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8

冒冒爱雨雨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芳华引发的心理咨询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oli心的怪蜀黎

已采纳

首先《芳华》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些青年男女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一些心理的变化。通过他们的故事来描写他们不安于现状,想要自由恋爱的强烈愿望。

虽然电影中,陈灿和郝淑雯在一起。但是其中的过程并不是很美好。相反,电影中没有多少描写他们。而是何穗子和陈灿。一个落花有意,一个流水无情。

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以为自己对别人的好是喜欢,但是我们却忘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自己喜欢的人还不知道。穗子对陈灿一如既往的好,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情况一直没有表明心迹,就造成了错过。

现在的我们,分手都是家常便饭。随便喜欢一个人都想要长久,可惜不如人意。最后都会分开。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或许,这就是婚姻的坟墓。门当户对很重要,两个人在一起的缘分也有必要。

芳华引发的心理咨询师

359 评论(11)

小宇宙88888888

学了精分的人,再也没法好好看片。《芳华》已经上映十多天了,虽然自己反应慢了无数拍,但有些东西总是挥之不去:穿着病号服的何小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潦倒落寞的刘峰与她在站台上寂然相拥…… 他们为什么活成悲剧?一除了社会、生物因素,人活得好不好,与我们获得过的爱以及爱的质量密切相关。它们奠定着我们自身价值感的基础。 何小萍和刘峰,都是自我价值感不高的人,何小萍尤甚。 又得说说何小萍的成长经历。(有人笑说你们学精分的动辄原生家庭,不说童年就没法做咨询,没办法呀,经历塑造着我们,谁也逃不开,越早年的影响越大。) 电影里,何小萍小时父母离异,之后母亲再婚又生了两个孩子,让6岁的她随了继父姓,她感觉被父亲“抛弃”。在这个重组家庭里,何小萍的存在是尴尬而痛苦的,几乎得不到任何尊重。 继父大约觉得她就是个拖油瓶,会消耗家庭本不充裕的收入;弟弟妹妹仗着有父亲撑腰,总是欺负她;母亲大约也没有精力关心她,因为她既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们,很少尽到关爱、保护何小萍的责任。自从父亲被下放后,10年里母亲只陪着她睡过一次,还是她故意将自己冻感冒,发了三天烧换来的。 何小萍从小体验到的是被忽视、被欺负、被虐待、被抛弃,而这些都极大地威胁着一个孩子的生存安全,这是人类无法承受的一种极度恐惧。 可能是为了应对生存,人类进化出了依恋能力,让孩子们即便遭受各种不公甚至虐待,也依然不屈不挠地想要保持与养育者的依恋,哪怕这爱充满剧毒,爱同时意味着伤害。 可能为了避免攻击父母损害依恋关系,而作为孩子,还有一种自恋心理:以为父母离婚、被忽视、抛弃,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因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才会被如此对待。 她痛苦,想逃离却没有办法,她更无法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二出于自我保护和生存的需要,人的心灵会创造出各种防御机制,并逐渐成为一种应对世界的固化模式。 获得爱,意味着可以获得生存,这是人类的刚需。为了获得爱,人会穷极一切办法。 比如何小萍可以伤害自己(故意冻感冒发烧三天),来获得母亲短暂的关怀。她还会想象如果自己变得很优秀就可以换来父母的爱。如果自己承受痛苦和忽视,隐忍坚强就能获得爱;甚至,她以为被忽视和折磨,本身就是爱的本来面目。 爱与痛苦如此紧密地附着,饥渴的孩子囫囵吞下,谁又能分得清什么是爱,什么是毒? 当我们带着这种模式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重复某些遭遇。只是我们不自知,很多时候,这种重复的遭遇,是自己找来的、创造出来的。潜意识里需要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自己熟悉的处境——因为没有学会如何更好地生活。这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吧。 何小萍的低自尊和无价值感,让她离开家来到文工团,也依然是那个受欺负的小丑。这里虽然有外界的原因,但更多来自于她对于世界的感知与互动方式。 她对世界的感知是: 别人不会帮我,不会对我友好。 在这一信念下,她在想拍军装照时,采取的方式是偷偷拿走林丁丁的军装,而不是正大光明地借。林丁丁都说,如果何小萍来借的话,她其实是愿意给的。她的行为,真的造成这个世界对她不友好了。第一天开始,大家就不喜欢她。而在她心里,也有一次验证了:你看,她们对我这么不好,我真的是不值得别人喜欢的。 也许她心里觉得不如人,才会在第一次亮相时要努力表现完美,结果可能过于紧张反而摔个大跟头,大家真的笑话她差劲。 她也自卑地以为自己胸小不美,偷偷在衬衣上缝海绵,反而招致了他人更大的嘲笑。(虽然电影里没明说加海绵的衬衫是她的,但原著却很明确。) 心理学上把这个叫投射认同。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好,你总有办法把别人推到鄙视你的位置上,即使那个人刚开始明明喜欢你。三如果把这种心理模式带到亲密关系中,又将是痛苦和不幸的开始。 在亲密关系中,像何小萍一样的女孩,其实外貌和能力都不错,但总是自卑。因为这种自卑,优秀的男性她不敢接近,就算别人主动追求她,也会因为害怕被嫌弃、最终被抛弃,而主动拒绝。 一旦有人对她有一丁点儿好,她又会感动得不知所措,一定要涌泉相报,可自己又觉匮乏,唯有以身相许,哪怕明知对方是个渣男。似乎足够平庸甚至“渣”,才能与自己相匹配。带着雷锋光环的刘峰,在被众人践踏之前,何小萍也是不敢亲近的。那句“你能抱抱我吗”,酝酿了20年才能说出口啊! 为什么何小萍们,总是大几率地遭遇“渣男”?在一次次亲密关系中,一次一次饱受伤害,却又无法拒绝,不能离开? 在她们心里: 充满伤害、嫌弃、鄙视的爱,似乎才是她们熟悉的,应得的。 爱与毒,她们早已分不清。 当然,刘峰的出现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几乎是照亮生命的火把,即便这光并非为她而来。可更悲剧的是,就算刘峰爱的人就是何小萍,根本不存在什么林丁丁,未经创伤修复的何小萍,也很难与她爱的刘峰好好生活,除非刘峰能经得起她的各种“作”。 四 其实,每一次强迫性重复,每一次“作”,不仅是要创造出熟悉的有毒之爱的处境,潜意识里更期待着一次超越。 何小萍也无时无刻不希望别人真的对她好,有朝一日大家都喜欢她,而且有一个爱她如珍宝的人。正如被家暴的女性,总是期待丈夫有朝一日会对自己好的。 可是,当何小萍把自己置于死地,突然真的实现“超越”,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获得她曾经梦寐以求的爱和关注时,她怎么就疯了? 其实她无法想象,如果别人真的对她好,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她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她如何才能配得上? 她体验过的有毒之爱里,爱、关注与痛苦、受虐、抛弃,是一体两面。 当这种爱以高度的认可关注向她扑来时,同时意味着极大的恐惧。这种恐惧程度之深、强度之大,足以摧毁人的精神。所以,她疯了。这是心理机制给予生命个体的防御和保护。只有疯了,才不用去体验这极度的恐惧。 这世界大概没有纯粹洁净的爱。 很多时候,爱同时意味着控制、侵入、伤害、失去自我……爱总与那么多毒素杂糅在一起,让饥饿的人们一口吞下。在无法代谢整合的情况下,人们不知道如何干净地爱,不知道如何不“作”地好好生活。 如果有个肾,可以将混杂在爱里的毒过滤掉,该多好!好在,心理咨询师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来访者的肾,帮助她去代谢、整合。

340 评论(9)

凡人帽子11

因为我们虽然喜欢刘峰这样的人,但我们却很少有人愿意活成刘峰那样的老好人,我们更愿意选择成为陈灿这样地位金钱都不缺的人。

《芳华》讲述了那个年代的好和坏,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样子,陈灿是非常幸运的。在看完《芳华》之后,我内心深深地被这部电影打动了,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两个被时代抛弃的人,刘峰和何小萍,他们都非常善良,可是他们却是活的最差的。

我不愿成为刘峰这样的老好人,因为人们总是不知道珍惜,就因为刘峰善良,把脏活累活全给他做。

我觉得陈灿是大部分人希望活成的样子,陈灿在中年的时候事业有成,本身陈灿也是干部子弟,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事业上,陈灿都是人生赢家。相比中年的刘峰和何小萍,陈灿活的太好了。

我也喜欢刘峰这样的老实人,可是我不愿意活成刘峰这样,我做不到这样无私大度。

9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