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zai4130
毛曼丽: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曼丽之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 运用典故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之一,另一方面,名字取自经典诗句或典故,富于文化气息,也是提高名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宝宝起名时,典故化名存在两种倾向。第一种是用其本意,第二种是借“典”发挥,赋于新意或者是旧词新用,借词反用。
喊我11就很好
这个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啊挑灯夜战,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走麦城,水淹七军,桃园结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女博士 24.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47.竖子成名 70.斗酒只鸡 2.清尘浊水 25.釜中之鱼 48.掩目捕雀 71.冢中枯骨 3.平视获罪 26.升堂拜母 49.龙骧虎步 72.捉刀人 4.煮豆燃萁 27.少女风 50.阔步高谈 73.太丘道广 5.才高八斗 28.生子当如孙仲谋 51.五字客 74.难兄难弟 6.司马昭之心 29.中圣人 52.坐谈客 75.同恶相济 7.去梯之言 3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3.坐不窥堂 76.蓝田生玉 8.穷鸟入怀 31.梁上君子 54.坐不安席 77.木 奴 9.扇火止沸 32.求田问舍 55.作奸犯科 78.枕石漱流 10.哭竹生笋 33.百里才 56.乐不思蜀 79.十鼠同穴 11.青白眼 34.长林丰草 57.弊车赢马 80.巾 帼 12.穷途之哭 35.池中物 58.吴下阿蒙 81.心膂爪牙 13.青蝇吊客 36.倒 屣 59.髀肉复生 82.开门揖盗 14.引咎责躬 37.浮瓜沉季 60.闻雷失箸 83.方 寸 15.引虎自卫 38.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61.望梅止渴 84.不谋而同 16.牵裾而谏 39.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 62.相斫书 85.车载斗量 17.迅风振秋叶 40.官渡柳 63.神 伤 86.双 珠 18.言过其实 41.怀 橘 64.荀令香 87.日月入怀 19.轻财好施 42.枯树生华 65.悬 棒 88.形影相吊 20.青蝇染白 43.还 鮓 66.云中白鹤 89.秉烛夜游 21.穷兵黩武 44.老牛舐犊 67.的卢马 90.留 犊 22.三马同槽 45.捋虎须 68.玉山倾倒 23.三 余 46.虱处裈中 69.衣绣昼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 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脂肪君绝缘体
起名首先结合八字,并不是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看八字需要的用神是什么,起名用字五行选用适合的用神,更要讲究名字的三才组合吉祥,这样起的名字才能够在未来的运势上帮助到孩子。
雁归来无痕
毛 4 水 mao诗 13 金 shi鑫 24 金 xin八字需要:土火金姓名按生辰八字评分为:93姓名五格剖象法评分为:90敬请采纳为盼! 《取名必读》: 一、排出八字,分析命局旺衰,确定用神是取名之基础。(何为用神?用神就是八字或大运中对自身日干又称命主、元神的旺弱平衡起到最重要作用的那个五行,它对命主起到补偏救助的作用。找准用神扶其过弱,抑其过强将对整个命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神选错补反了不但帮不了人,后果还会更严重,真可谓是害人一生)。 二、姓名的天、地、人三才配置要喜相生,而忌相克。 如三才配置不好:对基础运和运成功运以及对人生的健康、家庭都有较坏的影响。 三、不管取何名字,姓名中五格的数理一定要避开其大凶、大恶之数。五格中人格为主运,地格暗示中年前,总格影响中年后的人生运势,此三格最为重要。并要注意到男女有别。 四、名字的单字五行要与用神相吻合以补救先天命局即八字的不足(注:汉字的五行按字形字义和五音十二律划分)。 五、姓名的字音要优美上口,避免音调太重。 六、姓名中文字的字意要文雅,不可用太俗、太狂、太洋化的名字。文章参考资料毛玉颖毛文霞毛欣瑶毛秀嫒毛真媛毛悦句毛乐文毛妍颜毛燕妮毛旭文毛志红毛联芬毛燕懿毛桂红毛梓颖毛莉梅毛朋娟毛靓茹毛洁洁毛妍净毛婧敏毛湛颖毛昱倩毛云娜毛腾琳毛美蓉毛若妍毛雨婷毛言茹毛旺文毛楷文毛伟玲毛怡赫毛宜燕毛丙霞毛瑶池毛湖瑛毛红红毛爱娜毛桂花毛水玉毛怡洁毛冬花毛嘉洁毛艳丽毛白玉毛佃芳毛婧璇毛雪茹毛燕鸥毛凯莉毛怡萍毛京丽毛春艳毛 蓉毛天霞毛芳芳毛娅明毛美雪毛丽芳毛雨婷毛忠英毛竹琴毛清琴毛红燕毛婧萱毛骁妍毛明丽毛懿文毛中悦毛群丽毛诗婷毛米倩毛庆媛毛丹瑶毛小蓉毛可丽毛玉琴毛建丽毛敬玲毛洁梅毛湘英毛安娜毛婷羽毛玲芳毛卓丽毛琳惠毛一燕毛心妍毛潇玉毛学文毛悦文毛铭秀毛亭媛毛汐妍毛怀玲毛建玲毛梓蓉毛冀媛毛红芳毛启文毛诗燕毛庆芬毛洪梅毛锡琴毛惠文毛名芳毛泊玉毛玲榕毛悦然毛润洁毛倚琳毛结英毛晓媛毛晶莹毛会娟毛婧伊毛嫣云毛国丽毛语婵毛芊莹毛嵋文毛恩雪毛俪雪毛心悦毛菊红毛湘茹毛章萍毛赛玉毛美玲毛琳琳毛子莹毛春红毛晓洁毛兆媛毛铭梅毛静琴毛付娟毛婷莉毛焱玲毛莉倩毛心悦毛云琳毛萌娜毛旬芳毛 玉毛娅玲毛丽玲毛燕妮毛静怡毛雨洁毛怡锟毛至文毛怡智毛诗瑶毛洁琼毛丽燕毛 欣毛芬霏毛莎娜毛宝霞毛巧梅毛阿萍毛婉婷毛陈悦毛跃芬毛莉沅毛言娜毛舒怡毛华萍毛泓悦毛源远毛子依毛运蓉毛婷菲毛宇文毛旭莹毛钊文毛晓琴毛秋红毛雨倩毛捷怡毛朝芳毛立英毛会玲毛婧辛毛怡彤毛少英毛丹妍毛惠玲毛明霞毛 娅毛琪文毛思瑶毛兴悦毛靖怡毛 玉毛 霞毛 艳毛占瑶毛淑艳毛梨萍毛杰文毛嘉怡毛梅丽毛发莹毛霏霞毛春丽毛翠芳毛惠婷毛金玲毛 英毛继红毛鹏文毛晴娜毛润玉毛金艳毛天英毛 艳毛羽萍毛亚红毛塔娜毛丽娜毛钰倩毛梦如毛子莹毛美琳毛莉芳毛忆雪毛素蓉毛玲钰毛代丽毛孟玉毛海英毛雪梅毛菊芬毛雅婷毛丽丽毛海霞毛翠萍毛苏文毛丽娟毛海英毛嘉莉毛欣颖毛婧文毛嘉怡毛赵美毛婉琳毛芝琳
双鱼0303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安塞腰鼓》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通过描写安塞腰鼓这样一种舞蹈艺术来写人,表现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高原人民活跃、旺盛的生命力,表现高原人民与贫困的生活顽强搏击,梦想、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
文章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特点,火烈的舞蹈场面、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变幻的舞姿。第6自然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排比、比喻句,引领学生从词语到词组到句子层层深入地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这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句训练。“雷鸣一般,是巨大的响声,蛟龙一样,是雄健的风姿”。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一句,引领学生抓住三对反义词(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来体会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中,可以使用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如这琴声,使安静的教室变得喧闹起来,使冷漠的心变得火热起来,使弱小的我变得强大起来。“它烧灼着你,威逼着你,震撼着你”抓住动词“烧灼、威逼、震撼”体会安塞腰鼓的旺盛的生命力。
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独特,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所以我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齐读,有男女生分读和引读,等等,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精彩,感受语言的魅力。
“好一个安塞腰鼓!”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循环往复,复沓回旋,很有节奏感,很有音乐美!在朗读时候,这几个方面朗读的学生人数一次比一次增加,使学生感觉如等高楼,步步深入,表达对安塞腰鼓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视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看完视频问学生,这鼓声你听出了什么?有的学生很聪明,联系《二泉映月》课文的句子,说,听出了对命运的抗争,听出了他们倔强的呐喊,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有个学生阳说:“我们还小,听出的东西少。”我笑着说:“你说得很对,等你长大,有了生活阅历,你会从鼓声中听出更多”。我又说,我们下一课要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从那柳树身上我们又能学到很多。
总之,本课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效果很好。
今天上午的《安塞腰鼓》一课是我来聚源路小学后上的第一节公开课,说句实话,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我发现这些孩子在正式的场合没有信心和勇气展示自己的才华,在那么多的听课老师面前很容易表现出胆怯的样子,虽然我在上课之前给孩子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是没有摆脱孩子们的畏惧心理,我想这可能与他们自己平时的听课习惯有关,也可能与自己对回答问题没有把握有关,也可能与老师的引导有关。总之,我感觉这节课上完之后,觉得收获不少,但同时也有些遗憾。
我不曾记得有谁曾经说过“上课不要刻意追求十全十美,要依据学生的学情,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想也是如此,如果想面面俱到,到了最后却是面面都不到。细细回味一下,从课的设计,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经过了细心的考虑,认真地研究,甚至孩子们能说什么,哪个问题能回答上来,哪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哪个问题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得到答案,我都分析过,斟酌过。新的课程标准说“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节课上也体现了出来。上完这节课后,我当时的思绪有点乱,冷静之后想一想,剪剪紊乱的思路,感觉收获有如下几点:一,这节课思路比较清晰,几个大的板块很明显,让听课的老师都能够听明白(课前活动,播放歌曲导入新课,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情分析课文内容,在理解中训练朗读,写安塞腰鼓的广告语),孩子们也能够跟随问题的思路去走。二,孩子们的讨论很热烈,我巡看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他们每一个成员都参与了研究和讨论。三,有几个孩子的发言很有创新,比如有个姚洁琼她很干脆的给前面的一个同学纠正了一个词,并换了个很恰当的词“亢奋”,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很赞赏。还有个同学,他的回答话语里有“我认为。”我很高兴,其实每个孩子就应该有他自己的观点,老师再加以巧妙的点拨就行了。四、我知道了今后在上课时如何驾驭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那就是给他们鼓励,给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一节公开课上过之后,有时候失去的和遗憾的也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和最美丽的不足。
一、由于今天早上升旗,上课时间晚了点,下课时间早了点,老师们到三十分钟的时候就离开了,这多少对我有点影响,所以本节课的时间明显不足。
二、孩子们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课前能让学生唱会《黄土高坡》,可能开始的时候气氛就渲染起来了,我觉得孩子们还是没有在课堂上完全放开,这一点我今后应该给他们凝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不管说什么,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三、读得少,这样有激情的文章应该让孩子们多读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四、回答问题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的孩子一节课一次都没有举手,有的很多次举手发言,让老师不明白这节课有的孩子懂了没有。我真的希望这节课能给我五十分钟的时间,我想那时的课会比这时的课更精彩。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上课也是一样,不管课上的好还是不好,都是一种收获,都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都能成为进步的阶梯,我希望自己再次进步。希望领导和老师们给与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谢谢各位!
《安塞腰鼓》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有丰富的资源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安塞腰鼓》是新时期的经典课文,他写陕北高原,写高原腰鼓,写打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风,以及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气质,表现了陕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多学科融合,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的与众不同。
一、教学思想的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带有诗情画意的散文,这种诗情是从黄土高原生长出来的,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是从高原上“一群毛腾腾的后生”身上散发出来的,充满生命的力量。
语文学科它的工具性比较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特点,教学学生识文解字,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在课堂上只讲语文知识,就显得枯燥,单调,所以我们还要深挖语文学科以外的知识,看看文章中有没有其他学科的融合,语文教学中有音乐舞蹈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有史地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明史鉴,晓天下,语文教学中有理化的融合可以让学生精准理性有逻辑的分析判断事物,多学科的融合,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增长见识,达到所有科目同步提高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反思
《安塞腰鼓》一篇地域性很强的一篇文章,在设计之前,认真研读教材,查找资料,依据教师用书的参考建议,采用多种方式的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课前让学生搜集安塞腰鼓的视频,安塞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安塞腰鼓有关的歌曲等,为上课做准备。
导入的时候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让学生欣赏安塞腰鼓集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大型表演,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做了详细的介绍:“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课中当学生问道“为什么只有黄土高原才能生养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呢?”用地理知识来给学生讲解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可以说只有厚重的黄土高原,才能生出一群群茂腾腾的后生,只有厚重的黄土,才有西北高原的汉子们,学生们对磅礴、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的结尾播放:李政飞演唱,孟海平作词,孟海平作曲的《吉祥腰鼓》,在音乐的激荡中,把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再次显现出来,也把本课推向高潮,学生在欣赏中结束本课,余味悠长。
三、教学过程反思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又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主题,由于诵读时间过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偏重朗读,导致后面分析课文不细,也没有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余地,在学科融合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缺乏,资料有限,虽然有其他学科的融合,但对深度融合欠缺,甚至是生搬硬套,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量,导致重难点没有凸显出来。
四、改进措施
1、人文性和工具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是不是有点强学科所难,但是受课题的约束,我们不得不融入其他学科,但怎么融入,怎么衔接的融入,怎么有机的嵌入,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思考。
2、语文教师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要探讨,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从那些方面入手,安塞腰鼓就是让学生学习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习安塞腰鼓磅礴、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进一步了解安塞腰鼓、黄土高原、西北汉子,学习集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安塞腰鼓,在诵读中感受,在欣赏中审美,所以我要多角度,多方式,多思维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他学科,很好的的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
一篇文章,却融合了地理、音乐,舞蹈等学科方面的知识,让不仅学会了本课的有关的知识,还学到了地理和音乐等方面的的知识,受益匪浅。
《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要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学生实际,我确立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朗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和力量之美。
2、理解文中运用排比、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新课标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的理解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三个注重,即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氛围;注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基础;注重内外勾连,为对话丰富内涵。
上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同学们对安塞腰鼓有直观的感受,并且将自己的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对安塞腰鼓进行简要的介绍。带着这样的感触与了解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课文,即本次课的第二板块:读腰鼓。朗读完成之后,小组之间相互展示、点评,第三板块:品腰鼓。找出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其作用。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勾画,然后小组交流,并且讨论:你所勾画的语句或语段是怎样传达自己的感受的?(提示:可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等角度考虑)第四版块:悟腰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作者借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表达了对黄土高原人们那种奋发向上精神的赞颂以及对那种强大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美之情。最后,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描写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击缶而歌》的场面。体会并运用作者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
教学中,展示视频很好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对安塞腰鼓简练的介绍使得学生对其有所认识,加深印象。但在读腰鼓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先读课文,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读出节奏、重音,把握语速和语调。因为学生的朗读,没有涉及到作者写作意图的领悟,整个朗读过程学生表现热烈整个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学生只是会读但却并没有读懂,显得有些华而不实。其次,在品腰鼓的环节中,学生没有读懂,在勾画出传递自己感受的句子,去品味那份属于自己的感受时,语言就显得苍白所以这一环节有些遗憾。而且由于学生对句式等知识没有接触过,所以即使给出提示学生也很疑惑,以至于出现了短暂的冷场。所以这一环节应先给出示例,以便让学生有所参考,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很多。学生的仿写环节,由于有了对安塞腰鼓宏大场面的感受,学生在看到由2008个击缶队员表现的同样盛大、壮观的《击缶而歌》时,很容易被感染。挑一两个句子或一段话仿写,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因此这一环节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
总而言之,这节课一个课时完成以上三个学习目标有些紧张,前两个基本达成,但第三个目标由于时间紧凑,没有很好的完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属于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这一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她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那火烈的舞姿、隆隆的声响、茂腾腾的后生体现了黄土高原人的粗犷、豪放、热烈以及蓬勃的生命力。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所叙写的动人场景中,感受安塞腰鼓别具一格、涨溢活力的精湛艺术,与作者感同身受呢?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腰鼓这种打击乐器并不熟悉,腰鼓舞这种民间舞蹈也不常见,所以,我先利用相关资源,让学生得到比较直观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曾经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有关镜头;邀请会跳腰鼓舞的人表演一段;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在全班交流;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给学生看。有了这些课外资源的铺垫和分享,学生再来阅读课文,就容易入境了。
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贯穿全文的句子,帮学生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然后围绕“火烈的舞姿、隆隆的声响、茂腾腾的后生”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作为一抒情散文,文中有许多词语都较难理解,如果割裂开来,脱离课文语境进行教学,效果不一定理想,所以我指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抓住重点进行理解,如“隆隆、隆隆、隆隆”一句,三个“隆隆”连续出现,学生易读成降调,那么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的气势就很难表现出来,我指导学生用升调来读,而一声比一声延长,很好的表现了当时火烈的场面,学生的激情也很快被激发出来。
另外,课文中有许多的排比、比喻,词语活用较多,内涵深刻,较难理解,运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效果也不错。
通过读,明显感觉到学生有激情了,回答踊跃了,教师不自觉的也和学生融为一体,互动性显著增强,学生真正从字里行间领略到了安塞腰鼓扑面而来的激情。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