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5

a416066323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谈人的一生视频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aotiao1985

已采纳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但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前段时间,央视一个法制节目一度冲上热搜。

视频取自微博

23岁的窦女士和男朋友吵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去网吧见了网友,彻夜未归。

可没想到,这场出轨,让她染上了梅毒,肚子里的孩子也没能躲过一劫。

出生几天的婴儿,被扔在河边一个草丛里,身体通红、脸发青,早已没了呼吸。

我很想骂她一句“渣女”,但知道真相以后,我却骂不出来。

01

悲剧的背后,是一个让人唏嘘的家庭。

女孩从小几乎就没有得到过家里的重视,有什么事都只能藏在心里。

母亲懒得听,总是以“没空”作为推脱的借口;

父亲对她忽冷忽热,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她好,心情不好就暴打一顿。

15岁那年,父亲出轨,每天家里吵个不停,曾经最亲密的人如今恶言相对,多难听的话都骂得出来。

最后父母离婚,女孩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

“每天6点起床做饭,每天就是洗衣做饭,洗衣做饭。”

说起在父亲家的日子,她一边不停地戳手指,一边提高音量,仿佛在给自己打气,把多年来压抑在心里的痛都说出来。

每次被父亲打,她都不敢流下一滴眼泪,因为这只会激起父亲的怒火。

十五六岁,正是一个需要得到爱、得到关注的年纪。

同龄人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而她得到的只有漠视与伤害。

每次伤心难过之时,也都只能趁父亲不在,才可以跑出去放声大哭一场。

其实,女孩需要的真不多,只是想有个人听她说说话、关心她。

正好在这个时候,刘先生出现了。

尽管他已经40岁,离过婚、负债累累,还有一个12岁的儿子在老家。

但女孩一点都不介意,甚至卑微到尘埃里。

因为这是唯一一个对她好,会对她嘘寒问暖的人。

她抓住的不是这个人,而是对方给自己难得的好。

同时,她对于身边的亲密关系总是抱有极大的不安全感。

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怀疑对方,然后轻易分手、出轨。

毕竟在父母的关系当中,感情也不过如此。

原生家庭的不堪,只能让她负重前行。

02

多少人只骂渣女恋情不断,却不知她们在拿爱弥补内心那个大窟窿。

日剧《失恋巧克力职人》里的主角纱绘子,可以说是渣得明明白白。

出众的外表,迷倒万千男人。

日剧《失恋巧克力职人》视频片段

同时她也“来者不拒”,任何对她有意思的男生她都抱着“说不定可以发展”的心思,留做备胎,热情相待。

她还有一套对待男人的理论:

去联谊的时候,天气冷要穿少一点,晚上对男生发嗲说“好冷呀”,男生就会把外套借给你;

外出约会要挑选恰到好处的鞋跟高度,提高接吻成功率;

故意落些小东西制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日剧《失恋巧克力职人》剧照

既要霸道总裁式爱情,又要邻家男孩那样的贴心陪伴,也要有神秘男孩的纠缠。

对于纱绘子来说,感情重在体验,希望尝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关系。

为了生活安稳,最后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老公,但她无法忍受不被爱、忍受空窗期,所以她频频出轨。

评论里有人说她是“渣女”,有人说她恋爱成瘾、有病。

在我看来,她的确有病,但这都是童年落下的病根。

剧里面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结婚以后,纱绘子和丈夫的生活矛盾重重,丈夫还会家暴她。

一次被家暴后,她想离婚,但她妈妈怎么也不同意。

妈妈一脸嫌弃地劝她,嫁给家暴男挺好了,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又怎么舍得自己女儿受这么大委屈?

纱绘子妈妈的不在意,恰恰说明了,纱绘子的童年很缺爱。

父母对她不重视,对她的期待就是长大嫁人,从没有真心在意她、在乎她的感受、将她爱若珍宝。

从没被无条件爱过的纱绘子,从小就要揣摩他人的心思,努力讨人喜欢。

所以她才有一套自创的“吸引男人守则”。

外显的凶狠常常是内心软弱的折射。

从小没有感受过父母的温暖,甚至亲眼看着父母冷言相待,渐渐就会对冷漠习以为常,对维持一段稳定的关系失去信心。

她们不知道什么是爱,但她们知道自己需要被关怀。

享受被追、享受男生对自己好,但却不知道如何回馈;

没有很喜欢这些追求者,只是想看他们对自己好、为自己付出的样子;

但其实,她们只是为了掩盖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痕,用自私的方式开启自我保护机制。

只有渣得彻底,才能心安理得。

03

爱而不得的人,要么对爱失去信心,一遍遍“广集邮”,要么就在爱面前变得卑微,只敢通过跪舔来祈求被爱。

前段时间,我在知乎上看到有心理咨询师分享了W被“渣”的经历。

她谈了4次恋爱,几乎每一任男友都是渣男。

要么对方无故冷暴力、不回消息;要么和前任纠缠不清;要么手机里藏着几个暧昧对象;

后来断断续续谈过几次恋爱,但都没有持续太久。

W有时也很难过,明明只想谈一段平淡走心的恋爱,怎么成了“渣男收割机”了?

《春娇与志明》剧照

在和心理咨询师谈心的时候,W突然提到自己父母在她10岁时就离婚了。

从小,父母忙于工作,没什么时间关心她。

父亲忙于应酬很晚才回家,母亲生性敏感总怀疑他出轨,经常引起激烈的争吵,甚至动手。

但少不更事的W,一度觉得父母吵架、不和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

“如果我足够优秀,他们也许就不会吵架,不会离婚了。”

这些经历,在W内心留下了空缺和恐惧,她从中学就开始拍拖,每次都百分百投入:

给对方买几千块的耳机和游戏设备、每天做饭送到对方的公司、对方出差,她还买机票去找他......

只要对方给她一颗糖,她就能把身心全交出来,尽管这颗糖只是一句嘘寒问暖、甜言蜜语。

平时没怎么被呵护过的女孩,对爱是饥渴状态。

她们不愿意分辨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甚至可以自己劝服自己所有对方不合理的行为。

她们坚信,浪子一定会回头。

她们“缺爱”,对安全感和“被看见”有着单亲家庭式的疯狂执念。

在她们眼中,谈恋爱就是拼命对一个人好,这样才配得起对方的喜欢。

没有人告诉过她们正常的两性关系应该怎样,又因为没有得到家庭足够的关爱和重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缺乏自我认同感,只能在不断付出当中发现并认可自己的价值。

她们渴望爱,渴望遇到一个好人,却不知道好人、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普通直男做不到的惊喜浪漫和那悬在空中的“安全感”,渣男都能给你,于是你便乖乖缴械,还感动得泪流满面。

于是,好姑娘如你,总是源源不断地吸引渣男。

04

与其说她们是“渣女”或“渣男收割机”,不如说她们更像是在一片陌生黑暗的荒芜里,失去方向和安全感的求救者。

因为心中的执念,她们只能拼命地跑,拼命去寻找心中缺了的东西。

哪怕失去所有、哪怕低到泥土里,也一定要抓住点什么,哪怕不适合、哪怕是份扭曲的爱。

困在过往无法自洽、放不下创伤的经历,最后活成当初自己讨厌的样子。

钢铁的外表,内心却比谁都要柔软。

有人说,我们这一辈子都是在和自己和解、和自己不那么幸福的原生家庭和解。

也许,原生家庭的不堪让你伤痕累累;也许,父母冷漠的样子总会在某个失眠的夜晚不经意就想起;也许,看到别人一家出行,你会有点怅然失落......

心里的那个伤口,只要稍微碰到就疼。

但你要知道,伤口最终还是得靠自愈呀。

有些空洞,只能靠自己填满,抓住一根适合自己的救命稻草是很讲运气的事。

其实,自我治愈也没那么难,可能是工作上的一点小成就、可能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从自己身上获得快乐,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要让过去的伤痕定义今天的你。

你值得被如珠如宝地珍视,也值得被平等地尊重。

/

写在最后:

我是秦桑。

我有个朋友,隔三差五跟我吐槽说男朋友这不好那不够体贴,有时甚至会动手打她,无数次说要分手不再回头,转眼间又和男友和好。

一开始我挺不理解的,如果拍拖那么辛苦,为什么不能自己一个人好好呆着,等待下一段适合自己的爱情。

但后来我明白,因为从小学开始父母就忙于工作把她丢到寄宿学校里,周六日回家了父母也不怎么跟她说话,她很怕孤独、很怕一个人。

对于她来说,一个人,比两个人的纠缠更难受。

和渣男的纠缠,是她在治愈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填满原生家庭缺失的爱。

现在每当她来找我倾诉,我依然会听她说,但不会再给她建议。

因为有些伤口,只能靠自己积极治疗,努力愈合。作为朋友,倾听是我无声的支持。

希望每个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女孩,都可以找到自己最舒适的方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心理咨询师谈人的一生视频

135 评论(8)

墨墨姐姐

正因为缺爱,所以她们对爱充满了渴望。对于突如其来的爱,她们往往不辨真伪,结果却最终成为了渣女,其实她们是受害者。

219 评论(12)

一碗人间烟火

一、心里难受时要放声痛哭。哭泣是暂时缓解情绪压力的非常好的一个方法。心里难受时忍不住放声痛哭,这是对悲伤不可避免的自然反应,也是修复心灵非常自然且非常必要的第一步,不要忽略或跳过它。二、心里难受时,别一个人硬扛。心里难受时,告诉亲人你的感受,找一个温暖的怀抱或一个坚强的臂膀。或找一个密友,倾吐内心的烦闷。哪怕你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让他(她)静静地陪在身边也是一种安慰。在述说的过程中,你也会得到一种宣泄。三、心理难受时可以选择转移注意力如果有些东西越想越难过,那么就尽量不要去想它,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有空闲去想它。你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事物上,比如游泳、、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你还可以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事物。或者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四、心理难受怎么办之终极方法:窥探内心深处有道是:事出必有因。心理难受诱因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或是情感上的问题遭遇打击后,悲伤、孤独、空虚等消极情绪萦绕心头。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难受的问题,就要从它的原因入手。窥探内心深处,看看到底是什么左右了你的心。尽量用理性的思维分析导致你心里难受的原因,针对事件,彻底改变它。五、心理难受怎么办之:用心另眼看世界合理情绪疗法说:诱发心里难受的原因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人的想法。所以即使在你找诱发心里难受的生活事件后,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认知,释放我们的心。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遇到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谨记: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有奇迹人生难免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的确不容易,而这个社会和你差不多的人还很多,但是都在快乐的生活着。只要你努力对待每件事情,对生活认真一点,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么样,我相信再难受的心里都可以很好的渡过。

199 评论(14)

小七-279928530

因为缺爱的女孩子根本就不信任爱情,也不敢全心全意交付真心,所以宁愿成为渣女伤害别人,也不愿意自己被伤害。

314 评论(13)

莫小小爱吃肉

去年的十月,李子勋走了。在那个离别的秋天,也带走了金庸和李咏。 好一个令人悲伤的秋。 只能说,天妒英才。 如果,金庸终止了几代人的江湖梦,李咏带走了他留给观众的最后的笑声,那么,李子勋,则令国人骤然失去了一个可以走进心灵的大师。 那个五官清秀为人谦和的李子勋,也许还没有像金庸和李咏那样被观众所热爱,可是,在如今的时代,他和他的心理学专业却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他是中国第一批心理治疗师、心理督导师、精神科医生,也是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在业内,他不是最有资历的心理咨询师,然而,他的专业能力以及他在业内的影响力却是最有权威的。 他在央视的《心理访谈》,是午夜里为那些心灵失所的人带来的温暖光亮,也是受困于心又难以言喻的人的心灵知音。 有多少人,从他儒雅的微笑和温和的语言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他所懂得,他如春风化雨般的力量,感动着点化着迷路人。 又有多少人,投师他的门下,经他孜孜不倦地教导,最后也跟他一样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服务着成千上万的心理治疗需求者。并非他善施魔法,而是他比谁都具备专业能力,也比谁都愿意和有能力帮助每一个生命的改变。广博、深远、人性、智慧、柔和,是他的人格特质,也是他始终不变的执业宗旨。 他以最快的时间、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将心理学带到国人身边。并且,以他的人格魅力改写了心理学领域的格局。如今,心理咨询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心理咨询师也越来越专业。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节目中,他总是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完全没有业界大咖的高谈阔论,也没有满口的专业术语。他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生活化的语言去诠释心理学专业,用一颗热情、接纳的心和严谨的专业态度去帮助每一位来访者、求助者。除了受邀央视《心理访谈》,他同时也是《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的特邀心理专家,健康与时尚杂志《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的专栏作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忙于在节目中为大众解析案例,也忙于在诊室里为患者做疗愈,还要忙于对心理咨询师专业队伍的培训。 早在十几年前,他的名字被我所熟悉。那是在一本叫做《心理月刊》的杂志上。这是我当年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心理学的亲密接触。 杂志里,每一期都有李子勋老师的专栏。专栏中,除了对来访者的案例解析,还有一些由浅入深的心理学知识。他的文字浅显易懂,就像他本人一样平易近人。原本对我来说讳莫如深的心理学,却令我一点点喜欢上了它,并在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也因此记住了他的名字——李子勋。人称李子勋老师。后来,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知名杂志上,他的身影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央视节目中。 李子勋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李子勋就是心理学,心理学就是李子勋。这是很多人对心理学和李子勋的认知。 曾是文学青年的李子勋老师,凭着深厚的文学功力和丰富的专业经验,他写出了一部部深受读者喜欢的疗愈系作品。 他写有的《人生困境整理术》《早教的秘密》《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心灵飞舞》等多部作品,成为读者的心灵教科书,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作品中,他的文字像佛性文字充满智慧,也有着专业的理性和通俗易懂的特点。他对生命本身的诠释,客观,真实,又能给人带来积极阳光的正能量。以下是李子勋老师作品中的经典语录: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在完成自己,你经历得越多越丰满。不要为经历过的东西而后悔,经历的东西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都是生命中灿烂的东西,把任何体验当作资源来看,那将是无比丰盛的生命盛宴。 ​——《人生困境整理术》 不管我们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都是应当且自然的,不要为做了什么而后悔,也不要为没做什么而遗憾。 ——《为自己而活》 学校只有一把尺子,就是用分数来鉴定优生、差生,如果家长被学校的“价值观”绑架,那孩子就完蛋了。家长必须有不同的价值观,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 ——《家庭塑造孩子》 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会后悔自己做过什么,因为做过就是生命的获得,他只会后悔那些该做而未曾去做的事情,因为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获得了。—— 《你在为谁而活》 你不曾拥有他,也就谈不上要放弃他。你要放弃的是你内心的一个影子。——《你在为谁而活》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人生困境整理术》 ​​​饱满的爱情离不开痛苦。 ——李子勋 关于生命与死亡,记得李子勋曾经这样说:生命一定会来,又一定会走,从不停止亦不重复。它存在着,同时亦不存在。他来了,又走了。 他来时,微笑着奉献自己。如一把燃烧的火种,以星星之火 燎原大地。 他走时,一个人安静地离开。他朴素地上路,像极了他干干净净的一生。 我猜他走时,一如既往地保留着他儒雅的笑容。 ———谢谢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谨以此文缅怀李子勋老师。 .

30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