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1

小宝151205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罗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撒旦情人518

已采纳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你们越来越远。或者说,是不能与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而孩子却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请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愿回家?他一定有他不愿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么不听话,先静下心来,从你们自身找找原因,行吗,这与你们长期的教育方式有关。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那么,等于在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把孩子逼向你们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我认为现在要采取的方法是:1、你们的情绪要平静下来,抛掉以前的打骂,生气,批评,严格,说教的教育方式。一切重新来过。先给孩子一个安全基地(家本就是安全港湾),给孩子一个新的父母面孔。2、见到了孩子,从关心他开始,温和地,和蔼地,平静地对待孩子。不要再象审讯一样再三盘问,抓住问题不放。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只要人回来就好。只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就好。因为你们现在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动态,行动方向,引导孩子的过激行为。3、接下来,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和关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你们的身边。没有比心的遥远更难的教育。心近了,沟通畅通了,才有谈教育的资格。4、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实更多的是,更关键的是,家长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亲子间的关系模式是互动的,互相作用的。这好比我们对待朋友,你对他和气,对方一定没理由对你不和气,你对他尊重,对方没理由不尊重你。亲子间关系也一样,请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试试,这样会比现在更好。会有所改善。

心理咨询师罗罗

351 评论(10)

奶油花生AAA

“吐槽”,就是小小地讲别人坏话,类似于爆料的意思,不过更多的有诉苦的成分存在。也指别人说什么东西,然后你去纠正他使这个人没面子,即毫无顾及的反驳 。希望你满意!

128 评论(13)

晴空,朗照

孩子上初中前后,开始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咨询答疑: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年龄的孩子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因为不能完全自立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还不能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罗罗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会觉得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会产生反抗的心理,甚至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 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应该避免简单粗暴。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逆反心理在另一面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因势利导,正面激发,让孩子看似消极心理特点发挥出积极作用。家长要善于理解孩子:(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用相互支持替代相互责怪,孩子进步、成功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夸奖。(3)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心理咨询师 张岚

299 评论(14)

明亮宜家

楼主这个问题提得好,很多人都会想得理所当然的,但也是可以分析一下的。小时候,孩子是所有人的呵护对象,不愁吃不愁穿,更加重要的是有一种被人捧在手中的感觉,一种被爱的感觉,所以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两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满足长大后,在吃穿方面,我们当是不用愁的,生理需要同样得到满足。然而心理需要就很缺了,再也不是疼爱的中心。所以需要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自己的恋人来满足自己。同时,长大后在跟别人的对比中产生很多的欲望,总想比别人要好。所以追求金钱,财富,美好,才智,这样,烦心事就会随之而来。罗罗嗦嗦的说了一大段,算了,最后给楼主两条建议吧开心烦恼与人分享永远保持富足之心

16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