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1

喵呜兔几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北京老人心理咨询师周红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围脖猫猫

已采纳

告诉别人你是谁 在人与人之间,模糊有利于审美,而清晰则有利于合作。客观地说,人与人交往都是有一些或表或里的缘由的,而这些缘由的目标都是合作,商务往来是一种合作,摆脱寂寞也是一种合作,即便是复仇也要在你的合作下才能如愿以偿。 而合作的基础是资源。你如果没有对方需要的资源(资源、权势、美貌、才华、个性、善良等等),就不要指望对方会积极,持久地对待你,其实我们也是这样,你在乎的东西才会吸引你。 为了很好地与人合作,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我们就必须和清楚地表现自己的资源和做人的原则,所谓“丑话说在前头”,就是使大家都知道你的原则,你不能接受什么,你不可失去什么,你的原则表述的越清楚,别人也就越知道该怎样对你,就像领袖必须让所有人敬畏一样,表现出个性中强悍的一面不是坏事,事实证明,这更有助于导致长期的合作,同时也更公平,就像在运动员比赛前一定要让他知道比赛规则一样,这种意义上说火比水更安全,因为人们知道火的厉害故而比较谨慎,而水却很难让人觉得敬畏,这使人们更容易在水中犯错误。

北京老人心理咨询师周红

259 评论(14)

格桑之门

昨日,当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出现在记者镜头前时,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在记者帮助下,将他们带到绵阳收容点 亲人之爱 灾难中的亲情流露总叫人感动! 昨日下午5点,记者第三次深入北川县城核心现场,发现一股从背后深山逃出的人流。他们的眼神充满对亲人的依恋,生怕再次分开。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半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5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了。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 主震之后,余震不断,危险仍然存在。但对于前来搜寻亲人的群众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多数人在外工作,听闻噩耗后,立即出发,争取宝贵的时间救人。交通不好,难有汽车。但在绵阳至北川的路上,记者看到令人感动的一幕:不少人从绵阳骑着单车,甚至步行回家。 在北川县城狭窄危险的废墟间,记者看到太多满脸焦急的寻亲者。有人用最大的声音,撕心裂肺地在喊着亲人的名字,直至喉咙喊破。 在乐山读书的陈小艺与哥哥前天赶回。爸爸在县粮食局上班,回龙街附近。他们就赶到现场寻找,但粮食局的六层大楼已彻底垮塌,连具体位置都难以判断。钢筋交错,砖块摇摆,仍有极大危险,但他们顾不上这些,仍在废墟间不停呼喊,以血肉之手刨着残砖碎瓦。 用血肉之手刨开生死路,不仅是陈小艺,几乎每个寻亲者都作过这样的努力。王仪和她妹妹都在县保险公司上班。地震时,她们都在同一间办公室上班。王仪突然感觉到房子在晃动,又看到外面黄沙弥漫。办公室所有人都往外冲去,办公大楼瞬间夷为平地。已经冲出去的王小姐返回身,拼命在人群里搜寻妹妹,可是,她只找到妹妹的一只鞋。余震不断,附近倒塌的建筑物不断有水泥块倒下。但王仪仍冲回去,用双手奋力刨着废墟,直至双手鲜血淋漓…… “我一定要找到家里人,死也要死到一起。”在绵阳市开出租车司机胡女士说。出事后,她开车前往北川找她的爱人。当天下午5点多,她赶到时小县城已面目全非。胡女士徒步来到爱人上班的新城区,在废墟上大声叫着丈夫的名字。终于,丈夫有了回应:“我在这里,背上有块大石头!”胡女士蹲下来说:“不要怕,很快有人来救我们了。”为了让爱人不因为恐慌和失血过多昏睡过去,胡女士跪在地上和爱人谈起往事,不断鼓励、安慰他。半小时后,巡逻人员发现他们,胡的爱人获救。而胡女士本人,则因为长时间跪在一块碎玻璃上,被割掉一大块肉。 这名四岁的儿童在地震中失去双亲,在听到救援人员的呼喊声时,容身房屋墙角的他大声呼应,救援人员都说:“这娃儿可聪明,会自救”!本报记者严亮摄 互助自救 56岁的马光敬是名下岗职工,地震时侥幸脱脸。但此后,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逃走,而是救人。他在重灾区东奔西走,爬上爬下,仅强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内,就从险境中成功救出了4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接下来的三天余震中,老马仍在不停地寻找生还者。 除了马光敬,还有不少无名英雄。 大震中,朋友有爱,邻居有爱,乡亲有爱。 旋平乡的谢庆秀要感谢她的邻居桂和青。当她被倒塌的房梁埋住时,是邻居老大爷桂和青赶来救了她,一起出力的还有村民田云育,用刀,用双手,挖了约2小时。更巧的是,桂和青大爷也是被别人救出来的。 不少人在大灾中失去亲人,但面对紧急,顾不上安危,仍然坚持救灾。 40岁的张开国是江油香泉派出所所长。出事后,张开国与妻子周红失去联系。但他不能离开江油,因为那里同样有灾情。待他两天后处理完手头的事时,家已变成一堆废墟。他大声叫着妻子的名字,竟然有应答声。不过,因时间拖延太久,又没有好的挖掘设备,她的妻子永远地离开了他。张开国其他的几名亲人也证实死亡,家里只剩他一个人。 位于县城入口任家坪村附近的北川一中,共有1200余名学生,当时除高三一个班的学生正上体育课外,其余的学生都在教室里上课。震后,仅近百名学生成功逃出,其余学生下落不明。 高二(九)班的教室在二楼,地震让它变成一楼,班上43名学生快速跨越栏杆,逃到安全的地方。已逃生的同学定了定神,重新投入到抢救校友的行列中。该校校长刘亚春在房屋倒塌前的一瞬间逃出。他的儿子正读高一,也被埋在废墟中。但为了救出更多学生,刘亚春强忍悲痛,坚持从大局出发指挥救援。同舟共济,团结自救,大灾面前显真情。 13岁的朱福涛因为生病,没去学校读书。地震时,他在外玩耍,得以逃脱一劫。爸爸和爷爷均遇难,奶奶又不见了,他就被邻居带在身边。 北川供电公司苦竹坝电站职工唐庆全和妻子黄艳亲历合作自救的过程。出事后,他们向山上跑,几百群众汇集在一起。大家从地里找来农民种菜所用的薄膜,搭成简易棚子挡雨,妇女小孩在里面。 险情在变化,躲避地点也不同,他们过了一座座山头。晚上,他们围在一起烤火,“湿了又烤,烤了又湿”,既可以取暖,又希望让飞机上的人发现,引来救援。饿了,有点东西大家平分,包括地里的生豌豆。雨开始变小,老年人就叫年青人先逃,“不能一起被饿死”。昨日18时27分15秒,在废墟中呆了整整100小时的51岁杨德云终于被救了出来。洪奕宜沈玲摄影报道 血脉相通 地震后,大规模的救援以最快的速度展开,爱心洋溢北川。 几十小时内,各地军车、警车、消防车、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中国移动通信应急通信队……全部赶到,“有灾必救”、“情系灾区,爱心支援”。 14日一早6点多,连江油的预备役民兵都连夜赶来。裤脚全是泥,显然步行了一段不短的距离。 一些战士背着电台,抬着几十公斤重的发电机、电台、小型切割机,行走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 救援高于一切。救援一呼百应。昨日,绵阳市政府门口,青年志愿者围着等分派任务。共青团市委的组织人员大声说:“发放救灾物资,招募男青年20名。”几十名男青年马上上前,上车待发。有人对记者说:“出钱出力,我们心甘情愿。” 抢救道路开始还没有打通,自县城到外面,出入只能经过坡度极陡的小路,但救援官兵不畏艰难,十几个人手拉手,最外围的人拉着草根,努力把伤员运到外面的医院治疗。 不断有受伤的官兵出现。不断有护士累得晕倒。昨日下午,一名护士已一天一夜没吃东西,晕倒过去。一名记者在旁边,马上掏出随身携带的巧克力,喂给她吃。 救援要讲究,注重科学有序。一名小女孩被压住,能够与之交谈是最好的缓解办法。前晚整晚,一名地震局干部就给她讲了一晚上的故事。 至15日晚间,路终于打通,也就是生命之路打通了!16日上午10时30分,二炮工程部队的第一台大型机械进入北川县城,展开救援作业。 血脉相通,华夏儿女情系灾区,八方伸出援手。全国各地,安徽、辽宁、河北、新疆、江西、广西等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争分夺秒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派遣专业队伍。曾经的重灾区唐山,组织了14名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分成两个小组急赴北川、德阳…… 目前,救援配套工作也已展开。因为老城条件恶劣,余震不断,居民已被疏散安置到绵阳市体育馆、虹苑影剧院等地。受伤者在附近医院里等待救治。伤员激增,绵阳医院的大厅里都铺满地铺。

156 评论(11)

神经女大王

在北川县陈家坝镇展开救援的“老山主攻团”一部除了搜救工作之外,同时还要负责遇难者遗体的消毒和掩埋工作,仅在陈家坝镇,他们就掩埋了遗体53具。 不少战士在搜寻遗体时,被死者的惨状深深触动。 母亲挺身护女双双遇难 让某连战士骆辉最为触动的一幕,是一对遇难前紧紧相拥的母女。 “那是在陈家坝一个山坡下面的一间店铺里,店铺的一面墙整个垮塌下来,将那对母女压在了最底下。”骆辉告诉记者,由于水泥板太过沉重,战士们用十字镐一点点将水泥凿开,只为保存遗体的完整。当遗体终于被拖出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了:那是一位不到40岁的妇女,怀中紧紧搂着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由于抱得太紧,战士们无论怎样都不能将两人分开,最后只得合葬到一起。“母亲是面朝下倒地的,看她的姿势,是在墙塌下来的最后一刻,用身体保护着小姑娘。”骆辉告诉记者,当埋葬这两具遗体时,所有战士的心中都极为悲伤。 “幺妹,你在那边等着我” 当战士们正在陈家坝进行紧张的掩埋工作时,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提着两袋东西向他们走来,一袋是两条香烟,一袋是许多5元、10元的纸币。 “师傅,我是来找我媳妇的。”中年男子找到战士何成均,客气地说道。 未等小何指路,中年男子径直向埋葬遗体的大坑走去,在坑的周围,是53具摆放整齐的遇难者遗体。他走了一圈,最终在一具中年女子的遗体前站住。中年男子看着女子,嘴角略微动了动,却没有说出话来,战士们看到,他的眼角含满了泪水。过了片刻,中年男子又折回小何面前,用同样客气的语气询问:“师傅,能不能单独为我的媳妇挖个坑?我好做个标记,以后可以来拜一下。”小何什么话也没说,叫上两位战友,迅速在大坑旁又挖了一个同样深的小坑。 男子眼睛望着战士们将他妻子的遗体缓慢地抬起、放下、填土,没有说过一句话。待一切完毕之后,他走向小何,对他不住地说着“谢谢”,并要将烟派发给战士们,战士们婉言谢绝。 中年男子复又回到坟前,掏出了一个打火机,将随身带的纸币一张张点燃。“幺妹(小妹),你在那边等着我,我很快就来了……”

259 评论(11)

felixcyrus

一边是上司,一边是同事,单独和某一方交往都不难,而同时和两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则是难于登天。相信绝大多数职场中人也都曾为此头痛不已:或是和上司关系好但被同事们“敬而远之”,或是和同事相处融洽但在上司面前“失宠”。 究竟如何在上司和同事之间平衡,既能使自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又能成为上司眼中的“好员工”从而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呢?其实,这是一个不容易两全的问题:上司眼中的好员工是必须要对自己“效忠”的,而上司最忌讳的是下属彼此之间“抱成团”;作为下属,最不喜欢的就是身边有上司的亲信。这也验证了原文所说的“上司和员工是天敌”之说。 那么,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你对自己职业发展的选择。如果希望能有比现在更好的发展前途,那和上司的关系就成首选;如果安于现状,在不得罪上司的前提下,如果能和同事们有良好关系,也会让你觉得生活是很快乐的。 在实际人际交往时,对选择发展的人员而言,不妨遵循以下法则: 1、不仅要做好工作,还要使上司知道自己对他很忠诚; 2、除了工作之外,不要和那些上司不喜欢的同事有过多交往; 3、对工作优秀的同事,保持必要的尊重; 4、和一般同事以正常之心交往。 对选择安于现状的人员而言,可以遵循以下法则: 1、做好自己的工作,要记住这是你在任何单位生存的前提; 2、对上司保持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在公众场合; 3、不要在上司欣赏的同事面前做出对公司或上司不尊重的行为或说出不尊重语言; 4、尽量和同事们在一起,多参与他们的活动,特别是业余时间。 平衡的关键是保持平常心 周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技术经济学硕士。现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级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资本营运研究中心副主任。专注企业员工心理援助。 主人公希望找到的“平衡点”,其实就是平常心。 准确地讲,上司与员工不应是一对天敌,而是活在一个利益共同体之中。所谓领导者就是能够率领着一群人去实现目标的人,因此一般情况下领导身边都有一帮“兄弟”愿意跟随其打拼。即使是“空降兵”到一个新的领导岗位,首先要做的事情仍然是深入群众发现人才建立自已的团队。作为普通员工,能否成为上司的跟随者,这是你能否在职场中入围的起点,真正优秀的员工最终会脱颖而出成为骨干的。如果员工不认可上司的领导地位,可以选择易主,寻找更适合自已的职场环境。 既然上司与员工同为利益共同体,那么必然存在协调一致和上下有别。当接到具体工作时,上司与员工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必须协调一致,齐心合力,保证工作质量。但是,上司与员工在领导权力与承担责任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上司手下只有一个声音,员工必须服从与执行,员工与员工之间地位是平等的。 主人公在单位是领导眼里的好员工,说明主人公在职场中能够找准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希望成为领导后备队的种子选手。如果主人公始终保持着正常心态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均衡地工作与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稳定的人格特征与长期的工作态度会让周围的人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会对你产生敬畏之情。慢慢改变“同事们对我很冷淡”的状态,你也不用刻意“随波逐流,跟大家打成一片”,应保持自已做人做事的底线。 做一名称职的下属与融洽同事关系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奥妙与规则,关键在于你的视点与价值观,如果你总是仰视上司藐视同事,一切为取悦上司而为,忽视甚至损害同事利益,那么在上司与同事间就不可能有平衡点,因为你的内心本身就失衡。

16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