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是一颗溏心蛋
上幼儿园时,我想当画家;小学二年级时,我想当主持人;小学三年级,我想当歌星;四年级时,我想当老师......我的理想在不断变化着. 直到昨天,我才发现,我的理想是当个心理咨询师. 昨天,我试着安慰我的朋友----ZRF.ZRF是个自尊心强的孩子,从一年级到现在,她一直是我们班的副班长.可是昨天,她在新一轮班干评选中落选了.她昔日的好朋友都只顾着投票给自己,没有人投她的票.ZRF很伤心.她哭着对我说:后来,大家都在笑,他们是在嘲笑我,讥笑我. 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去安慰ZRF.终于,我说:“我原来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从哪里摔倒,从哪里爬起来!不就是落选了吗,有什么可怕的.平时,不就是被别人管理一下.你要重拾自信,重新面对,我希望星期一再看见的是和以前一样快乐的ZRF.加油!“ ZRF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我感到很高兴. 我想到上次,我问妈妈:如果你不当老师了,你干什么?妈妈说,她想当心理咨询师.“ME TOO“,我说.当一个心里咨询师多好,可以解开人们心里的结,带给人们快乐. 妈妈说:心理咨询师并不简单.要包容人们心里的阴暗,自己的心理素质要很高才可以.我不怕困难!
大大大吉CQ
咨询师是不会轻易给建议的除非访客急需要建议,且不给建议,咨询无法进展,会影响信任和咨访关系。在这个情况下,咨询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个人建议。但这些建议往往是建设性、启发性,对访客梳理总结自己的问题,进一步聚焦真正的问题有关。 孩子要马上到了上学时间了,但是最近天天不起床、玩游戏,担心上不了学,快给我个办法吧。
咨询师这个时候直接给予建议基本是无效的,因为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常人的建议往往是普世共通性知识,这些知识落于具体的个体,会因表达者不同有的父母就是不太会说话,一说话就引发孩子反、说话时机不同有父母不管孩子在干嘛,上来就教育导致建议实施结果很差。但咨询师可以聚焦问题,询问孩子目前状态与什么因素有关、询问父母和孩子交流情况。
一、以及是否父母过于担心焦虑,这通过澄清的交互中完成确认。实际咨询中,我经常发现父母会随着咨访对话逐渐看清事实真相,而不是陷入自己的揣测找到问题根本原因,开始改变或者确定下一次工作目标。如果孩子被确认确实存在休学厌学 议题。则需要进一步发现其背后是否存在抑郁症、社交困难、过度自卑 议题。这些议题的发现本身就是极具有意义的。
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父母将会调整养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成长,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养。培养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是相当需要慧眼和判断,咨询师此时就帮助父母从问题焦虑 中摆脱出来,发现真正的原因。这些都是咨询价值所在。咨询师经常会因自己情绪卷入、过度焦虑、不在场,而轻易给建议。这可能会破坏关系。多年前我曾遇到一位访客,当时我是新手咨询师恰好学了一些新知识,关于抑郁调节的。这位访客是双相和抑郁多年,我建议他可以通过益生菌群 调整自己。
二、当然,任何事都有例外如果来访者需要的是咨询师愿意给建议的关爱性态度,且如果该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咨访关系破裂。咨询师可以视情况分享一些从自身经验出发的建议。大概率该建议就问题解决层面仍然是没用的,但对于关系层面,至少可以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很重视TA此刻的需要。当奠定了建议本身没什么用的认知,咨询师就不太会为建议没有用的质疑而困扰,毕竟这是TA意料之中的事情。
如果新手咨询师出于缓解自身焦虑的目的而非关心来访者需要的初衷没忍住给来访者提供了建议,当被质疑无效时,确实有可能因为自恋受挫而感到冲击。这时候,需要做的事情是与你的咨询师或督导去讨论,因为背后可能存在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等议题。如果咨询师内心的自我价值感足够稳定且坚实,就不太会因为来访者的质疑而动摇。一个拥有更稳定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咨询师,也能有更多的空间去理解来访者质疑背后的失望、担心、焦虑等情绪和感受,从而不太会产生为自己辩护的冲动。
三、我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还在咨询中给建议了,完了来访觉得没用那就是没用啊接下来该做的难道不是去理解如何对于来访没用,来访期待什么样的用,来访如何看待这个有用和没用,来访为了达成有用做过哪些尝试吗?至于来访质疑咨询师的能力,咨询师是不能被质疑吗?不是啊被质疑了就去了解来访质疑的是啥么?人家质疑资质就给看一下资质,质疑其他就去了解一下来访的期待是啥样的,为何有这样的期待,这样的期待背后代表了啥咨询师不要试图在给别人做咨询的时候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你有情绪,是反移情你去找督导,个人议题去找为自己服务的咨询师。来访给钱不是用来解决咨询师的问题的。
想象一下,来访带着某种期许鼓足勇气走进咨询室,几次咨询过后没有达到自己一开始期待效果,很自然的一种反应就是质疑咨询师的能力。来访眼中心理咨询应该是什么样子和咨询师眼中心理咨询是什么样子,不能说是毫无关联但也差距非常大。被质疑、被攻击,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宿命, 也是心理咨询起效的重要因素。如果想被来访者认可崇拜,那么别做心理咨询师,不如去做个讲师。行业里有个段子:“如果来访者咨询时长不超过半年,他夸奖你、认可你的时候,你却当真了。
那你需要去处理一下自己的自恋。要知道最初来访对自咨询师总会有些理想化,也就是说最初的认可来自他对咨询师的美化,来访的质疑也在使咨询关系回归真实,对咨询师来说是考验、是褒奖、也是机会。让别人失望没那么可怕,这只是真实关系的必然。怎么回答需要根据真实情况,不会有固定的话术,当然会有某些理论上的指导思想:保持情感中立 不是价值中立、真实坦率、注意咨询关系的走向和塑造、理解质疑背后的情感和动机等等。另外,像动力性取向咨询师一般不会提供具体的建议。
DD大小姐
会对自己的权益造成损害。我们都知道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时,常常不知道是应该严格遵守与来访者签订的心理咨询协议,保护来访者的隐私,还是应突破协议中的保密条款,立即向主管部门和上级报告。当来访者后续真的采取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行为时,来访者家属或受害者可能会要求心理咨询师承担法律责任;而如来访者在咨询后并未真正采取危险行为,心理咨询师却已经向主管部门或第三方透露来访者的咨询信息,这可能会破坏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还可能被来访者要求承担法律责任。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
pingping28
理想,一个虚无缥缈又好像可以触及的词语,一个人人都有的幻想与希望;它在你努力时会向你靠近,而在你有所松懈时,它就渐行渐远;迷茫的人看不见它,彷徨的人只能盲目的寻找它;它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美好想象和希望;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我的理想略为遥远,就是做个心理学家。为何会有如此空虚渺茫的理想?这一切,仅来自于似易非易的二字——星座。不知道为什么,我是那么痴迷于星座。致使我去到书城非有关星座的书不看,直到有一日……我遇见了它,它是一把为我开启理想之路的钥匙,它是一本将我彻底改变的书,它名为《星座心理学》。因为它,我迷上了心理学。我个人认为,心理学家是一个十分强大的职业,它可以解读人们的心灵,人们的行为、语言甚至是思想;它可以净化心灵,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结,打开心中的枷锁,治疗心中的创伤。心理学家又分为多个领域,我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或许是个冷门的职业,但却是中国如今最需要的,他们力量看似渺小,实际上却能在无形中改变整个社会现状。他们洞悉尘世,了解人心。他们无一不有着闪烁睿智光芒的双眸与如明镜一般的心,却总是被人忽略。我也希望能做到“心如镜,无尘埃”这等高深的境界,希望能改变中国,改变人心。为此,我阅读了不少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甚至暗暗揣测人们的心理与他们语言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还有各种奇怪行为的原因。或许,我这些行为与想法过于幼稚。或许,我的理想过于遥远。或许,前进的道路会无比坎坷。或许,上天注定我会失败。但是,我会努力!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