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儿土土
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情绪低落也称情绪抑郁,造成你情绪低落的表现有很多,比如你对生活感到烦燥无味;整日唉声叹气;情绪低落无法打起精神;整天表现出无精打采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样子;甚至自我感觉不良产生自卑的心理;当产生情绪低落的时候,你要想办法排解自己的情绪,做一些让你开心的事情,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别处,不要自己在家自己独处坐着想事情因为越想情绪就会越糟糕。
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去外面旅游,旅游的好处有很多。当你看到美好风景的时候你顿时就可以放飞心情,心情愉悦,能让人忘却烦恼和忧愁,使人心情愉快,每天笑口常开。情绪也会变的轻松起来,经常旅游的人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活跃,能帮助人保持头脑的清新,使人浑身上下都可以轻松起来。其次旅游也等于身体上在运动也可以锻炼你的身体。旅游还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活动,能调节全身的各个技能,能使思想变的敏捷。旅游的时候你也可以选择结伴旅游能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能让你的性格变得开朗,可以跟别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悦。旅游可以很好的锻炼一个人的身体和意志品质,轻松帮你解决掉你的坏情绪还可以让你广阔交友。
情绪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果你整日情绪低落,那你整个人生都是黯淡的。情绪低落的时候,你可以听音乐,音乐会让你变得欢快,让你觉得整个人都是放松的。爱听歌的人都知道,每一首歌都有一个灵魂,你要试着仔细听首歌,享受每一首歌给你带来的故事。我觉得美好的生活都是从早上一首欢快的歌开始的,欢乐的心情轻松的情绪也是从一首歌开始的。走进音乐的深处,感受美好生活也是你改变不好情绪的最好方式值得尝试一下。
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节,放松心情,把情绪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要纠结一件事情不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不同的人碰见同一件事情都会变现出不同的情绪,你要尽量往好的方面想,好的情绪是你好的生活质量必备的一项。当你情绪出现的时候你要学会与好友谈心交流让好友开导开导你一下。你也可以去图书馆看一些你感兴趣的书转移注意力,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你的情操,也可以使你自己变得有修养。这样正好也可以让你多多学习学习。如果你把所有的情绪都用在别的事情上那你就会好很多,很快就能心情愉快了。
蛋爹是石头
每个人总会遇上不顺心、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不必要求自己每天都是元气满满的,但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才能不让自身陷于各种消极情绪中,做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
就我个人而言,倘若遇到不好的事情导致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采取这几个方法,可以借以参考参考:
1、转移注意力,转化看待事情的角度
大多时候我们感到沮丧、失落是由于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了不好的事情上,只看到了不好的地方而没看到好的地方,所以时常会感到失落。
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尝试转化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去看事情不好的一面,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积极的、好的一面,如此一来也能打败低落的情绪。
例如马上买一张喜剧电影票,再买上一盒美味的大爆米花,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和一切消极的情绪,去电影院认真地看一场电影,去认真地笑一笑,电影结束后就慢慢散步走回家,回到家后你会发现生活也并没有那么糟糕,而你是幸福的,只不过马虎的你没有发现罢了。
2、与好友倾诉,听听看她们的看法
倘若尽管转移注意力、转换看待事情的角度都没有用,这时或许需要借助朋友的力量,有些沮丧和低落只要说出口了,心中便会舒畅很多,而朋友往往是倾听我们诉说的最佳对象。
3、运动和旅行也是一种适合的解压活动
一方面,运动可以让我们身心一起动起来,加上汗水直流的后背,脑海里早已把消极情绪排除在外了;而旅行更不用说了,旅行中遇到的美景、趣事、趣人等,都能让人忘却心中沉积已久的低落情绪。
聊聊生活,谈谈感情,唠唠八卦,黛西一直都在等你:微信公众号【No Asking】ID:byw20170508
束缚的漂流瓶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
如果在天堂(假如我能上天堂的话),我希望我的儿女们能在闲暇的时候,想起妈妈的,都是温暖和幸福,就足够了。
如果他们不记得我,自己生活的很好,那我也非常知足。
我爷爷活着的时候,常给我们说:人死如灯灭。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生前的一切,和你的呼吸、肉体、灵魂一起,烟消云散了。
如果我的后代非要采用一种祭奠方式,我希望会有一棵树,最好是会开花,会结果的那种树,最好是梨树吧,因为我喜欢梨花。
清明的时候来看看我,浇浇水,松松土,纸就不要烧了,我怕烟。
然后,我远远的,看着我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在树下玩耍,放风筝,打球,追逐嬉闹。
中午的时候,他们玩累了,摊开桌布,铺上各种各样的美食,在树下进行一个冷餐会。
他们馋嘴的妈妈如果还会吃东西,也会来吃一口,不过可别吓着了孩子们。
离开的时候,请折一支梨花带回家,
风吹过,花瓣如雨,那是妈妈对他们的思念。
秋天的时候,天高云淡,他们像春天一样来玩耍,再摘一些梨子回家,那是妈妈对他们的馈赠。
要求就这么多。
不过是不是不好实现啊?这么大的城市,想要有一个可以种梨树的地方,可不容易找呢。
zhizhuo1986052
这世上有很多难事,但是每天最困扰我们的便是与人沟通,而沟通最难的对象就是我们的家人。 我和老公结婚五年了,仍然没有找到一种恰当的沟通方式,或者说我们一开口就是争吵,把自己摆在对方的对立面,因为某一件小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就把战火上升到最高级别,越吵感情越糟,越吵越不想和对方说话,一段原本向好的关系也行就这样逐渐走向毁灭。 相信很多家庭和我一样,沟通不到位是伴侣之间所有问题的源头。有人说,没法沟通,三观不一致,你说东,他说西,坐在一起就掐,两个人根本不在一个频率上。于是放之,任之,男人不愿意回家,女人一个人承包家庭的所有重任,仿佛这就是她一个人的家,于是对男人的怨越积越深,两人即使再次坐在一起也像陌生人一样无话可说。 我想,大多数男女当初走进婚姻都不是想要这样的结局,如果我们能在问题初露端倪时,及时的沟通,也许那些星星点点的火苗会迅速熄灭;如果我们能在遇到僵持不下的问题时,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用包容探讨的态度,恰当的沟通,也许剑拔弩张的气氛就会变成其乐融融的局面。 沟通不到位的根源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不能理解对方,二是不能精准表达,三是不能放低姿态。 前两个方面可能涉及到我们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最后一个方面则直接指向我们的情商。 有时候,我们在面对工作或者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时,尤其是在地位比自己高的领导长者面前,都可以并且由衷的放低姿态,用谦卑的口吻、柔和的态度和对方沟通,即便出现意见分歧,也会以语言的艺术巧妙化解。 可是当沟通对象换成我们身边的爱人、亲人的时候,我们总是难以低下高贵的头,我们总想着让对方先低头,从而证明我们在对方面前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沟通时也只会采用强硬的语气,错了也绝不服软,感恩感谢的话也很难从我们嘴里说出来。 其实,如果有人咨询过心理咨询师就会发现一个共性,针对婚姻关系或者亲子关系进行咨询的人群中,心理咨询师给的建议都是从自身做起,首先就是改变自己说话的态度,用谦卑的姿态,像对待领导一样,不吝各种赞美的语言,因为好话谁都喜欢听。 我没有切实的使用过这种方法,总觉得不奏效,但是所有心理咨询师都是这样说,那么总应该有点合理之处吧。 我认识一位心理咨询师,她已经年近花甲,却依然风姿绰约,脸上虽然不免岁月的痕迹,但是看上去神采奕奕,也只像四十几岁而已。她年轻时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丈夫懒散挑剔,两个人除了争吵就是争吵,后来她实在忍无可忍,一怒之下选择了离婚。婚后免不了的自然是后悔,后悔当初自己的冲动,后悔明明不是那样想的,却依然说出各种伤人的话,后悔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前夫与自己冷静的沟通…… 直到后来,她接触到心理学,她慢慢学到,与家人沟通,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来源于沟通者的语言、态度、甚至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她说她受益的三句话,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 之后的她似乎变了一个人,又一次恢复了往日的自信,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各地的讲台上,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也终于再一次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即便已是黄昏恋,她和丈夫也依然偶有浪漫,恩爱有加。她把一切的成功归结为自己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与家人沟通。 台湾著名身心灵成长师赖佩霞曾经有一个演讲《结了婚才知道自己有多恶毒》,说的就是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与家人的沟通。她认为,两个人相处就是希望和平没有争吵,那么自己语言上让步一些又何妨?逞一时口舌之快,伤害的不仅仅是对方,还有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难以沟通的不仅仅是爱人之间,还有父母和子女,因为彼此太熟悉,太了解,所以,语言上的分寸感就会减弱。 我见过不少80后的独生子女与父母的交流,大多都是颐指气使,即便自己成人成家,因为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内心深处对父母可能有很深沉的爱,比如担心父母受骗,再三叮嘱他们不要轻信,可说出来的口吻像是指责和命令,而父母总觉得自己活了大半辈子,怎么轮得到自己的儿女来教育自己,于是双方便把原本出自好心的一个事情变成争吵的导火索。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需要的可能就只是一份好言相劝的耐心和尊重,对于子女来说,他们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会小心”的认可,可到了现实情境中,这些都没有办法呈现。 沟通不畅会导致一场争吵,这也许并不可怕,吵过再和好便是,但长期的沟通不畅会毁灭一段关系,可能是婚姻,也可能是亲情,你说这样可怕不可怕?
樽品爱榴莲
一、重新确立学习生活目标中学阶段,学生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一切为高考奋斗。一旦升入大学,大部分学生心里出现了目标和理想的空缺,加上高中生活的紧张和压力感消失,身后没有老师家长紧跟,许多人抱着轻松一下的想法,虚度了大一的美好时光。人生短暂,大学生活更是一晃而过,所以大家要抓住大学的每一天,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考虑一下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大学四年中要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大学四年后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通过这种对自己人生理想的重新思考,及时确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二、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每年为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兴趣与学习专业之间的关系。多咨询老师、不断深入了解学科专业,培养自己对学科专业的兴趣。每年给自己一个小目标。例如:大一阶段主要是通识基础课程,一般以外语和计算机为主,可以给自己定下小目标,大一过四级,过计算机二级等。大二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每年参加参加一些学科竞赛,争取过六级等大三下开始准备考研大四上考研、就业两不误四年里,还要交一群朋友,每年读几本好书,练好一门运动,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贵州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读点哲学、管理学、法学、金融等方面的书,把计算机数据库等学好,还要从事一些助管的工作等等。三、合理安排时间,学会自我管理对许多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能否自理自立,合理安排时间直接影响到大学学习、工作、生活的效能。因此,学会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习惯了中学生活中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和管制,许多学生面对大学老师新的授课方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学习,而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打游戏、发短信、逛商场、泡网吧上。对此,大家首先应多参加一些与老生的交流活动,通过他们的经验和自身情况设定一个时间表,以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其次,要学会主动学习,不能把眼光仅局限于课本和资料上,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积累知识。第三,学习靠自己,千万别受一些“师兄”、“师姐“鼓吹的如何旷课,如何考试投机过关之类的内容所迷惑,知识是自己的,将来的成就还是得靠真才实学,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要投机。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大学,大家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接触的机会增多,自己的交际圈也随之扩大。如何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集体生活中,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性格、喜好,不同的风俗习惯,容易造成摩擦和冲突,要能接纳不同的观点与思想,和睦相处。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学会包容原谅他人并通过换位思考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学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坦诚相待,用真诚和努力博得大家的喜爱和支持。五、高度重视个人的安全一是要熟读《学生手册》,知晓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不要触碰红线。例如,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微信、QQ账号等卖出盈利。不要参与网络刷单等。另一方面要不断接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诈骗、防传销、防非法传教等各方面的安全教育,提升自己的能力,睁大火眼金睛,准确识别各种陷阱,确保自己的人生与财产安全。六、远离电脑游戏大学期间最容易沾染的不良习惯是“电脑游戏”,“电脑游戏”堪称时间杀手,远离“电脑游戏”,掌握自己的时间财富。
AlpacaZhou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是因为这个时代充满机遇,坏的是因为这个时代充满挑战。如果大学几年你只是沉迷于网络、迷失于爱情、沉睡于课堂,那么毕业之时你就会感到几年大学好像一无所获。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大学时光就是关键几步之一,至于大学如何度过,几点建议可供参考:学习的建议。一是认真对待每门课程。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这不只是为了拿到学历。更重要的是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独特的价值,都会于无形之中积极地影响着我们。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也许学与不学、认真与否一时并没有差别,个人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但无法否认的是,学到的知识总会在我们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以它们的方式回馈于我们,这是更深层次的意义。二是多读一些书。可能有人会说:“我读过很多书,但读完后,大部分都忘了,阅读的意义是什么?”试问:“当你还是个孩子时,吃了很多食物,食物又可曾被你记得?但它们都已经长成了你的筋骨和血肉。”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我们看了什么,而在于它使我们变得更好。就如我们吃下的食物,让我们变得更强壮一样,它给予我们营养,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而且要多读点杂书,天文地理,历史经济管理,哲学小说诗歌,这些将来比读《成功学》更有用。生活的建议。一是多参加校园活动。参加各种活动是大学学习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一种自我历练与自我提升,认真参与必有所获,诸如能结识更多的朋友、能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能够发现自己潜在的特长等等。二是注意锻炼身体。“健康好比数字1,事业、地位、钱财等等等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就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理想、抱负都将是奢望。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的锻炼,否则你走出校园满怀期待、想放手一搏,但到最后只可能是有心无力。个人发展的建议。一是一定提前考虑好自己毕业后要干什么?毕业就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这个问题应该提前考虑好。如果选择继续求学那么就要考虑专业方向,英语、数学、语文等等那门课程是自己的弱项就需要提前着手,这样才有可能胜券在握。否则,继续深造你发现自己没把握,找工作而又不清楚要干什么。提前考虑好,才能做到能进可攻、退可守。二是积极关注社会与时政。新时代的读书人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有充分了解你所学专业的发展行情,以及国家的政策导向等等,那么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才有可能审时度势。小米总裁雷军说过:“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对每一个想抓住时代机遇的人来说,一个关键问题是,要知道到底那里才是风口。“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生活,绝不会辜负每一个足够努力的人!”总而言之,但愿每一位步入大学的小伙伴都不虚此行。
矮油没游
如果我身在天堂,谈及到希望后人如何祭奠我的话题,我觉得还要看天堂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吧!如果我们所憧憬的天堂如现在的人世一般,需要一些物质支撑,那我最希望后人们祭奠我的方式必然就是现如今大家普通的祭奠方式一样,无非是一些有助于我在天堂过的更好的,与物质有关的一些祭奠吧!可是,如果天堂如我们所说的那样,天堂是没有痛苦的。那我对后人祭奠我的方式就不多加强求了。只希望,他们能够记得我,怀念我吧!方式什么的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之间还有亲情存在。
前不久,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叫《寻梦环游记》,讲的是逝去的亲人不会真的死去的,不会烟消云散的,但前提是在人世间还有人能记得他!而如果人世间没有一个人记得他了,那他才会真正的消失。当时,这样的情节对我有很大的打动。任何人之间的牵绊其实并不一定是血缘关系,毕竟即便是最亲的母子,如果没有亲情,那也会形同陌路。所以,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羁绊其实是感情。即便我们说天堂是没有任何痛苦的,人在那里是没有痛苦的。这里所说的痛苦,其实就只是针对我们现如今因为各种物质的因素而导致的痛苦。这种痛苦可以随着物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但即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多高,人也都不可能不需要温情。
所以,对于人而言,温情才是一个无论痛苦或幸福都不可缺少的东西。那如果有人逝去,无论他去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给他充满温情的怀念才是作重要的祭奠。
二月的小桃子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多少,主要取决于双方内心的防御程度强弱,如果有人和你谈起自己不曾对外说的糗事,趣事,伤心往事,那么你也会自然而然将对方列为你的知心朋友,当你打开自己的内心和她交谈的时候,这样自然而然的会拉近你和女生的心理距离。让她在情感上和你产生比较深的链接。
相互拥抱,让自己的呼吸节奏与她的一致,双方就会感觉到彼此的心跳,感觉两人是一体的。恋爱的人要相互信任:日常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拥抱,多一些沟通,让对方信任你,让对方安心!
多读书多学习,这个世界变化的很快,我们应该培养一个爱好学习爱好读书的态度,以应该这个日益变化的世界。
虎呆呆漫步
假如真的有天堂,那我希望在另一个国度,安安静静地过生活吧。后人会不会给我扫墓都无所谓,反正不会道德绑架他们一定在清明节祭奠我。
听起来很惨对不对?其实并没有。人都死了,阴阳两隔,就算被后人记得又怎样呢?也见不上面,说不上话,出现在他们的梦里都害怕吓到他们,祭奠真的没多大必要。
每年的清明节,都有人给去世的先辈祭祀,但扪心自问,有多少人不过是把这当成一项每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的,就像很多人去公司都知道要先打卡,并不是因为自觉,或是觉得这是一种仪式,只是因为你不打卡,就要扣工资的。清明扫墓也是,我们在祭奠去世的亲人朋友时,不一定真的是为了纪念他,也可能仅仅是为了不被人骂不孝。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怀念是长久地记在心里。会在很多个时候想起这个人,纵然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但你每次想到他,会觉得这个人就在身边。
并且,如果真的有心祭奠,就应该好好过好自己的生活。那些已经去世的人,如果对你很重要,也很爱你,我相信他们一定是希望你能过得好一点,没有了他们也能生活得很好,这样即便真的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
所以将心比心,我希望自己去世后,大家都看淡一点,不需要那么多的仪式感。
能记得我就记得,不记得了也不怪他们,反正人类本来就多健忘。
关于作者:Josie乔,90后南方伪文青,业余写作者。
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Josie乔(微博同名)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