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3

桃色蔷薇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李子勋谈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优优来来

已采纳

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完成自己。 自我探索,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在做你自己吗?你能跟自己打多少分?看到分数你的感受是什么? 当我看到这三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的我。 在一次团体课上,老师让我们不加思考,画一幅画,我很快就画好了,老师说那你上来给大家讲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我走上台去,那幅画上有山有水,蓝天白云,两个孩子在放风筝,房子前面有花草,蝴蝶在飞,房后有果树,老公在桌子旁看书,桌上有茶具,我给它取名《家园》。 老师说:“你在哪儿?” 听到老师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泪水流下来了,我说:“忘记画我了,” 老师说:“你太不爱你自己了,你把自己丢了,” 我能给自己打60分,感受到了自己委屈和伤心难过,只想做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妈妈而忘记爱自己。 通过自我觉察和探索,我不仅是别人的女儿,媳妇,和妈妈,更重要的是,我还是我自己,来一次真正的“自我蜕变,” 把成为他人眼中的人,转变为自己喜欢的自己。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尊重与珍惜,一种扩展与延伸。 生命不愿停留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哪怕是伊甸园,也会感觉是围城,学习在未知境界中去遇见自己,这是成长中必须学会的本事。 李子勋老师通过《自在成长》想传输一个心态, 生活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技巧。 任何生活的经历都是生命的构成,没有多余的,也没有不恰当的。 生命的价值正是人在生命历程中集结的全部体验,体验过就活过,生命结束的时候,人不曾后悔做过什么,也许会后悔自己有什么该做的却没有做。 自我探索是勇者的行为,真正的自我探索是不能借助言语的,唯一的工具就是感觉,唯一的技术就是接纳和认同,要达到唯一的境界是无限。 李子勋,心理学界的哲学家,有思想,有温度,他的文字总能缓解焦虑,他是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的学员,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的成员。CCTV《心理访谈》,长期特邀的专家,著名家庭治疗师和亲子关系专家。 出版了《你在为谁而活》《早教的秘密》《家庭成就孩子》《婚姻的烦恼》《陪孩子长大》等作品 他在本书的自序中说,心理学提供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 有的人读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反而更不接纳自己,那么最好就不要读这些书,宣传心理健康不是宣传心理知识,而是传播一种心态,以善意的、自在的方式完成自我生命的升华,并获得豁达的生活观。 心理健康是什么呢?是内心的接纳度,现实的适应度,人际关系的宽容度,再加上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生活类似于一种禅修,开始我们各自意味着禅修的目的,经过一番历练、渐修与顿悟,才知道生命是以自在的形式存在于当下。 没有明天,只有今天,以当下的方式活着就不再有价值的判断,没有什么是好的,也没有什么是坏的,就像土壤内含有的物质对于树木来说,只有需要的与不那么需要的。即便是不需要的成分,也在坚实自己的根系,支撑着自己抵御风寒雨露,地动山摇的侵蚀。 本书分为8个部分 一,我们生来孤独对躯壳的不满是心灵最痛苦的事 当你善待自己的身体时,身体的舒服会让你的心灵恢复平静。 在八仙的传说中,铁拐李原本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人,因为他修炼成功,元神可以开窍处于神游,他对坐下弟子说,为师修炼成功,原神要出去历游天境,这一年你们要好好看护为师的躯体,等我回来。由于仙境太美,铁拐李流连忘返,忘记了时间。过了一年,徒弟们为师傅真的死了,非常伤心,于是烧掉了他的身体。铁拐李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的躯体,大惊失色,追着徒弟大喊:“还我壳来,”最后只好栖身在一个挨冻受饿死亡的瘸子的身体里,这就是风流倜傥的他最终是八仙中最丑的原因。如果不那么善待自己的躯体,对躯壳的不满将会是心灵最痛苦的事。 2.什么是生命深处的孤独感 人最终是孤独的,社交在某种层面也是为了逃避孤独。 一个人即便拥有众多好友,也依然摆脱不了孤独的煎熬,不喜欢或者不善于社交的人,恰好是不太怕孤独的人,他们更能直面孤独于寂寞,自在的活着。3.如何让自己快乐 快乐有时像套在你脖子上的饼,你需要往前够,饼不会自动跑到你嘴里,来让你快乐。 快乐、幸福和满足,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一种主观的快乐。快乐不需要任何的标准,它是一种人生的目的,内心超然的人对快乐的体验与创造力很强,一个没有钱买鞋的人,会感激自己,还有一双健全的脚,比起那些没有脚的人就应该非常知足了。 演员范伟说:“幸福就是当你饿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吃烤红薯,那个人比你幸福;当你想方便的时候,先占着茅坑的人比你幸福;这样的话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快乐。 一个人如果想真正获得快乐,就需要感激身边的一切,不仅感激那些帮助你的人,帮助你的人助你成功,也要感激让你痛苦的人,给你痛苦的人,会让你成长。 4.给早上醒来不开心的你设立一个较大的兴趣和追求的目标,让内心的能量有一个指向,你就能开心起来 。 习惯早起运动的人,如果一天不运动,全身就会不舒服,习惯自谦的人,一日不“三省吾身”就不那么自在,而习惯关注自己负面情绪的人,总是能感受到这些情绪在内心出现。 比如晚上睡眠不好的人,早上起来心情就要差一些,睡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打鼾造成的肌体缺氧,不正确的睡姿让身体不舒服,尤其是枕头不合适,晚睡或者睡前进食太多,做噩梦等都会造成睡眠质量不好,如果换一张床,换一个房间,换一个睡姿,或者换一种入睡方式,看看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如果不行,就换一种思维,问问自己早起的情绪,对我有现实的影响吗?我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吗?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哪些改变自己不喜欢,哪些改变又是自己求之不得的呢? 把精力投注在喜欢的事情上,每天一醒就给自己一个祝福,为自己放一曲轻快的音乐,为自己做一份可口的早餐,对着镜子对自己说:“无论沧海桑田,我都会喜欢你!” 如果做到这些,晨起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任何不快进入你的意识了。 生而为人,本来孤独。 好好爱自己,自在成长。

李子勋谈心理咨询师的成长

329 评论(12)

笑逍遥客

李子勋离开了。 如果你不知道李子勋是谁,就不必再知道他是谁。 如果你知道他是谁,你就会懂得,当我听到他离开时的那份复杂难言的感觉。 愕然,惋惜,接受。 李子勋是很多人走上心灵探索之路的启蒙者,我买了他所有的书,我读他所有的专栏文章——他孜孜不倦的教着我如何更好的爱,从无不耐,从无焦急。 他的履历,其实不必多赘述,响当当硬挺挺的业内大咖——然而,他却那么好看,好看得不像一个大咖。他的好看里,没有太多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没有太多的志得意满踌躇满志,他就是总是那样儒雅的微笑着,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干干净净。 他其实,是一位大师。 每次翻开他的书,或者看到他的专栏,都会静静地看一会儿他的照片,这个小小的仪式,会让我的心很安宁,会让我接下来的阅读仿佛带着他的声音和气息。 李老师的文字、声音、神态,都在传达着他的身份: 他真正懂得心灵深处的风景,却绝不贸然窥探,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他离开了。那么突然。 还有好几本他的书,在书架上等着我翻开,始终心心念念惦记着他文字的味道。我还在期待也许有一天能够面对面向他讨教,汲取他身上温暖慈悲的力量——我甚至觉得这一定会成为现实,在不久的将来。 然而,从未在任何媒体听到关于李子勋老师身体的消息,然后,李老师就直接不告而别。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消化了好一阵子也不知如何表达,我甚至突然身体不舒服。 暂停了备课,坐在课前休息的教室里,我想好好怀想一下这位素未谋面却对我意义深远的老师。 李老师,你不认得许多人,这许多人却记得你,这就是爱的力量。 心理学这门学问,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老师,才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心理学中最深的力量是“爱和接纳”,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敢于正视自己,探索自己,调整自己;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学习、传播、分享心理学,开始用这门学问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 惟愿自己能不停精进,身心修为,成为更慈悲舒缓的自己,成为像您一样的传播分享者。比起十几年前初读您,我有所成长。我会用另一种深度和角度重读您的书,我会试着重新体会您之后再解读一次,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我会做更多与您方向一致的事情。 也许,这是您留给我们最后爱的教育——爱,传承就好,不必告别。 思及此,我内心怆然褪去,浮现安然,拿起保温杯,走向户外秋日午后的阳光,和那些等待我的生命们。       ———— 小记于·泰安东平 李子勋老师  语录:我们真的需要改变一下对待生命的态度,珍惜每一个当下,但不要轻易去评价曾经度过的时光,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今天去评价昨天从来都不是客观的。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by 《人生困境整理术》 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这是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困境的另一个原因。 by 《你在为谁而活》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by 《人生困境整理术》 人不知道自己是谁,能理解的只是自己的一部分,这跟年龄与经历有关,跟审美与价值取向有关,也与所处的情境有关。 我经常嘲笑那些追求“自我成长”的朋友们,其实你并不是成长了,而是知道了你不知道的自己,那些东西本来就在你的生命中,你只是重组了你的内心现实。 by《你在为谁而活》 那些看起来让人害怕的人,恰恰可能是内心怯懦的人;那些看起来不想惹麻烦的人,内心恰好是非常笃定的人。 by 《你在为谁而活》 生命永远是一个人的孤独。 by 《你在为谁而活》 李子勋老师是中国当代心理学工作者,为中国心理学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向李子勋老师学习,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跟随大师之路,尽自己绵薄之力,希望与更多伙伴共同唤醒更多心灵,推动心理学不断发展升级。 愿李子勋老师一路走好,默哀。

18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