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C爱点dian评ping
01 这里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简单说一下如何找靠谱的咨询师,以及从专业的角度是怎么看待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首先,我们自己也承认这个心理行业是鱼龙混杂的,我们接手过很多同行咨询效果不佳,然后来我们这里做咨询的孩子。 发现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是挺多的。 比较常见的是,咨询关系不匹配。 比如,一个初三的男生之前去做咨询,咨询师和孩子聊原生家庭的苦难。 结果孩子的情绪问题在咨询室里是解决了,但是回家家里之后和父母的冲突更加严重了。 一个16岁的男生,还在上学,把亲子关系搞得太恶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对社会功能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和父母非常对立。 还有一个高二的女生,原本学习很好,但是因为一些事情产生了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去做催眠疗法。孩子是内心是获得宁静了,但问题是高二就是一个学习很紧张的时刻,而且女生在学校遇到的冲突,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咨询过后,孩子反而更加不愿意回到学校了。 02 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是,咨询师有多重身份,这种常见于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接到很多个案,已经在学校里面接到了心理老师的辅导,但是很难得到好转,甚至有加深的迹象。 一个无奈的现实就是,学校心理咨询师在了解情况之后,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做到保密,甚至于有些咨询师,非但不保密,还会主动的告诉学生的班主任老师等负责人员。 这样的做法,固然减少了出事之后的责任,也是出于一种安全心理,但对于来访的学生,却感觉到是一种出卖。 当然,我们也发现很多专业的心理老师,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还是稳定了孩子的情绪,在那个当下确实是帮助到了孩子渡过难关。 还有一些比较乱七八糟的情况,这里就不细说了,简单举例一下 没有出示相关资质的,比如没有经过心理学培训、没有执业资格证、是教育机构但是干咨询机构的事情 让办卡的,比如说一次交10次咨询费,或者像理发店一样推销充值卡 超越咨询边界的,比如来访者找不到工作,给安排工作;来访者成绩不好,咨询师帮忙找补课老师等等,这些都属于越界。 最重要的一点,假如你在咨询中觉得【不舒服】或者你觉得【没有效果】,这里我们都建议你不要再进行咨询了。在发现咨询没有效果的时候,要及时终止咨询,千万不要耽误改变的时机,特别是孩子在上学,关键时机就这么几年。 03 最后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玩手机这件事情。 这里你表述是,【男孩沉迷手机不愿上学】。 实际上是,男孩不愿意上学,所以沉迷玩手机。 玩手机是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本身。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在咨询中发现,很多家长不明白这点,因为家长本身就陷在问题中,成为了维持孩子问题的一环,所以没办法超出认知来解决问题。 家长很天真地以为,玩手机是问题,认为孩子沉迷手机了之后就解决问题了。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当孩子无法通过手机来宣泄情绪的时候,就有可能转换为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角度分析,玩手机,可以理解成一种逃避方案,而逃无逃之后呢? 断掉玩手机这条渠道之后,孩子出现强迫行为、自残行为、睡眠障碍等问题的概率直线上升,那个问题不比玩手机严重? 家长有一个普遍的错误认知,那就是认为是手机、游戏、网络害了孩子。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自从有了手机以后就开始出现问题了;有的家长说,自从我们家买了电脑以后,孩子就开始玩游戏,有网瘾了……. 实际上是孩子先有了问题,才逃避到网络上去。 是孩子在现实中,没办法感受到爱和理解,没办法感受到快乐,所以才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到网络中去。 不管是厌学,还是网瘾,其实都是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玩手机只是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已,就像是成年人亲面对工作压力,回家坐在车上抽烟。 在车里抽烟,是成年人面对工作压力的解决方案。 但是解决方案变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抽烟有害健康,容易患上一些肺部的疾病。 玩手机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但是在家长看起来,这个解决方案很糟糕,因为它有比较严重的负面作用。 那么玩手机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
小女孩不懂事
你好,这位家长。 虽然叛逆期的孩子会对学校产生反感,但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孩子的情况有些严重,应该引起重视。 当自己的教育方法无效时,可以及时寻求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让您的教育少走弯路,让孩子早日回到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 面对叛逆孩子厌学的问题,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首先,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要改变厌学的学习态度,要改变孩子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强调学习、享受学习的学习氛围,需要社会的鼓励、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友善。 只有这样,学习厌倦的学生才能摆脱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学习态度也从厌恶感转变为舒适感,从而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积极地开始学习。 环境。
其次,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你也可以告诉你的孩子,中国有句古话,少壮不努力,老去难过。 现在是努力学习的时候,不要浪费你的时间。 只有通过努力,我们才能在未来过上美好的生活。 改变主意,接受自己。 化无聊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习无聊的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因此,家长应认真了解厌学学生的良好、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正面的肯定,不断的强化,让他在前后的比较中接受自己,认识到自己并非无望,而是可以好好学习,从而改变厌学的观念。
最后,引导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引导孩子学习方法,从鼓励更多朋友、适当奖励等方面进行心理疏导。 家长亦应及时与子女及学校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你可以陪孩子度过最困难的时期,陪他出去放松,陪他锻炼,解开他的心结,然后让他明白学习对他的重要性,让他从基础开始学习, 一点点进步,不能问太多。
阳澄湖边
给予开导。
孩子到了高三中段孩子不去上学总是有原因的,这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的与孩子做一次长谈。清楚而明白地了解孩子不去上学的原因,比如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负面批评、讽刺、不管不顾、不当处罚等)和家长的肯定。
考不出好成绩就一味地训斥和打骂,常常在言行中表现出孩子在逃避紧张的学习等),感觉难以实现父母、老师和本人期望,对保持学习优势的信心不足,输给了竞争对手,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等,家长应该和老师做好沟通,全面分析孩子身心特点,多鼓励,降低学习目标,让孩子完成学业。
给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才能帮助孩子:家长需要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孩子的心声,善于沟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在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
要善于表达感情: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现代的孩子过多的享用和获取,只能接受爱,对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感到受不了,就生闷气,就发脾气,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孩子不想上学咋办?专家支招“开学综合征”、人民网-儿子不愿上学要自学 父亲与其争吵后要放弃高考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