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32

守護天使109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于谦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活着的梦想

已采纳

《老师好》这部影片中确实有很多明星客串出演,像吴京、张国立、张国立、艾伦、马苏等人都在里面客串出演。一方面我觉得于谦老师在业内地位比较高,另一方面,可能就是他人缘很好吧。

心理咨询师于谦

236 评论(12)

桃大大仙

众所周知,《德云社》的创始人是郭德纲,而于谦在相声界也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小觑的地位。虽说于谦并非《德云社》创始人,也不是其中之一成员,但《德云社》如今的成就于谦绝对功不可没。即便他总是强调自己只是一个相声演员,没有其他高贵的身份,但却是《德云社》最最惹不起的一位。

一些有心的网友将于谦饭局时的合照晒了出来,可以看到,于谦坐在了最优秀的C位。而家喻户晓的吴京也只能坐在角落的位置,这还不算什么,紧邻于谦的C位是德艺双馨的马未都先生,而老友郭德纲也只能靠边。虽说两人有紧挨着,但郭德纲的位置,还算不上第二好,也或许他们之间早已不在乎这些了!

而马未都不仅是我们认识的作家,还有着学者、编剧的身份,国内第一家私立博物馆的创始人都是他。他与于谦的私交也很是要好,两人因古玩认识后,便成为了彼此的知心好友之一,两人的友情也很是深厚。可能是于谦善于交友,会很好地把朋友放在一个合理的位置,这便令他有了越来越多的好友。

不管是与古玩圈的马未都、还是与相声界的郭德纲、演艺圈的吴京等等都有着十分和谐的关系。而他能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一部分还要从家庭说起,因家境比较富裕,从小到大便没有穷过,过得一直都是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

文化程度上也有着一定的遗传,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石化专家,祖父是陕西名仕,就连师傅石富宽也是中国十大笑星之一。像他这般优秀的家庭,自己想不成才都难,再加上自己还有着积极向上,不思进取的心理,这便令成功更近了一步!

244 评论(9)

哈啰辉辉

成年人世界其实也是需要安慰的,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是特别敏感的,需要别人呵护。

243 评论(10)

活性炭1986

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孩子心理受挫的时候,家长们都会安慰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安慰,那么他们的心灵就会受创,严重的话长大之后还会有心理问题。就比如,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并且这些人还会非常自私,因此孩子们都是需要安慰的。不过,于谦说“都是成年人,要什么安慰”,成年人的世界更加复杂,难道成年人的世界就不需要安慰吗?个人认为是需要的。首先,成年人也有烦恼。其次,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一、成年人也有烦恼

孩子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不过,只要大人们或者老师适当开导一下,他们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实际上,即便成人们心智成熟,也会遇到烦恼的事情。比如,恋爱中的男女烦恼就会有很多。当男友对自己不够体贴时,作为女方的我就会有烦恼,这时候就需要男友安慰。因此,于谦说的“都是成年人,要什么安慰”这句话不太妥当,成人也会有烦恼,有烦恼是需要人安慰的。

二、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大人与小孩的最大区别就是大人们看事情看得比较透彻,因此许多时候就会想得通。小孩子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加上没有经历过什么事,因此遇到困难就会承受不住,这时候就需要大人们的安慰。但是,即便是成年人,他们把事情看得再透,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当自己承受不住一些事情的时候,就需要有人安慰自己,于谦说的“都是成年人,要什么安慰”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成年人的世界也需要安慰。大家觉得呢?

85 评论(12)

再遇见67

主要是因为于谦个人的人脉和背景都是非常强大的,而且于谦个人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深远的。

310 评论(12)

SilveryBullet

“ 我们总是「来不及」听完孩子分享的趣事,就「等不及」告诉孩子你想传达的内容。真正的听,是一种简单的,单纯的接纳。 ”

许久之前,我跟孩子爸一起看过一个于谦的综艺。

当被问道:“你最怕你儿子跟你说什么?”

于谦说:“我最怕他什么也不说。”

于谦透露,自己每次问儿子:“学校生活怎么样啊?”

儿子的回答永远就是:“挺好的”、“就那样”,剩下的再没其他话可说了。

于谦也是无奈:“这个是我最害怕的,因为你不了解他,也开始进入不了他的世界。”

还真没想到,在台上“句句珠玑,侃侃而谈,啥梗都能接”的相声皇后,在儿子面前竟然怕“冷场”。

当时我跟孩子爸面面相觑,是真的吗?娃才12、13岁就要面临无话可说了吗?后来只要见着身边有十几岁孩子的朋友,就下意识的问问,没想到,这真的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小的时候小嘴叭叭叭,不听全家人都要听TA说得“小八哥”,如今变成了沉默是金的“大石头”。

曾经有一项针对2087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中,中学生首选“和同学、好朋友说心里话”的比例为,小学生为。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和父母越无话可说了呢?

原因之一——大人不会听如果我说maybe是你亲手堵住了孩子的嘴?

你可能会反驳。

但,大多数父母,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带着成人理性的头脑去听,在听的时候,大脑忙着高速运转,忙着分析、评价,把自己以为的正确的认知强加给这个人。

不妨自我对照下,我们真的有“听”孩子说话吗?

孩子正嘎吱嘎吱地吃着炸薯片:“妈妈,薯片真好吃!”

“那也别光吃薯片这些没营养的了,多吃点鱼,吃鱼更聪明!”

孩子兴冲冲地跑过来:“妈妈,我发现了一块特别奇怪的石头,你看像不像乌龟。”

“在哪儿弄的啊,脏兮兮的,扔了,赶紧回家洗手吃饭去!”

孩子把腿磕破了,抱着腿疼得直哭。

“我说什么了,让你慢点,看着点,不听吧,这下知道疼了吧,长记性了吧!”

就这场景,熟悉不?

事实上,我们只“听”到了「没营养、不卫生、急于评价、讲道理、解决问题」,就是没“听”到孩子。

我们总是「来不及」听完孩子分享的趣事,就「等不及」告诉孩子你想传达的内容。

真正的听话,是一种简单的,单纯的接纳。

就像台湾心理咨询师周志坚博士所说:我们必须把自己“变成五岁的孩子”,用一颗“赤子之心”进入生命,它是 情感 的、灵性的、直觉的。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怎么说,才能让孩子听进去」。

但是,你只想表达自己,甚至强迫孩子接受你的观念,天儿都没法儿聊,谁又愿意听?

当孩子的感受总是被否认或者忽略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难过和愤怒,信号也就自动断开了,慢慢就不说了。

如果你“听对了”,完全理解了孩子的心思,信号就连上了,也为进一步沟通创造了条件。

所以,我们总抱怨孩子不和我们说,可事实上孩子曾经不止一次开过口,是我们堵住了孩子的嘴,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纵使你有再多的爱,孩子也接收不到了,纵使孩子有多么想说,也就说不出口了。

原因之二——大人不会说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说过: 永远都不要低估亲子对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同时,她还写出了「十大娃希望你闭嘴」的场景。

这么说吧,1、4、5、9、10我全中了

今天也罗列出来,跟大家一起共勉,看看这几种场景你有没有格外熟悉。

为了达到最佳观赏效果,我建议你观看的同时,角色代入一下:把自己当成孩子,或者假装是儿时的自己。

场景一:责备和问罪

“怎么老是这样,都说了多少遍了,进屋洗手,进屋洗手,你看弄得墙上又是一片脏印儿!”

“到底怎么回事啊,你就不能按妈妈说的来吗?”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墙可能比我还要重要;

我就不承认,说这不是我弄的;

我真的这么糟糕吗?你不是说我不听吗?我就不听了。

场景二:谩骂

“傻不傻啊,现在什么天气啊,穿个毛衣出去,热不热!”

“洗个手,都能溅得哪儿哪儿都是,你说你还能干个啥?”

“笨死了都,这个题说了几百遍了,还总是犯错误!!”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哼,我下次还要这样做,我要报复他,下次,我要穿个更厚的!

妈妈说得对,我就是笨,我什么都做不好,洗个手都会惹麻烦!

我讨厌她!

场景三:威胁

“赶紧去写作业,今天不写完,就别吃饭了!”

“别再碰那个灯泡了!再碰就被电死了,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我最后再数三下,赶紧放下玩具,跟我回家,三、二、一!”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我早就饿,不写完还不能吃饭,呜呜……

妈妈太坏了(他不会知道你不会真的饿他);

我偏不信,等他不在的时候,我还去摸;

总是这样,三二一,烦死了。

场景四:命令

“去,把杯子拿过来!”

“快点,写作业去!”

“不是说让你把玩具整理了吗?还不动!立刻!马上!!”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我不想动,总是指挥我动。

我怎么做,才能摆脱这些讨厌的事呢?

她真讨厌,烦死了。

场景五:说教 “你觉得从弟弟手里抢东西对吗?你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有多重要。你必须明白,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有礼貌,我们就要对人有礼貌。你是不是也不愿意弟弟抢你的东西?那你就别抢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衣服叠都叠不好,以后学习怎么能学好,干啥事,都要认真点。细节决定成败,明白吗?小事做不好,以后大事也会出问题!”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没完没了的,跟谁爱听似的;

我好想远离这里啊!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场景六:警告

“我告诉你啊,我现在很烦躁,别没事找事!”

“看着点,看着点,走路不知道看周围啊,小心车把你撞飞!”

“别再往高爬了,摔下来你可别哭,我可不管!”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我也很烦躁,我也想骂她!

世界太可怕了,太危险了。

那我该怎么办呢?我想去爬过去试试。

场景七:控诉

“看见我这皱纹了吗?看见我这白头发了吗,还不都是为了你!”

“让妈妈省点心吧,这一天天折腾,都要犯心脏病了。”

“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妈妈的不容易了。”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我觉得我很对不起妈妈!

都是我的错,我惹妈妈生气,可能会让妈妈生病。

光说这个有啥用,反正现在我没有!我才不在乎!

场景八:比较

“你看看***,同样的年纪,为啥人家那么听话!”

“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姐姐一样,老老实实地吃个饭啊!”

“看你那个表姐,人家每天干干净净的,谁都喜欢,你看看你脏死了!”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他爱姐姐比爱我要多一些。我讨厌***。

我自己真的很失败,哪儿哪儿都不如别人。

场景九:讽刺挖苦

“这就是你写的作业?也许老师能看懂这天书,我可看不懂这鬼画符。”

“什么?大冷天的偏要吃雪糕,你也不怕拉肚子!”

“哼,你可真是有本事,把玩具扔公园就回家了,你怎么不把你自己丢了啊!”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嘲笑我就真的好么?

真是的,真讨厌;怎么做都是错,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我就要吃,就要吃,我要证明我不拉肚子,我没错。

我觉得我被羞辱了,丢死人了,我要报复她。

场景十:预言

“你知道撒谎的结果是什么吗?长大后以后再也没人会相信你了”

“你如果总是这么自私的话,以后没有人喜欢跟你玩,你不会有朋友的。”

“让你干点什么就喊难?这能有多难?玩个桌游都嫌难,以后上学学习是不是也喊难,工作上遇到难题是不是也要喊难?你要做个永远的loser么?”

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

她说得对,没有小朋友喜欢我。

我放弃了,我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说啥都没用,我就是不想把玩具给他。

我会证明,她说的是错的。

这10个亲子沟通真相,你参与了几个?

中招的抓紧爬出来,没中的记得避开。

聊天,其实是父母和孩子最简单的相处方式,是一种爱的双向输入输出。

跟孩子聊天的技巧,其实就是减少「用力」,克制你那克制不住的表达欲和控制欲。

愿每个大人都不做聊天的终结者,跟娃永远有话可聊~

173 评论(14)

八宝爱上粥

我觉得于谦老师的影片老师好这部剧是有那么多明星客串出演的原因是因为,于谦老师这部电影是于谦老师第一次自己当监制拍摄的电影,而且于谦老师在娱乐圈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这么多年也积攒下来了很多的人脉。

126 评论(11)

美利达达道路

本节课节选自王思文老师的《有趣实用的幽默课,让你说话有魅力,社交更轻松》,在学习了那么多幽默的技巧之后,我会带你把幽默融入到生活场景中,看看有哪些灵活的运用。 比如,在家庭生活、亲密关系中,如何用幽默增添情趣;在职场关系中,如何用幽默促进上下级和团队之间的沟通;在社交场合如何用幽默破冰,让你游刃有余等等。 在说以上这些对外关系之前,这一讲我要先跟你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在对内关系中,面对你自己的时候,如何用幽默帮你走出生活的低谷,带来快乐。 我不会给你讲一些空话套话,我会跟你说三个部分: (1)幽默本身对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 (2)喜剧演员是如何能够把痛苦变成礼物的; (3)你在生活中可以怎样切换视角,帮助自己跳出困境。 | No. 1 | 面对人生低谷 幽默可以帮你“化解痛苦”先说第一部分。我们生活中难免会有情绪低落,有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挫折,比如重要的考试落榜了、婚姻恋爱上不如意,又或者家里闹矛盾、工作不顺利、身体患上疾病等等。 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生活的不易,“笑”是能帮你度过难关的最好方式。 这不是一句安慰的话。现代脑科学已经证明了,“笑”会刺激人类的大脑产生内啡肽,从而感到愉悦。 内啡肽是大脑神经释放的一种激素,它和大脑中的受体相互作用,还能产生止痛剂的效果。 也就是说,“笑”不但能让人开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舒缓压力。 你看小孩子跑着跑着摔倒了,哭得特别厉害,这时候大人上去逗逗孩子,小朋友笑了一会儿好像就不那么疼了,又接着去玩,背后也有这个原因。 所以,当你陷入情绪低谷,或者面对生活难关的时候,学会用“笑”来调节自己的状态,会帮助你有所缓解。 比如你可以看一些喜剧节目,或者尝试讲一些笑话,不要让自己陷在负面的情绪里。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吉利根(Gilligan)教授,在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就极力推荐幽默的作用。 他说,除了适当的用药,心理咨询和乐观的生活状态,对抑郁症的治疗非常重要。 他特别举了美国总统林肯的例子,大家印象中林肯很幽默,但事实上林肯原先的性格是不苟言笑的。 24岁的时候,林肯因为恋人去世得了抑郁症,为了改变抑郁的状况,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性格。 于是林肯每天睡前都要看幽默文集,经常给人讲笑话。他最爱讲的笑话是小时候在农场听来的,有时候笑话没讲完自己先开心地大笑起来。 林肯的一生除了跟抑郁症斗争,还经历了战争和各种苦难。 吉利根教授说,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早就受不了了,但是林肯承受了下来,这里面和他坚持用幽默、积极的视角来化解,是分不开的。 如果你觉得林肯是伟人,普通人可能不容易做到,也可以看看我们身边的人。 你仔细想想,周围是不是有这样的朋友,可能家境并不富裕,个人在工作、情感上也经历了不少磨难,但是成天挺开心的,慢慢地也就越来越好了。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因为一些有利于进化的好处,让“笑”能够刺激大脑内啡肽的分泌,缓解痛苦、感到愉悦,我们就要用好这样的能力。 幽默首先是帮自己消解,当你经历困难、感到周围都是灰色的时候,别忘了还有“笑”能给你带来阳光。 | No. 2 |喜剧演员更快乐 他们把痛苦当“礼物”讲完了幽默本身对负面情绪的缓解作用,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喜剧演员是如何把痛苦变成礼物,从而产生幽默的。 然后我们再一起看看,你在生活中可以怎样借鉴,来面对低谷。 在喜剧演员看来,很多时候,好笑并不来自于快乐,而来自于痛苦。 最简单的,你看综艺节目里经常会让艺人做一些任务,任务失败就会有惩罚,比如被喷水、被突然吊到高空、被锅盖砸脑袋等等。 你看到惩罚的时候,第一反应一定不会是“好难过”,“怎么这么可怜”,而是本能的哈哈大笑,只要电视里的人没受到什么伤害,你就会觉得很开心。 这里面,对受到惩罚的人来说,喷水、砸脑袋并不是件快乐的事,但对看的人来说却会产生搞笑的效果。 这是因为我们说过的幽默原理,幽默来自于优越感、压力释放和逻辑矛盾。 别人身上幸福的事,不会让你产生优越感;一件完美、正确的事,也不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或逻辑矛盾,让你发笑。所以,幽默往往会和痛苦、失败、错误相伴随。 但是,痛苦并不能直接产生幽默,它和幽默之间还需要一定的距离。 比如物理距离,像刚刚说的你在家看综艺,看的是明星被砸脑袋;比如情感距离,这事不是直接发生在你身上;还比如,时间。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说的。 对于喜剧演员来说,幽默还有一个重要公式,叫:幽默=悲剧+时间。意思是,遇到糟心事没关系,交给时间,等糟心事过去了,就变得好笑了。 你想想,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些当时笑不出来的窘境,一段时间之后,再跟朋友聊起来,反倒能成为谈资。 可能本来还想抱怨几句,结果朋友被逗得哈哈大笑。随着互相说笑,你发现事情过去了,好像也就没那么难过了。 所以,在喜剧演员眼里,我们首先会把痛苦当作生活给我们最大的礼物。 因为痛苦是很高级的幽默素材,哪怕现在还深陷其中,没办法拿它开玩笑,作为喜剧演员,我们也一定要先把它记下来。 因为总有一天,经过时间的发酵,当我们能用一种抽离、调侃的眼光,来看待当时的困境和痛苦的时候,痛苦就会变成有深度、有力量的幽默了。 举几个例子,很多经典的喜剧作品里,都有“幽默=悲剧+时间”的影子。 像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上映于30年代,讲的是过去的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 卓别林饰演的流水线工人成为机器生产中的螺丝钉,机械到把人的鼻子也当成螺丝钉来拧,被误抓进监狱却发现监狱比外面还好。 还有周星驰《喜剧之王》里的经典片段,主人公尹天仇跑龙套,演一位要被打死的神父,因为想加一些内心戏、设计不同的死法,被当红的主演大骂、赶出片场。 这一幕就来自于周星驰早年跑龙套的亲身经历。 说了很多大师,我再讲讲身边的人。我的同事梁海源,就讲过一个买和田玉被骗的段子。 他说,被骗这个事他也难受,但是不会让自己太难受,因为他会想,“我被骗了,但是我可以把它写成段子,这样就把它赚回来了。” 这就是喜剧人对待痛苦最根本的一个理念,把痛苦加上时间,一起来看。糟心事过去了,就好笑了。这样,痛苦就成了生活给你的礼物。 当你认识到,困难和痛苦只是一段可以被说出来的经历,而不是你生活的全部的时候,自然就好多了。 可能有朋友会担心:“可是听说,很多喜剧演员都有抑郁症哎,这样真的有效吗?” 其实,每个群体都有得抑郁症的人,而做喜剧演员因为要逗笑大家,所以如果得了抑郁症会更违和,更有戏剧性,大家更愿意听也就传播得更广。 事实上,早在30多年前,心理分析学家西摩尔·费舍尔和他的兄弟罗达·费舍尔,就对此进行了研究,结论刚好相反。 当时40多位著名的喜剧演员和小丑,参与了这项研究,做了不少测试。 费舍尔兄弟惊奇地发现,喜剧演员和小丑很少会患上心理疾病,尽管专业喜剧演员的工作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他们都能够把自己调整得很好。 比如,其中有一个著名的“罗夏墨迹实验”,这个实验请参与研究的喜剧人看模糊的墨迹,也就是一团墨水的形状,让他们说出看到墨迹后想到了什么。 结果发现,和平常人相比,喜剧演员更擅长把有威胁感的图案,转化成有亲切感的事物再说出来。 比如,一个墨迹图案像恶狼,喜剧演员不会说,“恶狼”,而是会说“肮脏的小土狼”,把它变成一个可爱的宠物形象,一下就有了幽默感。 这是因为喜剧演员长期的喜剧训练,让他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就会用幽默来应对那些可能带来困惑或者苦恼的事情,让自己感到快乐。 所以,喜剧演员看待困境和应对困境的方法,值得你参考。 | No. 3 | 用幽默跳出困境的三个方法 那么,具体到生活中,你面对低谷的时候,可以怎样借鉴,来帮助自己跳出困境呢? 下面我们进入课程的第三部分。 我们前面说了喜剧演员是如何看待痛苦的,这里面可以拆解出三个小方法,推荐你尝试一下: 第一个方法,转变心态,把痛苦加上时间来看。 我希望你能记住前面说的公式,幽默=悲剧+时间。 这不是要让你像喜剧演员一样,用这个公式进行喜剧创作。而是希望能帮助你转变心态。 以后遇到低谷的时候,不要只看到低谷,记得把它加上时间,一起来看。 这样,你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更容易跳出来。因为你知道现在的痛苦,要加上时间的发酵,以后有一天还会变好笑,自然就豁达了。 很多时候,旁观者清,是因为加上了一定的距离。 我们说了,幽默和痛苦中间也需要一定的距离。当你深陷其中的时候,给自己加上一点时间,想象站在一周、一个月甚至几年之后再回过头看,就会好很多。 第二个方法,切换视角,想着有一天你会把痛苦说出来。 我们前面说了,喜剧演员首先会把痛苦当作生活的礼物,这里面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一直想着有一天它会被当作段子说出来。 这样,痛苦变成了宝贵的幽默素材,自然就是一个礼物。 我前面已经给你举了一些例子,这里为了让你有更感性的认识,我给你放一个我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上的段子,说的就是我肾结石复发住医院的经历,一起来听—— “大家都知道我去年生病了,我那个肾结石复发。 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就是我当时去医院取片子的时候,那个医生看着我的片子,‘真大!’ 他那个高兴的样子,恨不得跟你击掌,‘Yo bro!’ 然后他自己看还不过瘾,跑出去,‘来,小张,小李,进来,看看这个结石,大不大?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在旁边我都不行了,我说‘医生,我疼。’ 他说,‘看看,她开始疼了!你们说这个结石威力大不大?’” 这就是换了一个视角,把痛苦用幽默的方式说出来。 当时现场的观众都笑得很开心,表演结束,于谦老师问我,“什么时候写的?”我说,“刚出院的时候写的,可能是刚出院的时候就带着一个信念,这一篇我一定要讲给我医院的医生听。” 对于你来说,不用像脱口秀演员一样,专门把自己的痛苦编成段子说出来,当然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非常了不起。 但是,我希望你在心里也能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就是有一天你会把痛苦说出来,甚至你在经历困境的当下,就可以试着在心里把你正在经历的难关说出来。 这在心理学上,其实是一种切换视角和心理暗示。 当你用叙述者的身份,讲述自己困境的时候,就是在抽离出来,重新去看你经历的事情。它能帮助你积极地面对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挫败感很强,你就可以在心里跟自己说,现在遇到的是一件什么事,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困难,还能改变吗。 你甚至可以再往前一步,把正在经历这件事的主角换掉,如果不是你,而是另外一位你很崇拜、敬重,你认为很厉害的人,他会怎么做?如果事情无法改变了,他又会怎么办? 把这个例子换成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也是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不知不觉地,在通过切换视角和心理暗示,帮助自己寻找跳出困境的方法了。 小结一下,在第二个方法中,我跟你说了,可以像喜剧演员一样学会切换视角,把痛苦说出来。 你不一定要把痛苦编成段子,你可以就用叙述者的身份,跳出来,把这件事跟自己说,跟亲密的朋友说。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让自己不要陷在负面的情绪里。 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痛苦和挫折是可以被说出来、被解读的。 当它变成一段可以被解读的经历的时候,你就更容易直面它了。而不是埋藏在内心很深的地方,越陷越深、越来越难受。 当然,有一些乐观的朋友,能像说段子一样乐呵呵地把困难说出来,这样的朋友非常了不起,说明他在内心已经接纳了这样的低谷,能够走出来了。 比如《脱口秀大会》的总决赛上,我的同事王建国,说了一段他东北老家朋友的故事,很让人感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反正别的东北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老家那边得个癌症跟得感冒似的。 就得个癌症,一般人都说得癌了! 我们家那边说,得癌了,什么癌?扩散没有?还有多长时间?都是这样的。 我们那边有一个大哥,姓李,是我一个好朋友。前阵子,不是前阵子,前年了,长了个脑瘤。 然后我就去问他,我说李哥,你这个怎么样? 他说,叫什么李哥,现在我脑子里有个瘤了,叫瘤哥。 我们那边的人开玩笑,开癌症玩笑,开的最狠的,永远是那些带着癌生存的人,这个东西就是它是自己的一种消解。” 好了,这就是我给你的第二个方法,切换视角,把痛苦说出来。 第三个方法,向他人求助,用快乐来恢复能量。 当我们陷入情绪低谷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这一条。还记得我们课程最开始说的吗,“笑”能刺激大脑分泌内啡肽,让你感到愉悦,缓解压力。 当你感到周围是灰色的时候,记得去向幽默和快乐要阳光。你可以像林肯一样多看些喜剧作品、听听脱口秀、看看幽默文集。 我自己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笑”是可以互相感染,给人带来力量的。我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去听我的同事们讲脱口秀,他们讲得好笑,我就会被带入,感到快乐。 同时,作为脱口秀演员,因为职业需要,有时候我自己处于低迷状态的时候,也不得不上台演出。 我一开始是有些抗拒的,这也太残忍了吧,低落的时候还要逗笑别人。 但是当我演出完,当我给台下的观众带去笑声之后,我发现我的能量也恢复了,起码恢复了50%。 这就是观众的“笑”,反过来给我带来的力量。 所以,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可以试试,除了向身边的家人朋友求助,互相开解,还可以多看看喜剧作品,用快乐恢复能量。 今天的课后练习是,切换视角练习。 你可以试着给自己,或者亲密的家人朋友,讲一件你遇到过的挫折,看看是不是过去了。 如果从现在的视角往回看,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变有趣了? 要是你想再挑战一下,还可以试着用幽默、调侃的方式来讲,看看效果怎么样。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最后,如果你身边也有最近过得不那么顺利,你又很在乎的家人、朋友,你可以把这一讲的内容讲给他听,帮助他更快地开心起来。 | 本讲小结 |好了,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说了,你在陷入情绪低谷,或者面对困境的时候,如何用幽默化解。 我给你说了三部分的内容: (1)幽默本身对负面情绪的缓解; (2)喜剧演员是如何能够把痛苦变成礼物的; (3)你在生活中可以怎样帮自己跳出困境。 我希望你能记住,幽默就是悲剧加上时间。 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记得不要只看到困境,陷在里面,而是要把困境加上时间,一起来看。糟心事过去了,就好笑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29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