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肉变胖子
个人分析报告 【摘 要】从个人成长角度来看,我先天的个性气质和后天的成长经历显示我具备做一个职业咨询师的潜质,我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内省能力,还有比较好的领悟能力。从职业行为的角度分析,我很早就对心理学感兴趣,并且对成为一个称职的心理咨询师全身心投入、义无返顾,接受个人体验、参加各种专业的培训、学习各种咨询理论,追求自我的人格成长,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 【正 文】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想我是个内向的人,从我的记忆开始,一直自己思索着一些问题,自己面对人生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自己去体会和领悟人生。人为什么要生存,经常是我思索的问题。米兰.昆得拉说过: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我的思索不一定有什么意义,但显示了我喜欢孤独,体味孤独的一种状态,一种内省的状态。艾森克和荣格都将人类个性分成外向和内向两种。荣格对内向型的人格特点解释为: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较窄,有时候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艾森克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人格分为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四相,跟希波克拉特的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胆汁质四种气质类型相吻合。我属于内向粘液质型,我的大脑皮质容易处于安静状态,活动少,不爱热闹,不喜欢刺激,情绪稳定。常用克己忍耐的方法应付环境,也能达到目的。这样的一种个性特质应该是跟父母的遗传和后天不太安定的环境有关系的。父母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可能是他们那代人的特点我总是很少得到他们的肯定,所以我一直期盼着他们的肯定,人生不是很有目标,显得失落和无措,这是我到现在通过个人体验才意识到的。后来对我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我的先生和我的孩子,当我看到一个生命从我的身体里分离出来,我才知道我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人,他是否健康成长取决于我的付出,使我充满了责任感。作为一个女性,只有做了母亲后,母性才充分显现出来,他让我学会了耐心、学会了互相依靠、学会了给予。丈夫对我的爱和鼓励让我的心灵平宁安定,使我慢慢的自信起来。丈夫和孩子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爱,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觉得人生是多么有意义,我是可以得到爱和付出爱的,爱是一种巨大的能力,使我有勇气坦然面对人生中发生的一切。另外书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它始终是我最忠实的朋友,陪伴我走过人生的岁月,也因此能间接的体会别样的人生,是我理解人生的一把钥匙。在人际关系中我觉得应该讲真诚、守信、友好,只有付出了真诚才能赢得真心的回报,只有守信才能取信于别人,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友好是一种态度,是跟人交往的基本。当我到了20岁左右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了情感、工作和生活几方面的挫折,体会到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多么的重要,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成人了,这样的意识是比较的晚,让我觉得遗憾,但另外方面我又为自己自豪,当我领悟到这点,就像在黑暗中已经摸索了很久,那光明和光明中的目标使我充满了信心,因为我是那么的确定,知道自己要什么。 很早的涉入社会很早的涉入情感经历,使我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使我疲累。如果说低谷,那么就是在挫折的时候,如果说高峰那可能是我在工作上学习上取得成绩的时候,重新鼓起勇气面对、重新树立目标的时候。高峰和低谷是不断转化的,在我的经历中,没有那么的明显,但它是我真实的人生发展历程。我始终是积极的面对一切。我最好的五个品质便是:真诚、善良、宽容、积极、独立。我在很多的方面是需要加强的,比如说毅力,在很多的时候,当我确定一个目标,朝它努力的时候,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就轻易的放弃了目标,而且每每还会找借口说不勉强自己、顺其自然最好,这是我最需要加强的;智慧这个品质,我也很缺乏,往往在处事上过于呆板,显得不够灵活聪明;不乐群,我常常独处,不主动跟别人交往,这是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另外自由散漫也是我要避免的;还有是动机,我缺乏强烈的成就动机,这样的一种品质使得人生中很多的事情浅尝即止、没有成绩。当我投入到真正热爱的心理学领域,发现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需要强烈的动机,我必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而热爱心理学和“助人自助”的宗旨就是我坚定不移的理由。 自二OO四年初开始系统的学习心理学至今,大部分时间心情都很平稳,我在上级心理咨询师那里做个人体验,去探索自己、了解和发现自己。人是很有潜力的,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心理学就是我内心最殷切的希望,为了我最想从事的心理学行业而树立我人生的奋斗目标,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就有了成功的希望。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我想我追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做自己热爱的职业,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追求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达到自我的圆满完整、人格的统一。当我选择了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我得到了家人的最坚定的支持,我的朋友们和同事们的反馈更是肯定了我的选择,在参加社区、监狱、福利院等单位的志愿心理服务活动中,得到了很多的触动:这个社会需要心理帮助的人太多了。众多求助者的希望和他们对我工作的肯定使我更有信心,他们相信我,我更相信自己。 我个人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我想我是崇尚真、善、美的,这是终极的信仰,任何真实的善良的美好的东西都是我永远的追求,永恒的信念。比如,我并不信佛教,但是每当我参观寺庙时,我会对佛主释迦牟尼作揖行礼,以示尊敬,我谓之“礼佛,不拜佛”。天下如此之大,不能以一种思想左右天下众生,佛教有那么多的信徒,遍及全世界,你能说他没有存在的道理吗?我爱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喜欢看点哲学和社会学的书籍,所以我的人生观中开放的成分比较大,乐于接受新鲜的先进的东西。我的道德观不传统也不激进,尊崇的道德标准是与人为善。我遵循自然的原则,对人性的尊重。我的性别认同是准确的,我为人妻为人母,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角色。这样的一些看法,使我对生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尊重现实的。生活中,我没有性别歧视的倾向,男女共同组成这个社会,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性倾向的问题上,我赞成异性和合,并由此创造和谐生活。但我也不会反对同性相恋的性倾向,过激的反对只能引起激烈的抗争,它不能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只能造成更多的混乱。相容应该是和谐生活的基础。我也曾接触过同性恋的求助者,体会他们不同常人的痛苦心理。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很尊重他们的,我想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思想、行为,我要求自己无条件的尊重他们。我最好的朋友会认为我随和、可亲近、善良、有爱心、忍耐心。用三个形容词来对自己进行描述,我会用:真诚、乐观、随和来描述自己。人们对我最大的批评是:中庸。也有的说我很圆滑。 至于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谁的问题,我觉得英雄寓于平凡之中,每当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造福于社会时,那一刹,他(她)就是英雄。小时候我心中的英雄是瘫痪在床却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多年前欣赏的也是瘫痪在床自学心理学并帮助很多人摆脱心理困惑的司晶。现在心目中再加上一个英雄是创立客体关系理论的出色女性:克莱茵,她生了三个孩子后35岁才开始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我这个同龄的女性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我有勇气去克服我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先天不足,让我意识到这样的时候还不是太晚,只要有信心能坚持就行,也让我想到过去的经历是宝贵的,一个有了孩子的母亲,一个有相关知识的人,可以更好的成为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一个有很多的工作和情感经历的人能更好的去理解别人更好的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二、职业行为分析: 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一个梦想,在十几年前我看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给我留下了心理学最初的印记,人是最复杂的最有意思的,从探索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总是想了解自己,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困惑,心理学可以帮我们理清这些。苏晓波说过每个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无一例外的是想探索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长起来,在自己成长时能更好的帮助别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上面,具体是要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知识、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在这基础上要大量阅读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各方面的书籍,要通过国家的考试,有职业资格,要学习一种完整的心理咨询理论,在此基础上,参加各种培训,了解各种疗法和找出一种综合性的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的技术,争取在心理咨询机构进修的机会,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我有信心成为一个有能力的心理咨询师,一方面我对心理学有巨大的热忱,另一方面我具有文学、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使我在心理学这个不断需要新知识的领域里,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我还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这些方面的积累使我具备理性的思维和感性共情的能力,我还有很好的领悟能力及多年工作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亲和力、诚信度高的职业品格也在心理咨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一切都使我有信心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被求助者激起一些情绪和情感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作为职业的敏感,要时刻检测自己的情绪反应,找到它的来源。我去上级咨询师那里去做个人体验,就是为了在成为合格的咨询师前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弄清楚,知道它们的来源,懂得如何去对待和处理,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督导,接受这行中的前辈和同行们的督导,去检查自己的情绪和反移情的问题。如果出现反移情可能是顾客与自己存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我会以“中立”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如果不行就通过督导,还解决不了就及时转诊。我已做了很多次的个人体验,比较认真的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使我能很好的去反省它。另外求助者引起的反移情可能是任何一种方式出现,每一个不同的求助者都有可能激活你潜在的细胞,所以反移情的问题始终是咨询师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我具备理性的内省和控制能力,这让我有信心去面对反移情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是个非常容易受挫的职业,压力是免不了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接受督导,跟同行们去探讨才能继续往前走,如果有崩溃的感觉,那么就要停下来,对自己进行调整。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及从业的资格。 作为一个专业的咨询师,我觉得凡是来访者有求助的动机,就要真诚的去跟来访者探讨存在的问题,但如果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帮助转诊。我期望来访者是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求助动机合理,有交流的能力和对心理咨询一定的信任度。我希望跟成年的来访者做咨询,因为不是医学专业的背景,很难对儿童的一些问题作很好的处理,儿童的问题很有可能是遗传方面的一些问题,还有未成年人的问题往往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来说做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会把学习家庭治疗作为我的一个方向去努力。我自己比较偏理性,一些比较有领悟能力的来访者,对他们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用精神分析来尝试改变人格上的一些问题就显得比较切合实际。 我的职业目标是在三年内成为一个咨询师,五年内成为一个合格的有能力的咨询师,十年内成为一个具有个人特色咨询方法的咨询师。我对自己的职业期待,希望能在三、五年里立住脚,能生存下来,心理咨询这个行业尽管是朝阳的行业,但收获更多的是在得到尊重的意义上,在自我实现的意义上。国内最早私人开业的心理治疗师苏晓波说过心理咨询是能糊口的行业,但不会有太多的经济效益。培训的巨大投入和分析的精神消耗,是一个表面投入和产出不平衡的行业,我们要清楚的看到这点,才不会失去方向。我的职业优点是我具备学习和内省的能力,弱点是需要补充太多的专业知识,现在最大的感觉是时间不够,非常的紧迫。 我希望跟同事们一起成长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里走得快一点,扎实一点。通过对个案的讨论督导,互相鼓励互相进步。同学和同事们会觉得我是个好学的人,是接受能力很强的人,很敏锐的人。 我会比较平和的处理自己工作中的赞许和责难,如果是赞许,那么会坚定我努力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决心,如果是责难,我想是免不了的,因为心理咨询这行本来就是非常难的行业,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自己,寻寻觅觅这么多年,一直无法坚定人生奋斗的方向,当我得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就像是飞蛾扑火、义无反顾的全身心投入心理学的学习和考试中。我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真正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不是理论、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咨询师本身的人格。我们每个生存着的人追求平和快乐的心态是要有一个比较健康稳定的人格作为基础的,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取得咨询效果的根本保障,就像我在一次团体咨询中,老师说的一句话:“咨询师能走多远就能带领求助者走多远”,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这样一来,心理咨询师对于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就跃升为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因素。
古蒂guti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台湾师大蔡顺良教授客体关系讲座,我很惊讶世间居然有人能把晦涩难懂精神分析理论,讲得如此温柔迷人。蔡教授也沉浸在自己很嗨状态,也在享受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讲课过程。这两天我只要有时间都在“消化”老师所讲内容,归纳一下主要有三点。投射性认同,反移情,个案概念化要点。一、投射性认同1、什么是投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是婴儿将自我中无法承受、憎恨的部分,在幻想中丢到他人身上,通常他人会自然承接婴儿的投射内容,并给予相对应的回应。个体会预测他人的可能反应,诱使他人以一种被限定的方式去行为或回应个体的人际行为模式。具有人际操纵的意涵。投射性认同发生在个体内和个体间。2、投射性认同阶段:投射者的投射被投射者内摄性认同:与部分客体关系系统的共振~一致性认同或互补性认同。被投射者反应:混合被投射者的投射内容。投射者的内摄性认同:投射者早期客体关系型态验证即再确认或修正。3、投射性认同分类投射性认同分为正向投射性认同和负向投射性认同。自体在出生以后,与客体互动经验,好的经验够多,也就是好的经验多不好的经验少,就能够统整自体和客体关系,正向投射出去,就能够接受到正向投射回来,生命脚本型态应验或修正。与客体互动够好的经验不足,也就是好的少不好的多。分两种情况,压迫性共生和宠溺共生。压迫性共生产生碎裂的自体和客体关系。宠溺共生产生融合的自体和客体关系。产生负向投射认同。不好的投射出去,再接受到不好投射回来。生命脚本型态的自我得到应验。4、投射性认同的四个功能(1)防卫:隔离自己不想要的部分。(2)沟通的企图:借以施压让接受者经验到自己曾经有过的感受,让自己被了解被同理。(3)建立与客体的关连:在一个足以接受投射的分离下,与接受者互动,在投射允许一些误解的产生,并培养一致的感觉。(4)作为心理改变的途径5、治疗性矫正性的投射认同来访将自己坏客体或自体经验投射给咨询师,咨询师将其净化后回应给对方。6、客体关系取向治疗不让来访的负向投射认同应验,并提供矫正性人际经验,以修正早期扭曲的客体关系型态。7、投射认同型态与人 际关系病理型态 关系 后设沟通 诱导依赖 无助 我活不了 照顾权力 控制 你活不了 无能性诱惑 性爱 使你在性 兴奋迎合 吃亏 你欠我 赞赏二、反移情1、什么是反移情?对来访者投射认同的处理回应。2、咨询师处理反移情技术(1)温柔(同理、涵容)的拒绝,将计但不就计(不要中计)。(2)容忍反移情:先存而不议,等待与确认。(3)利用它形成诠释性的理解:理解与澄清。(4)审慎的使用自我揭露:咨询师观察自我功能展现。平行连接到来访者身上。即试探性深层同理。咨询师通过觉察自己了解来访者状况。3、反移情的意义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可能是适当的情感反应,也可能是不适当的情感反应。咨询师对来访者投射需要分析、意识化。咨询师需要保持中立。咨询师感受和觉察认知自己的感觉很重要,可以促使咨询进程发展和完成。咨询师可以根据来访者投射发现并面质来访者防卫模式。4、咨询师常见的反移情反应(1)拯救幻想(2)无趣或昏昏欲睡(3)爱欲感受(4)觉得无助(5)动弹不得(6)转向理性讨论与建议。5、反移情形式(1)主观反移情:咨询师被诱发的感受是来自咨询师自己心理病理问题。(2)客观反移情:咨询师的感受是被咨询师核心冲突所诱发。三、客体关系理论个案问题概念化1、个案概念化重点(1)whst~偏差行为、症状、苦恼、困惑、干扰~咨询师收集信息资料。(2)why~~~客体失落即爱与安全感的失落与寻求。即分析症状与成长经历关系。爱与安全感失落形成不好的自体与客体,导致驱动死之本能,毁灭破坏性客体寻求,导致非建设性客体寻求形式,导致偏差行为即症状,导致客体寻求挫败,导致再次的客体失落。(3)how~~~问题发展与演变的机转过程。包括各种形式的防卫机制、病态共生导致分离和个体化的失败、分裂与负向投射认同的运作~~~确立咨询目标和方案。2、个案概念化注意事项(1)咨询师先自问:我给的是其所要的吗?(2)咨询师问自己,我如何得知来访者要什么呢?(3)咨询师的治疗目标设定与介入策略的选择要以来访者客体寻求为依据。(4)对于来访者投射认同型态辨识与咨询师对自身反移情觉察、辨识与处理的运用,是进入来访者内心世界的最佳桥梁。3、个案概念化工作流程(1)辨识与确认来访者客体失落与寻求的主观欲望,进而具体化客体寻求的内涵,即咨询师工作方向与目标。(2)检视来访者目前行为与自己的客体寻求目标的一致性,进而促进来访者觉察目前行为的不当性。(3)趋向主体欲望满足的客体寻求的新行动再引导、抉择与执行。(4)行动后效的追踪、检讨与修正。心理学理论是对人类生命现象呈现,其主要价值是其有用性。即对生命现象了解、预测和改变。一天半学习客体关系理论显然是不够的,但它开启了我学习客体关系理论,运用客体关系理论对生命现象进行分析旅程。
zhang小美123
2018-12-22 最近在慢慢接触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对移情(transference)和反移情(counter transference)的有关概念,在这儿再理一理。 最初知道“移情”这个名词,是在《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课本上。移情在课本中是在第二章第七单元—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中讲的。第158页,克服和处理移情现象。 (1)移情 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移情通常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两种类型。 (2)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情感,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情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 (3)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负性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 精神分析对移情的定义更广泛一些,有一句话是说:移情是人类唯一的情感,人类的一切情感均可以归结为移情。每个人都倾向于活在过去,而精神分析是要人们活在当下。 (4)反移情 首先,反移情绝对不是反对移情。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全部感情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被来访者诱导出来的感情,即反移情;还有一部分是咨询师自身未解决的内心冲突,是咨询师本身就固有的部分引起的,是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移情。 精神分析认为第一个部分即反移情是治疗的关键。 但是第二部分,需要咨询师自己通过个人体验来解决。 百度百科说:反移情是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 这一解释,让我对反移情的概念困惑了挺长时间,现在终于明白百度百科将反移情和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移情混淆在了一起。 反移情在精神分析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咨询师能够非常充分地利用自己跟来访者在一起的感受,这个感受本身就是反移情。 解决了自己内心冲突的咨询师就像一面镜子,在咨询室里面可以照见来访者的问题。来访者人格所散发出来的源信息,都会对咨询师制造影响,咨询师感受到以后,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返还给来访者,已达到治疗的目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