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

  • 浏览数

    293

吴山脚下2012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老师讲

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吃喝喝小蚊子

已采纳

文|哎呀妈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眼看就要父亲节了,不知道这个节日对于爸爸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次收祝福收礼物的日子,一次被孩子们重视的日子,一次被所有人提醒他是爸爸的日子?

其实不管大家对于这一天的理解是什么,我想,在很多孩子心中,爸爸,永远是和妈妈一样重要的存在。

说起来,中国式的家庭里,爸爸似乎又没妈妈那么有存在感。

不单是我,就连身边认识的很多朋友,一提起爸爸,修饰语几乎都是“忙碌”、“不着家”、“沉默”……

和自己最亲的,是妈妈。至于爸爸嘛,总有距离感。

这在资深心理师胡慎之看来,就是“ 爸爸的缺位现象 ”。

家有4岁的女儿,我特别喜欢看相应年龄段孩子的教养书,最近,《资深心理师 育儿 手记(3~7岁)》吸引了我的注意。

相信有关注心理学领域相关节目的读者们,对胡慎之老师的名字不会陌生。

他曾担任CCTV《心理访谈》的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计》特邀心理顾问,还是知名语言节目《奇葩说》知识合伙人。

在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他累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不仅擅长处理婚姻夫妻问题,还对亲子关系、青少年发展问题有很独到的分析和见解,还曾在2017年入选为“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

一位如此资深的心理师,习惯分析别人的案例,可对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他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心得体会?

这不禁令我好奇,忍不住翻开这本手记。

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后,我发现,作为有着丰富的心理学背景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其他爸爸们学习的地方。

可能有人说了,爸爸就是力量的象征,权威的代表,肯定能给孩子树立规则。

此言差矣。

所谓的力量,是指爸爸要让孩子知道:我是爱你的,你符合我的要求。

很多孩子怕爸爸,不是因为爸爸凶或者会打骂他,而是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爸爸的爱,却被粗暴对待。孩子的怕,是恐惧不安的,不是敬畏的怕。

胡慎之老师在书中举了一位知名人士的例子。

对方有一次去接儿子放学,到了儿子小学门口等了半天都没接到,就问妻子。结果妻子说“儿子已经上初中了”。

连儿子的经历和状态都不清不楚的爸爸,又怎能让孩子感到被爱的?

所以这个孩子后来误入歧途,吸毒被送进监狱,原因恰恰就是,没有一个给他爱的爸爸,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果孩子本身没有规则意识,爸爸滥用权威,对他又打又骂。孩子一定不会因此受教,痛改前非,而是会更愤怒,等他独立了,他就敢和爸爸对着干。

可见, 爸爸的爱,一定是要表达出来的 。

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心无旁骛地和他一起玩耍,这无疑是最容易表达爱的方式。

但如果现实不允许,爸爸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总要让孩子知道爸爸一直都在,很爱他,这样他才不会因为失望、空虚而自甘堕落。

父爱无言,但需要有力。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过, 父亲不仅是保护者、教育者,还担任着“偶像”的角色,是成长的榜样 。

要知道,爸爸是原件,孩子是印刷品,爸爸什么样,往往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记得有一次参加女儿的家长会。

看到一个孩子邋里邋遢,衣服脏兮兮洗不干净,没什么人陪他玩。

后来,家长会开始了,他爸爸也是不修边幅、不慌不忙地走进课室,坐在儿子后面,可儿子却一直不搭理他,还转过头来给爸爸一个白眼。

那一幕,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虽然不知道他们父子俩私下关系如何,但从孩子的反应来看,他肯定嫌弃爸爸,才不愿和爸爸多接触说话。

就连孩子都不认同爸爸,爸爸又有什么能耐教育孩子呢?

胡慎之在儿子小豆子4岁多的时候,被老师邀请上台演讲。

那是一份多大的殊荣!小豆子别提有多自豪了,所以孩子逢人就说“这是我爸爸,我以后也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

本来小豆子个性比较害羞,可当他看到爸爸那么受人尊重,他很自然也被感染,有了自信。

当爸爸以一个好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就会很认同爸爸的身份,甚至将爸爸视为“英雄”、“偶像”。

爸爸的形象,足以影响孩子的后半生。

胡慎之在书中分享了一段惩罚儿子的经历。

此前,他早就和孩子约法三章,要尊重别人、为自己承诺的事情负责、不撒谎。

结果儿子回老家过暑假,骗他有带作业本,怕被责怪故意不接他的电话。

如此说话不算话,胡慎之决定好好惩罚他。

由于惩罚前已经说清楚缘由,因此儿子意识到问题后,也主动承认错误,在那之后反倒更信任爸爸,也愿意和爸爸多交流。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很多时候,父母明明跟孩子说好要做什么,遵守什么,自己却违背不履行。这种没原则的做法,往往会破坏孩子内心的秩序感和信任感。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在犯错中成长,那么就需要爸爸给孩子一个标准,立在那里,谁都不许违背。

有些事情,爸爸只要坚持到底,孩子就会意识到:爸爸不是开玩笑的,他说到做到。

当孩子清楚自己的行为总有人会关注并给予评判,那么他就不会随意造次,努力管理好自己。

这也是他能按着正轨成长的必经阶段。

最后,胡慎之老师说了一段我特别赞成的话:

“ 父亲是家庭的重要支撑,孩子的规则意识很大程度上由父亲建立,但前提是孩子对父亲有认同感。 ”

在父亲节到来之际,我借用这本书,提醒各位爸爸们,千万别小看自己的父性职能。

请做好孩子的指南针,用管孩子的方式管好自己。

只有成为孩子的榜样,爸爸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给孩子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精神后盾。

-END-

哎呀妈,多平台签约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老师讲

8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