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5

damaodaomao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抗疫医生的心理咨询师是谁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hen251791802

已采纳

1、王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与钟老齐名,大胆提出建设方舱医院的设想。

让武汉在短短24小时之内,迅速建成3所“方舱医院”,增加了4000多张床位,是火神山医院床位的4倍还多。

2、王行环

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一切为病人着想”,是王行环的座右铭。“尽量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

3、张定宇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疫情狙击手,身患渐冻症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这位硬汉、这位狙击手眼中只有一个目标---新冠状病毒,狙击、狙击、再狙击。

4、张思兵

武汉火神山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2003抗击非典年他和他的医院做到了三个“零感染”,援建小汤山医院,这次抗疫临危受命,他要把救治流程搞好,因为流程很重要。

5、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打赢这场战役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抗疫医生的心理咨询师是谁

286 评论(13)

单曲5678

1、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次临危受命,挂帅亲征,敢于发声,家喻户晓,一声号令,全民不动,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战士,更是一位国士。

2、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打赢这场战役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3、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化专家,病毒终结者,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

4、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心理治疗师,他在和人们调侃的同时医治着疫情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离也是战士,病毒都给你闷死了”成为抗疫的名句。

5、张继先: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疫情上报第一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急病人所急,“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疫情之下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1、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

作为这场人民战争的指挥中枢,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担当,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极大地稳定了党心和民心,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凝聚起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2、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抗击疫情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可靠制度保障。

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的综合实力

在这样一场大灾大难面前,能够做到医疗救助跟得上和各方面物资充足供应,是因为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化建设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因为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强大的资源动员和调配能力。

107 评论(9)

相信自己我能

1、 何建华。

男,蒙古族,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2019年11月任育文派出所三级警长。为配合防疫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巡逻防范工作。

2、包长命。

男,蒙古族,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卫生室乡村医生。2003年曾经参加过阻击“非典”战役。疫情期间,身有残疾的他勇敢冲在防“疫”一线,承担起全嘎查30多名返乡人员的排查和健康检测工作。

一身白大褂、一只口罩、一副手套,就是他的全部“防护”装备。2020年1月27日,他突发脑出血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线,生命定格在了50岁。

3、秦红。

男,生前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西宝龙山嘎查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他一直冲锋在前,带领嘎查两委成员,第一时间组建起“村干部+党员+乡医”的防控“尖刀班”,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防控网格,采取“包组连户、责任到人”的方式。

做到找到人、管住人、守好门。2020年2月2日清晨,已经9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的秦红,倒在了距离村部300米的乡村小路上,生命定格在了48岁。

4、王玉柱。

男,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查干宝浩嘎查驻村工作队员。疫情发生之后,王玉柱第一个报名,主动请缨坚守一线。

敲开车窗、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连续17天,他几乎“钉”在了堵卡站。2020年2月16日,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发作,王玉柱在去医院救治的途中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

5、滕逸鹤。

女,生前系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一中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与社区干部们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入户排查、站岗值守、组织调度、筹集物资,用实际行动筑牢社区防疫防线。2020年2月21日,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47岁。

217 评论(13)

szcarol617

从张院长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医者仁心。他不仅是一名合格的院长,更是一位优秀的医务工作人员。从2020年初,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他就一直忙碌在抗疫一线道路上,尽管自身行动不便,但还是事事亲为,这样一份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不已。

如果不是这场新冠疫情,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晓,还有张院长,这样一位好医生存在。他用自己的医德行为,救治了无数病人,也让自己受到了他人尊重。

张院长自身患有渐冻症,如果不是被报道出来,相信很多人对渐冻症一无所知。患上这种疾病,病情如名字,身体会慢慢失去灵活和协调,犹如被“冻僵”一般。

同样疾病放在他人身上,可能已经怨天尤人,或者开启了退休养病模式。而张院长在疫情爆发后,便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一方面担心疫情传播,另一方面也担心年轻医生经验不足,不能够很好处理突发情况。

就这样从2020年开始,一直抗疫到2022年,历经了两个年头,张院长依然站在抗疫前线,同大家一起阻击疫情。

渐冻症根本不能得到彻底治疗,这一点身为医生的张院长,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我想他会坚守在一线,也正是因为自身具有舍己为人精神,他想要在自己还能够活动时候,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也让更多人,能够得到自己的帮助。

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也值得我们去效仿学习。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可能张院长,会得到更好治疗。疫情之下忙碌的他,牺牲了很多治疗疾病时间。

新冠疫情爆发,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优秀医务人员名字。有了他们的奋战,才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让我们的生活重归平静祥和。

175 评论(11)

浅葱de琴

1、 何建华

男,蒙古族,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2019年11月任育文派出所三级警长。为配合防疫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巡逻防范工作,2020年1月26日何建华主动请缨到人流量较大的突泉县汽车客运站开展工作,连续工作到13时许,他突感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21时许,何建华因小脑出血医治无效,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2岁。

2、包长命

男,蒙古族,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察尔森镇沙力根嘎查卫生室乡村医生。2003年曾经参加过阻击“非典”战役。疫情期间,身有残疾的他勇敢冲在防“疫”一线,承担起全嘎查30多名返乡人员的排查和健康检测工作。一身白大褂、一只口罩、一副手套,就是他的全部“防护”装备。2020年1月27日,他突发脑出血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线,生命定格在了50岁。

3、秦红

男,生前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西宝龙山嘎查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他一直冲锋在前,带领嘎查两委成员,第一时间组建起“村干部+党员+乡医”的防控“尖刀班”,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防控网格,采取“包组连户、责任到人”的方式,做到找到人、管住人、守好门。2020年2月2日清晨,已经9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的秦红,倒在了距离村部300米的乡村小路上,生命定格在了48岁。

4、王玉柱

男,生前系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查干宝浩嘎查驻村工作队员。疫情发生之后,王玉柱第一个报名,主动请缨坚守一线。连续17天,他几乎“钉”在了堵卡站。2020年2月16日,因过度劳累导致心脏病发作,王玉柱在去医院救治的途中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3岁。

5、滕逸鹤

女,生前系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一中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与社区干部们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入户排查、站岗值守、组织调度、筹集物资,用实际行动筑牢社区防疫防线。2020年2月21日,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47岁。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向抗击疫情中牺牲的内蒙古英雄致敬

273 评论(15)

hsx1314520

5月12日,宜昌一位抗疫医生,带着6岁的儿子自杀了。

警察在介入后表示,自杀源于家庭矛盾。

很多人好奇,疫情都扛过去了,什么样的家庭纠纷,会让这位父亲带着孩子,走上绝路?

事实上,这样的新闻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携子自杀的主角,都是母亲居多。

比如,在这之前,4月27日,长沙的一位妈妈,一位海归女博士,就带着才几个月大的女儿,从顶楼阳台一跃而下。

再往前推,去年福建漳州的一位28岁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自杀的新闻,也一度让人震惊心痛到说不出话。

这种父母携带孩子一起自杀的现象,并不是国内独有。

一位外国心理学家研究了几十位携子自杀的案例后,将这种自杀分为母体杀子和父体杀子。

是的,国外关于这种自杀的定性,主要是谋杀。

首先是犯了谋杀罪,剥夺了别人的生命权;其次才是自杀,自我决定放弃生命;最后,是伤害儿童罪,而伤害儿童,在国外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但如果不能换位思考,不能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那么批评和定罪是无意义的。

所以,这位心理学家,从中总结了五种共同的心理动因,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也会让一些家庭保持警惕和预防。

精神病学教授,兼心理学家Phillip Resnik,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母亲通常在自杀前,都会先杀了孩子,而一些父亲在自杀前,也会杀了孩子,或者杀了全家,这让他感到好奇,这些自杀前杀子的人,是出于什么心理要杀掉自己的孩子,并进而自杀?

于是,他追踪了很多携子自杀者,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尸检,想要找到答案。

梅根·亨斯曼,在2015年认罪,她在几年时间内,勒死了6个婴儿,并将他们的尸体放在塑料袋中,存放在地上车库,直到她的丈夫在2014年发现。

在接受无期徒刑之前,她在法庭的一份声明中说: 我还没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成为这些小婴儿的母亲。而且我想以某种方式避免我给他们带来的可怕生活。

珍妮特·米歇尔·霍斯,在2007年,将她3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锁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加油站,并将他们刺死。她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被魔鬼所控制,她是为了帮助他们。

在审判中,她被检查为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并因精神错乱而被判无罪,送往精神病院。

迪安娜·兰妮,2003年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家中,用一块大石头砸死了年龄分别是8岁,6岁,和14个月的儿子。她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妇女,她坚称,上帝要她杀了自己的孩子,以此作为对信仰的检测。

她因精神病幻想而犯下罪行,被送往国立精神病院,2012年治愈后释放,余生痛不欲生。

安德里亚·耶茨,2001年在德克萨斯州的家用浴缸中,淹死了5个自己的孩子。她告诉精神病医生:我的孩子们不是正义的,他们注定要在地狱的火焰中灭亡。

她有抑郁症,产后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和自杀未遂的历史,最终被判无罪。

苏珊·尤班克斯,与老公吵架后,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家中,枪杀了4至14岁的4个儿子,然后,她朝着腹部开枪杀了自己。心理医生说,她当时正处于离婚状态,杀了孩子是为了报复伤害自己的男人。

在给丈夫的信中,她写道: 你抛弃了我,我失去了所有我爱的人。现在,你该尝尝这种滋味了。

苏珊·史密斯,报警告诉警察,一名来自南卡罗来纳州的黑人,偷走了她的车子,并绑架了她的3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才14个月大。

她后来承认说,她的动机是她新认识的男朋友,她老板的儿子告诉她,之所以结束和她的关系,是因为她有三个麻烦的孩子。

多拉·布恩罗斯特罗,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刺伤了9岁,8岁,和4岁的两个女儿和儿子。她被指控策划谋杀和伤害孩子。

在法庭上她承认,她伤害孩子的初衷是,报复他的前夫,并构陷他的前夫伤害孩子,只可惜没有实现。

弗朗西斯·牛顿,被指控枪杀了丈夫,7岁的儿子和21个月大的女儿。警察发现,在这之前,她为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购买了保险。

在后来的审判中,她表示自己婚后生活痛苦不堪,她只是希望逃避失败的生活,渴望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西瑞·维斯特西尔,将自己16个月的女儿,放进了准备好的五加仑水桶中,活活淹死后,朝自己的头部开枪自杀。

警察在后来的调查中发现,她的生活陷入困窘,自觉无法给予孩子很好的生活,所以绝望的她选择带着孩子离开。

迪娜·施洛瑟,在2004年杀死了她11个月大的儿子,然后自杀,她说,儿子患有严重的慢性身体残疾,她受不了看着他痛苦的活着,所以选择杀了孩子后,陪着他一起离开。

在日记里,她写道: 我们将在天堂团聚,那里一切闪现着光辉和美好。

……

瑞斯尼克说,携子自杀从总体上来说,可以总结为这5个动机: 利他心理,急性精神病,意外,觉得孩子是障碍,以及报复配偶。

女性多集中在利他心理,和急性精神病。因为意外杀死孩子,不想要孩子,或者报复配偶的行为,只占据极少数的案例。

首先利他主义,是指母亲出现严重精神问题,或者生存困境,她们自觉无法照顾孩子,或者没有办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因为绝望,或者本着为孩子好的心理,她们会先杀了孩子再自杀。

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埃里克森博士佐证了这种说法: 女性更有可能通过忽视或极端压力,甚至是误导的利他主义杀死孩子。

埃里克森说:在很多杀了孩子再自杀的母亲中,通常都充满着一种畸形的美德,一种变态的怜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她们认为孩子离不开自己,她们认为自己和孩子联结为一体,有权为孩子决定以后的人生。

女人经常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延伸,母亲自杀与谋杀孩子之间的界线因此变得模糊

而从文化上讲,人们期望妇女贤惠,孕产和养育。这是社会文化赋予女性的理想化气质,但很多女人在生产后,发现自己无法做到,无法达到期望和准则时,不仅让她们容易陷入自责,容易患上严重的心理问题,还容易因为对理想化母亲的偏执,让让自己走向对立面,做出完全相反的举动。

所以,从总体上而言,母亲携子自杀,更多是出于病态性利他心理,以及急性抑郁症,精神病等问题。

而男性携子自杀,却常常出于不同的原因。

2011年5月,26岁的盖里·莱尔莫,在位于爱荷华州的家中,枪杀了自己的两个小儿子,以及22岁的妻子,和妻子19岁的妹妹,并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开枪自杀。

在随后的调查中显示,他和妻子因为很多家庭矛盾和纠纷,才产生随后的犯罪行为。

2010年2月,尼古拉斯·培根开枪打死了8个月的儿子,随后开枪自杀。在留给妻子纳西的语音邮件里,他威胁要杀死儿子,然后自杀。妻子很快报警,但是晚了一步。

妻子后来表示,自己和丈夫的感情出现问题,正在协商离婚。

2008年8月,50岁的失落的百万富翁克里斯·福斯特,在睡觉时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女儿。然后砸毁了他们价值120万英镑的豪宅。随着大火吞没了这座房子,福斯特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他后来死于大火。

心理咨询师后来研究说,这个做生意失败的商人,是在找回最后的控制权。

因为虽然他的生意失败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家人并不会因此就陷入绝境。

研究人员认为: 这是一种绝望的方式,而且是不正当的,因为在获得控制权的同时他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这个人陷入了一种心态:如果我不能拥有,那么没有人可以。这是他最后掌握主动权的时候。

和母体杀子不同,父体杀子,大多集中于报复配偶,以及夺回控制权。

当男人发现自己失去财务,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控制权时,他们经常出于报复伴侣,或者最后一次掌握主动权和控制权,而选择杀害孩子和自己。

很多父亲会给妻子留下纸条:你现在不能拥有他们了,我已经把他们带走了。

当然,一定程度上,病态的利他主义,也是一种控制权的夺取,最后一次主导自己的命运。

例如很多母亲会留下遗言: 我和孩子们现在处于平和状态,我把他们带到更好的地方了。

对于很多父母而言,携子自杀,是一次夺回权力和控制权的绝望之旅。

很多时候,我们谈论男女平等,谈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伤害,其实,父权制社会对男性的伤害也很大。

父权制文化下,很多母亲容易在产子后,因为社会理想期待和产后身体原因,以及承担主要的育儿职责,而出现严重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但是父权制文化下,很多男性,不仅不会表达和处理情感和情绪,甚至没有感受和分辨自己情绪的能力。

当一个女人在聚会中,遇到一个拿自己开玩笑的女性时,女人可以敏锐的感知并予以回击。

比如,一个皮肤黝黑的女孩,如果在聚会中,另一个皮肤白皙的女孩说,哎呀,真羡慕你,天然健康的肤色,出门都不怕太阳。

这个时候,这名肤色黑一点的女孩,可以迅速识别自己被嘲笑了,而旁边的女性也能在隐晦的表达的感受到对方言辞的不善,并明确表态,和站。但在男性群体中,这种意识很少见。

女性天生可以敏感的察觉嘲笑,讽刺,欺凌,迅速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允许自己反唇相讥,厌恶对方,甚至背地里表达不满。

但是男性不行,父权制文化要求男性大度,勇敢,不拘小节,不表露情绪,不流露脆弱,甚至处于绝对的控制和领导地位。

后果是久而久之,很多男性在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

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婚姻心理学:婚姻是最后的修行》中,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妻子对丈夫说,为何你每次参加完同学聚会回来,心情都不太好。丈夫反问说:我心情不好吗?

他从大学毕业后,就每周都参加这个同城的同学聚会,风雨无阻却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参加完后心情会不好。在妻子的引导下,他才发现,他是因为讨厌聚会中的一个同学,但是奇怪的是,他还常常去见这个人。

后来在妻子的要求下,他不再去见这个人之后,心情也好很多。

这是因为男性不太去关注自己细微的情绪变化,在父权制文化中,男性因为细节性问题而生气,是懦弱和可耻的。

但其实,男人和女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遇到讨厌的人和讨厌的事,都会下意识的生气,郁闷,规避。

但女性允许自己小心眼的发泄出来,甚至规避去见这个人,男性却因为压抑自己的感受,甚至于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厌恶,而长期让自己陷入低气压。

女性朋友之间见面,通常会谈论对方最近心情怎么样,谈论我讨厌谁反感谁,男性见面通常会聊和自己无关的社会新闻和政治,心理学家认为,他们对政治等问题的关注,和喜好厌恶的明确表示,犀利的观点等,都是自身情绪的无形转移。

所以,男女两性关系中,很多时候需要来自女性的引导。当女性不愿意去引导时,关系往往会走向失控。

而父权制社会要求男人处于控制地位,导致他们往往会做出失控的举动,来夺回控制权。

当男性完全被父权制文化建构,却又无法满足父权制文化中对男性的要求时,他们会怎么办?

很多被这种文化建构的男人,会采用施暴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有些越是没有本事,在父权制社会一无是处的男人,越是倾向于殴打妻儿,通过暴力手段证明自己。

而发生在宜昌的这位抗疫医生身上的悲剧,最让我担心和难受的有两点。

首先,我害怕他在经历过疫情之后,存在心理创伤或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他自己没有意识到,并最终在家庭矛盾的爆发中,走向了失控。

其次,如果他出于报复妻子的心理而携子自杀,那这是最让人难受的一点,因为这证明他还爱妻子,而赢回一个女人的心有无数种方式,处理家庭纠纷也有无数种办法,但他选择了最傻的方式。

有人曾问,为何心理咨询师们总是怀着悲悯之心。

大约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上,遍地都是受伤的人吧。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

102 评论(11)

coloredglaze

1、张思兵:武汉火神山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2003抗击非典年他和他的医院做到了三个“零感染”,援建小汤山医院,这次抗疫临危受命,他要把救治流程搞好,因为流程很重要。

2、王行环: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一切为病人着想”,是王行环的座右铭。“尽量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截至2月16日,雷神山医院收治患者总人数近600人。

3、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与钟老齐名,大胆提出建设方舱医院的设想,让武汉在短短24小时之内,迅速建成3所“方舱医院”,增加了4000多张床位,是火神山医院床位的4倍还多。

4、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心理治疗师,他在和人们调侃的同时医治着疫情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离也是战士,病毒都给你闷死了”,“都在歌颂医生,完整说法应该是医护人员”,“防火防盗防同事”成为抗疫的名句。

5、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打赢这场战役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李兰娟主要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

10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