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fayewong
世界卫生组织(WTO)数据显示,全球超过亿人患有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根据估算,目前为止中国泛抑郁人数逾9500万。
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很多人都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
大数据显示,在中国平均每10万人口只配备了名精神科医生,而发达国家的精神科医生数量是中国的5倍之多,其在精神卫生领域每10万人口配备30名心理师,中国则只有不到2名。按此配比估算,当前我国在精神卫生领域至少存在42万的心理师人才缺口!而据新闻报道称,截至2017年底,中国精神科医师有万人,心理治疗师仅有6000人,行业缺口异常巨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调查,21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和地震,而是比自然灾害更严重的自身心理问题。心理科学统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比如常见的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孤独症)、强迫症,以及自身遇到的情感、婚姻、职场或亲子教育问题。
2020年9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总体目标:到2022年,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心理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
收入而言:基本上刚学没几个月的入门级小白每小时收费在200-300左右。平均成熟的咨询师在600-800之间。顶级咨询师价格平均在1200-1500左右,少部分商业化做的比较好的2k-3k的也有。
以上是单个咨询的收费,我们举例按正常的成熟心理咨询师来算吧。
一般成熟咨询师每个月的咨询量在:40-60节。也就是24000—48000之间。这还没算上外出演讲,上课等额外收入。
望采纳,回答不易,顺手点个赞吧~
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如果有关于心理考证、心理相关问题可以私聊或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尽力回答您的问题。
我是阿晨
首先,每个城市的心理咨询收费不同,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以广州为例,刚入行的实习心理咨询师,一般咨询费用为100-150元每小时;正式心理咨询师300元每小时;有经验的咨询师500元左右,资深咨询师800元左右,大师级的收费自定,1000或者2000元每小时都有。其次,心理咨询师的生存状况其实不是很好,如果你想自己开公司,当然上面的收入都归你自己,但成本也要自己承担,而且要承担没有客户的风险;如果你进入心理机构工作,那么你的收入一般是基本薪资(大概2000左右)+咨询费用提成(30%左右)。再次,根据你的情况,你有这样的经历固然是你的优势,但并不能成为你进入这个行业的必然前提条件,你要通过国家资格考试,咨询技能学习,工作经验积累等很多路要走,所以,要三思再定。最后,心理咨询是阳光行业,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必然为社会所需求和接受,但选择职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结合,才能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xiaoyimoon
2020年最后一周,有人开始复盘,有人展望,有些人踌躇而喜悦,也有些人忙碌而焦躁,对于还有一些人来说,这一年充满了丧失和哀伤。
很多很多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一年,包括我的亲人。
这一年有很多人都在面对和经历死亡这个议题。
人类的文明发展至今,我们依然无法战胜死亡恐惧,即使你我都清楚,分离和死亡是个既定事实,对于事实需要的是接受,接受生命的自然过程,接受它如影随形,永无消散。
我们一直有太多对成功、幸福与财富的唱诵,却极少能有让我们去思考和理解有关死亡和丧失的机会,直到我们亲历丧失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它们是那么的痛苦,那么的令人无法接受。
可事实是,丧失就是生命的一部分,除了生命的终结,还有被抛弃、放弃、分离、改变……可以说成长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丧失,我们与青春期的自己告别,我们与所爱之人分别,我们的理想和努力破灭,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所有的这些丧失一直都在,无法避免。
与此同时,这些丧失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是那些必然要经历的失去、离别、放弃让我们逐步成熟,如同《必要的丧失》书中的观点:“我们成了什么样的人以及过着哪种生活都是由我们的丧失经历决定的,无论这些经历是好还是坏。而 我们对于生命核心的理解就是我们对于丧失的理解 ”。
很残忍,却是真相。
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参加了纪慈恩临终关怀课程,6天的时间浸泡在死亡议题之中,内在的哀伤被搅动的愈发浓烈, 原来世间的爱和羁绊才是我们无法面对分离的最深的部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生与死从来都是共同存在的,当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分娩出来的那一刻,既是出生,也是丧失,因为婴儿从母体中被抛出的那一刻,也意味着与母亲肉体共生的分离,所以, 我们的人生是从丧失开始 。
婴儿来到这世间的那一声啼哭,即是一种最深的死亡恐惧的表达,随后是爱和关系让婴儿时期的我们活了下来,对母亲依附的需要让我们感受到了连接和美好,我们得以长大成人,开始看似不那么孤独。
最终,当我们要与这个世界或与一段关系分离时,我们带着爱的回忆和那些关系中的羁绊,继续一个人离开。生命需要穿越的依然是独自一人面对无尽的孤独和黑暗。 最大的丧失就是死亡,所以,我们的人生是以丧失结束。
如此,我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在“生”与“死”之间,在我们生命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去哀伤、去痛哭、抑或去唱诵这看似永无止尽的孤独之境。
直到,我们可以开始面对那些贯穿了我们一生的丧失。
在那6天的课程中,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纪慈恩老师曾在台湾的天使病房从事临终关怀,天使病房是专为10岁以下的重症儿童所设置的,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接受化学治疗,只进行死亡教育等有关的临终关怀以及舒缓治疗,纪慈恩老师在那里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在生命临终时,和她妈妈的一段对话:
我想,这一年,不论是疾病、灾难还是意外,突然间,有一部分人集体站在了生命进程的这一头,一起望向那一头,那些与我们永远分离的生命或关系,我们不得不去分离,不得不去哀悼,同时也让我们可以停下来,开始思考,关于自身、关于爱、关于生命本身的意义……
在那些过往的时间里,我们都太习惯去回避、忽略或否认生命终将面临的议题——死亡、孤独。
欧文·亚隆先生将这种孤独定义为 存在性的孤独 ,作为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先驱,他同样认为生命是一直与死亡相互依存的,死亡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对于死亡的毕生思考会使生命更为充实丰富,而不是使其贫瘠枯竭。
尽管肉体的死亡会毁掉人,但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人。
他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一书中,描述了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多年里,他为很多人将自己的危机与险境转为改变的机会所感动。那些癌症病人报告自己当前的生活更为充实,他们不再把生活推迟到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认识到,一个人能真正生活的只有当下。
事实上,人不可能比当下活得更久——“当下”一直伴随着你。 即便是在回顾过往生活的那一刻,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仍然在体验着、在生活着。
纪慈恩老师也说:
生死是小事,
活在当下才是大事。
“生”和“死”只占人生中的两天,
当下,却是全部的人生。
那本书中还列举了那些在危机和险境中的人们所做的转变,也许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个人成长”,他们不是悲观地将死亡看成生命痛苦的终结,而是认识到对死亡的预见能使人的生命更加丰富:
2020年 ,也许将会成为一些人生命中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年,可能出于丧失之痛,可能出于成长的蜕变,也可能出于感恩生命的开启。
那些贯穿一生的丧失 ,如果我们可以提升面对它们的能力,充分的哀悼,充分的告别,不再回避,也不再那么的恐惧,承认我们终将失去我们所爱的那些人,包括我们自己的生命,转而更加充分的活在当下,或许我们可以看到在拥有与失去的那一刻之外,生命本身的丰盛与圆满。
所有的发生终会结束,不论是喜悦,还是痛苦,在那些艰难穿越的哀伤之后,我们依然能够继续生活,并且活在当下,这是那些丧失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的可能, 更是生命本身最令人动容的自愈的能力。
愿你我能够带着对生命本身的欣赏和感恩,携手迈入2021年,祝福 [玫瑰]
来源 个人公众号:照心心理(id:zhaoxinpsy)
作者 赵昕
探索 生命内在本质的通道
真实而自由 | 缓慢而坚定
#心理咨询师说# # 心晴计划# #哀伤#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