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叫主子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566天。 今早筑基班基本功训练营练习共情,深深地感受到“共情是一辈子都要修炼的”基本功和技术。理论上“关于共情”就那么多(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一书,专门有一个单元讲“共情”,从共情的意义、共情时注意或掌握的要点,以及缺乏共情的后果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全面又经典,非常受用),然,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似乎又无从下手,看似简单平常的生活场景(如,今早S老师的分享的故事),但要走进来访者的世界,尝试着理解、体会她此刻、当下的想法、感受、需求还是蛮难的。毕竟“我”与S老师不是一个人,共到情或共不到情是从我的角度试着走进S老师的世界,感受、体验如果是我正经历着与S老师同样的事情,会怎样,希望得到“听者”的反馈是什么?所以,现场当着十几位老师的面共情,此时的共情非常难、非常具有挑战性,毕竟每个人在乎的“点”不同的,期待被看到的“点”亦不同,但通过这样的训练,收获、感悟、成长也是最大的。如,听到其他老师的共情以及S老师的反馈,让我学习到:一是共情要关注细节(语言背后的态度、情绪、状态等)、细微(心理活动)之处;二是练习共情时,可以角色体验每一个故事中的“人”,不止是讲述故事的人,这样,可以打开更多的视窗,让讲述故事的人看到更多的角度、可能性,在共情互动中“悄无声息”地扩大知觉,转变“感觉”(从着急、无助的苦恼到轻松、带着力量、自信和希望)状态。三是咨询中的共情,要把握的是对来访者本人的共情,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与他是一伙的,理解、看到他的不易、努力、情绪和感受,在咨询师这里得到支持、安慰和鼓励,获得能量、提升信心、拥抱希望;四是把握不准时的共情小技巧:可以邀请、请教来访者,如:你的感受是……、你的心情是……、这会给你带来……注意“是”要尽量慢、拖长音,旨在让当事人自己说出来。五是重新建构式共情。重新建构式共情是深层的共情,是在带着建构解决之道之耳倾听的基础上,在了解了来访者的脉络、知觉的基础上,在建立了共同理解基础上的共情。朱老师建议可以反复研读《尊重与希望》这本书上的案例,跟着大咖老师学习深度共情。如,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你这么做,但我相信你一个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能说说吗?又如,听起来,你似乎并不是不喜欢上学,也不是不能够上学,那么,你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才会选择不去学校? 说一千道一万,共情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反复实践的功力,实践的同时结合《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一书关于“共情”的内容和SFBT特有的共情形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出自己的“共情”特色。 想起刘老师讲共情是如同而非就是。如同是把自己放到来访者的位置,感受在她的处境中的内心的活动、情绪情感的变化、当下的需求等;如同就是指能进能出,能适时进入来访者的世界感同身受,同时也能适时地撤出来回到咨询师的位置。 共情因人而异。因人而异是有的人希望多共情,共情意味着被理解、被看到,在如今焦虑压力充斥着每个人,能够被理解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稀缺的。而有的人则排斥被深层共情,对共到情感觉被看穿,像透明人一样赤身裸体地被“观赏”,所以即使作为咨询师看到了多个共情的点,也不要都讲出来,先说一个,看看来访者的反应,再决定是否再次共情。所以共情不能一视同仁,共情“度”要与来访者的性格特质、问题的严重程度、情绪激烈程度匹配。 共情也要接地气。结合来访者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民情、语言习惯、方言特色等。想起张爱萍老师分享的“一字共情”,特别的形象,特别的有画面感,也特别的有代入感。当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在放学回来的路上给奶奶抱怨学校的各种不好,在孙子抱怨完后,奶奶一个“咦”~用河南方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就足以走进孙子的内心,共情到孙子。奶奶简单有传神的一个“咦”胜似一箩筐的大道理。这样的共情是不是很接地气,有非常有效。又如,陕西西府地区的“娘娘”(发nia nia),也是一个极具共情力的词。“娘娘”在不同的情景中有喜欢、惊喜、赞叹、惊诧、害怕、淡定等之意。 当然,理论上、听他人的共情都相对容易些,只是搁在自己身上,用好共情实属不易,共情也并非一蹴而就,好在有朱老师组织的“基本功特训营”,与老师们一起练习提升。

冬日恋鬼
有以下特点:
1.与人沟通真诚。
共情能力很强的女生一般会不由自主地去考虑他人的想法,会自觉的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也倾向于做到让大家都满意的状态。
2.能够更灵敏地体会到别人的不适。
共情能力很强的女生一般对于外界的事物、情感都更加的敏感,所以她们能够更快速、灵敏的感受到对方情绪上的变化。
3.更容易受到伤害。
共情能力很强的女生,本身内心也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她们通常多愁善感,很多生活中小小的事情在她们眼里可能就会被放大。
拥有共情能力的女人
共情力指的是双方拥有共同的情绪感受,可以理解别人的感受和内心,感同身受就是最好的共情。
女人的理想型男人往往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是认为男人能呵护自己,把自己放在生命中重要的位置上。男人的理想型女人,多半都和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相关。
其实,无论男女,对于伴侣的相貌要求都是其次的,性格好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男人所认知的好性格女人,并非是百依百顺,温柔到没有自己的独立性类型的,而是那种能够共情,捕捉到情绪变化,并能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不要小看一个拥有共情力的女人,她可以不漂亮,但一定是能够和伴侣同频的人。婚姻中最可怕的就是两个始终不在一个频道上,犹如搭伙过日子。
呼伦小贝尔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共情能力越强的人往往都更被人欣赏,身边的朋友也会比普通人更多。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呢?
说的通俗易懂一些,共情能力其实就是学会理解他人并且要对其做出适当的回应。但是理解一词听起来很容易,真正却很少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动物,并且理解也并非只是浅层的。真正的理解应该是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地方的立场上去想这件事情,并且要客观的去分析,不能带有太重的感情色彩。大多数人的理解都只是存在于“安慰”这一层面,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去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但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其实最难做到的还是给予回应。在朋友和自己诉苦的时候大多数人的回复都只是停留在“心疼你”、“你好惨”、“抱抱”上面,殊不知难受的那一方和你诉苦其实是为了想到得到你的一点帮助,这点帮助并不是只有安慰。共情能力强的人就可以很好的想到这一点,在安慰之后还能够给出自己的一点建议,不论这个建议是否可行,至少能够给诉苦的那一方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这便是共情能力强的人的魅力所在。
平时遇到朋友和自己倾诉的时候可以试着引导性的问几个问题,这样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有认真听他倾诉,这样一来,共情感就会特别的强。其次,对于情绪激动的倾诉者我们可以适当的放慢讲话的速度,因为一个情绪激动的人是几乎不存在理性思考的能力的。放缓速度可以让他更完整理性的叙述出自己的经历,也能够慢慢地缓解他的情绪。最后,在倾听完之后一定千万不能做出一些极端、带有批判性的话语,当时对方听到时候可能会觉得很爽,感觉情绪会好很多,但当他冷静下来之后,可能会对你的印象有所改观,如果日后回想起来如果和当时的想法产生了偏差,当时对你产生的好感也许就烟消云散了。
因此,在和别人相处、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学会理解,再者就是要做出回应。同时,也不要着急的去批判,更应该做的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