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锅盖盖好
心理学专业,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分为三个方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8所开设心理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其中37所为师范类院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全国心理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作为全国心理学专业顶尖的高等学府,这里的心理学毕业生就业如何呢?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官方网站上,可以下载到的《心理学院2015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北师大心理学院2015届毕业生共计218人,总就业率为,乍看起来非常不错。可仔细探究会发现,其中升学(考硕/读博)36人,占比,出国(申硕/博)26人,占比,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单位用人证明)57人,占比,真正与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或劳动合同的96人,占比44%。
白白桃花
凛冬已至,历史扑面而来,时光流转倒退,年初,武汉,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被迫成为身处漩涡之中的主角。
一年前的今日,武汉宣布封城
一座大城,死守两月
暂停与重启,苦难与坚强,在这里汇聚
封城的76个日与夜
汽笛悲鸣、江水呜咽,血与泪流淌成河
时至今日,那个快意恩仇,充斥着人间烟火气的“热干面”,保持着它昂扬的复兴势头卷土重来,在生活平稳前行了这么久之后,梦回一年前的武汉,似乎都带了几分不真实感。
但是那些为身边人感染得病而悲痛不已的人们;那些为医疗物资缺失而奔走呼喊的人们;那些遗憾止步于2020的人们......或许,隐藏在微笑之下的影响与震撼,早已在无数武汉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每个名字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撕扯着一个或更多摇摇欲坠的家庭。许多人在这一年第一次意识到平凡生活的可贵,在疾病面前,连好好活着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想象死亡随时可能会来,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爱与珍惜。”
“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关于报名死亡咖啡馆的活动,想:没有经历过死亡的人,能聊出什么?抱着这样一种好奇的心理,我就来了。”第一次参加的妮可笑着说。
在武汉,一处特殊的死亡咖啡馆里,有这么一群人,将“死”大剌剌地摆在台面上来说。
原以为是一场严肃的生命谈话,但从踏入室内那一刻始,萌宠暖手袋、蛋糕、热茶、毛线桌布,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满满的温暖与治愈。
仅限12人的匿名谈话,让大家能在一片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疫情最无情的地方,就是让互相牵挂的人都被隔离开来。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最初我做这项工作,是因为要陪母亲与绝症作斗争,既是希望能帮助她缓解焦虑的情绪,也是帮助我自己。
过去的一年里,我全程参与了疫情期间的线上心理援助活动,听到了很多故事,但是更多的时候,电话那头并没有任何话语,只有漫长而悲恸的哭声。
我是一名临终关怀志愿者,在我做志愿者这段时间,研究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我们临终关怀里讲究临终前的“四道人生”:道爱、道谢、道歉、道别。
希望患者与家属间的牵挂能够落实,隔阂能够化解,能更平静安详地走完一生。但是我发现目前国内的人普遍更忌讳提及“死”这个字眼,希望未来大家都能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死亡。
@qianqian
我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处在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面对亲人走向不可逆人生路的年龄阶段。因为工作原因,更多时候我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度过了很多人漫长的一生。现在的我领悟到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为死亡做准备,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年我问父母,如果明天就要死了,你们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他们想了一下,说:“还没坐过飞机呢。”“那还不快去!”那一年他们去玩报的都是来回双飞的旅游团。把想干的事情干完,一辈子没白活,面对死亡才不会害怕。
@锤锤
我是一名学生,很幸运,到目前为止家人朋友身体都很健康,没有切实面对过死亡。小时候因为不合群,老想着跳楼一了百了,那个时候并没有把“死”当作一件很有敬畏感的事情。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经历了2020,对死亡的思考也更多了起来。
我渐渐明白了亲人的联结可以让人撑过死亡的病痛,作为独生女,我也会担忧未来一个人要如何扛起骨灰盒和遗像。现在的我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也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承担,多多陪伴家人。
或平淡,或感动,或治愈,在短短2小时的对话里无限循环。这里没有怪力乱神,也不是丧亲辅导,只是一群人开放心胸、扩宽视野的生命对话。
是尊重倾听、没有评判的畅所欲言,是打破传统禁忌、直面死亡恐惧的尝试,也是一次自我探索、触碰价值信念边界的挑战。
诚如歌德所说,我们死后的世界,一如我们出生前的世界。我们之所以谈论死,是为了明白如何更有意义地活着。
只有全然地面对和拥抱死亡,才能更加懂得此刻拥有的呼吸和心跳,对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都会面临失去,我们都害怕失去,面对这种害怕最有力的反击方式,就是认真活好每一分,每一秒。
蜉蝣的一生只有24小时,海龟的一生却可以跨越几个世纪,活在当下,行在当下,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超越死亡本身,衡量生命的长度。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或许就是2020年存在的意义。它让我们切实地体味到动荡、毁蚀和心碎,却也让我们在触底之后愈发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
在不能见面的时候,我们习惯了戴口罩、勤洗手;不能出门的日子,我们发现了家也能变成游乐园;不能点外卖的日子,我们亲身体会到柴米油盐的烟火气。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可以珍惜的小美好,也许当你爱上生活的那一刻,就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
过去的一年,我们都在奋力逃离混乱,或许是最糟糕的一年,却也是最温暖的一年。对“生”的渴望,让我们更容易被平凡小事所打动,也比任何时候更懂得“珍惜”的奥义。
每一个我们,都要学会告别,但绝不遗忘。这趟心灵旅程让每个人都抱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未来的希望,努力地活着。
新的一年,愿你勇气比恐惧多一点,坚持和热爱长一点,自律和自由久一点,永远满怀期待。
编 辑 / 水星星
设 计/ 阿渣、YOGO
拍 摄 / 刘哈哈、七万
校 对 / 昕大大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tinahe0101
花艺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舞蹈音乐类导师、行政类
一、花艺师
大多数女孩子都是比较喜欢花草的,如果能以花草为伴,把侍弄花草作为一份工作也是不错的人生选择。花艺师需要细心、耐心和眼光,这是女性天生具有的优点。节日、婚礼等活动都需要专业的花艺师进行设计和装饰,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巨大的。
二、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学习心理学不仅是为了救人,更是为了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国家的心理咨询市场还有待规范,正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填补市场空缺。
三、营养师
经济地快速发展,人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不被社会淘汰,衍生了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与行为,身体从而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脊椎病等。营养师这个职业也开始慢慢热起来。营养师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征为其量身定做健康计划。这个工作需要的主要是沟通、专业能力,这是比较适合女性的。
四、舞蹈音乐类导师
利用自己的所学专业可以开设辅导班,这种培训工作自由,环境和氛围也越快,收入当然比上班要好。
五、行政类
公司里面行政类的工作压力较小,人际关系也较简单。上班也比较轻松。行政类的工作非常适合女孩子。
卡布奇诺有点
心理学就业去向至少分为三大类:一是做学术;二是进企业;三是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做学术角度而言,心理学专业同学可成为高校老师、科研人员,师范类院校多位优秀毕业生修习教育心理学,其中很多想留校做老师,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进程。而相应地,科研人员全职进行心理学学术研究,通常就业方向是高校的心理学研究所或科研院所。进企业角度而言,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在洞悉内心想法方面更有优势,从而在人力资源类型的岗位通常都表现突出。此外,很多院校的应用心理硕士会选择用户体验师或市场调研师的职位,在这样的岗位上同样发展不错。
qq小妹头
1、心理咨询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有很多的生活、工作压力,造成了心理上的亚健康,甚至“患病”。所以,现在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也开始热起来,收入按小时计算。心理咨询师是要一直学习的,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见过的案例也越多,女性善倾听和安慰,从事这个工作应该不错。
2、教师
教师大家都知道,大部分都是女老师。每天下班准时,每年寒暑假,室内办公,工作较为轻松,女性又比较有耐心,教育行业也是越来越受重视的,女性当老师也比较适合。不过要是当幼师或者高中的老师还是比较辛苦的。
3、会计
考取会计证之后可以进事务所,也可以进企业当会计,当然还可以从事咨询类的岗位,现在大家对个人理财的需求都比较大。
4、人力资源师
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中的人事部门已转化为人力资源部门,而掌握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极其稀少,据了解HR人才的缺口在全国达50万人以上,所以说现在这个行业也是比较吃香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