾听是心理咨询师参与性技术之一,心理咨询师参与技术包括倾听、询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性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倾听的作用: 1、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门槛; 2、倾听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 3、倾听能使求助者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中诉说自己的烦恼; 4、倾听本身就具有助人的效果。 咨询师怎样听? 1、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 2、设适当的表示解释; 3、不带偏见和框框,不做价值评判。 咨询师应该听什么? 1、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 2、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 3、听出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 具体地说咨询师要对求助者讲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要求的尊重和接纳。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来对求助者的倾诉做出反应,比如,“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甚至是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还要注意求助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对言语做出更完整的判断。 在倾听过程中咨询师的应有表现: 1、咨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 2、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 3、对求助的言语作出完整的判断; 4、作出适当的反应。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急于下结论;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4、做不适当的道德或正确性的评断;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方法(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倾听时鼓励性的回应有: 点头和言语(是的、噢、确实、说下去,嗯…)

19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