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6

qq1138566105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的同理心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兜兜有糖sd

已采纳

同理心 又被称为换位思考,是说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主动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同理心主要表现在情绪自控、倾听能力换位思考、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同理心 有以下几个原则要遵循:1、别人对待我的方式取决于我怎样去对待别人。2、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要先去理解他人。将心比心,才能被理解。3、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4、想和谐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理解自己的想法,只有先改变自己。5、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6、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同理心是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我认为,无论在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体察他人意愿、乐于理解并帮助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的信任。

心理咨询师的同理心

119 评论(8)

2007sunart

同理心其实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共情能力,就是别人说的话,经历的事,你虽然是旁观者,但是你也能做到感同身受,能感受到那种情绪,这就是同理心。有些人天生就有很好的同理心,就是感情丰富,能理解到别人所说的事,所表达的 情感 。大部分人同理心会慢慢提高,因为随着经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喜怒哀乐都体会过,你就能体会到别人经历同样的事的时候的感受。比如上学时候总听大人说还是上学好,你不理解,但是真正工作了,就知道了,因为上学无忧无虑,学习好努力就可以,而成人 社会 ,不是努力就可以解决一切的事的。再当有人和你说上学好的时候,你就能理解他的感受了,因为你经历了。但是同理心其实只是程度上的,因为世界上谁经历的事都不完全一样,尤其是幸福的人有着一样的幸福,无非是程度的区别,各不幸的人却有着各自的不幸。从自身角度出发,没经历过,想去感同身受总是很难的。所以与其说怎么培养同理心,不如说怎么尽量去理解别人,去换位思考,做出理解的态度。很多时候不是人与人之间是否有同理心的区别,而是你愿不愿意,想不想去换位思考,去理解帮助别人。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 健康 服务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做学生的心理 健康 教育与咨询工作,有时也参与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同理心 ” 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咨询特质之一,是我们在培训心理咨询师时经常要讲到和强调的,对你提出的“同理心是什么心态,如何培养?”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对同理心的理解来回答你的提问。 同理心,不仅是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一种感受来访者内心世界的感受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感受他人 情感 的能力。 第一,同理心,又被称为共情、神入、同感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投情等。 它是我们对他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的一种能力。这种对他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包括,一是我们通过他人的言行来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 情感 和思维,二是我们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握他人的体验与经历。 同理心是一种增进人与人之间 情感 感受和思想理解的心理过程,它有助于我们把握他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同理心让他人感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促进人际交往;我们对他人的同理,可以促进他人进行深入的自我 探索 ,全面的认识自己。第二,如何培养同理心呢?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 社会 动物,要与他人交往和互动,这也是人类 社会 最显著的特点;而同理心就是表现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 情感 态度,即我们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对他人的理解,以及对他人 情感 的感受。 要提高我们的同理心能力,首先要培养我们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几个人际交往特质,即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这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关系的核心。其次,同理心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一是在人际交往中要站在他人的立场看问题;二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把你对他的理解适时表达出来;三是在与他人互动沟通中要及时表达同理心,但也要因人而异;四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和所处地位,不能越位、越界;五是在人际互动中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特别是眼神;六是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专注,注意听他人说,不要打断。评判他人所说。同理心,就是穿他人的鞋,走他人的路。 同理心,就是我能感受到你的感受,你能感受到我对你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适时表达出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尽管会受到很多人拍砖的攻击,我还是这么认为。站在自我的立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不是世界有你我他。回归到问题本身, 认知同理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有意识的认知,发生在意识层次。 情绪同理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化反应,发生在潜意识层次。 同理心关怀,整合了认知同理心和情绪同理心,提供一个方案去解决别人的痛苦。要有系统思维,能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一个人感知的范围越大,往往相应的就越具有同理心一个人感知的范围越小,往往就很难发展出相应的同理心 这实质是联系的观点 人跟人之间的联系,其实是一个系统 你看到的系统越大,你就不会钻入局部 系统越大 意识着你看到的联系能跨越的【时间】越长 能跨越的【空间】越远 把不相关的要素联系起来 你就必须更有感知力 而这就反过来要求你必须更有同理心 训练自己的系统思维,可以很好的改善人的同理心。 风靡世界的设计思维,第一步就是同理心【移情】没有这一点同理心 设计思维就不能成立了。 训练自己的系统思维,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你看到的系统越大,你就会相应的越具有同理心。 你好、我好、他好、世界好。 这样的人会很有同理心的。 你看到的系统只有你一个孤立的结点时 同理心就跟你没什么关系了同理心不是一种心态,是心理学、心理咨询中常用的一项技能。同理心(Empathy),也译做“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 情感 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180 评论(14)

ellalikesyou

同理心并不是一个外来的词汇或者专属于心理学的词汇,我们常用的说法比如“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它可以初步理解为“换位思考”,不过仅仅是思考还不够,还需要“换位感受”,“换位行动”。同理心发达的人,能够知道对方想什么,要什么,并作出相应的行为,他肯定也是一个情商高的人,同时是一个让人喜欢、愿意与之相处的人,当然也具备了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潜质。同理心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 理解对方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和肢体。这是最简单的层次,当然也是很困难的层次;这是区分一个人有无同理心的基本点。小孩子在商场,告诉妈妈说:“妈妈,我想要玩具车......”pia,这位妈妈给了孩子一巴掌,“车车车,一天到晚就知道车,走回家。”这是非常典型的同理心极度匮乏症,她听到了孩子的言语可能也看到了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神,孩子简单的言语或行为,瞬间就刺激了她的敏感神经(可能是某种愤怒、压抑或者急迫),哪里会去理解呢?有同理心的妈妈会怎样表达呢?“宝贝,我听到了你说想要玩具车,妈妈知道了。......”So easy!简单重复对方的言语,即表明你关注到了,你理解了。当然,你不理解的话,可以附加一句“这是什么意思呢?”除了言语,我们更多的可以关注对方的肢体和表情,这方面的理解能力几乎是人的天赋能力,无需刻意的学习。当然,有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一个人笑着说“我离婚了”,这里面表达的意思可能就复杂多了。同理心缺乏的人往往会回应:“你怎么离婚了呢?”或者“我就说早该离婚了。”具备基本同理心的人一般会说:“离婚了,有什么好笑的?”缺乏同理心的人,多表现为以己度人,困于自身的情绪、执念或动机,缺乏换位的能力。和他们相处起来,压抑、难受、别扭、憋得慌,离得越远越好。第二层境界: 理解对方未表达的情绪、情感、动机和思维。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他想着某样事情,却说着无关紧要的事情,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说或者不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男士搞不懂“你好坏”等于“喜欢你”的原因。当然,如果你具备基本的同理心,却无法解读对方未表达的深意的话,说明你有心,但有些笨笨的。你关注到了对方,也觉察到了他的言语、行为和肢体,你已经开始换位了,但是换位不深。举个例子吧!老公刚进家门。老婆说:“老公,你总算回来了。你都不知道今天家里有多脏!”老公答:“是吗?我看看。”老婆不悦:“今天孩子一点不省心,老是哭。”老公答:“真的啊!我去哄哄她。”老婆怒:“奶粉快没了。”老公穿鞋:“我这就去买。”试问:此时,这位老婆所说真的是内心所需吗?如果说一句抱怨,可能是真的。可是接连三句,这位老公都没有听出其中深意,确实有些笨。如果某位男士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可以问问身边的女士。当然,也需要举一个反例:老公刚进家门。老婆抱怨:“家里脏,带孩子累,奶粉没有了......”老公怒:“吵什么吵,烦不烦!”这位老公脾气有点大,情商也可能有点低,同理心也有点可能不到位。问题来了,老婆接下来如何回应,是同理心发达的表现?参考答案:“老公,看你生这么大气干啥,我就撒个娇。是不是外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啊?”0分答案:“凶什么凶,不知道别人在家多辛苦.....” 第三层境界: 给对方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同理心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而在对方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是一种默契,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我还没说可惜,你已经在叹息。”一个痛哭的人,此时最需要的可能不是建议,也不要你理解他的情绪(因为如此明显),他需要的仅仅是安全可以哭诉的环境、陪伴和纸巾。我的一位求助者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在咨询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曾经的创伤重新回到心底,她有一连几天时间,内心很痛苦无力,情绪也很糟糕。一天晚上,躺在身边的孩子,对她说:“妈妈,我好舍不得你!”......她紧紧的搂住孩子,感觉好满足好温暖,此刻她似乎比孩子更需要这份温暖。毫无疑问,这个天真的孩子很有灵气的,同理心异常发达。敏锐的觉察到了母亲的失落、无力、痛苦,质朴的言语表达出了对妈妈的依恋、怜惜和关心。

342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