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6

玉子狗尾草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麦琪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iro白小白

已采纳

牺牲自我的爱,是原生家庭里最大的伤害

我们终此一生,都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1

一个女孩从微信上找到我说父亲要离婚,继母居然提出是因为她的原因,还指责她男朋友的种种不好。父亲说要净身出户是只是为了她,她觉得父亲很自私,完全没有为自己的女儿考虑。

女孩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的阴影,每次试着自我调整,心态也很好,但每次见到父母,就立马被打回原样。

我问她多大年龄?为什么想要改变父母呢?

她说今年25岁,并不想改变他们,只想调整好自己,可他们把离婚推到了我身上?

我问她:你已经25岁了,为什么他们推给你,你就必须接住呢?

她说:我还不是为了我爸,要不然我也很希望他们离婚。我的家庭很扭曲,或许你从没有听说过。我很独立,我每次走出来了,他们要把我拉回去。他们常年在外工作,只有过年回家,我过年回去就没人理我。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和父亲应该有一些现实距离,而她的谈话仍然在父亲的情绪里,在父亲正在纠结的事情里,她的心理空间并没有独立。父亲是一个可以对自己负责的成人,女儿却无法放心父亲,随时准备为了父亲出战,女儿的生活又如何能过得安稳。

她说:是他们会纠缠着我。她无法跟这种纠缠分开,父亲找到她,她就义无反顾地参与进父亲的婚姻里面。继母的指责也是道理的,父亲是跟女儿太近,继母进不到父亲心里去,女儿就成了一个破坏父亲感情的角色。

而这个女孩谈到她心态很好,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好事情,她可以忍耐所有的不舒服,能说服自己不跌入情绪的泥藻。但当她的心态越好,越能忍受父亲对她所做的事情,就会邀请父亲对她做越来越多不舒服的事情。在这样的模式中,她已经成了一个被父亲驯化的乖小孩,哪怕她今年已经25岁了,在心里仍然是那个走不出父亲视线的小女孩。

而跳出问题来看问题有多难呢?她不断的告诉我,她现在谈的只是问题的表面,没有谈到更深的本质问题,她希望我能懂,造成今天这样的原因跟她没关系,是因为父母的不好,是因为自己成长中没有被好好的对待。而过去二十多年,她一直深陷在这样的思考中,这似乎在对我们说:你们要理解我,我所有的今天都是因为我父母的问题,即使他们这样对我,而我已经做得仁至义尽,除非他们有改变,否则我也没办法改变什么。

2

我去年的时候接过一个17岁孩子的咨询,孩子懂事也很有一些独特思考,孩子考试成绩本来可以上大学,后来妈妈一再强调说相信孩子的能力,可以考一个更好的学校,很想孩子复读,孩子回来复读后,发现环境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准备继续上大学,妈妈一再说你自己选择的,不能怪我啊!我觉得你可以复读的!

然后,孩子在意料之中,真的没有去上学,一方面孩子答应了妈妈的要求上大学,另一方面孩子感觉到了妈妈的期待让他不上大学,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妈妈,于是她拼命的骂自己孩子说:你这样要把我逼疯,要逼着我去跳楼!在妈妈对孩子掌控失败后,妈妈开始有了严重的抑郁反应,并且必须住院治疗,父母原本是势不两立的,现在父亲必须照顾妈妈,并且也开始站在支持妈妈一边,在孩子不让妈妈满意时,也开始情绪化地用皮鞭抽打孩子。

后来,妈妈给我打过两次电话,都是在他们无法控制情形,孩子可能面临自杀危险的时候。而平时,妈妈的各种方法,总是可以应付孩子,让孩子妥协遵从。唯独孩子要自杀,孩子宁愿放弃生命,也不愿受到妈妈控制的时候,妈妈才会求助心理咨询师。妈妈的哭诉都是一样的话,我如何良苦用心,如何替孩子考虑,但孩子却是这样不理解我们。

孩子曾经对我说:我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办?我不希望伤害妈妈,可是妈妈却一再地要求我干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我只能不断地答应她,却又老是无法做到。每次都让她非常生气,我也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变成了这样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我不想这样。

或许,孩子不这么懂事,不这么爱妈妈,他也不会变成这样成为一个对生活无比绝望的孩子;而妈妈若不是那么放不下自己的孩子,不那么必须把自己变得无比脆弱来控制孩子,她的人生也不需要活在抑郁中去面对迈不过的坎。

所有在原生家庭里被三角关系卡住的孩子,都会想要拼尽全力去帮助家庭里跟自己连接最紧密的那个人,这是心底未完成愿望,似乎只有他们变了,才能放心去过自己的生活,而实际上却正好相反。

3

而每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经历这样的挣扎:我们不想父母难过,自己却无比难过;我们不想自己没做好,可不管怎样也终究没做好。

即使到现在成年,有很多次我跟妈妈打电话都不开心,直到有一段时间,看到她的电话,我甚至开始有些头皮发麻的感觉。后来,我仔细思考跟她的对话,才发现其中有一些原因。

比如,妈妈让我周末回家吃饭,因为某个亲戚要办什么事,随后就补上一句,你最好是回来,我们什么事别人也来了,你不去对方会不高兴,或者是某个兄妹都要去,你不去怎么好。还没等我回话,好像这就成了我必须做的事情,不管我时间安排怎样,不管我乐意与否,就只听到一个意思:别人都怎么样,你看着办吧!不让我们丢脸的话你就必须回来!

再比如,我怀上了孩子,妈妈就会说,你要多吃一点,吃好一点,你看你嫂子生的孩子都8斤8两。而我希望的是,她能问问我,你有没有反应啊,能不能吃得下啊,想吃什么啊!言下之意是:你看别人做得多好,你也总不能拉后腿吧。我要你吃好就是要跟别人比一比,别人都干好了,你看着办吧!

或许,妈妈简单地告诉我说,怀孕要好好吃,对身体很重要,谁家办事什么时间你安排得过就回来吧,唠叨一下能接受。但我最不能接受的是,生个孩子多重也要跟别人比,吃个饭也是因为别人去我就必须去,我更希望我做一件事情是有自己的意愿和自由,无法接受只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而逼迫自己。

在我很小的时候,耳朵边就充斥着:别人的个子长了多高,别人的学习有多好,别人事业有多成功,所以你要替我们争口气。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挺压抑的,总不能为了让父母争气而活吧,总得不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做一些事情吧,我可不可以有自己更自由和快乐的空间呢?

所以,在那一段青葱岁月里,我不知道我是在刻意反抗,还是在做真实的自己?我拒绝接受他们的安排,拒绝接受为了争气被掌控的人生。我知道,我不能让他们习惯了一辈子控制我的生活、工作、感情,更不能让他们因为管着我有很重要的意义,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我身上。

4

欧·亨利有一篇著名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为了给丈夫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而丈夫却卖掉了祖传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发梳。很多的评论谈到:尽管彼此的礼物都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他们从中获得比情感更重要的东西——爱却是无价的。

有许多这样的文章鼓励为了爱牺牲自我,否定活出自己的爱。比如把父母的自由生活定义为不为孩子考虑的自私,所以很多单亲家庭的父母,选择为了孩子不再婚。也有把孩子活出自我定义为对父母的背叛,比如强调你现在过得好了,你父母现在怎么样?

可若是在原生家庭中,父母过度期待或关注孩子,孩子就会有越沉重的负担,父母也无法活出自己的人生;而孩子越是懂事听从父母,就越没法过好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犹豫不定永远没办法让父母安心。联结最紧密的爱,以牺牲自我付出很大的代价,同时却在进一步破坏彼此的生活,让父母和孩子都无法活出自我。

牺牲自我的爱,是原生家庭里最大的伤害。孩子不应放弃自己的人生去成全父母的付出,同时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走过去的老路。父母也不能抓住对孩子的担心不放,让孩子一直在自己的控制中生活。父母和子女是人世间最亲密的人,却最需要在不断的矛盾和争执中,找寻到各自的生活位置,不掌控对方人生,不依附于对方的喜怒哀乐。

麦琪心理咨询师

122 评论(8)

食品监督所

80年代初期,女主人公麦琪成绩优异。 ? 为了能与她同班读书,已留级两次的王十一主动要求再次留级!王十一要和麦琪交朋友,被麦琪拒绝。正在他们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同学金林和父亲金玉山驱车经过,替麦琪解了围,送麦琪回家。金氏父子由此认识了她的父母麦锦天,方云。是夜,父母的房间传来了剧烈的争吵声。一个黑影摸进了麦琪的房间,被惊醒的麦琪,骇然发现黑影竟是麦锦天……此时,隔壁传来了母亲的痛哭声…… ? 第二天,两个精神病院的看护不由分说将麦琪推进车里……麦琪得了精神病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街区。麦琪在经历了心理和生理的折磨后,努力配合治疗,使自己变得“正常”。三个月后,麦琪被告之治疗成功,可以出院了。 ? 麦琪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一定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没病,并向迫害她的父母报仇,离开这个家……日记被麦锦天偷看,麦将她的录取通知书烧毁。走投无路的麦琪爬上水塔准备自杀,最后被派出所所长安启明救起,又将她送入精神病医院…… ? 麦琪再次出来时,发现不到一年时间,自己的父母都已老得不成样子了。麦琪与父母作了一次长谈后,母亲同意提前退休,让女儿顶替。麦琪开始到邮电局上班,在送信的过程中,再遇金林。两个人相爱,决定结婚,却遭到金玉山的强烈反对。麦琪与金林准备私奔,但此事很快被发现,麦琪再次被送进疯人院。主治医生李录对麦琪实施了更深度的治疗!为了彻底让儿子死心,金玉山特地带着金林来疯人院探望治疗中的麦琪。金林相信了麦琪有精神病的说法,并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与别人结婚了…… ? 一年后,麦琪再次出院。在一次相亲中,与转业的王十一重逢……两人结婚的第二天,发现妻子失身的王十一就提出离婚…… ? 麦琪离家出走,开始调查自己的身世。麦琪告诉金林,她一直怀疑自己不是麦锦天的亲生女儿!两人共同探究,果然得到一个惊人秘密——麦琪是母亲婚前与金玉山怀上的私生女! ? 当麦琪刚刚回到家里时,就被父母及金玉山叫来的救护车再一次送进了疯人院……最后,一辆救护车将金林也送进了疯人院! ? 麦琪的“丈夫”王十一经历了那一夜之后,开始洗心革面。 ? 时间到了80年代末期,重回社会的麦琪与母亲经过不断的努力。拥有了自己的私营企业——“麦琪百货公司”。麦琪得知,亲生父亲金玉山已经精神崩溃。 ? 麦琪带着母亲离开了海州城。临走之前,麦琪第七次来到了疯人院,看望在疯人院保外就医的麦锦天…

298 评论(10)

(秋天)Amy

遗失了的幸福 ——读《契诃夫小说——万卡》有感 如果不是读了契诃夫的万卡,我正的无法体会到九岁的男孩万卡的悲惨童年和那个时代的黑暗,阴森。剥夺了这个穷孩子的童年。虽然有许多类似的电视,或许生动的图画更能形象的表达出这种效果,但是,由图象表达出的人物形象与契诃夫笔下的万卡形象相比,总觉得缺了一种震撼力和一颗让人同情的心。 万卡,一个没有美好童年的男孩。童年,在我们看来是多么耀眼的字眼,它流动着灵气,溢漫生机,可是,万卡的童年是悲惨的,悲惨这个词,或许还不足以表达出这种遭遇。 在万卡写给他爷爷的信中写到:“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动手收拾,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把鱼头直截到我脸上来。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到小酒店里去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到什么就用什么打我。吃食是什么也没有。早晨吃面包,午饭喝稀粥,晚上又是面包,至于茶啦,白菜汤啦,只有老板和老板娘大喝而特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村子里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此时我耳边似乎看见了万卡嘴角撇下来,举起黑拳头揉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我的心在流泪.虽然我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我能体会得到,仅仅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一颗稚真的心,能受得了这般非人的生活和痛苦?他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的。我已经无法知晓了。 闭上眼睛,我看到了那凶狠的老板死死的揪住万卡金黄的头发,那皮鞭如雨点般的狠狠的打万卡身上。老板娘抓起一条青鱼向万卡脸上戳去,师傅们总是欺负他,晚上还得哄老板的孩子入睡,而他自己不能睡觉,他早已习以为常了。万卡每天过着非人的生活。每天拖着伤痕累累,营养不良的身体干着重活,晚上还不准睡觉。他生活在那么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受着刽子手似的主人们的折磨。可怜的小万卡,来吧,到我们温暖的国度来吧,这里有美好的人心,美味的食物,不再有人欺负你了,你会永远快乐,幸福的,永远,永远…… 幸福又在哪里?他唯一的亲人只有爷爷,一个矮小精瘦而又异常矫健灵活的小老头,老是笑容满面,眨着醉眼。当每次万卡挨打时,他总是会想起爷爷给老爷家砍圣诞树的那美好时光:哪些包裹着严霜的树木冻得咔咔地响,沿着雪堆箭一般飞跑的兔子……当爷爷把云杉拖回老爷家后,他们便一起动手装点圣诞树了,忙得最起劲的是万卡喜爱的奥尔迦·伊格纳捷耶芙娜小姐。奥尔迦·伊格纳 捷耶芙娜就常给万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舞……可是,这些都已成为万卡美好的回忆了。这不幸的孤儿。 人人欺负他,他的生活糟糕透了,连狗都不如……但他仍然坚持下来,他仍然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这美好的回忆,就是他生命的支撑,是他鼓起诺大的勇气,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他仅仅是一个九岁的男孩啊!却经历了这么多不幸与困难,每每这时,他总是哭,或许这也应该是一个九岁男孩所表现的吧!我想,如果我是文章中的万卡,我能挺得住吗? 吃不饱,睡不好,面黄肌瘦,整日无精打采。他惧怕这地狱式的生活,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万卡如此苦命?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问着自己,为什么? 大概是因为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注定生活在一个幸福、平等的社会里。而凡卡却生活在一个恃强凌弱的社会里,社会注定了他的命运,在这种社会里,只能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在这种社会里,穷人是不可能翻身的!在这种社会里,万卡只能是死路一条! 我不禁同情凡卡,也不禁憎恨旧社会的黑暗。看来,生活在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子女的生活是同样悲惨的。他们看不见生活的希望和曙光,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尽力避免富人的欺打,以求生存下去。但是他们连活下去的希望也是很小的。当我们现代人读到关于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不免会怀着深切的同情。说起现代,我们生活多么幸福啊!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集家庭的宠爱与一身。我们有条件上学,生活衣食无忧。我们不用干重活,可以安心地玩耍,专心地学习。相比起我们的幸福生活,那生活在旧社会的与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命运是我们现代孩子难以想象的。那时侯的孩子都不能像我们这样快活地过日子,这是让我们感到遗憾和同情的…… 而文章最后又加剧这一情感的升华——那封没有地址的信。“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万卡跑到就近的一个邮筒,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筒口…… 他抱着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 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 可是谁都知道,这封没有地址的信是不可能寄到爷爷那儿的…… 万卡没有幸福,一个仅仅9岁的男孩就遗失了幸福,可是我们却是生活在一个如此幸福的社会中啊,想想万卡,再想想我们。我们的心中是否应该燃起一股斗志呢? 《套中人》也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中学教员,但却是一个落后、保守、维护一切旧制度的守旧派典型人物。小说描写了别里科夫性情孤僻,胆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带上雨伞,套上雨鞋,把头缩进大衣的领子里,极力想用一层坚硬的壳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与外界接触,拒绝接受新生事物。最后悲惨地躺在棺材里才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宿。套中人是俄罗斯19世纪末大革命来临前某些知识分子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批判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出了“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场。 欧·亨利的全部小说创作,一言以蔽之,它的体现了作家对健康人性与健康社会的强烈向往与追求,并有着鲜明而真实的时代印记。 它歌颂着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朴风格,尽管不无苍凉的苦笑;它揭露着那些“社会宠儿”的骄奢淫逸、尔虞我诈、寡廉鲜耻的卑劣本质,虽然表面上轻松乃至调侃;它怒斥着社会的丑恶黑暗却以“鬼脸”戏谑;它赞美着草原牧场上健美彪悍的生命体现,又暗中不无“逝者如斯”的调叹。 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毋庸置疑,当属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作品。像众所周知的《麦琪的礼物》、《爱的奉献》、《最后的常青藤叶》、《警察与赞美诗》、《两们感恩节的绅士》等,无一不让读者在凄然一笑后,反思深沉。 如在《麦琪的礼物》中,描述一对贫苦夫妻的爱情,圣诞节即到,为了让深爱对方感到温暖,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意,妻子卖了一直引以为豪的漂亮的长发,为丈夫换来一条表链,以配丈夫多年的家传金表;而当她把表链送到丈夫面前时,却发现丈夫为给她买盼望已久的一套玳瑁发梳,已经将金表卖掉。结果,夫妻各持均已无用的礼物,暗然神伤……在善良崇高的人性与冷酷无奈的生活现实的强烈对比间,读者能不感慨万千! 再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写一个流浪汉因无家可归又饥寒交迫,想寄宿监狱中熬过严冬。于是他故意以身试法,到饭馆吃饭不给钱,大喊大叫扰乱街市平静,偷顾客的雨伞,乃至有意当头警察的面调戏妇女……但均徒劳无功,根本不被“神圣”的法律所理睬,而当他站在教堂前,聆听着赞美诗,想从此振作精神、积极生活的时候,警察的大手却“庄严”地按住他的肩头:判处三个月监禁!读到此,能不使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亨利描述小人物,有时也表现他们的缺憾,弱点乃至弊端,但又在具体展示过程中,更深层、更强烈地向读者剖析他们本质善良与淳朴,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面。并在这展示过程中,将这复杂人性的成因与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来。使读者能在“社会与人”的范畴内思考,认识出更丰富的内涵。如《刎颈之交》,写真诚纯净的友谊在两个男子 共追一个姑娘的过程中可敬、可笑又可爱的表现,稍含调侃地歌颂了小人物的善良品质;如《从没有完的故事》描写一位每周只挣五块钱的贫穷女工虽一时动摇,但终于拒绝了那个玩弄女性的阔佬儿的引诱。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实感人地表现出来,但无损于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加了读者对他的敬重。 再如《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更味如橄榄,两位绅士,为了一个九年的默契和约定,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人间悲喜剧。可爱么?委实可笑。但是在凄冷的人世间和残酷的社会中,普通小人物间的这种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声渐哑,终于感慨万千么!

353 评论(8)

你的小恶魔

《疯狂的麦穗》剧情介绍: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女主人公麦穗成绩优异。为了能与她同班读书,已留级两次的王十一主动要求再次留级!王十一要和麦穗交朋友,被麦穗拒绝。正在他们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同学金林和父亲金玉山驱车经过,替麦穗解了围,送麦穗回家。金氏父子由此认识了她的父母麦锦天,方云。是夜,父母的房间传来了剧烈的争吵声。一个黑影摸进了麦穗的房间,被惊醒的麦穗,骇然发现黑影竟是麦锦天……此时,隔壁传来了母亲的痛哭声……第二天,两个精神病院的看护不由分说将麦穗推进车里……麦穗得了精神病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街区。麦穗在经历了心理和生理的折磨后,努力配合治疗,使自己变得“正常”。三个月后,麦穗被告之治疗成功,可以出院了。麦穗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一定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没病,并向迫害她的父母报仇,离开这个家……日记被麦锦天偷看,麦将她的录取通知书烧毁。走投无路的麦穗爬上水塔准备自杀,最后被派出所所长安启明救起,又将她送入精神病医院……麦穗再次出来时,发现不到一年时间,自己的父母都已老得不成样子了。麦穗与父母作了一次长谈后,母亲同意提前退休,让女儿顶替。麦穗开始到邮电局上班,在送信的过程中,再遇金林。两个人相爱,决定结婚,却遭到金玉山的强烈反对。麦穗与金林准备私奔,但此事很快被发现,麦穗再次被送进疯人院。主治医生李录对麦穗实施了更深度的治疗!为了彻底让儿子死心,金玉山特地带着金林来疯人院探望治疗中的麦穗。金林相信了麦穗有精神病的说法,并听从了父亲的安排,与别人结婚了……一年后,麦穗再次出院。在一次相亲中,与转业的王十一重逢……两人结婚的第二天,发现妻子失身的王十一就提出离婚……麦穗离家出走,开始调查自己的身世。麦穗告诉金林,她一直怀疑自己不是麦锦天的亲生女儿!两人共同探究,果然得到一个惊人秘密——麦穗是母亲婚前与金玉山怀上的私生女!当麦穗刚刚回到家里时,就被父母及金玉山叫来的救护车再一次送进了疯人院……最后,一辆救护车将金林也送进了疯人院!麦穗的“丈夫”王十一经历了那一夜之后,开始洗心革面。时间到了80年代末期,重回社会的麦穗与母亲经过不断的努力。拥有了自己的私营企业——“麦穗百货公司”。麦穗得知,亲生父亲金玉山已经精神崩溃。麦穗带着母亲离开了海州城。临走之前,麦穗第七次来到了疯人院,看望在疯人院保外就医的麦锦天…麦穗和金林是同父异母的关系!

11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