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Xin呵呵呵
现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有一次游走在美国南部小镇(当时他已名声在外),遇见一位圈内同僚,同僚十分着急地请艾瑞克森去看看他的姑妈,一位无亲无故患有重度抑郁症的独居老人。艾瑞克森来到同僚姑妈家,发现屋子里一片灰暗,了无生机,老妇人像一棵干枯的老树。艾瑞克森笑着问老妇人可以带他参观下房子吗?老妇人默许了。 在房间里走着走着,艾瑞克森突然发现窗台上有几盆紫色小花,这时窗外的阳光走进来,在开着的小花上跳动着。艾瑞克森惊喜地说:“太美了!这花是?”“我闲来无事打理的几盆非洲紫罗兰。”老妇人面无表情地说。“哇,你知道吗?你种的花让人看见了不知有多开心呢!”,艾瑞克森有些兴奋,“这样吧,凡是小镇上有哪家过节办喜事,您就送他们家一盆花,好吗?”老妇人淡淡地说:“好的,先生。” 从此,每逢节日、婚礼、庆生等喜庆活动,老妇人都会将自己亲手打理的一盆紫罗兰送给办喜事的人家。 渐渐地,她发现花不够送了,于是她在屋内屋外都种满非洲紫罗兰,她家变成了一个阳光下的紫色花海。不知不觉间,这位之前从不跟任何人交流的老妇人居然成了小镇上最受欢迎的人。 几年后,老妇人去世了,小镇上的所有人都来参加她的葬礼,人们送给她一个名字“非洲紫罗兰皇后”。墓碑上老妇人的照片上,她笑地就像一朵盛开在阳光里的非洲紫罗兰。 后记 我最初听到朋友讲这个故事时不以为然,后来才得知这个故事在心理学圈里很盛行,因为故事是有专门隐喻的。对心理学有了解的朋友可能听说过“疗愈”一词,目前市面上很多心灵疗愈的方法是帮有心理障碍的人们找到心理问题(或者阴暗面、深层原因),清理掉心灵花园里的坏种子,人们自然轻松释怀,生活自然美好起来。但是关键问题是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心灵的阴暗面(或者负面问题),心理咨询师总是习惯于帮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也习惯于看任何人都能看到很多心理问题,这样心理咨询师本身很容易变得很有问题很负面,而被疗愈的人们的问题也就越找越多,好像永远也找不完(当然清理负面问题在人们有需要的时候也是可以用的)。 而二十世纪的首席心理治疗师艾瑞克森在对待重度抑郁症的姑妈的疗愈中没有选择去清理她的阴暗面(她的房间就象征了她的心房),而是去发现她内心的光明,虽然很小(窗台的几盆紫罗兰象征了她内心的小光明),但他让她内在的光明不断扩散开来。姑妈不仅本人变成一个小太阳,之前笼罩的黑暗(重度抑郁症)自动消散,而太阳发出的光也辐射到整个小镇,给全镇的人们带来光明。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也许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特别擅长去指出别人的问题、缺点,尤其对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好友,然后发现问题和矛盾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呢?如果我们也能像艾瑞克森那样多一点智慧和爱,每天能试着去发现别人的好,去挖掘他们内在的光明、优点、正念、天赋,那么光明普照,黑暗自动消散。当一个人变成小太阳,那么他不仅不再需要外在的阳光,且走到哪里还能给周围的世界带来光明。 Ps:说来容易做来难,我发现自己对于亲朋好友也有针对人家的问题提建议的习惯,觉察到自己爱关注别人问题的问题后,事后再多加鼓励和欣赏别人的光明。花我就不送了(我是养花杀手哦),不过画我得空还是会送家人朋友的,虽然也会被他们嫌弃很二很幼稚了,不过想必人家心里美吆(损友嘛,你懂得)。
lavenderheyijun
武汉24小时求助热线为。
武汉经开区开通车谷心语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接听居民来电,免费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求助居民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居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车谷心语热线是由武汉经开区卫健局联手武汉市心理医院打造。
接线员均是有着多年心理热线接听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背后更是有武汉市心理医院专家团队给予支持。据悉,车谷心语热线还为辖区个体危机事件、突发事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为有需要的求助居民开通就诊绿色通道。为更好地服务重点人群,武昌区还组建了142个社区重点人员健康服务团队,为独居老人、孕产妇等人员提供就医便利。
专项救助行动:
为贯彻落实全省民政系统关爱帮扶困难群众五大行动会议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市救助管理站已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提前增加棉被、棉衣棉裤、食物、口罩等物资储备。同时,联合公安、城市管理部门,为专项行动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撑。
该站将依据气温变化适时开放站内集中取暖点及老弱病残对象房间、滞站儿童房间的取暖设施。救助热线电话将保持24小时畅通,人员、车辆24小时备勤,救助接待窗口24小时敞开,及时接收自行来站和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护送来站的受助人员,回应求助报警,及时联动。
寒冬送温暖行动将一直持续到明年春季,其间,市救助管理站呼吁,广大市民如在冬日街头遇到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可拨打24小时救助热线。
bonbean棒冰
老年人一天天的年纪大了。天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干。捡垃圾,一可补贴家用;二是自己也有点事做。和乐而不为。农村来城市生活的很多老人,大多数都是那种比较喜欢劳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于是不想成为自己孩子们的负担,所以就会捡些垃圾补贴生活费用。
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力不从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感到对周围的事物都失去控制。这会使老年人心理产生焦虑的感受。拾集旧物作为一种心理补偿,可以使老年人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
扩展资料
深入理解对老人捡拾垃圾的行为,子女最需要的是深入理解,理解老人捡拾垃圾行为背后的补偿心理情结,不要简单否定和排斥,不要一味抱怨和斥责,更不要强硬粗暴地盲目阻止,对老人捡拾垃圾的行为不要轻易地当成坏事,更不要当成丢面子的事。
作为子女,应该学会心理换位,站在老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谅老人捡拾垃圾背后的种种心理需求。恰当应对理解了老人捡拾垃圾的种种心理需求,子女就可以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迂回应对策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