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hollsland
文 陈欣 曾经在我这里做过咨询的一位来访者在微信上给我留言: “在我离婚后不知不觉,折磨了我几十年的慢性胃病突然之间就好了。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是很正常的。 她说:“我花了5年的时间才从婚姻的失败中走出来,花了5年的时间才搞清楚,为什么在婚姻中受伤的总是女人?整整5年,我都沉浸在对前夫的怨恨中。在我重新审视这段关系中,发现我对他的怨恨没有了,然后我的胃病就这样神奇的好了。” 我回复:“恭喜你的成长!好在你只用了5年,而不是50年。” 在婚姻中,最可怕的并不是遇到了一个不合适的人,也不是你遇到了一个曾经符合你的标准而在婚姻中表现完全相反的人,最可怕的是一种思维——“受害者思维”!说人话就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你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受害者,把所有问题都放在对方身上,在控诉对方的过程里,不断的发泄永远发泄不完的怨恨,也可以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想一想,这一切糟糕的现实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婚姻失败的原因真的全部因为对方很坏或者是因为对方的缺陷吗?无论你是继续婚姻还是结束婚姻,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从自我出发的思维方式都比“受害者思维方式”要有意义得多。 也许你会说:“我知道道理,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就如前面的来访者一样,活在“受害者思维”里整整5年的时间,离开婚姻后,通过自我反思,她的身体状态变好了。但又是什么让她在这种“受害者思维”里整整5年拔不出来呢? 我想,对于婚姻的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过于自信的,对婚姻的预期是一种合理的预期,还是一种过度的期待?我们都太渴望幸福了,也太渴望从对方身上找到我们缺失的爱。于是,我们就认为:婚姻就是用来解决我的一切痛苦的。 其实我们错了,婚姻不是一种解决,婚姻是我们每个人原生家庭的强迫性重复,潜意识中的创伤真切的呈现。婚姻本身是充满考验,充满难题的,充满未知的。当现实击碎梦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因为承受不起这份残酷,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理所当然的站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那时那刻,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失控感”,无法控制婚姻的走向,更无法控制对方的行为。 “失控感”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因为站在“受害者”的位置,可以给我们带来两个好处: 一、免责。即使婚姻的失败也不是我的错,免于我自己的自责。 二、可以去谴责对方。婚姻的失败,是因为对方有问题。比如说对方的出轨,对方的不负责任,对方的坏脾气......就把所有的愤怒发泄在对方身上。因为毕竟承认自己有问题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自我力量去承担责任的。所以将所有的过错归咎于对方,比自我反省要简单很多。 于是长年累月的蜷缩在自己的“受害者思维”的壳里面,一边压抑着自己,一边逃避着现实,一边让自己活在“婴儿”般的感觉里,永远不会自我成长。一个“婴儿”,饿了不会找奶吃,渴了不会找水喝。渴了饿了,只会怪大人没有照顾好他。 在婚姻关系中,同样如此,把自己活成了“巨婴”,对方要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对方也要对我负责到底。就如我的一位来访者离婚的时候,需要并不富裕的对方一次性补偿她200万。理由就是:“你得必须对我负责,离开了你,我没法养活自己,离开了你,我的下半辈子靠谁去?” 听到她的理由,我突然想到了一首歌的歌名《好大一棵树》,此“树”非彼“树”,这棵“树”对于“受害者思维”的人来说,是一颗“摇钱树”。你不要我?可以!我得在你的身上找到我下半辈子的保障,你得保证我到老到死的一切! 看到这里,我相信各位已经明白题目的答案了,那就是很多女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受害者思维”,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别人,更是自己。陈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首批中级私人心理顾问,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高级催眠治疗师

薰衣草恋人
文 陈欣 昨天的个案: 来访者:男,小李,30岁,长得还算可以,大约175的个子,穿着虽然不是名牌但也干净整洁,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在一家公司做着销售的工作,工资一般,也就每个月万把块的收入,自己供着房贷、车贷,还有自己的开支,每个月基本持平。 主诉:自己和一个女孩子交往了快一年了,一点都没有进展,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不想继续了吧?每次约她出来吃饭,都会同意,送礼物也会接受,但是就是不肯进一步的发展。自己也算是“大龄青年”了,父母也催着结婚,周围的朋友、同学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也都结婚了,有的小孩都有了,现在非常的苦恼,咨询目标:这段所谓的“恋情”还可以继续吗?还有发展下去的可能吗? 这样的例子是不是也发生在我们很多人身上?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呐喊”: (场景:一男一女约会吃饭) “我的女神啊!我已经竭尽全力地把我最好的一面向你表现了,我一个小时滔滔不绝,怎么你还是没有多说点什么呢?为什么我每次给你倒水、夹菜,你都会礼貌的笑笑,该吃吃,该喝喝,就是不愿意我碰你的手呢?是矜持还是教养?还是根本对我没有兴趣?”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不了解女神的真实意图,就这样穷追猛打,会错失很多良机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费力演着独角戏还是女神在放你鸽子。任何清醒而理性的人,都有能力做出得体的举动,也有能力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视线、姿态、距离、服饰等,都有可能是女神表露自己的意愿的方式,只是你不懂而已。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读心术中的“微反应”。其实人的社交表现都是有备而来的“表演”,微反应则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反应,因此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只要我们看懂了微反应,就可以对他了如指掌,除非对方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人。 大家都知道“失态”这个词,失态就是一种微反应,会把自己的真实心态暴露无遗,让自己无地自容。因此,人们在觉察到自己失态后,会在第一时间试图抑制、掩饰甚至伪装自己的真实状态。 不过,从读心术的角度来看,失态只能算是低级别的微反应,因为太过明显。真正的微反应,不易被对方觉察,有的时候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 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个例子: 婆婆(老公的妈)生病了,儿媳妇儿去医院探望。儿媳妇儿一脸笑容第端起婆婆放在床底下的尿盆,嘴里殷勤地说道:“妈,您别动,病了就要好好休息,我来就好”。 转身出了房间门之后,之前的笑容仍在,手臂伸直,让尿盆离自己的鼻孔尽量远,几乎是屏住呼吸在走。 请问,哪一种是是故意的表现?哪一种是无法抑制的微反应?在场的婆婆、老公、亲戚还真以为这个媳妇儿有多好呢! 好了,我们回到开始的案例上,来分析女神的微反应: 安慰反应:不怕,不怕,我能行! 视觉:如果女神对你的滔滔不绝不感兴趣,或者厌恶,她的视线就会转移,以掩盖自己的无聊。如果女神对你的有些信息在撒谎,也会出现视线转移。(除了她是有备而来)。还有的在听你说话的时候,把头转向一边,假装在观察一件事情,过一会儿再转过来,告诉你,我在听,过一会儿,又转开。 听觉:如果女神在吃饭的时候哼起了歌,你千万不要认为她是心情愉悦。如果人感到紧张或者不适,可能会通过哼歌、吟唱,或者吹口哨等,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的状态。 嘴唇:如果女神不停的吃东西,或者不停的喝水,你不要认为她很饿或者很渴。人在感到紧张的时候嘴唇会容易出现干燥,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吃一顿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情。 皮肤:如果女神在你面前,老是频繁地整理头发,前提是头发并没有凌乱。还有的会时不时抓一下项链吊坠、调整一下耳钉(耳环)、捂一下锁骨、轻拍一下胸部等,就可能在掩饰其慌乱的心情。 爱恨反应:爱则亲,恨则逃! 身体姿势:如果女神坐在你的面前,上半身靠在后背上(不是放松后那种舒服的靠),双手双臂交叉。说明话不投机半句多。 腿部姿势:如果女神坐在你的面前,两条腿一前一后,同时挺直上半身;或者,她做出双手撑住椅子扶手的动作,没有扶手的话,就撑在座椅上。这说明她做好了随时逃离的准备。 相反,如果女神开始与你保持着正常的社交距离,然后开始眼神接触的时间增长,再到拉手开始的身体接触,甚至用脚进行轻微的接触和摩擦,哈哈,恭喜你,一般认为你有戏了! 以上撩妹技巧掌握到了,保证你手到擒来!赶紧去撩一把吧!更多撩妹技巧,待续,明天我们接着聊!哈哈哈......陈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首批中级私人心理顾问,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高级催眠治疗师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