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1

yirendian10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出现移情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林绿子UUU

已采纳

1、共情"(Empathy)是一种能够感受被分析者感受 的能力,也是一种心理分析的技术和产生心理分析治愈效果的重要条件。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共情,许多学者有着精辟的阐述。Mayeroff(1971)认为,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罗杰斯 Rogers 对共情的解释是“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涵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EGAN将共情分为初级两个水平,即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初级共情跟上面的定义基本一致。高级共[1]情包括表明自己的态度,影响来访者等。近些年来,最新的观念强调,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S. Cormier, 1998)2、移情——对应的英文单词为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对抗移情的表现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现形式一样,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从本质上讲,这表明了咨询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它从客观上对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精神分析理论特别重视咨询者或治疗者自身压抑情感的处理和训练。咨询人员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来访者在自己面前所表露出来的各种态度和行为,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带进心理咨询中,更不能以此试图影响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3、移情指本应是对他人(通常是父母,但也可以是兄弟姐妹、配偶等)的情感和态度转移到了分析家身上。有正向和负向之分。正向就是案主对心理咨询师产生好感或依赖感。负向就是厌恶感。如果咨询师与移情者一同陷入情感的漩涡,这样咨询者关系就会产生质变,这是需要严加防止的。咨询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面对移情时,也难免会动心的。一旦动心,就称为反移情,即反向移情,反移情对于咨询来说是有害的。咨询师要有充分的理性来避免它的发生。这已经是最简短版的啦。很好理解的你看看吧

心理咨询师出现移情

114 评论(9)

cat20121028

去根据对方的环境考虑,比如他所处的位置是怎样一个情况,然后再去考虑,这样才会更加好的沟通。

360 评论(13)

素手宛花

不会受到什么处罚吧,因为这是基于自愿的基础上,就像老师和学生恋爱一样,即使道德谴责,也不会受法律制裁

168 评论(12)

九种特质

这只能说明你(来访者)的咨询师不适合给你做咨询,或者他还没这个能力解决你的问题,或者说他没能很好的引导你走出阴影,又或者说是他没搞清自己的位置而被你带入你的情感世界中!总之,这种情况一但发生,他就得接受他的导师给他做咨询,同时你要换咨询师了。一般来说,如果没什么特别的话是不会受到惩罚的!因为这跟能力有关。

235 评论(11)

金花2015

“共情”和“移情”的联系为,都是叙述两者相对在情感上的互相作用,区别为: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一、指代不同1、共情:相同的感想或感受。2、移情:改变情趣;转移情感。二、出处不同1、共情:汉·王充 《论衡·顺鼓》:“假令一人击鼓,将耐令社与秦王共情。”(假意让一个人前去击打擂鼓,才能让令社与秦王有相同的感想或感受。)2、移情:《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得会先生,也如成连先生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小人能够会见到先生,就和成连先生在海上撑船,真是让我情志仍未能专一。)三、侧重点不同1、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2、移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对方身上的过程。

211 评论(14)

宅男阳光刺眼

我觉得其实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其实很简单,首先自己不要太强势个人主义太明显,就像如果在职场对方做错了一个事情或者抉择一个问题的同时,自己可以想一想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处在这个位置会怎么做,能不能比对方做的更好,就这样简单的换位思考就好了,不能一味的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对的,这样永远无法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33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