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峰1124
1.学心理学的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别人在想什么?答: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人的行为和想法一般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行为是想法的外显,想法比行为复杂得多,所以不可能一眼就看出别人在想什么。并且越是从业时间长,越专业的咨询师,在这方面就越谨慎,他们会提出很多假设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来访者的真实想法。心理咨询师更多的是通过倾听,以及观察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综合做出结论的。2.咨询师是不是都会催眠?答:不一定,或者说,大多数咨询师都不会催眠,也可以说,会不会催眠不是评价咨询师是否专业的标准。在心理咨询专业领域内,催眠的科学性还有待研究和论证。催眠只是一种咨询的技术手段,就像是医生治病,催眠是其中的一种药方,并不涵盖评估、诊断、检查的过程,也不能取代其他的治疗手段。3.学心理学的是不是自己都有病?也可以这样说。并且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心理专家都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咱们需要定义一下 " 病 " 这个词,从广义上来说,没有人是没有病的,因为人面临环境变化、面对压力和事情时都会发生心理上的变化,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心理病,那么所有人都有病,心理咨询师也是人当然也有病。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最重的病是自己生了病还认识不到自己有病的人,这些人缺乏自知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师是很愿意承认自己是有病的,这说明病得轻。当然,以上是一种戏谑的说法,咨询师知道自己“有病”,面对“有病”,积极治疗,是一种适应良好的状态。对于有病却不能承认,也无法面对,内心充满纠结和痛苦,导致现实功能受损,每个人人一生中都有可能遭遇这样的阶段。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可以得到改善,让内外和谐一致。4.心理咨询师是不是很能说?理论上是的,事实上不是。在做亲子关系咨询的时候,经常有很多家长会有疑问:你说的我给我孩子都说了呀,为什么他听你们的不听我们的呢?咨询师会说:是的,心理咨询师确实说的跟你们一样,但是心理咨询师比你们知道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表达什么内容。表达的事件和方式比内容本身要重要的多。而表达得恰到好处,是建立在良好的倾听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是倾听,倾听比说重要。咨询过程中,真正产生作用的,是来访者本人。理想的咨询是,来访者自问自答,在这样的过程中,来访者完成自我的探索和整合。
潘潘吃吃吃啊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17年,可以用同年非常火爆的韩剧《W两个世界》中的一句台词——变数,没有变数的原则是不存在的。
2017年是极具变化的一年,相信很多朋友也感受到了。有的朋友面对未知带来的恐惧,将自己的世界越活越小;有的朋友面对变化带来的混乱,将自己的路越走越宽。无论处在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当变化来到我们面前,就有它的道理,其中一定包含正确之处。
这一年,改变我一生的,是我学会了提问,并用提问打开了眼界。
曾经的我,是一个按照既定程序生活的人,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恋人眼中的善良姑娘,领导眼中的勤劳员工。然而,为了所谓的“大家都这样”,我活成了一个从模板中走出的人,我有很多的社会角色,却唯独不是我自己。
想到可以提问、敢于开口提问,就是变化的开始,也是看到真实自己的开端。感情中,我摆脱了困扰我多年的相处模式;工作中,我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庭中,我开始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且尊重家人的意见。
回头遥望2017年,那些控制我的条条框框、木马程序,被提问“杀死了”。什么“不朝九晚五工作就会饿死”、“不赶紧相亲嫁人就会活的很惨”、“不拼命干活就得不到回报”……我们可以活的很快乐,一切都是选择。
《W两个世界》中,吴成务画家写给漫画人物姜哲的信,与朋友们共勉:“你走出这个世界,而我却在这里走完人生,你变成人,我留作漫画形象,你脱离了我赋予你的设定,而我却被自己的设定关死,不觉得人生很有趣吗?希望你幸福。”
认知升级,活出自己。欢迎关注瑶知天问(微信公众号ID:loves-knows)
多妈elva
早上在亲子教育论坛看到了一篇文章《家庭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看后很受启发,转发了家长群和教师群,好的文章,与你我共享。 这篇文章是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HMI美式催眠师、绘画艺术治疗师、山西省心理咨询协会青少年心理健康委员会委员、山西经济广播电台《爸爸妈妈时间》栏目特邀讲师、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广州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温金莲所写。 文章分六个章节进行讲述。第一:难道是我错了;第二:了解神奇的关系;第三:就是透视孩子无形的生存空间;第四: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第五: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第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作为家长,我也是建议父母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科普知识。因为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你明白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巧妙的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事情。你不会一碰到孩子出现问题就会焦虑,大骂他或者打他,你反而会给孩子信任,鼓励,拥抱,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温暖,感受到家庭的爱。如果只是打骂,孩子会感觉到恐惧,从而产生强烈的抗拒性,心理就会有负担,问题孩子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张嘉添老师教导我们:要让家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只有父母肯做孩子背后的那座有力量的大山,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我做什么事情,我的爸爸妈妈都会默默的陪伴我、支持我。那么孩子就会接纳父母的建议,才会建造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 曾经的我,也是焦躁不安的。繁忙的工作,家务的烦琐,孩子学业的停滞,一回到家就是唠唠叨叨,家里的气氛一直绷着一根弦。孩子一看见我回来,马上判断阴晴天气,做事特别小心翼翼。听了家庭教育七节课后,我改变了很多。自我反省,觉得自己真的是把负能量带回了家,让一家人都紧张兮兮过日子,孩子在这样压抑的家庭中生活,是不幸福的。因此我先从自己做起,每天带着笑容回家。孩子犯错不再是呵斥,责骂,而是平心静气,慢慢和他沟通。孩子考试不好,不再会说:看,你就是这么粗心大意。你看你班上的某某某,他怎么就考九十多了,你怎么就考这么一点点,你到底怎么上课的?……第一次月考,儿子考了五十五名,我这样和他说:孩子,妈妈知道你已经尽力而为了,你这次考五十五名,班上六十名学生,还是可以的。妈妈相信你继续努力,下次肯定进步更大。然后我给了儿子一个拥抱,儿子说:妈妈,我觉得我生物和数学还能考更好,下次我会努力的。段考时,孩子排到了四十五名,我还是这样鼓励他,给他一个拥抱。期末考试,孩子是四十一名,我和他说:儿子,你好棒啊,一个学期进步了十四名,妈妈为你骄傲!希望你继续努力。 我不再焦虑,不再攀比,而是学会了接纳儿子的所有一切,给他温暖,给他鼓励,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是温暖的港湾,他自然而然就会接受我的建议,改变他自己,主动去学习。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真的需要静心去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家庭教育,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愿你我,都一起来学习家庭教育观念,让咱们的孩子,快乐成长,过幸福的童年。
cangyingvvv
2017年的确发生了一件改变了我的一生的事情,那就是从体制内辞职转行,做了我最想做的工作。
我是一个护士,在临床工作了将近十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毅力与勇气,让我坚持了如此之久。
哪怕在上夜班导致经常性偏头痛的症状之后,哪怕是在身边发生了同事领导被患者攻击致死致伤之后,哪怕是在怀孕后期因为走路慢差点被人掌掴之后,哪怕是在哺乳期间抢救肺结核病人被鲜血喷溅一脸之后......我依然还在岗位上面,面带笑容,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着。
在2017年的1月份,我还在为能不能跻身护士长的人选而焦头烂额。突然,一个击中天灵盖的想法横空出世了——人就这么一辈子,为什么我非要在护理行业一直走下去呢?我的人生就不能拥有一些别样的经历吗?我就不能拥有另一种活法吗?
我当晚想这些问题想到失眠,想到热泪盈眶,后半夜居然就开始在招聘网站上编辑起了简历。
我很庆幸,这些年在工作之外的八小时,做了很多当时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摆地摊、开手工饰品淘宝店、婚礼策划与音乐编导、PPT制作与美化的线上工作室、母婴工作室的分享讲师......这些经历让我的求职简历看起来异常“丰满”。
我前后选择了近十个喜欢的职位,大胆投递了简历,最后竟然有三个单位联系了我。要知道,这些职位与我的专业毫无关系,那一刻,我感觉新生活触手可及。
最终,我靠着这几年积累的公众号运营与写作能力,靠着过硬的PPT制作技术,成功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下设机构,负责新媒体编辑工作。收到offer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我高中时候当个编辑的梦想,竟然真的实现了!我真的做到了!
就像是《垫底辣妹》里面说的那样:“你认为你可以做到,你就一定能做到。”信心和行动,才是改变人生的终极助力。
希望你也能在新的一年,创造一件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件。
以上。
思维解绑,小儿好养。欢迎关注公众号“芭菲小鹿”,一起交流育儿与成长。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