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夫君和小静
是自卑和不自信的表现。一般像言语攻击都会给自己身边最亲密的女人,比如女友和妻子。她们或许是比自己优秀,比如工作能力比他强,情商比他高,工资比他挣得多。优秀戳到了他的自尊心,所以就会用语言奚落和打击你,让看起来好像他比你厉害比你强。拥有这种心态的男人很危险,因为即时目前你没有人家赚的多能力强,但要是积极向上的生活,那么在心理层面,你也是强大的,她们也会佩服你的乐观和心态,最可怕就是明明不行,却又不从自身找原因,还嫉妒别人。而且像爱用语言攻击女人的男人,在 情感 上是属于缺爱和没有安全感,当没有把握能掌控一段关系的时候,就想用语言折断人家骄傲的翅膀,在他跟前服软和认怂。所以广大姑娘们,遇到这种男人,咱赶紧该分手分手该离婚离婚,他就是想打击你让你也变得缺爱和不自信,好对他们听话和付从。一段 健康 的关系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你比我强,会由衷的为你鼓掌,然后自己也加倍努力,而不是用语言暴力来改造你的三观。
无奈
这是我被家暴后的感受。
后来,我把我被家暴的事,从头到尾跟我老公说了……他听了,也很无奈!
是不是,听着有点乱呀!您容我慢慢的细说。
打我的不是我老公。是她的老公。
是我们大院里赵老师的老公。赵老师是一个大学老师。我们同住一个小区。我以前还经常在她们学校办班讲课。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慢慢的熟悉后,我就叫她燕子。
燕子和我一边大。她从小就是一个受父母疼爱的宝宝。她是独子,父母是天津市,什么厂的小干部。级别不高,可实惠不少。家里生活条件一直都不错。燕子从小就是父母掌上明珠的那种。
我们这一辈的大妈,很少有人是独生子女,掌上明珠就更少了。反正我认识的北京大妈,无论是胡同老北京,还是大院子弟,家里都是“老二”“老三”的叫着。
父母的“掌上”都好几头猪呢,宠谁呀?谁也不宠,就是大波轰!
燕子美好的童年和少年一过,接下来就是青年时期,她“按时按点”的进入婚姻的泥潭了。
这个让燕子挣扎了半辈子的泥潭……
燕子嫁的男人不行!
说不行吧?当时也没人逼,没人抢,怎么就嫁了呢?这里还是有缘故!
燕子的老公叫老马。
老马年轻时漂亮,又高又帅。但是学历比燕子差。老马是中专。燕子是大学本科。他们家庭背景也不同。燕子家住在天津城里的老租借,家里还有点洋派。老马家住在虹桥,就是天津“古往今来”的,劳动人民聚集区。好多城市都讲究这个。居住地也是有个鄙视链的。
再说家境。老马家也不知道是七个,还是六个孩子呀,反正就是工人家庭孩子多!
这么个落差婚,下嫁女。燕子也的确有一种优越感。
男的帅。工作也还行。以前中专毕业也可以呀!在机关工作。是燕子自己认识的。她自己也喜欢老马。于是大学老师嫁机关干部,这不是挺好吗?
可实际生活起来,真不行!
老马不抽烟不喝酒。这是燕子喜欢的。但是,家累太重。他在当间,上有哥哥,小有妹妹。老马是他们家学历最高的人。还是干部,兄弟姐妹什么事都找老马。看病上学,借钱修房……
燕子不干呀!
他们家也就是工薪家庭。没多挣几个钱。有的事,燕子是在接受不了。气的发疯。
你比如:
燕子想买一台好相机。她爸妈托人从日本带回来一台。燕子喜欢的不得了。一次,单位组织出游,她决定带上照相机。可翻箱倒柜的,怎么也找不到了。照相机呢?
她老公不紧不慢的说:“老五借去了。过几天还。”燕子听了就不高兴了。可更没想到的是,过了好多天,老五也不还。她再一打听,老五把相机镜头拧坏了……
还一次,她婆婆来家里吃饭。她出去买菜。没想到,婆婆突然提前回家了。晚上燕子才发现,自己单位刚发的一件羽绒服不见了。原来是婆婆拿走了。她老公同意了……
公公住院了。她们家分摊的住院费最多。说好了一家一份。可老公自作主张,把大姐那份给掏了。因为,大姐家有困难……
燕子烦死老公这一大家子人了。婆家人也讨厌她。说她不大方,小气,不贤惠。但是,倒是不会劝丈夫和她离婚。因为燕子挣得多。
除了讨厌的婆家人之外。燕子的老公也真够呛!
有一次,他开车来接燕子下班。真好赶上下雨,燕子见我拿着东西,偏要拉上我一起走,他老公也表示欢迎,还特地坐在后边,帮我扶着东西。燕子开车,我坐副驾驶…… 这一道呀!
她老公那嘴就不闲着:
看着点路口,你那眼瞎呀!
前边拐弯慢点,那么猛,雨天开车找出事呢?
赶紧过,磨磨蹭蹭的马上就变灯了。笨死了……
当着个外人,他没完没了的辱骂媳妇。一个男同志!我烦得都要跳车了。
“当面教子,背后训妻”。一个大男人,连这点教养都不懂,实在是让人讨厌。
事后,燕子告诉我:“他就这德行,就是越当着外人的面,骂我骂的越来劲。他就是想这么打压我!其实他就是自卑。他学历不如我,家庭背景不如我,级别不如我,他就是自卑……”
其实,明摆着。
但凡要是自身条件好,在妻子面前不自卑的男人,不这样。
他可能不喜欢你,就会冷若冰霜,或者干脆换人。但是,不会在外人面前批评你,诋毁你。甚至还会在外边装绅士,假装自己是“贤夫”。因为这样的人的逻辑是:“你就是我的女人。再不好,我不会让外人看笑话。看不起你,就等于丢我自己的面子!
燕子老公的症状是,在妻子面前的极度不自信。
明摆着。燕子都评上副教授了,往上升还有空间呢。而他呢?在单位就是最基层。因为没有学历提不上去。工资也不高。混的不好!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干脆!反咬一口,先“骂”为快!
但是,家务事也是两面说。
燕子是独女。骄贵傲慢的态度也是有的。她愿意嫁给老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公的确漂亮。是帅哥。可真结婚了,她又嫌弃老公的原生家庭。负担太重。嫌弃老公的行为举止,劳动人民气息浓厚。
我有一回上她们家去。正赶上他们家吃饭。她老公请我一起吃点,我说我吃过了!她老公随后就端着饭碗,坐在沙发上和我聊天。燕子在一边见了,就说她老公:“你别端着碗满处乱跑。一点都不懂规矩……”当时,她老公明显的沉下脸了。
哎呀!
他素质差,她也真嫌弃!
他没本事,她也老抱怨!
我劝过燕子:
你既然和他结婚了,就应当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自己的伴侣。不要总想着改造他。你不是“管教干部”,他也不是“劳改人员”。你居高临下的一通批评管教,他会很反感的。时间长了,他的逆反心理起来了。当然就是破罐破摔的犯“混”了。
“尊重为基础,表扬为手段。”你一个当老师的,还不明白这道理吗?
“道理我都懂,就是执行不来!”燕子导师倒是干脆!
燕子现在就是,怎么看丈夫,怎么别扭,但是,又不想离婚。
因为,他们唯一的女儿和他们俩谁都不亲。是个挺冷漠的一个姑娘。一直在外地上大学工作,也不回家。燕子的父母也相继去世了。真要是离婚了,燕子就是孤身一人了。这儿,好歹还是个家。
丈夫对她是,嫉妒打压,外加恨恼。
她对丈夫是,厌烦气愤,外加痛恨。
婚姻里的两个人相互折磨着,焦灼着,就这么样的,在冷冰冰的泥潭里耗着。
那天,燕子给我打电话救急,让我赶紧去!
我一去她家,他老公正打她呢!我挺身而出……最后一并挨打。
哎!怎么办呀!我挨了一嘴巴,捂着耳朵跑家去了!
回家一检查:还好!没大事。没破没聋!
过了两天,他们夫妻又复合了。
她说,就这么凑合着过吧!还能怎么样?
他们两口子很少一起出门,在家也不怎么说话。燕子说她永不退休。最好站一辈子讲堂。她是实在不想回家去。家就是折磨她的地方。但是,她又没有勇气离开家。伤筋动骨的离婚,卖房,买房……都这岁数了 !
燕子的女儿一辈子讨厌父母。她的童年就是在父母的相互打骂中度过的。但是,她自己的婚姻也特别不幸福。结婚两年也离了!
她说自己再也不会结婚了。婚姻制度就是祸害人!
这一家子人,这是怎么话说的 呢?
我们老家人管着叫: 好日子不得好过!
贬低老婆的男人源于无能和自卑,在弱者身上才能找到一点可怜的自尊和自信。怕老婆看不起,离开,用鱼死网破及孩子做筹码控制对方的方式打压,牵制住对方。更证实了那句:没本事的男人打老婆!岂不知:老婆离心离德,同床异梦。期待在他落魄潦倒时给予报复。别说女人心狠,是源于心被伤得遍体鳞伤时的一种自保和反击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成都秋水长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您和这个动不动就女人进行言语攻击的男人是什么关系,您又是什么性别?这很重要。因为,世界上的本来就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与老天的事。
其次,这个动不动就对女人进行言语攻击的男人与他所攻击的女人又是什么关系?如果不是特定的对象,那么就只能说明这个男人从内心里是看不起女人的,并且是大男子主义,并且没把女人当人看待。说明这个男人内心较为标题啊,不很正常,甚至有反 社会 人格。如果这个男人攻击的女人是特定对象,那么说明这个男人内心比较自卑,没有安全感,期望通过对弱者的攻击从而让人或者自我感觉比别人强。
第三,这个动不动就对女人进行言语攻击的男人,其言语攻击的力度如何,是否带有侮辱性言语。是当面攻击,还是背后攻击?如果是当面攻击,那就说明这个男人至少还有点血性,虽然也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只是背后攻击,那说明这个男人值不够喜欢口头便宜,并且只能算一个装腔作势的胆小鬼而已。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多姿多彩,而人又形形色色,由于题主所提供的的资料比较简单,因此,没办法深究下去。要知道 社会 上有一种人,无论男女,都被称之为垃圾人。为了自己的身心 健康 ,个人建议还是愿意垃圾人!
祝您生活愉快!!
木林解答:在分析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男人对这个女人在心理上是没有爱的。因为你真的爱一个人,就会从内心上特别尊重和心疼对方。
现在这种攻击的次数已经变成了“动不动”的状态,也就是不论从心理上还是行为上,他已经习惯了自己这样“颐气指使”地针对那个女人。
那么,是什么样的内心,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我来分析一下:
“我就是我,我是这个家唯一有话语权的人”,恐怕这是所有大男子主义的人的内心独白。无时无刻不在要求着家里的女人对自己的尊重。
这种强势来自于自己的价值超越了对方很多的前提下。比如男人是公司上层领导,女人是单位的小职员。我曾经见过,一个朋友的哥哥嫂子就是这样的存在。哥哥是局长,嫂子是小工人。在家里,全部都是哥哥说了算,可以“横着走”。
女人即使再努力,在男人的眼里,都是不能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所以,稍有不顺心,就会把自己内心的不快,变成怒火发泄到女人身上。
什么样的女人在男人眼里是“吃闲饭”的呢?那就是对于家庭来讲,没有收入的女人。或许她带孩子,操持家务很辛苦,但是在男人眼里是个“无用”的人。
这种观念更多的是在我们的父母那一辈所见到,他们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基本来自于价值创造。而对于照顾孩子、做家务,这些都认为是一件非常不足为道的事情。
除非说,哪天这个女人能够开启自己的副业,甚至变成主业。否则,她在家里的地位,永远都是最低的,永远是被“强迫接受暴力”的对象。
原生家庭带来的观念,太难改变了。尤其是很多从童年开始就伴生的痛苦和记忆,根本不是一两年的正能量就会完全改变。
男人从小生活在父亲暴力,甚至殴打妈妈的阴影下。眼看着妈妈经常被欺负,却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男人已经习惯了女性存在的地位是很卑微的。
那么,婚后针对自己的妻子,也会有这样的心理阴影。没有爆发之前,或许只是暴脾气。爆发之后,就会变得冷暴力是家常便饭了。
如果一个女人的婚姻中,遇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针对自己,指责、谩骂、甚至是殴打的男人,那这段婚姻,无疑是痛苦的。
面对这种状况,再有力的方法都显得很“苍白”。
与其说,我要劝你和对方好好相处,不如说,你应该考虑清楚,这段婚姻走下去的必要性。
初步判断这样的男人具有暴力倾向
建议这样的男人可以扔掉哦亲……
男人相较于女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 情感 ,但有些男人一说话就伤人,这种人是什么心理状态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首先动不动就对女人进行语言攻击的人,是内心对女人极度自卑的人,是对女人严重缺乏自信的人。
一个人平常说话正常,一说到痛点,他就会音量加大。这是因为他难受了的心理反应。
男人是不愿意在女人面前表现自卑和缺乏自信的,但他的内心对女人是自卑的、缺乏自信的,正因为这种不愿意跟他的内心发生了冲突,所以才会发生对女人语言攻击的行为,他的不愿意与他的内心冲突越大,他对女人语言攻击的行为越频繁、攻击力度越大。
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状态呢?
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从小生活的家庭里,母亲的很多行为让他不满,但他无力反抗母亲,母亲从来不表扬他,让他在母亲面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形成了对女人只能用语言攻击,才能让他感到舒服,其实就是长久压抑的情绪发泄,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意思的习惯,很多时候他自己都不清楚。
二,在感情上受到过某种刻骨铭心的伤害
一个男人假如深爱过一个女人,而被这个女人抛弃,对他的伤害是巨大的,他的情绪无从发泄,觉得全世界的女人都不可信,但又不得不接触女性,内心的心结没打开,一接触到女性,他就会条件反射的觉得会受伤害,他用语言攻击开保护自己,这一列过程的完成他是不自知的,是条件反射。
不管这个男人属于这里面哪一种情况,实际他是一种病态心理,从表相看,他在用语言伤害女人,实际他在伤害女人的过程中,他自身也在严重的伤害自己,他这样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自己的伤害越大。需要通过心里调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打开,才可能不再让这一行为发生。
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
有一种男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瞧不起女人,他觉得世界就是男人的,女人只是附属品,他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女人,甚至女人越优秀他越反感,这种男人,女人必须远离,很可怕的一种人,自己还不一定有本事,反正就是看女人不顺眼。这种人一般都有暴力倾向。
无论怎样,一个男人动不动就对女人进行语言攻击,是不正常行为,想要改变,自己知道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方可痊愈。
用言语攻击女人,从不练习自己的脏言秽语,总是对女人毫不留情面的骂人家。我觉得这种男人一定是受过女人的伤害,才引起了心理的变态。或许这种人就是一种仇视女人的心态,这种失态行为是严格的心理变态或者是人格的障碍。
对于总愿意用一些非常过期的语言对女人进行攻击的男人,这种人就是有一种心理的疾病,它的精神处于分裂的状态,已提到女人就无比的愁事和亢奋,这种性格必须要得到改善。而且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的骂女人,这种人必须要让他吃点苦头,一个是报警,再一个就是也回口骂他。不过报警是最重要的,对于这种没有礼貌没有道德的人,用不着给他留面子,用不着忍让他,就报警告他人身攻击。
一个男人之所以动不动就对女人进行言语攻击,有几种可能。
1. 这个男人小时候的经历留下的阴影 。这种阴影可能来自男人的母亲(比如过分强势,控制欲极强,不给孩子思考的余地,不给孩子自己的空间,什么都要听自己的,而且对孩子十分挑剔)。这种阴影也可能来自其他人,比如一些不适当的恶趣味玩笑。比方说,有的大人喜欢对小孩子开玩笑,“妈妈不要你了”,并觉得无伤大雅,其实这个玩笑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会造成孩子对爱的怀疑和自卑,还有嫉妒、极度的不安全感。也可能是人贩子之类的。总之,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伤是多种形式的。
2. 这个男人本身抗挫力比较弱或者性格比较偏执 ,以至于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后开始仇视女人 。一般男人感情上受挫不会讲女人一棍子打死,但是如果这个男人本身抗挫能力比较差或性格偏执就有这个可能。
3. 这个男人本身自卑 。这种自卑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表面上看起来很自大(自大有时是潜意识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而作出来的伪装,时间久了就成了习惯)。再比如,做事有点畏首畏尾。而当一个男人在女人面前很自卑,他很可能为了显示自己很有气魄而贬低女人,这在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 自我防御 ( 否定 是防御机制之一, 当得不到某种事物时,否定这种事物以自我安慰 ),比如有个男人见到一个美女,因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追不到,于是拐着弯说美女长得丑。
4. 大男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伪装的大男子主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自卑”的伪装。还有一种是骨子里的思想,这种思想来自他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在这些思想的侵蚀下,这个男人从小 自心里瞧不起女人 ,于是容易对女人产生言语攻击。
5.最后一种,是很多人比较容易忽略的,即这个 男人在婚姻中被自己的老婆管的死死的,内心的情绪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宣泄,以至于心理畸形,对女人产生敌意 。笔者曾遇到一位教师,几点出门几点回家都由老婆说了算,他在家不敢对老婆怎么样,又没人开导,自己越想越偏,长期以往,对女人说话经常动不动发怒、鄙视、贬低……因此,夫妻之间还是要多多沟通的。
一天五吨饭
这是一本非常普通的读物,对于没有什么理论基础、致力于学习心理咨询的人会有帮助。书中写了10个咨询手记,每个故事用了不同的咨询技术,这些技能的重要观点在每节将要结尾的地方都做以详细解释。可做参考。对于属于比较强的,课本页脚也有解释。都可以帮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深刻的理解当时的场景,来询者与咨询者的心理活动。 从这本书一些内容可以看到,中国的心理咨询与美国心理咨询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对于心理咨询得资格认证,中美的标准差异很大。美国的心理咨询师的最低标准是获得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可在国内就这一方面要求就很低了。 (2)这本书可以了解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心理学的一些常识。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理解了心理咨询为什么不能做熟人和朋友的咨询。朋友之间的交往是直接的、坦率的,可以直接地说出自已的看法和观点;而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是,不要去替人作决定,而是和他人一起认清自身的问题,让他人自己平衡得与失,自已独立地做决定 (3)通过这本书,理解什么叫助人者自助。在这些案例中,有一些会让我自己感同身受,通过他们的成长让自己成长。特别是最后一章《理解我是谁》,作者自己去体验心理咨询,更深刻了解自己,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统一。 以书中的原话结尾“每个人喜欢一样事物都有其深刻原因的,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需要的投射,反映了你的某种潜意识需求” 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咨询师应该练就以下四种能力:同感力、洞察カ、觉察力和沟通力。 同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准确体察、把握来询者的内心感受。它要求咨询师尽力与来询者情感对焦,思维并轨。它是咨询关系确立与推进的关键 洞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对来询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之动机与相互关系进行归纳总结、透彻分析、深入探讨的能力。换言之,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视野来归纳总结人的行为表现。 觉察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认识并化解自我偏见、偏好及个人在咨询过程中的欠缺。它也要求个人能够及时体察内心变化及调整自我状态。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1)自我觉察,包括移情觉察、偏见觉察人格完善觉察、自我防御觉察等; (2)行为觉察,包括ロ头语觉察、常用语觉察、体语觉察、副语言觉察等。 沟通力就是指咨询师能够与来询者有效沟通,对来询者的主述能够把握要领,对自己的意念能够准确表达。换言之,沟通力就是咨询者与来询者交流思想,表达意念寻求共识的能力。其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沟通力包括言语的和体语的,也包括非言语的和副语言的 一、心理咨询方法P28-29 现实疗法(Reality Therapy) 格拉泽(William Classer,1925~ )早年在美国Case Western University获心理学学士学位、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他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贡献在于创立了“现实疗法”,并强调自由选择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他反对行为主义过分强调外界环境的作用,主张心理咨询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现实疗法”的要点是: a.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基本需求。如果它们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焦虑、怨恨、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反应,并可能产生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欲望。因此,心理咨询的目标在于减少来询者不负责任与自我毁灭的意向。 b.人都具有自主自立能力,也具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使来询者在生活中区分“成功的认同”与“失败的认同”,增加对前者的体验,减少对后者的体验,这样才能充分满足个人爱与被爱的需求,感受到个人的价值。 c.“现实疗法”重视现在超过重视过去。它强调过去的事实无可改变,因而应将眼光放在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之上。它主张咨询者在协助来询者面对个人的痛苦、失败经历时,要帮助他看到个人的潜能及以往的成功经历,从而认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存在,可供自己选择和享用。 d.“现实疗法”十分注重承担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将其当做心理咨询的核心,强调人只有积极面对现实,才能承担责任,获得“成功的认同”。在操作方法上,“现实疗法”十分强调面质(Confrontation),制订具体计划,不接纳借口,不用惩罚等技巧。 P47-48 格式塔疗法(Gestalt Therapy) 佩尔斯(Frederick ,1893~1970)早年曾在德国、奥地利、南非从事精神分析治疗,后移民到美国。他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格式塔疗法”。他认为,人的许多精神状态是分裂的而自相矛盾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询者协调、整合自我的分裂状态,建立起健康的格式塔。 “格式塔疗法”的要点如下: a.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由此,心理咨询不求为来询者的困难做解释与指导,而是鼓励来询者主动承担责任,主持自我的治疗与改善。 b.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在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许多焦虑都产生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生活向当前生活的过渡,以逃避现实的做法来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这严重阻碍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c.使人积极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 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它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活动。而要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现实生活,就必须排除这些“心结”的干扰。 d.在咨询手法上,“格式塔疗法”甚强调帮助来询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以使来询者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P61-62 来询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8)早年在农场长大,童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牧师,年轻时曾来过北京。他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来询者中心疗法”。他主张在咨询过程中无条件地肯定来询者,并十分强调同感共情在咨询关系中的重要性。 “来询者中心疗法”的要点如下: a.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所以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询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 b.人都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其中前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自我感觉,而后者则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自我概念。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的心理失常。人在交往中获得的肯定越多,则其自我冲突越少,人格发展也越正常。 c.这一疗法很强调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其基本条件。罗杰斯认为,当这种关系存在时,个人对自我的治疗就会发生作用,而其在行为和人格上的积极变化也会随之出现。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该与来询者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样即可使来询者处于主动的地位,学会独立决策。 d.在操作技巧上,这一疗法反对操纵或支配咨询者,主张在谈话中采取不指责、不评论、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来询者言尽其意,直抒己见,以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 P79-80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艾利斯(Albert Ellis,1919- )早年在纽约长大,童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大学主修商业管理,后来转学临床心理学。他对心理咨询的贡献在于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他强调人的非理性思维会导致人的种种挫败体验和人格扭曲,所以排除非理性思维是维护健康心态和人格的关键。 “理性情绪疗法”的要点如下: a.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维中不合理、不符合逻辑的信念。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与合理的信念时,其焦虑与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b.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1)“绝对化要求”,即对人或事都有绝对化的期望与要求;2)“过分概括”,即对一件小事做出夸张、以偏概全的反应;3)“糟糕透顶”,即对一些挫折与困难作出强烈的反应,并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体验。凡此种种,都易使人对挫折与精神困扰作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的反应。 c.“ABC理论”:在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C(Consequence)这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事件起因A造成,而是由人对事件A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B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性的作用。 d.“理性情绪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询者认清其思想中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乎逻辑、理性的信念,以减少个人的自我挫败感,对个人和他人都不再苛求,学会容忍自我与他人。 P103-104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早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脑神经的研究员,但他的犹太人背景限制了他的发展,不得已行医而后创立“精神分析”学说。他对整个心理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潜意识对人的思想行为有重大影响之观点。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他的理论,但所有人都承认他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 “精神分析”理论的要点综述如下: a.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称无意识)三个部分,其中意识指人能够知觉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指人平时感觉不到却可以经过努力回忆和集中精力而感觉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指人感觉不到却没有被清除而是被压抑了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当中的本能欲望或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 b.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我”是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冲动,如食欲、性欲、攻击欲、自我保护欲等。它依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个人在与环境接触中由“本我”衍生而来的。它依照“现实原则”行事,并调节“本我”的冲动,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行事。“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它依照“理想原则”行事,是人格的最高层次,也是良知与负疚感形成的基础。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人欲维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协调好三者的关系。 c.人在维护自我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时,常对生活中的烦恼和精神痛苦采取某种自圆其说或自欺欺人等认识方法,以求心灵的自慰。弗洛伊德将这些认识方法称作“心理防卫机制”,通常包括解脱、补偿、合理化、投射、转移、升华及理想化等方式。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心理防卫活动多是无意识的,它们对人体的心理健康可起积极作用,也可起消极作用。 d.为使人们领悟其心理障碍的根源,人们需要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疗,通过移情关系的建立来重塑人格。在这当中,心理分析师通常使用解析、自由联想、催眠、释梦等技巧来疏解患者“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减轻“自我”的压力,更好地面对现实。 P118 认知领悟疗法(Cognitive Therapy) “认知领悟疗法”,源于霍姆(Homme)关于人的内隐行为是人心理的操作者之观点。而这一疗法是由一系列人共同创立的,其要点包括: a.它十分强调认知过程对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动机的支配作用。它主张通过改变来询者的认知模式,并辅之以行为疗法的技术,来矫正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这样,随着来询者认知方式的改变,他的情绪和人格障碍也会随之得到缓解。 b.虽然“认知领悟疗法”很重视人的认知方式对他心理变态和人格障碍的影响,但它不像“精神分析疗法”那样,一味追究来询者早年生活经历(主要是指三岁前后)对当前行为的潜意识作用,它主要探讨来询者当前认知方式对他行为表现的影响。 c.“认知领悟疗法”很强调来询者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非逻辑观念的深刻领悟,并以此来帮助来询者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建立合乎情理的认知模式,摆脱非理性观念对自我的干扰。 P155-156 交互分析疗法(Transactional Analysis Therapy) 伯尔尼(Eric Berne,1919~1970)早年在加拿大蒙特里行医,1941年起在纽约市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后来在加州旧金山从事精神分析治疗。他对心理咨询的贡献,在于创立了“交互分析疗法”。他试图以更加生活化的术语来传播精神分析的理念,并十分强调个人要对自我的行为负责任。 “交互分析疗法”的主要观点有: a.人格由三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Parent Self)、“成人式自我”(Adult Self)和“儿童式自我”(Child Self)。其中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是其内化的结果,偏向权威化;A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客观反应与评价,它既不情绪化,也不权威化;C是人格中的儿童欲望与冲动的表现,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绪化。这三种自我状态,构成了人格冲突与平衡的基础。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