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馍馍27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一个从小未感受过快乐的人,怎能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自小未被父母尊重过的人,又怎会自尊,继而去善待别人?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同时也担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副会长。作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的神奇故事在公安大学学生中流传,课上往往座无虚席。她经常作客于今日说法等媒体,在、药家鑫案中的评论也频频出圈。立足于40年研究基础,她一直致力于揭示: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早年的重点在家庭。以下,就是李玫瑾教授从屡上报端的罪案中,总结出的关键观点: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我们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父母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在乳儿期,孩子建立情感依恋和情感联系,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很多家长问我:我现在的工作很好,挣钱也多,但我的孩子还很小,我该怎么办?我说,挣钱啊,你挣多少年都是挣,孩子呢,就那几年关键期,过了这几年就是一生的问题,你自己来权衡孰大孰小。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家庭中是不是要有成员的分工?孩子早年都妈妈管,那爸爸干什么呢?我也讲一个我的观点:宝宝很小的时候,妈妈是全力以赴来照顾他,做爸爸的可以偶尔拍拍嗝,或者抱一会儿,哄一下。但爸爸们一定要做到在孩子六岁之前,当着孩子的面好好爱妈妈——也就是说,不要两个人都集中对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我是家庭的重点,你们都要照顾我,形成自我中心。妈妈照顾我的时候,爸爸照顾妈妈,然后妈妈还要告诉孩子,咱们也要帮爸爸,所以家里应该形成链接的一个关系,而不是形成一个中心的关系。这个过程中,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他的情感会发展:他先找准一个人,当情感得到满足时,就开始关注一家人,包括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这些人,产生以亲族为联结的亲情。当他产生亲情之后,会走出家门,很快跟小朋友融在一起,把身边的小朋友发展起来,就是从同伴儿、伙伴儿到他的朋友,这个过程一直从小学到中学,建立起友情——这时候的友情往往是一生中最稳固的,因为他对朋友的情感依恋恰好到了这个高峰的程度。当同伴发展好了,就到了性发育,12岁青春期,先是同性发展,再就是异性。再晚些时候,他恋爱了,恋爱的时候就又变成一对一的情感关系了。当一对一的情感稳定,就要组建家庭,这个家庭一形成,他就会有孩子。于是到了这个阶段,他的情感抵达了什么程度呢?有上下关系叫父母跟我,有横向关系叫朋友和爱人,然后还有向下的关系叫父母和孩子,所以这个人的情感已经是立体的了,处于我们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所以我们说的“成熟”是什么意思呢?他对人生的几种感受都有了。为人父母的时候,才知道父母不容易,当你这个有爱的关系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责任和约束。

浩然真气
写这一本书的作者叫做:乐多多,以前曾担任过老师,还担任过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另外,她还做过编辑。这本书主要讲了胡小闹,白冰,长安,林子四个孩子在孤岛上的故事。他们先是被人贩子抓到了位于孤岛上的小木屋里,结识了初中生林子,结成了“患难同盟军”,小木屋一边是小河,另一边是茫茫无际的森林,情急之下,他们进了森林,迷路,冰雹雨……各种危险无处不在,胡小闹他们会有什么故事呢?就在这本书里!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对你有好处的话比如说:“小妹妹(小弟弟)我看你以后可以成名,我是某某公司的星探,走,你去和我面试……这些话你都不可以信,要不然你就惨了。还有上网时不认识的人千万不要和他聊天,如果和他聊天的话,你的家里就有可能遭小偷了。而且,如果网友喊你见面的话,最好拒绝,如果答应了,最好选择白天不要选择晚上,而且选择人多的地方,不要选择没有人的巷子,这样你的生命可能会有危险。还有更多关于胡小闹的故事,就在胡小闹日记!
芝士大人
可能源于青春期的自我认同感不足,就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春期之前,孩子要完成“同一性”的任务,就是说,“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统一,即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我是什么样子的,要达到统一,这样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就很高,不然就会有不舒服。同时,还取决于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叫作“自我”;二是他人对你的评价叫作“镜我”(别人眼里的我)。两个方面共同构建成你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自我评价不高,不能接纳自我,就会很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通过别人眼里的你的形象来完善自我认识。所以,别光顾着别人怎样看待你,还取决于你对自己要接受,多看自己的长处,同时允许自己可以有缺点和不足,尽量改变自己的短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