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3

总迷路的熊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改革开放的心理咨询师是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库尔尼郭娃

已采纳

一、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理解他人的困难自不消说,即使我们本身的事情,有许多也是我们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人们往往都喜欢相信自己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感觉和行动,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所想、所感觉、所做的事,有许多时候是我们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们受着潜意识的指挥和控制。比如(这也是曾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的事例),做父母的拼命督促孩子刻苦学习,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讲学不好将来没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更加不好,还产生了诸如强迫等神经症的症状。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害怕孩子将来学不好,考不上好大学,自己没有面子,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是做父母的不愿意承受失败的焦虑,就借督促孩子学习,将这种焦虑推卸给了孩子。这是“虽曰爱之,实则害之”的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文明和社会的要求下,我们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内心的想法与这些规则冲突时,我们习惯上的做法是将其压抑下去,以致后来连自己也不认识或不承认了。 一个人见了异性脸红,不自在,他(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内心里对异性产生了爱慕之情。 一位女性,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虽经过观察、考验并无实据,但却摆脱不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她自己对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强烈的爱慕,内心接受和抵抗两种情感的冲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 一位强迫症患者,是摆脱不了对于童年时代性游戏的内疚。 一对婚姻不和的年轻夫妇,潜意识里,女性总有着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条件不如自己而产生对丈夫的轻视,而做丈夫的也总有很强的自卑感,他的潜意识里试图通过对妻子全部的征服来摆脱自卑。于是他们总是争吵不断。 一个年轻女孩,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挥之不去。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她不知道,这是她生活中压力过大而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的象征性的表达。 每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许许多多案例,充分说明着这一点。即使心理咨询师自己,有时也不免跌入潜意识的泥淖。我们也必须时时儆醒自己,当对来访者产生了过于强烈的爱恨等情感时,是不是我们将过去对于生活中某人的印象,投射到来访者身上? 弗洛伊德曾说过,人类的自负心理遭受过科学的三次重大打击。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让我们知道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创立“进化论”,证明我们人类仅是动物界的物种之一,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自己,有时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二、我们内在精神生活的质量,决定着我们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先从动机方面说。人生的目的在于物质、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但何者为先,何者为重,个个人却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人对于物质(除精神分外的东西,包括权势、地位等)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沿着这条道路想找到人生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唯有将精神的追求置于物质之上,沿着追求精神和道德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条道路,才能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不论你的命运如何、成就大小,就会“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就会活得充实和幸福。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虽与致力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不以说教为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方法。但却不是不关心人的人生观。它是要将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于潜移默化中,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言语和行动,影响来访者。从这个方面来讲,心理咨询师正是以自己对他人的广大的爱心,发挥着治疗的终极作用。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说过,心理治疗是“一种爱的教育”,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个人更喜欢用“人文主义”来定义心理咨询师的道德操守和对来访者所持的态度。无论你持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但只要尊重生命(自己的和他人的),尊重生命的价值,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远保持着兴趣和谦虚的态度,生活就会幸福。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摆脱不了个人的欲望与社会的要求、与道德标准要求的冲突。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来说,就是本我、自我、超我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要求,自我代表现实性,超我代表我们内心中良心和道德。在这三者之中,自我是最辛苦的,它要适当地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接受超我严厉的监督,还要衡量现实世界的形势,然后决定采取何种行动。 心理咨询的对象,往往是自我产生了问题,它不够坚定,不够宽广,以至在本我或超我,或二者的联合作用下,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不能再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援助自我,使它通过调整,坚强起来,在各种要求和困难面前,勇于发挥主动性和适应性,在生活的诸多种选择中,拣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来走。 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哀莫大于心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会更加认识到精神充实、心理健康在人的幸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是自己对自己态度的投射。 中国古代的孔子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往往并不自知何以会常常将自己的想法“投射”于他人。 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在人的潜意识中自动发挥着作用的保护自己心理不受过大伤害的措施。 “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分为“外投射”和“内投射”两种。“外投射”指的是当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内心的某种欲望、冲动或意念时,就把它投射到别人的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想法。比如一个人自己很迷恋别人的妻子,但是无法接受这样不该有的情欲,心里就(改变)现实认为是某同事有这样想入非非的情形,对同事责骂谴责,实际上是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抵御自己内心里无法接受的欲望。 自己的超我过于强大,则对他人也往往不能宽容。明明自己总是怀着对他人很强的攻击欲,那么,他(她)也总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攻击。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善意地对待同事、朋友时,他(她)也总是得到相同的回报。 “外投射”严重起来就是一种妄想,属于精神病的范畴,当比较轻微时,自己不觉察,就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偏见。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当我们对某人有一种情绪很重的判断时,总应该想一想这是否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投射,而不要为假象所迷惑。 四、只有保持了恰当的人际距离,才能够拥有和享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孤岛,也没有人愿意成为被人群淹没的一员。 这一条是讲与人交往的。包括与亲人、朋友、同事等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把别人作为一个参照,才会发现和调整自我的。这样说,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说一个人不能离群索居,如果不是他精神有问题的话。二是说与人应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失掉自己的独立性。若即若离,不远不近,也可以说这就叫中庸之道。 心理咨询中,常常发现一些年轻人为不善于与人交往而苦恼,他们缺少朋友,缺少爱情,感到十分寂寞和孤独,可又不知道如何摆脱这种局面。 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素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过去的生活中,没有向周围的人学到这种技能。比如很可能他们的父母就不喜欢结交朋友,他们的性格过于内向和孤僻,容易看到人与人之间具有的竞争的一面,没有或极少看到人们之间的合作,在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学得热情好客,广泛交游。他们见了人不知道如何说话,不适应别人与自己在性格、处事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内心里有强烈的对别人的拒绝心理,不愿意接纳别人的想法和行为。这样朋友只能越来越少。这也用得着上一条忠告,对他人的态度是对自己态度的投射。他们自己就是封闭的,不向别人开放,也不向自己开放。他们也不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尽力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缺点掩盖起来,在幻想中麻醉自己、欺骗自己,而不愿到现实的生活中锻炼成长。 对这样的朋友的劝告是自己要有决心与过去的自我决裂,重新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忍受学习过程的失败和痛苦,一步一步地成长成熟起来。想让别人理解自己、帮助自己、接纳自己,应该先去理解帮助接纳别人,这样才能尽快融入集体中。 另外一方面,人也要有恰当的自信和自知。在原则问题上,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够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从众”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现象,越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人在从众这个问题上,越能有独立自主的判断。应该从众的地方从众,不应该从众的地方就不从众。政治家最需要这种素质。他们的这种坚定性来源于对时局的前瞻性判断,他们能够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各个关键时刻,常常能超出一般人的判断,做出重要的决策。从当时看,可能赞成的人不一定很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决策的正确性就显现出来。这虽然与人际交往是不同的范围的事,但用于说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自我的坚定性,还是适合的。 伟大人物的内心常常是孤独的。所以一定程度上的忍受孤独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成熟和内心坚定的表现。孤独会令人伤感,但它同时为人的独立思考提供了合适的情境。他使人能够远离尘嚣,更加注重自己和他人的精神世界。唯这样才能够将这个世界看的更清楚、更深刻。 五、培养细腻的情感。任何简单的情感都可能会是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 情感是发于中而形于外的一种心理过程。它无比复杂。从心理学上看,没有一种感情是纯而又纯的。多种感情往往互相交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对个人及他人的情感,做一个复杂的估计,才不至于落入简单化的看法中。用曾老师的话来说,情感应该是一个谱系。不能只有两端,更多的是中间的部分。 比如爱这种情感。当我们说着爱、产生爱的时候。首先是内心里调动起了一种激动或力量,它急于得到释放和保证。它必须指向一个对象。我们向对方投射这种能量,我们期望将全部自我都消失在与对方的认同和统一中。这时我们可能失掉了自我。留下的可能就是空虚与无助。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很难说是坚强了还是软弱了。而且当我们向别人投射着爱的时候,可能还同时具有一种力图控制对方、掌握对方的欲望。“我爱你”背后的潜台词是“我要控制你,你必须属于我”。在听到别人说“我爱你”的时候,我们无疑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力。这也就是爱为什么常常或说很容易转变成恨的原因吧。 当我们能对一种感情做细腻的把握和理解时,就不再简单地对待它了。看一看人类创造的关于爱的一组词就可以知道它的丰富和复杂了。喜欢、好感、羡慕、爱恋、留恋、爱情、性爱、友谊、友情、吸引、思念、相思、伤感、痛苦、遗憾等。在这些情感面前我们需要思索、辨认、体味、理解、接受或改变。 一个没有细腻情感的人,好象一具只雕出了轮廓的石像,没有精神,没有光泽,没有生气。相反,一个能产生、感受、理解并对他人的情感会做出合适反应的人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一个对人有吸引力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多愁善感也没有什么不好。当然,感情是一回事,而采取何种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六、活在当下。在时间的坐标上,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好好地活在当下,既可以修复过去,也可以制作美好的将来。 有人说,精神分析是一个哀悼的过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精神分析这种方法注重的是“现在是过去的重现”。它认为一个人现在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乃至心理疾病,都可以从过去的创伤中找到根源。 但精神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让一个人永远沉浸于过去的辉煌或痛苦之中。它是带领人完成过去不曾完成的彻底的哀悼,向过去的情感告别,为生活掀开新的一页。 许多人自认为过去的创伤早已忘记,过去的生活也早已成为过去。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事件已过去,但也许情感并没有消失,还在时时地附着于新近的事物或人物上,让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重演着现在变成过去的戏剧。 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咨询就是指导人如何分辨在心理的内容中,哪些是过去的东西,哪些地现在的东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弗洛伊德说过:精神分析是对人的一种再教育。 只要努力就会改变。精神分析的术语叫“见诸行动”。憧憬、伤感、内疚、谴责、后悔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行动,通过行动去改变自己和他人,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心理咨询与治疗鼓励每一位向它寻求帮助的人,希望总在面前,一切都可以改变,也来得及改变。                                         本文转自网络

改革开放的心理咨询师是谁

319 评论(11)

暗旦无光

分享嘉宾: 何峰,简单心理联合创始人。本科毕业于Swarthmore College,获得数学、计算机科学双学位,并因为成绩优异被选拔成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 Phi Beta Kappa(美国大学优等生之荣誉学会) 学术组织成员。研究生毕业于 Stanford University 商学院,获得 MBA 学位。:曾任职于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想集团。在创办简单心理之前,曾创办国内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分享内容 大家好,我是何峰,简单心理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现任COO。首先大致介绍一下我的情况,因为这跟我后面分享的创业中的心得还是有很大关系的。我是北京人,现在做项目的地方在中关村。回想从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后来工作,一直都在这个半径五公里的范围内。也目睹了咱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万众创业的过程。 我大学毕业后在BCG管理咨询公司,后来在联想公司工作。其实刚毕业那段时间很想读博士,也申请了斯坦福大学电脑系的一个博士项目,但很遗憾当时没有被录取,所以就直接进了BCG工作。之后两三年还是想去读书,于是申请了斯坦福大学的MBA,很顺利的被录取。我用自己的生平经历证实了斯坦福的MBA比PHD要容易申请的多。 斯坦福毕业之后,受到硅谷文化的熏陶,对创业非常有热情。回国后做了一个众筹的创业项目,当时是受到了美国众筹Kickstarter的启发,它在美国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时期,所以当时也想在中国来实现这样的一个模式。最近是和一位美女CEO一起做了叫做简单心理的项目,为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提供一个靠谱的心理咨询服务。 其实,我参与过的这两个创业项目,想法来源是截然不同的。第一个是C2C,看到美国的成功模式,想要去复制。第二个简单心理这个项目就是完全不同的,主要是另一位创始人简里里她本人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在多年的对行业的观察和参与中,看到这个市场的发展方向和需求。 今天我的分享主要是围绕创业进行,个人想从四个角度阐述:第一,创业中的想法,idea是什么?第二就是团队,第三点是产品,第四点就是执行。 一、你是否为了创业而创业? 根据个人参与的两个项目而言,一个是复制某个模式,另一个是来源于自身对行业的理解或需求。其实中国的创业环境和硅谷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硅谷至少有一部分的人是特别笃信、特别推崇有文化,想要做一个自己想要的产品,同时自己也是这个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他们的创业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这方面产生的。 这样的成功例子非常多,乔布斯和合伙人沃兹尼亚克,做出第一个产品的沃兹尼亚克,当时仅仅是因为沃兹尼亚克自己想要一台能负担其工作需要的电脑,碰巧他本人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工程师,所以这个产品也就诞生了。那么乔布斯的伟大就是把这个产品最终推广了出去,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都可以购买到。 而中国的情况,就我自己的理解来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是处于追赶的阶段,去复制前人的模式,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事情。创造和复制两者的难度差异是很大的,前者是在趟一条没人走过的路,困难非常大。而后者是在前者的脚印中模仿,当有了成功的案例时,尽管你不知道其中的具体细节,但起码知道这条路是可以行得通的。即便是出了问题,也只会怀疑细节方面的错误,而不是模式本身。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创业也是受了环境的影响。看到美国的成功案例,国内更多的只是一个执行的问题,对于创业的想法远远不够。很多人仅仅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这点我个人认为是要非常小心的。虽然这样的模式也有成功的例子,但是成功的几率很小。比起那些通过对行业深入观察的创业而言,概率要小很多。 二、选择合伙人:品质高于才能 从概率统计来看,一个人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低,两个至三个是最合适的选择。原因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原因,创业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两三个人起码可以一起承担。再者,彼此对过去都有一个了解,抛开创业本身而言,也不希望让对方失望。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遇到困难之后,创业者都能更多的承受压力,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责任。 在对创始人的选择问题上,不能仅仅是因为他的某种技能,或是正好他也在创业这样简单的原因。最好的情况是两人之间有很长的交往历史,特别是知道对方在面对重大的压力和利益时是什么样的反应。我个人认为对创始人的了解程度比聪明能干更重要,他身上的某种品质,比如说坚持、对事业的持之以恒都非常的重要。 除了创始人之外,公司最初的核心团队也是尤为重要。那么就有了招人三原则: 第一,够聪明。聪明的人很多,也很容易看出来,这点从和他的交谈中就能分辨出来。 第二,有态度。所招的人能不能有效的把事情做成功,遇到工作上的问题,能够想尽各种办法去完成。 第三,好相处。你愿不愿花时间跟他在一起,这其实更多也是一种文化。 我个人认为招聘网站的性价比较低的。很多求职者都是海投,其实他们对公司本身的了解程度都不够深入。其实求职者如果是被公司本身所吸引,招过来更靠谱一些。把刚才所说的三原则总结成一点,就是公司早期的员工是不是对你所做的事业和你有一样的热情,认可你。 三、创业做产品不要取悦大多数人 分享下我的理解,我发现创业公司的产品和大公司的产品之间的想法和做法还是很不一样的。创业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快的找到一个市场能接受的产品。哪怕产品刚上线的时候不能得到很大部分用户的接受和喜欢。 作为创业公司,先做出一个产品,一定要让很少的人喜欢。而不是让大部分人都觉得好,大部分用户觉得好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你要做的就是你的产品让一百个人觉得特别棒,如果产品明天消失了他们会非常痛苦。尽管做出一个被小众用户认可的产品,通过不断的改进慢慢让更多的用户接受难度很大。但也比产品受到一万个用户接受,之后再根据用户需求去改进的难度小很多。 怎么做出让大家都喜欢的产品呢?这就需要你贴近用户。最好你自己本身就是产品的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做,那么和你有着相同需求的人就会爱上你的产品。所以为自己做一个产品,是有许多先天的优势的。 每个产品它会有一个不断进步的周期。一个周期其实很简单,就三个步骤的轮回。找到一个BUG或者用户提出的某些功能需求,把它开发出来之后再展示给你的用户。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其实在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循环速度是非常快的,有可能几个小时或几十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循环或轮回。比起做硬件或者其他方式创业的公司,互联网行业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哪怕每一次循环产品只进步了百分之一。但是时间短,周期快,产品慢慢的就会变得非常优秀。 四、保证高效的执行 在做好创业想法,团队,产品之后就是执行了,而且执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前面的三件事刚创业一两年就能实现,但执行却需要五年、八年这样漫长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CEO有很重要的工作,他需要定下整个公司的计划,找到最好、最出色的人加入团队,去融资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证和确认公司始终处于一个高效的执行过程当中。 五、创业氛围很重要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创业的建议:是如果你想创业的话,需要融入到一个鼓励创业的环境和支持创业的一群人当中去。大家都知道从硅谷出来创业的人非常多。旧金山作为一个城市,美国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发达程度上远远超越了它,但是却只有硅谷的创业密度最高。我认为这就是环境的问题,因为硅谷这边有着鼓励创业的文化,在硅谷创业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情,哪怕失败了也不会怎样。所以不要低估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如果自身有创业的想法和意愿,就需要一个鼓励创业的环境和创业文化氛围强烈的地方。在国内,北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产品经理,如果你也有创业的意愿,除了要熟悉个人业务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多结识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尤其是兴趣爱好这一点,很有可能会成为你创业灵感的来源。如果你对某个行业感兴趣,或者是把它当成一个自己的业余爱好,尝试着多结识这个行业的人,尽可能的去了解行业的发展。当你看到一个自己很认可的创业公司时,可以主动地去找他们,交流自己的产品经验。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在招人,只要你能够为公司带来一些帮助,使它尽快的成长,肯定是非常受欢迎的!

84 评论(10)

香了哩个辣

目前中国没有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25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