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6

世界杯之猪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的容器功能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猫猫天

已采纳

心理学空间网 吕英军 南京师大学报 [摘要] 拜昂是20 世纪中后期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思想家和实践者之一,后克莱因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扩充和深化了克莱因的投射性认同思想,将其发展为一种独特的人际互动的容器理论。拜昂认为,容纳是母亲和婴儿最早的沟通方式,也是患者和分析师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在此过程中,母亲或分析师发挥着容器的功能,将婴儿或患者投射的贝塔元素转变为阿尔法元素。 [关键词] 拜昂;阿尔法元素;贝塔元素;容器;内容物 威尔弗雷德·拜昂(Wilfred R. Bion,1897 —1979)是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家,克莱因学派第二代成员中的领军人物。斯蒂芬·A ·米切尔指出:“被明确称为‘克莱因派’的克莱因理论和概念,主要是由威尔弗雷德·拜昂进行扩展和阐释的,以至于当代克莱因思想更准确地应称为克莱因-拜昂派。”(斯蒂芬 . A . 米切尔,2007,第124 页)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领导人物之一”(王国芳,2007)。拜昂自1945 年起开始接受她的个人分析,前后持续了8 年,这一经历对拜昂后来成为一名精神分析理论家和分析师产生了重要影响。拜昂的传记作者布莱翁登把克莱因与拜昂的相遇看成是“女人世界与男人世界之间的碰撞,克莱茵的分析唤醒了他的巨大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一直伴随到他生命的结束。”(Bleandonu,1994,p. 2)拜昂在个体精神分析和团体过程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在个体精神分析方面,他提出了容器理论(the theory of container),以解释不同主体之间的相遇如何能够将心理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经验,进而促进人格的成长,他的容器-内容物结构模型可以看作是当前精神分析领域有关主体间性争论的先声。 一、 精神分析容器理论的思想渊源 拜昂提出的容器理论是建立在对某些先天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的观察基础上的。这种观察并非全新,弗洛伊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提出压抑(repression)理论来详细解释不能忍受的心理状态。在弗洛伊德看来,不能忍受的心理状态倾向于被从意识中排除,并被压抑进潜意识,在那里继续发挥着作用。观念或思想一旦被压抑就不再受制于控制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规则,摆脱了其他观念的批驳及后续经验的矫正。然而,被压抑的思想会继续影响心理,其力量恰恰就来源于它被压抑,因而意识观念和知觉系统无法对其施加调节作用这一事实。 拜昂的容器理论与弗洛伊德的压抑说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它更直接的根源则是克莱因的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无法忍受的思想被推入潜意识,而克莱因则强调自体无法忍受的部分被投射进客体。1946 年,克莱因首次提出投射性认同概念,认为婴儿将自我和内部客体的分裂部分投射给外部客体,并在潜意识幻想中使外部客体认同为这些被投射的部分,从而达到控制客体的目的。最初,克莱因设想投射性认同是一种攻击性客体关系,即将自我不喜欢的或危险的部分投射出去,以便摆脱它们,或者攻击和摧毁外部的坏客体。但是不久之后她就认识到,爱的情感也可以在幻想中被投射进外部客体,从而产生一种爱和仁慈的联结。通过将其再次内射,个体就获得了在自己内部世界建立一个强大的好客体的手段。这样,投射性认同的范围就扩大了,它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防御机制,而是变成了一种与客体建立关系的过程。然而,在克莱因的理论中,投射性认同完全是在潜意识幻想中操作的,其目的是排除内在的焦虑和危险。 拜昂在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分析实践中发现,在投射性认同运行过程中,潜意识幻想常常伴随有想要唤起客体在现实上产生被投射的心理状态的欲望。他将这种现象称作现实性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具有现实成分这一事实意味着,分裂和投射人格的某一方面进入客体的能力需要对客体一定程度的(通常是潜意识的)依从。因此,这个过程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投射者的心理状态,也取决于客体的心理状态。其结果是,客体的心理状态能够影响主体对投射性认同的使用,进而影响他的心理状态。这成为拜昂容器理论的切入点。对投射者来说,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的“现实性”投射产生了一种可能,即它们仍然可以被其他人的心理所忍受,其他人在接受这些投射并将其转变为比较能够忍受的形式后,再将其返还给投射者。投射者和接纳者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人格的分裂和被投射进客体的过程可以逆转,分裂和投射变成内射和整合。这就是拜昂所谓的容器理论。在容器理论中,投射性认同除了是一种防御机制之外,它还是人际间的一种交流模式、客体关系的主要形式和心理变化的途径。作为一种防御,投射性认同使个体产生了远离自体不想要的、令人恐惧的内容的心理感受;作为一种人际交流模式,投射性认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诱发出与自己相一致的情感,从而创造一种被认为与这个人相一致的感受的过程;作为一种客体关系,投射性认同是与分离的部分客体建立关系的手段;最后,作为心理转变的途径,投射性认同是一种过程,借助该过程由另一个人对那些个体与之作斗争的情感进行心理加工,然后以修正后的形式再次将其内化。 二、贝塔元素和阿尔法元素 拜昂在1962 年发表的论文《思考的精神分析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容纳功能”(containment function)概念,又称之为阿尔法功能(α function)或梦工作阿尔法(dream-work-α)。拜昂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将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转变成可以忍受的复杂加工以及将未加工的生理感觉转变为具有心理意义的内容的过程。(Rafael,2003,pp. 26 —27)“阿尔法功能作用于患者觉察到的无论什么样的感觉印象和情绪。一旦阿尔法功能成功地起作用,就会产生阿尔法元素(α factor),这些元素适合贮存和梦思的需要。如果阿尔法功能受到妨碍而无法发挥作用,那么患者所觉察到的感觉印象和所体验到的情绪就会保持不变。我将它们称为贝塔元素(β factor)。”(Bion,1962a,p. 6) (一) 贝塔元素 1948 年,拜昂在《团体体验》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原始心理系统(proto-mental system)的结构,他说,“我将原始心理设想为在其中身体与心理或心灵是无差别的一种系统。它是一种基质,从中可以产生最初似乎——在心理水平和根据心理学研究——只是彼此松散地联系在一起的不连续的情感”。(Bion,1961,pp. 101 —1 02)后来,拜昂用构成贝塔元素心理的那部分取代了原始心理系统,他指出:“贝塔元素这个词,代表着最早期的基质,思想可以从其中诞生。它具有无生命客体和精神客体的特征,两者间没有任何形式的区别。思想是事物,事物也是思想,它们是具有个性的。”(Bion,1963,p. 22)最初,拜昂将贝塔元素界定为没有通过容纳功能进行转化的“未消化的或非梦到的事实”,后来又将其界定为“不真实的或死的客体”。(Bion,1992,p. 133)在他看来,贝塔元素首先是一些未被命名或没有消化的感觉性印象,这些感觉会引发挫折。比如,它们可能是一些抑郁迫害性的情感和内疚,或者是一些与灾变感相联系的东西。“未被消化”意味着贝塔元素与阿尔法元素不同,它们不是现象(phenomena),而是物自身(things-in-themselves)。拜昂用“‘现象’一词来概括康德所称的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至于‘物自身’一词,则和康德一样,指的是人类无法知道的对象”(Bion,1962a,p. 100)。贝塔元素不是处于一种可以被思 考的状态,不能用言语词汇表达,也不能产生意义,但是可以转化。需要强调的是,拜昂所说的贝塔元素无意义是从其不能被思考的角度来说的,并不是真的没有任何实在意义。因此,贝塔元素的无意义性相当独特,体现在它具有极大的效力。它不同于一系列随意的声音或手势的无意义,因为真正无意义的东西对容纳者的心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贝塔元素对容纳者具有非常强烈的影响。它们起着某种催眠暗示的作用,是心理的外来物。这些外来物自成一类,不属于任何共同体,因而不受观念共同体的其他成分的限制。这给予它们一种绝对性,免予任何怀疑性的批评。它们的效力和无意义性都是其自恋特征的结果,同时也是作为绝对观念而与其他观念不存在联系并不受其他观念影响这一事实的结果。它们无意义性的源泉也是其效力的源泉。贝塔元素在个体头脑中被当作内部坏的东西,只能够通过排泄加以处理。但是,当这些驱逐物太多,且不能由容纳功能进行加工时,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病症。例如,在身体上,当贝塔元素被排入身体的某些部分,就会引起机能性的或身心的疾病,其症状可能涉及分裂情绪经验,睡眠紊乱也可能与贝塔元素的过剩有关。在关系方面,如果投射性认同的操作是成功的,那么接收者将体验到分裂的情绪。在某些情况,尤其是在边缘型患者中,投射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因此,每一个接收者都负担着一组贝塔元素。在精神病中,积极的精神病症状,如妄想和幻觉可能是贝塔元素的一种直接表现。不过,拜昂强调,贝塔元素也具有潜在的治疗功能。正是由于贝塔元素的存在,“精神病患者才有能力唤起分析师的情感。他的联想是企图引发解释或其他反应,贝塔元素较少与其精神分析解释的需要有关,而更多涉及制造某种情绪的联结需要。”(Bion,1962a,p. 24)分析师由于具有阿尔法功能,因而被期望能够接受这些贝塔元素,作为这些原始思想的思考者发挥作用。 (二) 阿尔法元素和阿尔法屏障 阿尔法元素是阿尔法功能的产物,包括“视觉形象、听觉模式、嗅觉模式,适用于梦思、清醒时的潜意识思考、梦、接触屏障、记忆”( Bion,1962a,p. 26),它是“真实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仁慈的客体”,(Bion,1992,p. 133)能够给婴儿提供满足。阿尔法元素可以被存储、被压抑,可以进一步被转变和抽象化。它们以一种可提取的形式存在,可供大脑在潜意识、前意识以及意识的心理工作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这些心理工作诸如梦、思考、抑制、回忆、忘记、哀悼和从经验中学习,等等。阿尔法元素与贝塔元素根本不同。首先,阿尔法元素可以运载和传送意义,而贝塔元素则不具备这种功能。其次,阿尔法元素之间能够彼此结合或联结在一起,就像原子以特殊方式联结在一起形成分子那样,而贝塔元素则不能相互联结或与其他任何事物联系在一起,就像惰性气体的原子,注定要永远保持分离状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拜昂的理论中,意义性(meaningfulness)和可思考性(thinkability)与联结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观念能够与其他观念相联系,那么它就是富有意义的。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阿尔法元素彼此联结的特点,使得它们不是绝对的,只是观念共同体的一部分,它们对心理的影响本质上更多地与其他阿尔法元素的联结有关。 随着阿尔法元素的激增,它们组织和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接触障碍(contact-barrier),拜昂将其命名为阿尔法屏障(alpha screen)。阿尔法屏障是他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弗洛伊德用这个术语描述后来被称作突触的神经生理单元,而拜昂则用它来表示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接触和屏障的双重功能。阿尔法屏障的形成是通过阿尔法元素的联结实现的。不管在睡眠还是在清醒时,阿尔法功能都会将与某一情绪经验有关的感觉印象转变为阿尔法元素。在这些阿尔法元素逐渐增殖(proliferation)的过程中,它们会聚合在一起形成网状物,起着意识和潜意识元素分界线的作用,将外部现实与内部现实区分开来。阿尔法屏障的性质取决于其中阿尔法元素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接触屏障中的阿尔法元素可能连贯一致,聚集成块;可能有次序地组成叙事的形式,就像在梦中发生的那样;也可能以逻辑的或几何学的顺序组合在一起。接触屏障可以发挥具有通透性的膜的功能,防止幻想被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所湮灭,同时它也可以使与现实的接触不被来自内部的情绪所干扰。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扮演着一种连接休止符(articulating caesura)的角色,从而使思考与交流成为可能。根据从意识到潜意识或潜意识到意识转变的性质,阿尔法屏障可能会影响记忆和某些特殊记忆类型的特征,它还可以确定防御的性质,决定意识行为与潜意识的关系,或者压抑它,或者容许它成为意识的并将其用于可能会揭示真相的思考。拜昂提出的阿尔法屏障概念在客体关系学派中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如同一时期的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西格尔提出的象征能力的形成就借鉴了拜昂的这一观点。她认为,如果象征功能正常完整,那么一个人就可以与其潜意识进行有意识的象征性接触,而潜意识本身仍然保持潜意识状态。 三、 容纳功能观 拜昂的理论并没有清晰、严谨地界定阿尔法功能的涵义,而是对其过程进行了描述。他说:“[婴儿]……被令人痛苦的粪便、内疚、濒死恐惧、极度的贪欲、吝啬和尿液所包围,需要排泄这些坏客体使之进入不在那里的乳房。这样,好的客体就会将无乳房转变成乳房,将粪便和尿液转变成乳汁,将濒死的恐惧和焦虑转变为生命力和信心,将贪婪和吝啬转变成爱的情感和慷慨,婴儿吸收的坏的性质现在被转变成好的性质,并被再次返还回去。”(Bion,1963,p. 31)从拜昂的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阿尔法功能发挥作用的基本步骤:首先,母亲接收并吸收婴儿在幻想中投射给她的自体、客体、情感和未处理的感官经验中那些难以忍受的部分;其次,为了能够思考和理解它们,母亲必须忍受这些投射对其精神和身体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拜昂将这一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接下来,婴儿的经验在母亲的心理上被转化,并成为她自己的思想,母亲必须逐渐将这些东西以一种被消毒和被消化的形式返还给婴儿,同时展现出她对待婴儿的态度和方式。在精神分析实践中,拜昂把最后这个过程称为“公布”(publication),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解释。 拜昂指出,分析师要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对患者的症状给出了真实的解释,关键是要看这种解释是否描述了那些对分析师来说是明显的,而对患者而言是未注意到的现象。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知觉力,被自己的潜意识妄想控制,不具备识别需要加以解释的问题的能力。分析师可以利用自己的阿尔法功能将患者投射的贝塔元素从妄想转变为单纯的妄想象征物,即能够对之进行理智思考的东西。当然,拜昂所说的分析师的解释本质上并不是给予患者情绪体验,而是使他能够获得一些他以前完全不能体验的东西。因此,分析师的作用主要是接受患者的贝塔元素,将它们转换成可以理解和体验的形式。至于患者是否确实思考、体验或梦到了这些内容则超出了分析师的能力,分析师主要依靠患者这样的倾向来判断。 在正常发展中,婴儿内射母亲的不同部分,同时会将母亲的容纳功能作为部分客体内射。容纳功能的内射增加了婴儿的忍耐力,使他能够等待和忍受诸如缺少乳房这样的挫折,进而使无乳房发展为能够被容纳功能加工的阿尔法元素。拜昂认为,精神分析治疗活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患者被分析师容纳的程度,有效的分析应该不仅有助于患者忍受当前的心理状态,而且还要有助于他在没有外部客体帮助的情况下更好地忍受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这样,“容忍挫折的能力使心理发展出思考这一手段,借助它的帮助,被人忍受的挫折本身变得更加可以忍受。”( Bion,1962b,p. 309)反之,如果母亲式的人物感觉迟钝,不能发挥容纳功能并实际修正婴儿或患者的焦虑,那么她就会极大地挫伤婴儿或患者利用思考过程处理其环境的最初尝试。换句话说,当“婴儿未成熟的意识与母亲幻想之间通过投射性认同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出现崩塌”时(Bion,1962b,p. 309),思想和思考的正常发展就会受到长期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因母亲的幻想能力的破坏而留下的未完成的任务就强加给了[婴儿]未成熟的意识”( Bion,1962b,p. 310),这种创伤可能会严重破坏认知发展和阿尔法功能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的容器功能

92 评论(15)

迪拉索高品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44天  2021-12-06在第11节筑基课上,刘老师主要讲解如何做好初诊接待。一、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1、 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良好的咨询场所有助于心理咨询的实施。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不仅心理咨询师在影响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工作的空间场所也在影响着求助者。 咨询室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能显出专业的特点。二是具有保密功能。三是能提供适当宽敞的空间。四是配置舒适的座椅。五是配置必需的设备。 首先做咨询,按传统来说需要有咨询室,如果没有咨询室的话,有的可能做网络咨询也是可以的。但是网络咨询尽量也是要按照我们咨询的伦理设置来进行,该有时间设置有时间设置,该提前预约的预约,然后能开视频就开视频,然后要收费,要做咨询记录等,就跟地面的除了不能见面,其他的尽量都要一样,都要按照咨询伦理设置走。保密这些都要有。但其实这样的话还是地面的效果要比较好,所以我们能做地面的还是要做地面的。地面的话我们就要有一系列的准备,像咨询室肯定是要有的,这里能显出专业的特点。 什么样的咨询室才算是专业的特点? 当然肯定是不能花狐狸哨的感觉,感觉这个咨询室怪怪的。要让人感觉就是简洁大方。同时咨询室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一般来说十平米左右比较合适。咨询室里边一般不要贴太多的很乱的东西,做咨询的这间房间,最好是在咨询室的最里边的比较安静的靠里的房间,一般走廊的尽头可能比较好一些,走廊尽头不要连接,效果会比较好,不然的话这个房间可能就会让人感觉不安全。就是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知道让人有成长,让人能更多的敞开心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啥? 不管是你咨询室的布置,还是你在咨询的之前的收集资料,然后一些告知,还是在咨询中间我们的呈现的一系列东西,都是为了什么,我们要清楚都是为了让他感觉到在我们这是安全的,或者是逐步建立起那种安全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能慢慢的更多的敞开心扉。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温暖的、稳定的、稳固的、信任的、欣赏的这样的一个氛围或者这样的一种关系。在这样的关系里面,哪怕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更多的去说,但是他依然能有很多的思考。才能达到咨询是一个陪伴加等待的过程。 从咨询室的布置到其他一系列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在我们这是一个很好的容器,我们是足够的安全。 在我们这儿无论说什么都是足够安全的,他们就有机会更好的去探索。他其实还是会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和不一样的东西的。只不过平时这些东西没有地方说,没有地方足够的安全让他说。那些信息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他有这些思考。因为周围的人可能会抓住他的片面信息,会不断的强化提示他。周围的人会抓住他的片面信息,会不断的给他反馈,就导致他自己都会认为他只想如此,他其他的那些更多元的想法,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是太清楚。 但是在这样一个温暖稳定、稳固、安全、信赖这样的氛围里边,他自己突然可能就会意识到,原来我还有其他更多的这些想法,他有机会开始让这些想法生根发芽生长,这就是我们能很好的去帮助他的。不要着急,一着急咨询就断掉了。 咨询室的布置上,专业还需要有保密的特点。在咨询室里边必须要有的就是小茶几,几把椅子,一个烧水壶,有些水杯,一个垃圾桶一包纸,也可以再多一些,养小绿植,我们做咨询更多时候用的是我们这个人本身在做咨询,我们咨询师本人就是最好的工具,而非你的那些技术它只是技术最好的工具,是你这个人你融合了很多的东西之后,你这个人非常稳定。 不管来访者怎么着,你都能稳稳的,在这个时候你就已经你不单单稳稳的在这,你还能很接纳。当然稳定本身就是接纳啊,接纳才能稳定嘛,你还能欣赏和好奇,他怎么着都是安全的,这个时候你就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啊,咨询的最好的工具就是自己,就是我们这个人本身。然后咨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必备的设备就是需要一个时钟,你不能看手表。咨询的时候如果你低头看手表是不行的。 有人说那我定个表,定个表也不好,定个表到时候可能到那个点儿,虽然到点儿了,但是正好他说到这样的关头他可能就打断了,吓一跳,那也不太好。所以要有时钟,时钟要挂在不太显眼的位置。一般来说你抬头能看见来访者看不见。 咨询师来访者坐一样的椅子,用一样的纸杯,这都是必须的,这都为了达到同频。不要彰显你你很耀眼,你很有智慧,你很睿智,你很牛,不要这样。这样的话,那么来访者或者孩子他就不愿意给你讲更多的东西了。 和其光同其尘,跟他的光芒是几乎一样的,感觉不到太大的差异,跟他同频才能共振。我们更多时候只是在陪着他,去跟他做更多的探讨、澄清。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仅此而已。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会有更多的思考。不要比他更聪明,不要比他更睿智,反正你别显得比他牛就好了。也不要比他更着急,不要比他更努力。我们做心理咨询,包括养孩子都是如此,让他自己成为自己,让他能成为一个非常独立的、有尊严的,有自尊的,有独立思想的一个人,而非去崇拜一个人,感觉这个人怎么样。做咨询更是如此。 咨询室的座椅 通常是一个小茶几,围着几把椅子。一般来说放四把椅子。 那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角度我们来看啊,角度,椅子的角度一般是九十度角,但不是说严格的一定要九十度角啊。而是反正有一定的角度,不要直接面对面的摆放。面对面的摆放会让他感觉有压力,是相当不舒服的,这是摆放这一块儿。那我也不太建议用皮沙发之类的,它不好挪动。有的他可能会感觉这距离太近,但挪的话又不好挪,因为坐的时候它是有一定距离的,它会根据当下的感受而调整椅子的距离,它必须要调整到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它才会舒服,他才能更好的进入状态啊。但是纸巾是一定要有的,因为来访者可能会哭啊什么的,这都会有的。 接着我们继续往下看啊,音乐放松治疗仪这一类的东西,包括那个宣泄室沙盘室。沙盘室还好一些,像那个音乐治疗,还有宣泄室,这样的,一般只是在单位里边有,至于用不用都不知道了,反正单位里边都会有。你个体咨询室的话,这些都是不需要的。这些都不需要有,除非你是不自信,你用它来装点门面啊,这是另外一说。但是一般来说个体咨询室里面都没有这些东西的,因为这些东西其实对于咨询本身没有多大的帮助,因为咨询更多的时候就是通过谈话,主要都是通过谈话,就咨询师的谈话的能力与语言,这是咨询中最最重要的东西,你其他可以都没有。嗯,只要有椅子,能坐在一起谈话,一个简单的咨询就可以达成了。但是沙盘可以有。有的老师是可能是专门做沙盘的。沙盘游戏,这可以有的。通过摆放沙盘去探讨,这是可以有的。如果你在学校里边做咨询的话,沙盘也是可以去学的。因为有的孩子尤其是小孩子,比如小学生,你跟他光谈话的话,可能是效果不好的,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用一些艺术的治疗,表达性的啊,或者是这个像沙盘之类的沙盘、音乐、绘画,这都属于相对艺术性的治疗。借助这些道具这些东西,它可能效果就会更好,它能更好的打开。 尤其是孩子小的话更是如此。如果你这个咨询室里边还有其他人,那要挂个牌子:咨询中请稍等,挂上牌子之后,可能对方就会感觉到比较安全,其他人也不会贸然的进屋。最忌讳的就是做咨询的时候,其他人贸然进来。 2、 表现心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 咨询师应该有什么样的仪态? 咨询师应该比较平和让人感觉到比较诚恳,我们作为专业工作者要去修炼自己,真诚到极致,纯粹到透明。 你要有这样的意识。咨询师应有的仪态,那我们穿衣服大方得体。我们整个人就给人感觉就比较稳重诚恳,温暖。 我们要保持非常专注的倾听,非常专注的倾听本身其实就是对他的一个很好的帮助和支持。作为咨询师,我们就需要一进入咨询室,我们就要能很好的清空自己。因为在沟通的时候,人其实最在乎的是两个点,一个是你是否有在用心的听我说。第二个你是否在努力的听懂我在说什么。如果你做不到听懂我,那最起码你要能做到你在努力的用心的听我说,如果你能做到第一点,那也行,最起码我在你这是被重视的,因为人在乎的是态度,有重视的态度就很重要。 3、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 会谈的时候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概是多少呢?这个社会心理学里边一般讲的,反正就是一米左右吧,基本上就是一米左右,就是你们的椅子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那如果做咨询的时候,人家就希望远一点怎么办好,可以,但如果太近,他就希望太近的话怎么办?你可以拒绝他可以远一些。但如果他太近的话,他希望他的椅子挨着你的椅子,那不行,你要拒绝的。 咨询是一个很平等的关系,是最熟悉又最遥远的关系,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关系,又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平等的关系。 4、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技巧的使用 注意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技巧的使用。言语是要学的,我们作为专业的工作者,我们肯定要有技术的,不要排斥技术,任何一个小东西做到极致都是如此,所以不要想那个东西好,那个东西好,每个学派每一样东西做到极致都很神奇。 关键是你能不能沉下心来,你能不能沉下心来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功利的感觉哪个学派很神奇很有效去学,而是要考虑你可能更适合于哪个学派。嗯,然后去学,然后沉下心来去走下去,这是最重要的。 非言语更为重要。咨询里边讲究的是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当然该说还是说,但是能少说,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更多用非言语。因为非言语传递的东西往往会更真实。因为我们本身要传递的都不是语言传递的东西,而是你内心真正有的东西。 就像有的老师问我怎么样更好的共青。共情的前提不是怎么去共,这不是怎么用语言去共,而是你得先有情,你内心里边有情没有,你有没有换位感受到他的情,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内心里边压根就没有,那你说你共个啥呀?先有情,然后才是其他。不是如何更好的赞美他,而是你内心发自内心的欣赏他吗。 赞美只是技术只是术,它背后是你发自内心的欣赏一个人的心,你关注正向的能力,你能看到他的优势资源的这种能力,这是要持久的训练的,然后才是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赞美。否则的话你就停留在一个形式上,这种赞美就会比较假,让人感觉很虚不真实。 我们自己要保持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但是你不可能在一开始就保持很放松的,这都要练的,练练才可以,怎么做到才知道适合不适合,主要凭感觉和喜欢吗?嗯,是的,除了凭感觉和喜欢之外,还有你一定要看这个学派的人性观。人性观就是你要去看看这个,你要专门去搜去看书,这个学派对于人是怎么理解的。一定要看这一块,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人性观的,没有人性观的构不成学派。每个心理学的派别都有自己的人性观。 我们焦点的人性观是人性向善,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他的当下尽了全力等等,这些都是焦点的人性观。 二、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语言。相对平和和诚恳,不要太激动,要保持非常好的一个咨询状态,要照顾好自己。自己内心是平静的,整个人的状态是稳定的,才去做咨询。 如果这一小段不能保持,那就要一切秉着对来访者负责任的态度为第一位。 咨询前的登记,问卷,协议,一般都要填写。如果你是做工作室的,要填登记表,问卷都可以填的。还有我们还要记得签咨询协议,尤其是做成年人咨询,一定要签咨询协议。 孩子的咨询尽量也要签。比如说抑郁或者其他一些情况,一定要签一个协议。万一忘了补签。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什么叫间接询问?您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那我一般可能就会问:看看今天来想聊点什么? 就是我们不是一开始上来就开始问的,先去问问他们有没有做过咨询,有没有了解,了不了解保密原则啊之类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感觉到安全与放松,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我们是一种接纳允许的态度,我们可以好奇去问他,但是人家说不说都随他,把权利交给他。 尤其青少年这一块,青少年特别不喜欢被控制,所以我们给青少年不能用控制,我们可以用反控制。什么叫反控制。反控制其实就是这种尊重,把权利交给他,交给他,他反而不那么想去做那件事情。交给他,由他来自己来思考:可能会怎么样。他就不再更多的想一定要让你感觉他跟你对着干之类的。我们很多时候在孩子小的时候有太多的控制,但慢慢的你要用反控制,反控制,不是控制。反控制,其实就是一种尊重。双方从那个你是专家的角色,慢慢成为你们都是专家的角色。这样的一种转化。孩子大了,你就要逐渐的认可他,也是一种他的生活的他自身的专家的这样的一种角色。 当然了,作为家长角色,你该指导可以有指导,该建议可以有建议,该要求可以有要求,该期待可以有期待。因为我们有时候会忘掉我们是家长角色。咨询师角色是咨询师角色,两码事儿,不要把角色弄混了,弄混了之后对我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反而给我们带来烦恼。其实就这个角色你该以前说的有效,你可以继续说呀。你现在学了欣赏,关注正向你该用用啊,他不矛盾呀,他不是绝对矛盾的,不是说你非此即彼了呀。 我们有的人学完之后可能包括学习他的心理学派别就不知道咋弄了,无所适从了。无所适从的时候把握两个点。第一个,你这个角色可以做什么?第二个点,有效继续无效改变,要不要做,怎么做,你要考虑的是有没有效?会不会有效?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不能明确表明这个咨询做几次之类的。 但是我们要明确表明这个咨询是否能做,就你了解一下情况之后,要明确表明是否能做。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将保密原则刻在你的骨子里 保密,这是很重要的职业伦理,应该说最为重要的职业伦理之一。保密原则,任何咨询都绕不开的保密原则。 将保密原则刻在你的骨子里。 1、保密的内容 一是求助者的个人资料。他个人的资料是要保密的,不能随意的去透露。 二是会谈的内容。谈了什么内容也不允许透露的。 三是心理测验的资料。也是不允许外传的,不透露、不打探不相关的内容。 2、保密例外:总结12个字:个人愿意、法律相关、人身安全。 一是个人愿意。征得他本人同意,愿意透露。你看求助者或者我们成为来访者同意透露的信息,我们是可以去告诉其他人的,但是告诉的时候要注意泄密在最小范围。跟孩子聊完之后,都要问一问。那接下来要跟你爸爸妈妈聊的话,有哪些是不能说的,有哪些是你希望他们知道的,都要跟他做探讨的。那不能说的就不说了。除非是属于伤人伤己之类的那些,事先都要告诉他的,这些你即使不让说这些,也是要说的,因为这些会有危险。那这在之前咨询协议里边都要说到的。 二是法律相关。如果警察上门,你不能直接就把东西都给他,资料都给他,那不行。那得有调令的,只给他需要的这个来访者的相关的部分,并且必须得有调令的情况下才能如此,泄密要在最小范围内。也不是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及。在他们这个工作需要的范围内,然后去满足我们作为公民应尽的义务,就可以。该签协议签协议,这都按照设置走,那么基本上不会出多大的问题,即使出了,可能相对还好,因为你按照伦理设置走。 三是人身安全。伤人伤己,或者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病之类的。这个时候可能我们也需要突破保密设置,这就是保密例外的一些情况。中国这个复杂的圈子里边,有的时候你要严格那样做的话也不行,那怎么办?尽量做,个人观念尽量做,同时又按照我们伦理的最高原则,不伤害原则。你最起码保底就是不伤害来访者。该说到的说到,不伤害,能对他有帮助,当然更好。 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这是总则。其他的细节是细节,总则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位,牢牢的把握总则,然后酌情而定。这就在具体的解释的时候,因为实际中都是很复杂的各种情况。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要向求助者说明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解决什么问题,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焦点解决最讲究的其实也是真诚。每个学派其实都格外讲究真诚。因为基本上都受那个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的影响,人本主义就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他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真诚,我们中国文化特别了不起的,孔子儒家排在第一的也是真诚。 我们中国人其实最讲究的其实都是真诚,把真诚放在修身的最高的位置。真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这个能做不能做到什么程度,咨询大概怎么回事,你都要告诉他的,这就是真诚的一部分。事先说完之后,他想来他就来,他不想来,他就不来。他想来就说明他接受了你这个咨询这些东西。这样的话你咨询就会很顺利,人家也不会对你有情绪,对你有很多的成见,都不会有,其实你就处于一种能让自己更拥有一个主动权的位置。不要把自己处于险地,处于一个被动位置。 一是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在心理咨询的伦理下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过程。 二是心理咨询如何进行? 在咨询室里边进行,通过谈话进行,并且需要很多次,需要持续。 三是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的是来访者的认知、情绪、行为问题,不能直接解决具体问题。就不能直接告诉他具体问题怎么做,但是可以通过知、情、行,让他自己解决具体问题,这是我们能做的事情。在长远来说,我们还能完善人格,这是我们能做的啊。不能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不能帮他解决具体问题。心理咨询师起到的是一个协助的作用,我们只是协助他,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你比他跑的还快,你比他还能,你比他懂得还多,你比他睿智,你比他着急那都不行的。我们只是协助。 7、 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有权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有权知道收费标准,有权终止心理咨询。同时,求助者有义务如实向心理咨询师说明情况,提供与自己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信息,要按照共同商定的时间表进行工作,按规定缴费等等。 8、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323 评论(15)

天才和笨蛋

认知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治疗功能;社会化功能。 1、心理咨询的功能包括? A、认知功能B、发展功能C、预防功能D、治疗功能E、社会化功能 2、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咨询的功能? A、认知功能B、治疗功能 C、发展功能 D、预防功能E、社会化功能 3、心理咨询的功能包括? A、认知功能 B、发展功能C、预防功能 D、治疗功能 E、社会化功能 4、心理治疗的功能包括? A、认知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防功能 D、治疗功能 E、社会化功能 5、心理咨询的功能包括? A、认知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防功能 D、治疗功能 E、社会化功能 6、心理咨询的功能包括?

21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